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丙芳律师为农民工讨薪无罪公益慈善

不知者不为罪,无行为无犯罪,有充分的主、客观证据证明“高丙芳对捏造农民工工资未清偿的事实、借名起诉”的实情不知情,指控高丙芳构成虚假诉讼罪共犯证据不足。就两名包工头而言,即使隐瞒已向农民工垫付全部工资的事实借名起诉,也是基于民事追偿法律关系、或者法定债权转让关系行使权利,有诉权则不构成虚假诉讼罪。存在真实权利,借名起诉至多算民事层面的部分虚假和追偿权主体资格纠纷,不属于无中生有捏造诉权,何以构成虚假诉讼罪?

司法应善待农民工及为农民工维权的女律师,不能有罪推定

——高丙芳律师被指控虚假诉讼罪一案的辩护意见

尊敬的合议庭、审委会:

北京张新年律师、江苏大楚律师事务所刘录律师接受高丙芳律师的委托,担任其被指控虚假诉讼罪一案的辩护人,依法履行辩护职责。张新年律师建议我先发表辩护意见,感谢张律师的信任,我先就本案综合定性、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发表意见。本案经过庭前会议、法庭调查,事实已非常清晰,罪与非罪一目了然,这是一个明显无罪的案件,无罪理由非常充分,用常识就可以判断并得出确定结论,却一直推进到了审判阶段,令人遗憾。但我相信法律是正直和善良的艺术,也深信该案一定会在坚持真理,追求真相,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实现司法公正,保障高丙芳律师诉讼权利的原则下得到妥善处理。法律制度如果被破坏,任何人都不安全。所以,辩护人和其他法律人一样,信仰法律,相信法律是唯一保障案件公正处理的基准。刑事指控关乎一个人自由、尊严、生命和后代政治前途,对于指控犯罪和认定犯罪,都要坚持刑事证据裁判的标准和要求,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主客观相一致、刑法谦抑性等原则,客观公允对待当事人,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然要求。接下来,我简要发表辩护意见如下:

基本要点

一、不知者不为罪,无行为无犯罪。对于包工头米某、陈某隐瞒已垫付清了全部农民工劳动报酬、组织并借用农民工名义起诉索债的事实,有客观、充分、直接的证据相互印证,证明高丙芳对此不知情,其一直被蒙蔽,更没有授意米某和陈某伪造证据,故其没有共同犯罪故意和行为,也不构成虚假诉讼罪共犯。对其指控犯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综合全案证据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得出唯一的结论,应当按照审判中心主义证据裁判标准、疑罪从无原则,宣告其无罪。

三、退一步讲,即使包工头隐瞒已垫付偿清全部劳动报酬的事实、借用农民工名义起诉要债,也非无中生有捏造根本就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和债权,而是基于法定债权转让关系行使债权,或者追偿法律关系行使追偿权,有权利则有诉权,有诉权则不构成虚假诉讼罪,隐瞒借名起诉至多算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但不受虚假诉讼罪规制。

上述部分观点引自《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司法周峰汪斌李加玺)、《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重点难点解读(缐杰吴峤滨/检察日报).文中特别强调“为便于实践中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虚假诉讼罪司法解释》所做之解读、介绍。

2、《民法典》524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第三人对履行该债务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权向债权人代为履行;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只能由债务人履行的除外。债权人接受第三人履行后,其对债务人的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但是债务人和第三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根据前述,某店公司必须无条件、直接向农民工本人发放工资,其不履行该债务,包工头农民工米某、陈某对履行该债务具有合法利益(不清偿对其不利),两包工头有权向某店公司代为清偿,债权人农民工接受履行后,其对某店公司的工资债权转让给两包工头农民工,这是一种债权法定的、自动转让,则两包工头农民工与某店公司直接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有权向某店公司主张该债权。基于诉讼策略考虑,却借用农民工个人名义起诉主张债权,从而出现名义权利人和实际权利人不一致问题,并非权利虚构问题,法律关系是真实的,唯一的,债务人履行了债务则法律关系消灭,不损害债务人利益,显然不构成虚假诉讼罪。

另外,根据《民法典》925条、926条隐名代理或者间接代理的规定,本案可以视为委托关系,借名代持,则受托人有权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利和起诉并无不当,民事合法行为何以构成犯罪?

