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上海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上海法院消费者诉讼维权案件审理情况,并发布2017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这十大案例主要涉及电商、食品安全、养生健身、汽车大额消费及共享经济新型消费五个领域。十大典型案例发布如下。

索引

1-网络商铺售假应对网络平台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网络公司假宣传降价信息构成消费欺诈

3-出售假酒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4-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进口食品承担十倍赔偿责任

5-特殊食品未标注“不适宜人群”违反食品安全标准

6-夸大保健品效果诱使老年人购买构成欺诈

7-健身会所擅自更换服务品牌构成根本违约

8-新车销售时未告知维修事实构成消费欺诈

9-提供虚假汽车行驶里程商品信息构成消费欺诈

10-虚构网约车行驶里程构成消费欺诈

1.网络商铺售假应对网络平台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某宝网络公司诉姚某服务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07年9月,姚某在某宝网上注册会员,并与某宝网络公司签订《某宝平台服务协议》,经营名为“某某宠物”的店铺,销售各类猫粮等宠物用品。《某宝平台服务协议》约定:商家不得在某宝平台上销售国家禁止或限制的商品,以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商品。如商家的行为使某宝及其关联公司遭受损失,包括自身的直接经济损失、商誉损失等间接经济损失,商家应当赔偿某宝网及其关联公司的全部损失。2016年4月22日,某“买家”在姚某开设的店铺购买某品牌的幼猫粮一袋,实付人民币99元。上述商品鉴定为假货。某宝网络公司遂以姚某违反某宝平台服务协议且造成其商誉损失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姚某予以赔偿。

法院裁判

点评

2.网络公司虚假宣传降价信息构成消费欺诈——何某诉某电商公司、某网络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

法院经审理认为,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本案中,被告某电商公司在销售涉案商品的网页中连续6天宣传“抄底价最后一天”,应认定某电商公司在交易中存在虚假宣传、故意欺诈的行为。另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被告某网络公司应当知道某电商公司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故应与某电商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法院判令某电商公司向何某返还货款并支付货款三倍的赔偿金,某网络公司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3.出售假酒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郑某诉某食品店买卖合同纠纷案

2016年12月9日和12月13日,郑某至某食品店购买了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天之蓝”白酒42瓶,共计12,600元。后郑某发现包装有问题,于是向上海市宝山区酒类专卖管理局举报,后宝山区酒类专卖管理局委托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鉴定,经鉴定某食品店出售给郑某的白酒为假酒。郑某认为某食品店出售假酒构成欺诈,起诉要求某食品店退还其货款12,600元并三倍赔偿郑某37,8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以假充真,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本案中,被告某食品店以假充真向原告郑某销售假冒“天之蓝”白酒,可以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欺诈,原告郑某的诉请应当得到支持,故法院判决被告某食品店退还货款12,600元,并赔偿三倍于货款的赔偿金,即37,800元。

本案系销售者知假售假的典型案例。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这是销售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违背这一准则,将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不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对此类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经营者施以惩罚性赔偿。本案警示包括销售者在内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应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坚决杜绝制假售假的行为,共同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4.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进口食品承担十倍赔偿责任——徐某诉敬某、某网络交易平台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

徐某在敬某开设的某网络交易平台网店中购买俄罗斯进口奶粉。但是,根据《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后经查询,我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专栏》,在“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中未查见“俄罗斯”。敬某也无法提供进口食品应具备的全部检验检疫等资料。某网络交易平台公司作为网络服务的提供者,未对敬某在其网店销售的商品进行审核。遂徐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敬某、某网络交易平台公司承担退还货款并给予十倍货款赔偿的民事责任。

5.特殊食品未标注“不适宜人群”违反食品安全标准——高某诉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2016年11月24日,高某在某公司购买了“玛卡红茶”20盒,共计支付货款28,000元。该生产包装上印注:“配料:西藏玛卡、野茶树嫩叶……;生产许可证:QS511514010720……”。但未标注“食用禁忌”或“不适宜人群”。高某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关于批准玛咖粉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等规定,主张玛咖粉是新食品原料,应在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中载明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不宜食用。但是,涉案食品包装上未标注“不适宜人群”,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由某公司承担十倍赔偿责任。某公司认为,其所销售的红茶质量合格,没有夸大玛卡的功效,且未对高某造成任何实际上的损害,故不同意予以赔偿。

一审宣判后,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由某公司向高某一次性支付140,000元的赔偿金。

