家教,其实就是另一个学科类培训的补课形式。
“双减”落地,暑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被叫停,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家长们的焦虑并没有丝毫的减弱,既然培训机构寒暑假、节假日不让补课,那么把老师请到家里补课,总得可以吧?然而,最近多地出台政策,家教,1对1也在禁止之列!
北京禁1对1学科类培训
8月8日,北京市教委于近日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近期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在通报内容中特意强调处罚对象“含一对一培训”,即便是咖啡店补课依然被查出来。
并公布对个人的处罚,也在传递一个信号:一对一辅导并非能在整治行动中独善其身。
问1对1个体要办学许可证,北京确实也开了先例,但是作为全国具有风向标的城市,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1对1和家教,未来在全国行不通。
宜昌市对家教开了第一炮
其实,全国第一个对家教开炮的城市是宜昌市。
早在7月28日,湖北省宜昌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规定中包括:未经教育部门批准,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家教、咨询、文化传播等名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业务。
紧接着是鞍山。
鞍山: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家教”名义学科类培训
8月9日,鞍山市教育局针对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活动正在进行中,明确“一对一”也在涉猎范围内,没有任何“特殊化”,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家教”名义暑期开展中小学生学科类培训。
家教,不能进行中小学生学科类培训,几乎是一锤定音。
为什么不能以家教的名义补课呢?
在双减政策中提到,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家教虽然补课地点在学生家里等私人场所,可还是属于校外学科类培训管理范畴。所以家教老师一旦违反规定还是按违反学科类培训进行处罚的,北京的就是一个例子。
7月28日,教育部官网公布《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将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目标很明确:公立学校老师都不让有偿补课,做家教了,你培训机构老师凭什么还能做?
可能嫌说明还不够,后续又加入了家庭教育服务机构不能进行营利性教育培训,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学科教育。
然而,堵口子,更绝的还是广州。
一句含家长,堵死了家长接受培训后做家教教自家孩子的冲动,也把培训机构可能的转型方向堵死了。
你的机构转家教服务机构,家教机构都被限制得死死的。
家教也加剧了家长的焦虑
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学校,虽说是一系列缓解焦虑、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但这样应运而生的一对一、上门家教,让不少家长更感到不安。别人的孩子都请家教了,我的孩子能跟上吗?这次家长的焦虑,估计会有家教“背锅”。
另外,对于培训机构来说也不公平,机构组织不能进行学科类培训,个人形式凭什么能够存在“上帝”既然关上了一扇窗,就应该关闭所有的窗。
所以当家教市场风起之后,另一种形式的整治会继续跟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所长董圣足认为,新形势下要特别提防把1对1家教变成常态扩大化。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线上还是线下,都要事先取得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