故米某却借用农民工个人名义起诉,属于借名起诉,主张本人依法应享有的合法债权。名义权利人和实际权利人不一致的,即使诉讼中隐瞒了借名起诉事实,至多算部分篡改事实,并非无中生有捏造权利,不受虚假诉讼罪规制。以下为详述辩护意见:

第一章不知者不为罪,无行为无犯罪(一)

同案两名包工头被告庭前供述和当庭供述可以证明前述事实:

1、卷三P5陈某2022年9月14日第二次讯问笔录陈述,米某就想带着我们干木工的、干混凝土工的几个包工头以及工人一起到泰安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要工人工资的名义为由让他们把欠泰安市某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质保金先给我们,我们一共去了泰安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三四次。

2、卷二p14-p15米某讯问笔录供述:我就想带着干木工的、干混凝土工的几个包工头以及工人代表一起到泰安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要工人工资的名义为由让他们把欠泰安市某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质保金先给我们,我也是确实这么实施了。(2)米某当庭陈述其带工人到高铁清欠办讨要工资十多次,其和其他包工头、工人都没有向高铁清欠办告知农民工工资已被全部垫付清,并且回答辩护人发问时陈述如果高铁清欠办问的时候,也不能说。据此,组织农民工十多次去高铁清欠办讨要农民工工资时,对高铁清欠办隐瞒了农民工工资已付清的真相。

上述证据可以证明既然对高铁清欠办这种准行政机关都能隐瞒实情,对律师、对法院隐瞒实情,也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章不知者不为罪,无行为无犯罪(二)

有直接、确实、充分的主、客观证据相互印证,排除合理怀疑得出唯一结论,证明高丙芳律师对于涉案工人工资已垫付全部偿清的事实不知情,其是被蒙蔽、被隐瞒实情情形下代理起诉的,其与当事人之间没有通谋捏造事实代理提起虚假民事诉讼的故意和行为。相反,其一直确信诉讼是真实的,并且带着为农民工维权的情怀代理案件的。综合全案证据分析和论证,证明高丙芳无罪的观点,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并且是直接、主、客观证据相互印证,能够排除全部合理怀疑得出唯一无罪结论。相反,指控其构成犯罪的证据仅有两个有利害关系人的不实口供,无其他客观、直接证据予以证明,故本案不仅是单纯的排除合理怀疑打断控方证据链问题,而是无罪结论的证明标准远远高于或者优于有罪结论的证明标准。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第6条规定:“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得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

两高三部(法发〔2016〕18号)《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第十五规定:严格依法裁判。人民法院经审理,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依据法律规定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按照疑罪从无原则,依法作出无罪判决。

(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第一条“坚持严格司法原则,树立依法裁判理念”第三项规定:坚持疑罪从无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故本案应当按照疑罪从无原则,宣告高丙芳无罪,具体分析和论证如下:

一、无罪客观证据展示和分析、论证一

3、根据补充卷米某2023年8月7日讯问笔录,办案人员凭直观、一般人的通常认知判断米某的辩解不符合逻辑,故质疑性的追问、核实,但其回答完全违背常情常理和生活经验,明显虚假。

其次、办案人员凭直观、生活常识和逻辑经验对于其回答做了质疑性追问:(1)办案人员问:从高丙芳律师发给你的这两段话看,字面意思显示高丙芳律师在这之前是不清楚你已经付清工人工资,是这样吧?

其回答显然不符合生活常识和逻辑经验,这是高丙芳和米某之间的私信交流,属于隐蔽空间聊天,而且是在高丙芳质疑、甚至指责米某时米的回复,而不是和外人交流,也不需采取掩人耳目的回复。可见,米某的辩解严重违背日常情理和生活经验,不能自圆其说,明显不真实。

(2)办案人员又进一步质疑性追问:你收到上述信息后,当天没有回答,而是在2021年7月12日上午11:46分(实为9:28分),你回复说。是,他们说不好弄。你为什么这么回答

米某答:我当时没有多想,也不清楚高丙芳律师给我发这两段话的真实意思,并且在这之前,岱岳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已经介入调查了,我也知道是违法的了,我回答是,只是随口回答,我说的他们说不好弄,就是说我们这个事情涉嫌违法了不好弄了。

其回答明显不符合日常情理和生活经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我们在类似情境下会不会如此回答,如果不会,就说明其说了假话。

(3)这样的回答办案人员都觉得难以置信,所以进一步追问:你当时为什么不直接反驳高丙芳律师说在你和陈某第一次去找高丙芳律师咨询关于你向泰安市某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索要工程款一事时,你当时就已经明确告知了高丙芳律师你自己将工人工资都垫付付清了的事情