6.夸大保健品效果诱使老年人购买构成欺诈——王某诉某生物科技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2016年4月20日,某生物科技公司向逾八旬的王某推销“富氧矿素”,给王某进行免费体检,出具体检分析报告单,同时出具《凭证》,主要内容均为:今王某经我公司体格检查,患有脑供血不足、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颈椎血管不通畅等疾病,特向我购买保健品美国顺势公司生产的“富氧矿素”一盒(12支)并赠送6支,可吃18个月,从2016年4月21日至同年8月20日吃到四个月止,再由王先生体格复查,如该“富氧矿素”对他患有上述疾病没有保健效果,可为他所付给我公司的7656元货款全额退款。王某遂购买了相应的保健品。王某服用该“富氧矿素”后,感到非但没有宣传的效果,还出现了其他不适症状,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某生物科技公司退还货款7656元并支付三倍于货款的赔偿金。

近年来,老年人因购买保健受欺诈的现象比较突出,本案便是一例。某生物科技公司在销售“富氧矿素”时,选择性地对老年人这一群体进行推销。该公司辅以“免费检查”,强化该群体对自身健康的追求意识,同时以大量的赠品,吸引该群体,转移或弱化该群体对产品本身质量的审视,使购买的老年人认为自己以超低价购买到了有功效的保健品。某生物科技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因缺乏真实的质量、性能、用途等产品信息,夸大产品的性能,使购买者以为所购产品会消除或减轻“免费检查”中所见的状况。该公司的行为显然存在引人误解的欺诈行为,消费者主张的三倍惩罚性赔偿应得到支持。

7.健身会所擅自更换服务品牌构成根本违约———黄某诉某健身会所服务合同纠纷案

某健身会所发放的宣传手册宣称其会所系某知名健身会所品牌经营,提供包括游泳等多项健身服务项目。黄某与某会所于2016年2月26日签订会籍合同,会籍有效期期限为2016年3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并缴纳了健身服务费7999元。后黄某发现某健身会所擅自更改了经营品牌,认为某健身会所违约,遂诉诸法院,要求解除与健身会所的服务合同,被告退还会籍费。某健身会所称其本已取得某知名健身会所品牌的加盟许可,但因该知名品牌被品牌所有人出售无法再使用。

法院经审理认为,品牌系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评价,体现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被告某健身会所系以某知名品牌对外宣传,在与原告黄某签订的会籍合同上亦注明为该品牌。原告出于对该品牌的信任而与被告签订健身服务合同。被告后使用自有品牌进行经营,被告的该行为足以导致原告对于被告所能提供服务品质的信任动摇,亦违背了原告签订合同时的本意和目的,应属根本违约行为,原告依法享有合同解除权。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根据双方会籍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法院酌定判决被告应退还原告会费7,150元。

8.新车销售时未告知维修事实构成消费欺诈——邓某诉某汽车销售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2016年8月30日,邓某至某汽车销售公司下属的4S店订购价款为25万元的轿车一辆。同年10月2日,某汽车销售公司向邓某交付车辆。系争车辆维修记录显示:2016年9月12日,维修项目“拆装后保、后保整喷”,里程数1公里。邓某认为,系争车辆后保险杠做过维修,整体喷漆,应主动告知消费者,但某汽车销售公司明知车辆交付前已有维修记录却故意隐瞒,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构成消费欺诈。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某汽车销售公司退还其购车款并赔偿三倍车辆价款。某汽车销售公司认为出售的是质量合格的新车,“拆装后保、后保整喷”是对车辆进行售前PDI检测(Pre-DeliveryInspection)时所进行的合理维护,PDI维修记录不会主动向客户出示维修记录,不存在销售欺诈行为,不同意邓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维修内容是否属于消费者知情权的范围,应根据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消费心理及对消费者选择权行使的影响作出判断。就本案而言,系争车辆保险杠存在外观瑕疵,某汽车销售公司实施“拆装后保、后保整喷”的维修超出了车辆售前正常维护的范围,不符合一般消费者“新车”认知标准。“新车”指的是全新、未经使用、未经维修的车辆。而某汽车销售公司对系争车辆的维修亦不能使车辆部件和整体外观恢复至原装状态。消费者有权期待某汽车销售公司对维修事实作出说明,因为这些信息会对消费者选择权的行使和真实意思表示产生直接影响。本案中,根据在案证据并无法证明某汽车销售公司已履行了告知义务,其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而侵犯了选择权,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属于故意隐瞒系争车辆交付前即被维修的事实,构成消费欺诈。法院判决被告某汽车销售公司退还购车款,并赔偿原告邓某三倍于车款的赔偿金,即75万元。