米某回答:因为我当时觉得她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没必要再反驳她。

这种回复明显不符合常理,如果米某一开始就告诉高丙芳了他已垫付清了工人工资,是高丙芳提议借名起诉的,现在经咨询其他律师得知这种起诉方式违法,可能要被追究法律责任,此时对高丙芳已经不信任了,否则,不会咨询其他律师。这个时候高丙芳故弄玄虚,试图造成本人不知情,企图撇清责任的问话,会极为反感甚至愤怒,正常的反映应是谴责、驳斥、揭露,如会说:“一开始就告诉你了,你早知道啊?你出这主意我们都要倒霉了,你看怎么办?所以,这种情况下出于本能反应,一定会反驳的,并非没必要反驳。

二、无罪证据展示、分析、论证二

该回答明显说谎,不属实。即使打不开文件,从该文件标题“80后湘籍农民工讨薪被诉虚构工资表诈骗”就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这是如果伪造农民工工资表构成犯罪的案例,证明高丙芳提醒米某工资表等材料要求如实提供,不能伪造,已尽到了一个律师的高度注意和提醒义务。如果米某私自伪造证据行为,也与高丙芳律师无关。

米某的辩解明显不实:代理律师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代理案件,在准备诉讼材料阶段,根据常识判断,发这个文件的用意当然是提醒不能伪造证据材料。补充卷米某2023年8月7日讯问笔录中办案人员问:她(高丙芳律师)向你发送这个,是否是要告知你不能伪造工资表等材料可见,办案人员的直观判断也认为是提醒不能伪造工资表等材料。另外,如果高丙芳一开始就授意伪造证据,何必要多此一举发不能伪造证据案例?由此可见,高丙芳没有授意伪造证据的行为。

三、无罪客观证据展示、分析三

3、陈某在2019年11月13日给高丙芳律师发了一个文档“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度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的通知”。

(二)特别注意

其三、第4条信息证明高丙芳在二审结束后因民事案件被告某店公司提农民工名义起诉涉嫌虚假诉讼拟控告,高丙芳心中产生疑惑向陈某求证是不是不欠农民工工资了,是不是都是米经理垫付的?但陈某没有回应,采取回避态度,此时质疑证明高丙芳律师对于虚假诉讼不知情。

(三)分析、论证

陈某删除关乎高丙芳罪与非罪认定的三条关键、重要信息并非意外事件,而是有预谋的删除信息,毁灭证据之嫌疑。如果是仅删除一条信息,则有可能是不经意,但三条关乎高丙芳是否知情,高丙芳是否共谋捏造事实提起虚假民事诉讼信息均被删除,显然是有目的的,不能排除有人涉嫌毁灭证据,掩盖真相、从而为构陷高丙芳排除障碍企图。虽然删除了三条关键信息,但电子数据恢复了一切真相。

四、无罪客观证据展示、分析四

(二)分析、论证

2、卷3陈某2022年9月15日第四次笔录证明:张某帮米某到高铁清欠办讨要过工资,为了帮助米某讨要工程款,其本人及手下工人以原告身份起诉某店公司索要工资款,无论到清欠办讨要还是通过法院诉讼讨要,都要隐瞒农民工工资已付清,但要虚构仍欠农民工工资为由变相讨要工程款,是冒着风险的,而且其也是去法庭旁听过的农民工(原告),可见其和米某之间有很深的交情和信任度,能为米某担当一切的人。他们之间自然是对于如何捏造事实起诉,如何通谋是最知情,最能相互遮挡的人。所以,张某帮着米某共同对高丙芳隐瞒真相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种辩解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生活经验。两人之间聊天是隐蔽空间,并不需对外掩人耳目。其发给高丙芳的信息,说明其和米某相互串通隐瞒了工人工资已付清事实,却告知高丙芳欠付工人工资,以此欺骗高丙芳代理诉讼为米某变相讨要工程款。其明知在本人及手下工人工资已全部付清,是帮米某讨要工程款而非工人个人讨要工资,却在一审判决下来后还装模作样,烘托出欠付工人工资,工人年前想要钱的急切心情,说明不仅对高丙芳隐瞒了实情,而且形成了攻守同盟。5、无罪客观证据展示、分析五

(一)高丙芳与陈某的六段录音,可以证明高丙芳对于工人工资已垫付偿清,借名起诉实情不知情。高丙芳辨认两人谈话中提到的她(他)就是自己,米某辩解她(他)另有其人,但明显与谈话的语境不符,根据谈话的特定情景及谈话的针对性判断,他(她)就是高丙芳。

1、2020年7月16日高与米的通话录音:证明高丙芳二审中提出让三个当事人过来见个面,当然出庭最好。不出庭也行,给他们交待一下。如果身份虚假,欠付工资虚假,诉讼虚假,还敢让三个二审当事人出庭吗?

2、补充卷陈某2023年8月8日第七次笔录供述:自己说的"如果他们三人出庭的话,不就啦漏了”的意思是他们会说其和米某根本不欠他们的钱,他们也没有找过律师起诉这事。从通话的前后语境看,高丙芳埋怨陈某瞒着她没有找农民工李某本人签字,而是找人代签,形成代理事故或者瑕疵,要求他们补一下手续,并且要求他们补签之后拍视频给她,这是补救,也是事后追认。另外两个被上诉人虽然是本人签字,但是某店公司代理人提出我的代理权限问题,高丙芳是一次性办理的三个阶段的委托手续,委托手续日期是一审的不代表二审没有委托权限,但是,既然对方提出异议了,高丙芳还是想让二人办理一下二审的委托手续,如果补救完善手续了,三个人出庭或者不出庭都可以,并非陈某担心没有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东窗事发,但陈对于不欠农民工工资事心知肚明,是自己担心出庭漏出破绽,而高丙芳担心的是之前三人委托手续不完善,会受到法庭对代理工资不严谨的责备而难为情,并非害怕真相暴露,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已垫付清了农民工资。

2、7月19日高丙芳和陈某的的录音证明:

3、7月21日高和陈的录音笔录证明:

(1)、高丙芳说你拿了钱不给农民工,再撮合农民工上访,就是虚假诉讼,但你欠农民工这个事属实。高一直认为欠付农民工工资属实,要求把这些判决书给赶快发给农民工。

该录音也证明高一直确信包工头欠付农民工工资属实,从来没有怀疑过虚假诉讼,并且给包工头作了解释。

(2)录音中高丙芳问:欠农民工工资到底欠多少,老米也没有拿出自己钱来付吧?陈某说肯定得拿自己的钱得付点,你不付那么什么么。补充卷7公安机关核实时也直观判断高丙芳不知道垫付清工资,就问陈某为什么不直接反驳,二审支支吾吾,说欠了,也不欠多少,也不是全部垫付清了。

证明高丙芳在此时还不知情,被蒙蔽,相反,按照检方逻辑,隐瞒债务全部清偿的事实才构成虚假诉讼罪,即使按照在案证据,隐瞒部分清偿事实提起诉讼,至多算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何况高丙芳对此一直不知情。

(3)补充卷2023年8月8日第七次笔录办案机关核实时问:在这段录音的前半段,从高丙芳律师的话语中听着是她之前是不清楚工人的工资是否都已经付清或者说是具体付了多少,是这样吧:从录音中听着是这样,但实际情况是这事从一开始米某就明确告知了高丙芳律师当年在涉案工地上工作的工人的工资米某已经全部垫付、已经不欠任何工人工资了。那你当时的回答为什么支支吾吾,一会说还欠多少不清楚得问老米、一会说基本上都垫付了,你为什么这样回答,而不是直接反驳说一开始都告诉高丙芳律师不欠工人工资的事实因为当时我没有反应过来。

(4)录音中高丙芳说:我再三年强调让每个人签字,一定让每个签字,签字结果你“这里刺毛那里露馅的”。

故此,高丙芳与米某的六段录音,证明两人在私下谈论对高丙芳隐瞒了事情,对方控告虚假诉讼,自己一方不想赢公司怕对方找麻烦,但不敢告诉高丙芳,并且咨询了吴姓律师,吴律师一定要给高说实话,才能给出招,想办法。说明,两人一开始就串通隐瞒了工人工资已垫付清的事实,高丙芳对此不知情。

(二)米某和陈某的三段通话录音,证明对米某、陈某对高丙芳隐瞒了真相。

1、2020年7月17日米某和陈某的录音证明:

两人讨论要不要给她(高丙芳)告诉实话,如果告诉实话,是否会帮他们掩盖。就看关系信任程度,能否帮其档。“档’的含义,高丙芳认为是阻碍,阻挡的意思,两包工头怕她知道实情后,阻挡他们继续隐瞒实情的意思)

谈话中关键事实细节:

(1)米某说不想赢,不敢和高拉,吴文兵律师说要给高说实话,高才肯出招。

(2)米某说,难为住他了,还不敢和她拉。应当就得和她拉。

高丙芳律师认为:不敢告诉她伪造证据,隐瞒垫付清工资的事实。

(3)陈某说,你要看关系,看关系啊,只要是不挡咱就行,别教他挡咱就行。

高丙芳律师认为档,就是阻碍他们把真相继续隐瞒下去,如张某2案,高知道真相后,立即让他撤诉,不会配合他们隐瞒真相的。

(4)米某说:我就要和她明拉。证明之前对高丙芳隐瞒了捏造事实起诉的事实。

2、7月21日米某和陈某录音证明:高丙芳让工人去拿判决书,责怪包工头在签字时不让工人本人签字,说那时候包工头陈某、米某不让发判决书给工人,谁不叫你发判决书的?(责备语气)。

(三)米某提交的一份20200919时约27分钟录音,恰恰证明高丙芳不知情。

1、录音显示:25分钟左右,谈话内容是个人钱能到咱们手中吗,高说的是就应当到个人账户,高说我们之间是风险代理,按照约定钱到了要进律所账户,风险代理费后会再支付给工人,但法院不一定同意,这是后话,我们先应付目前官司,但询问笔录中却按照张某的个人说法记成了公司打赢了如何给米某,高丙芳说这是后话,想以此证明高丙芳事先知道工资付清了借用工人名义起诉。高丙芳认为笔录篡改了录音内容,存在实质性差异。

(1)、对于此,米某2023年11月7日讯问笔录供述:录音中高丙芳说是我们签订的是风险全权代理,会要求法院将钱先打到他们律所的账户,他们扣下风险代理费后会再支付给工人的内容与高丙芳陈述一致;米陈述“韩某和张某都问高丙芳钱最后如何给我,高丙芳说这是后话,先应付好目前的官司再说,她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纯属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2、补充卷韩某2023年11月8日询问笔录陈述内容不属实,其提出录音中所谓官司打赢了最后如何给米某,高丙芳说这是后话,先应付好目前的官司再说,这不就是能证实高丙芳知道这次官司就是替米某要钱,而不是替工人要钱。经高丙芳认真听后,发现完全是篡改事实,质证内容同前述1一致,但公诉人完全采纳了韩某的说法,引起高丙芳的愤怒和控诉。

3、补充证据米某2023年11月7日讯问笔录供述内容不真实,高丙芳仔细听了之后认为,2020年9月19日录音中她说官司打赢了钱支付律所,再支付给工人个人,证明他一直确信确实欠付农民工工资,以农民工名义起诉索要工资款,并且款项也要打到农民工账户,一是权利必须归属农民工,他们是真正的权利人;二是防止包工头挪用或者占用。其他意见中前述1的质证意见。

六、公诉机关指控高丙芳构成虚假诉讼罪共犯,过于依赖有利害关系人的口供,违背了刑诉法第55条“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规定”,达不到证据裁判证明标准。1、卷三陈某2022年9月14日第二次笔录证明参与虚假诉讼的事只有三人知情。指控高丙芳对于虚假诉讼知情的仅有两名利害关系人陈某和米某,陈某是跟着米某分包工程赚钱的,也替米某出头到高铁清欠办讨要工资,且愿意在民事诉讼中充当被告变相帮米某索要工程款,可见,两人交情很深,为了相互自保,串通构陷高丙芳的可能性很大。

2、卷三2022年9月15日陈某第三次笔录,补证据和造证据是两个概念,如果据实补证据,只是载体发生了变化。陈某推测高让其回去补材料,其理解为造材料,这是理解错误,不能证明高丙芳授意其伪造证据。伪造证据是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补证据是对客观事实的表现方式进行改变。如双方之间存在借款关系没有借条,起诉前两人补充了借款协议,借款协议是后补的,但是对借款事实的书面确认,当然不属于捏造事实,也不属于伪造证据。何况,高丙芳没有让两包工头补证据,而是让他们如实提供诉讼需要的证据,们就提交了这些证据,他们没有说过没有这些证据。

第3章借名起诉主张合法债权,不属于无中生有型虚假诉讼,不受虚假诉讼罪规制。

一、即使包工头隐瞒已垫付偿清全部劳动报酬的事实、借用农民工名义起诉要债,也非无中生有捏造根本就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和债权,而是基于法定债权转让关系行使债权,或者民事追偿法律关系行使权利,有权利则有诉权,有诉权则不构成虚假诉讼罪,隐瞒借名起诉至多算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但不受虚假诉讼罪规制。