现行汽车交易中经营者的告知义务边界并无明确规定,本案判决书充分阐明了消费欺诈的认定,明确了经营者告知义务边界,为类似的汽车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树立了裁判标准。法院判令某汽车销售公司承担三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具有重要的法律引导价值,有助于引导行为预期,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行业规则,优化营商环境,防止类似或更为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的发生。法官并未止步于此个案,通过案件反映的问题,积极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发送司法建议,延伸司法审判职能,推动汽车交付规则的制定,规范汽车消费市场公平诚信交易,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质量转型之路的发展大局。

9.提供虚假汽车行驶里程商品信息构成消费欺诈——洪某诉某二手车经销公司、韩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2017年3月1日,洪某在某二手车经销公司处购买二手宝马X6一辆,双方约定车辆价款为483,000元,表显里程为5.9万公里,试车后优惠2000元。此后,洪某依约支付了车辆全部价款和车辆上牌费1000元。2017年3月13日,该车转移登记至洪某名下。之后,洪某将车辆送至4S店进行检查,发现该车于2016年9月19日在某4S店进行保养时,其行驶的公里数为292,595公里。洪某认为,某二手车经销公司擅自修改了车辆的里程数,构成了欺诈。遂诉至法院,要求撤销与该二手车经销公司的买卖合同关系,并由二手车经销公司退还购车款并支付赔偿款,赔偿款自愿由三倍降至一倍的购车款。被告某二手车经销公司认为该车由其从其他车商处收购,没有进行过调整,且购车时双方一同进行过检查,洪某并未对表显里程提出过异议,应视为认可车辆质量,故不存在欺诈情况,不同意洪某的要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二手车的行驶里程数是反映该二手车真实状况的数据,系购车方作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亦系决定交易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被告某二手车经销公司作为专业经营二手车的销售商,在履约中不真实披露行驶里程数,诱使原告洪某作出了错误的意思表示,该行为构成欺诈,理应承担相应的退货、赔偿责任。某二手车经销公司对该车的行驶里程数的真实性具有瑕疵担保责任,其关于未对系争车辆的行驶里程数进行造假因而免责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法院判决撤销洪某与某二手车经销公司的买卖合同关系,由其将车辆退还某二手车经销公司,某二手车经销公司返还其购车款并赔偿一倍购车款。

10.虚构网约车行驶里程构成消费欺诈——杨某诉某信息公司运输合同纠纷案

网约车的出现,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由于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网约车也常给出行造成困扰,因此而产生的诉讼纠纷亦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案即典型情况之一种,即网约车司机接单后未向乘客提供服务却扣取车费而引起之纠纷。本案的主要裁判要点及价值在于,厘清了乘客、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并就运输合同履行过程中之欺诈行为及责任作出合理认定,以期促进网约车行业规范、诚信经营,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转自:上海律协)