1、《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第7条规定:企业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第12条规定: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否则应承担清偿拖欠工资连带责任。根据上述强制性规定,某店公司必须无条件、直接向农民工本人发放工资,该支付责任不得以任何理由免除,但某店公司将工资违法发放给包工头赵衍伍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某店公司应当承担清偿拖欠工资连带责任。根据该规定,包工头农民工米某、陈某向其手下的农民工支付了工资,承担了本应由某店公司承担的责任,本质上属于垫付,替第三人承担了责任。由此,由于垫付工资行为形成追偿法律关系,享有追偿权,有追偿权则有诉权。借用农民工名义代持债权并起诉,属于名义权利人和实际权利人不一致问题,而非无中生有捏造根本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权利,而是民事法律关系和纠纷客观存在,权利客观存在,权利由谁行使问题,这不属于虚假诉讼罪规制范畴。

虚假诉讼罪规制的是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纯属虚构,完全捏造,完全没有依据,靠主观想象凭空伪造了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从无到有,没有诉权制造有诉权的假象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无中生有捏造了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捏造了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权利,没有民事权利则无诉权,无诉权起诉则构成虚假诉讼罪。本案民事追偿法律关系存在,追偿权存在,诉权存在,自然不构成虚假诉讼罪。

两个包工头被告也无罪,指控逻辑完全错误。

根据前述,某店公司必须无条件、直接向农民工本人发放工资,其不履行债务,包工头农民工米某、陈某对履行该债务具有合法利益(不清偿对其不利),两包工头有权向某店公司代为清偿,债权人农民工接受履行后,其对某店公司的工资债权转让给两包工头农民工,这是一种债权法定的、自动转让,则两包工头农民工与某店公司直接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有权向某店公司主张该债权。基于诉讼策略考虑,却借用农民工个人名义起诉主张债权,从而出现名义权利人和实际权利人不一致问题,并非权利虚构问题,法律关系是真实的,唯一的,债务人履行了债务则法律关系消灭,不损害债务人利益,显然不构成虚假诉讼罪。

2、无中生有型虚假诉讼,构成犯罪,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不构成犯罪。无中生有是指纯属虚构,完全捏造,完全没有依据,靠主观想象凭空伪造了根本就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虚假诉讼罪,因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根本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就根本不存在权利,根本不存在权利就根本不存在诉权,无诉权的诉讼则构成虚假诉讼罪。如果对已经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部分篡改,不构成犯罪,因为法律关系存在,则存在权利,有权利则有诉权,有诉权但对诉讼标的夸大、隐瞒或者虚构,或者对权利主体改变,属于有中生无,部分篡改,真中有假,并非完全没有依据,纯属虚构,不构成虚假诉讼罪。如借名代持、冒名顶替起诉;对法律内容篡改如息转本借条故意诉称现金出借;对法律关系性质篡改如把名为买卖实为抵押合同,诉称为直接的买卖合同关系或者把投资关系债权诉称借款关系债权,属于对本已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篡改,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并非靠主观想象伪造了根本就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故不构成为犯罪。

1、《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重点难点解读:

为便于深入理解和掌握《解释》的主要内容,现就《解释》的重点难点问题解读如下:

准确理解和把握刑法第307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中“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罪状表述,是《解释》的重点问题之一。根据《解释》第1条的规定,实践中需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一是虚假诉讼罪限于“无中生有型”虚假诉讼行为。《解释》明确,刑法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是指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其中,“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和虚构;“事实”是指行为人据以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据以立案受理、构成民事案由的事实。“捏造事实”行为的本质是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两者应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对于“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行为,即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纠纷客观存在,行为人只是对具体的诉讼标的额、履行方式等部分事实作夸大或者隐瞒的行为,不属于刑法规定的虚假诉讼罪的范畴。

2、根据《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2019年02月19日、人民司法周峰汪斌李加玺)一文:我们经研究认为,首先,如果行为人与他人之间确实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纠纷,则行为人依法享有诉权,将其在起诉时或者民事诉讼过程中伪造部分证据的行为认定为虚假诉讼罪,不符合刑法增设本罪的立法目的。《解释》第7条明确,采取伪造证据等手段篡改案件事实,骗取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不构成虚假诉讼罪;构成其他犯罪的,可以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或者妨害作证罪等罪名定罪处罚。

3、虚假诉讼罪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欺骗法院做出裁决,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利益行为。涉案两包工头是依法主张债权,仅仅是隐瞒了借名起诉事实,没有获取非法利益目的,不构成犯罪。

三、借名关系本质上属于委托关系,或者委托代持关系。

根据《民法典》第925条、第926条隐名代理或者间接代理的规定,受托人有权以自己名义直接行使权利,不需要披露委托人,并无不当。名义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不一致,名义权利人根据合同相对性有权直接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利,行使民事合法行为,何以构成虚假诉讼罪?

《民法典》第九百二十六条: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是,第三人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该委托人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

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是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

参考案例:下述两个案例是被不起诉人不是合同当事人,属于冒充债权人或者篡改法律关系主体起诉,检察院认为不构成虚假诉讼罪。本案系借名代持、借名起诉,本质上属于委托关系。举重以明轻,不是合同当事人,冒充债权人起诉都不构成虚假诉讼罪,本案基于委托借名关系行使权利,更不可能构成犯罪。

1、浙江台州路桥区法院台路检公诉刑不诉(2020)9号

审查观点:金某某与丁某某之间民间借贷关系客观存在,被不起诉人叶某甲受人指使以及指使他人冒充出借人身份提起民事诉讼,属于“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行为,不构成虚假诉讼罪。

2、(2020)皖15刑终87号一案

基本案情:程某向被告人谈飞借款15万,谈飞在约定还款期限未至时找程某索要全部借款,胁迫程某将足疗店4万元抵价给谈飞。后谈某为了方便指使陈思远帮助自己所要借款,就让程某将剩余11万元借款重新向陈思远出具借条。之后,谈飞以程某欠款11万元为由,以陈思远的名义起诉程某索要借款(陈思远系名义权利人)。

一审法院认为,谈飞捏造债权债务转移民事法律关系,提起虚假民事诉讼,其行为严重扰乱了法院正常的审判秩序,构成虚假诉讼罪。

二审法院认为,经查,程某的陈述,证明程某于2015年8月6日从谈飞手中借款15万元,之后谈飞在索债过程中,强迫程某用经营的足浴店抵免4万元借款,并重新出具借条至陈思远名下,谈飞之后以陈思远的名义起诉程某索要借款。因此,谈飞提起的此节民事诉讼不属于无中生有,原判以谈飞捏造债权债务转移民事关系,认定为虚假诉讼的证据不足。

综合部分

根据两高三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及最高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定罪处罚必须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据裁判的证明要求和标准,综合全案证据不能排除全部合理怀疑,得出结论不是唯一的,根据疑点利益归属于犯罪嫌疑人原则,应当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1、《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第6条规定:“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得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

2、根据两高三部(法发〔2016〕18号)《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第二条规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证据裁判要求,没有证据不得认定犯罪事实。侦查机关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都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裁判的要求和标准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认定证据,依法作出裁判。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对于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应当综合全案证据排除合理怀疑,对于量刑证据存疑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第十五规定:严格依法裁判。人民法院经审理,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依据法律规定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按照疑罪从无原则,依法作出无罪判决。

3、(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第一条“坚持严格司法原则,树立依法裁判理念”第一项规定1.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没有证据不得认定案件事实。第三项规定坚持疑罪从无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4、《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根据《刑诉法解释》第一百四十条规定: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一)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二)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三)全案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四)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

(五)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综上所述,合议庭、审委会能够全面地了解本案案情,并充分听取各方诉讼当事人的意见,以审判中心主义证据裁判标准、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正确适用法律,确保查清案件事实,作出公正的裁判。

最后另提四点,供合议庭参考:

三、农民工的法定优先权并不因米某支付了农民工工资而消灭(且即使优先权消灭也构不成虚假诉讼罪,最多是法律关系认知错误),虚假诉讼罪的核心不在于证据虚假(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而在于形成了可诉的实体权利义务,这恐怕是公诉机关未曾研判的核心法律关系。

四、正如张新年律师在庭审中强调的,原民事案件在原一审、二审过程中,被害人已就农民工身份及诉讼材料提出了质疑,查明案件基础事实的法定义务主体是法官,而非律师。如果两名包工头虚假诉讼罪成立,则怠于履行审判职责,疏于查明案件事实的民事法官难辞其咎!