本次听读35分钟(120)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联系人:点小读

思想共享知识变现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THE END
1.“健身”变“伤身”,责任如何分?一方面,在健身、瑜伽课程中,会员与瑜伽机构之间形成服务合同关系,所授课的教练需根据学员的身体情况和健身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并在练习过程中提供专业指导。如果因教练的失误造成会员运动损伤,教练及机构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另一方面,健身房、瑜伽工作室等机构,应当对会员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营造良好、安全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6/id/7347620.shtml
2.签健身房合同时用了别的名字,合同还有效吗?签健身房合同时用了别的名字,合同还有效吗? 立即咨询 张律师2分钟前解答了合同纠纷问题 许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合同纠纷问题 韩律师2分钟前解答了合同纠纷问题 冯律师3分钟前解答了合同纠纷问题 张律师2分钟前解答了合同纠纷问题 许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合同纠纷问题 大家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6791723.html
3.健身房退卡合同纠纷诉讼期限规定是什么健身房退卡合同纠纷诉讼期限规定是什么 问题相似?推荐使用下方服务 专业律师在线解答 严选律师极速响应 马上提问 您好,若您的问题未解决,可直接提问,平台严选专业律师为您实时在线解答。 3分钟前 新疆-哈密用户使用了在线咨询服务 1分钟前 西藏-日喀则市用户使用了在线咨询服务 1分钟前 辽宁-葫芦岛用户使用了在线咨https://m.66law.cn/v/wenda/1553316.aspx
4.业务动态张某委托我所陈律师为其处理服务合同纠纷一案陈律师为其处理服务合同纠纷一案 原告:张某 承办律师:陈律师 被告:成都***健身服务有限公司 案件详情 原告张某于2022年3月30日在被告成都**健身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了15节私教健身课程,并签订了合同,同时承诺会给一个系统性的训练计划塑形。 但成都**健身服务有限公司与原告张某签订合同时并未询问原告张某的体质及病史https://www.jinzhanlawfirm.com/public/index.php/think-tank/detail-14218.html
5.杭州经济合同律师杭州合同纠纷律师杭州专业合同律师杭州经济合同律师石寅律师(电话:15024460529)从事法律工作多年,专业能力过硬,责任心强,具备丰富的案件处理经验,获得了当事人的好评!http://www.zlwzks.com/
6.福建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按合同约定租金标准185347元/月暂计至2020年3月31日占用费为834061.5元,实际应计至房屋返还阳光公司之日止);6.判令阳光公司有权从威斯健身公司已支付的保证金中扣除前述第3、4、5项款项,不足部分由威斯健身公司另行向阳光公司支付;7.判令威斯健身公司向阳光公司支付律师费10000元;8.判令威斯健身公司承担本案https://m.cbi360.net/hhb/sg_2489920/fy_16401041.html
7.秦淮区合同违约纠纷律师秦淮区合同违约纠纷专业律师找秦淮区合同违约纠纷律师上法律快车网,以专业的态度为您精选更多秦淮区处理合同违约纠纷问题律师,您可以在线查看律师资料,免费在线咨询律师,或者免费电话咨询律师!https://m.lawtime.cn/qinhuai/lawyer/ls1401/
8.健身房会员到期,剩下私教课也上不了!这算霸王条款吗?记者还了解到,市场上不少规模较小的“健身工作室”采用的是“无会员卡”的模式,学员可以直接购买私教课次数,与普通会员区分管理,但同样需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律师:买课前看清楚合同内容,没有告知的需要调解维权 在四川君益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斌看来,如果健身房没有在交费时说明私教课的使用条件,则涉嫌霸王条款,https://www.cdsfl.org.cn/mobnews/49/44966.html
9.无锡有名处理健身房转让纠纷律师无锡健身房转让纠纷律师 刘雅琪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擅长:房产纠纷、债权债务、婚姻家庭 5.0分 服务:463人 执业:4年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杨丹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擅长:刑事辩护、房产纠纷、债权债务 5.0分 服务:163人 执业:6年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郭长源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擅长:合同https://m.64365.com/lvshi/wuxi_jsfzrjf/
10.健身房答应退款却一直拖?省消委顾问律师来支招商家答应退款却一直拖延?会员卡只剩10元不能用?新手机变二手机退款要扣“包装费”?近日,省消委开展了第14期“月月315”律师答疑活动,其间收到许多网友提问,四川秉鉴律师事务所主任袁兵、四川扩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龚捷为广大网友答疑解惑。 问题1 在健身房预存了3000元但未开卡,也未签合同,几个月后要求健身房退https://www.sichuanpeace.gov.cn/fzsc/20220322/2555249.html
11.瑞力健身合同约定“健身卡免费转卡一次”女子转卡却屡受限瑞力转卡[摘要]对此,陕西多隆律师事务所主任董浩忠认为,健身房的做法属于违约行为,因为合同中没有约定被转卡人的年龄限制。 孙女士办卡时签的合同 孙女士在西安市李家村十字的瑞力健身华清广场店办了一张健身卡,因为经常出差,不久前欲将健身卡转给父亲使用。办卡时孙女士与健身房签的合同上写明了“免费转卡一次”,但https://news.hsw.cn/system/2019/0717/1100337.shtml
12.天天3·15合同有约定健身房就无需为频繁换私教担责吗?律师解读04:33 天天3·15 半个月无人回应消费者 举报至市场监管部门 健身房全额退款 04:39 天天3·15 合同有约定 健身房就无需为频繁换私教担责吗?律师解读 04:02 天天3·15 健身房购买私教课 私教教练一换再换 00:50 北京下周一高温天气缓解 下周三再度回升 加载https://item.btime.com/25kodeh302lsl1abrtddhlhkt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