此致

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

江苏大楚律师事务所律师

2023年11月22日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律师是干什么的?动态北京律师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我是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他们对我说,陈律师将来我有事就找你,或者说我打官司就找你,我说错了,应该是没事时或者说不打官司时就要找律师。应该说,请律师是为了不打官司,但现在很多人请律师是为了打官司。大家仔细想想,请律师干嘛呢!打官司!但是如果我们哪一天发展到请律师https://mobile.fabao365.com/dcontent/5744/20444
2.苏州诉讼服务中心?苏州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官网追债不找律师,法院需要交什么材料 以上材料整体一份交给法院。还要准备材料给被告的,根据被告数量提交。 诉讼服务一站式 多元解纷专业化——让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更加便民惠民 为了将司法为民理念贯彻落实到诉讼的各个环节当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全面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https://www.51zlaw.com/flzs/95158.html
3.缓刑期间去某某一般是干嘛的在缓刑期间,您需要去司法局进行报到,以接受社区矫正。未按时报到可能会导致缓刑被撤销,并收监执行原判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052806.html
4.法律援助律师是干嘛的王丽律师 执业15年 资质认证 2022-04-26 法律援助好还是律师好 法律分析:两者都属于专业律师,关键是找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打官司是不收费的.但是不是针对所有人.只有经济困难且遇到相关法律规定可以法律援助情形的法律事务,才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直接找律师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刘国光律师 执业11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532354084524407285.html
5.男人拿走自己的结婚证想干嘛在线问律师 平台保障 快速响应 已为超过 5000万人 提供法律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率99% 3,204 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对方和别的男人走了,还拿走了结婚证,我想离婚,但是没有结婚证,她不承担任何债务怎么处理 咨询 146人阅读 我上班期间受伤了,医院开了病历证明去找领导请假,领导没批假,把我厂牌拿走了想干嘛 咨https://m.66law.cn/laws/2372031.aspx
6.东法·今朝说点法丨委托公民代理,需要注意什么?公民代理,是指非法律职业的普通公民担任案件当事人的代理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及权利、义务参与诉讼的一种活动。公民代理制度作为律师代理制度的补偿,弥补了律师代理资源配给的不足,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力的实现,在促进矛盾化解和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开展等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ExMzY3Nw==&mid=2650226167&idx=1&sn=43efbd4da0cd45a1023651eba75cad6a&chksm=827a6db40ed46ef8285a1e6131e37c91b7e0b2a3eb102d16e26d52c5fe3d13947770875c3591&scene=27
7.中国首位“聋人律师”谭婷:我唯一的优势是“死磕”中国首位“聋人律师” 谭婷:我在律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学习法律。我也会接受那些聋人的咨询。但是,当时我没有法律知识。所以,有很多时候聋人找我咨询的时候,我都会去找健听人律师。有时候,那些健听人律师不免会特别忙,所以我没办法独立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聋人解答,但是他们又特别特别着急。当时,我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3966796
8.案件开庭之前司法所让我带家人和村干部去趟是干嘛的?可能办理矫正手续,将判缓刑,需要帮忙和我电话联系 https://www.64365.com/ask/33583509.aspx
9.在Tinder上也能找到男朋友,而非……炮友吗?小软件交友研究尤其是像律师男这样的人,非常的巧言令色,需要引起警惕。最好提前跟对方讨论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关系,他接下来想干嘛,你们到底有没有机会发展成男女朋友。 问:除了律师男以外,你后来还有没有不太愉快的经历? 答:去年我遇到过一个Rapper,就叫他“大魔王”好了。他约我见面,带我飞叶子,然后趁我迷迷糊糊的时候把https://www.douban.com/note/809545171/
10.社会记录:深圳律师联名罢免律师协会会长始末徐建采访:这个买楼是怎么一个问题呢,就是去年以后司法局就通知我们,房子要搬了,你们要另外找这个地方来办公,真的没有地方住了,要么你就租,要么你就买。 主持人阿丘:这里的空房子是徐健会长曾经办公的旧律协,现在人去楼空,一片狼藉。 是呀,这刚刚完成选举的律师协会总得有地方办公吧,所以徐健会长上任不到一个https://news.sina.com.cn/c/2004-09-08/12064266000.shtml
11.真假律师大揭秘你是否曾经被网上那些所谓的律师给骗过?针对最近很多粉丝在后台咨询我,说被所谓的法律咨询公司里面的律师给骗了,通常就被骗几百几千的,虽然钱不多,但是我们干嘛要便宜这些骗子,拿这些钱去资助大山里的小孩读书,不好吗?这些公司常常冒充律师或律所,通过夸大承诺“包赢”“包胜诉”等手段误导老百姓。然而,这种绝对化https://www.jianshu.com/p/b9a27e686e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