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9位从体制内走出的法律人畅谈职业转型
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从体制内转出的转型动力、转型律师的优势与短板、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有关行业建设的建议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中元何燕东(曾任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检支队副支队长)
孚道刘卓(曾任中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城区大队指导员)
在原来的工作单位工作多年,在体制内渐生职业疲劳,缺乏个人成长空间,比较多约束,较难寻求价值认同,父母居外地难以探望,无暇顾及子女抚养问题,想着自己年岁尚轻,尚存激情,与其纠结,不如放手。
从体制内转出以来,积累了一定的体制资源、社会资源,政府、公检法都有一些同事和朋友,了解一些体制运作的规律。但知识面窄,需要尽快学习和积累打开局面,并且要从最基本方面入手,比如各种文书制作,熟悉各类型办案流程。
君品刘良才(曾任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教育培训科副科长、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研究室副主任等)
我原来是一名中学教师,通过首届司法考试的当年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工作。从进法院开始,我就很惊奇,我一个科员级书记员,与庭长副庭长的收入竟然只有1000多元的差别。当然,我并非奔钱而去,而是还有那么一点梦想与抱负,那就是想用自己的些许努力,在法院里尽力去践行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基于这点,我基本每年办案都在法院前十名,撰写的论文、法律文书获得不少全国性荣誉,还对我市的许多重大行政执法活动提出过建议意见。但是,这一转眼就是十多年。十多年后,自己头发白了,感觉岁月不等人,于是在法院启动司法改革之际,选择了职业转型。
短板方面,一是年龄较大,拼劲和记忆都是无法与90后、00后的小鲜肉相比;二是离职法官从事律师职业,有两年诉讼业务的回避期与终身不得在原单位执业,而家在中山,根在中山,执业地没有更多的可选择性。
君品朱仕宏(曾任江西省赣州市法院法官,中山市法院法官,中山市委统战部党政科科长。)
身在体制中,我们无时无刻感受到“体制”的后一个字——制,即制度或制约的存在和影响。我想这也是很多公职人员敢于舍弃体面的工作,投身到自由职业者的行列的一个重要起因。虽然我们选择转型都是经过反复的权衡与思考,但有时还是很煎熬,甚至有点挣扎。这当中既有个人的问题,也有来自旁人或社会的压力。
不过,既然此前我们能够成为体制内的一员,说明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然后我们又毅然从很多人为之向往的体制内来到体制外闯荡,更是勇气和魄力的表现,最起码有自己的立身之本,那就是我们还能荣幸成为一名律师,用自己的专长服务法治的进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如何实现体制内转出律师的自我追求与社会价值,首先要争当崇尚法治和规范执业的表率,其次要为服务地方发展贡献一已之力。我们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在享受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利用自己所长来回报社会,尽自己所能来服务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体制内出来的律师,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上有所作为;二是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有所作为;三是服务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在提升律师形象地位上有所作为。
保信肖伟(曾任中山市委组织部副主任科员)
从组织部转型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主要是原因:一是想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二是改变自己在机关不接地气的迹象;三是对各行各业的一种好奇心驱使;四是更愿意从事人格平等、自由自主的职业。
从体制内转出,优势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与人交往较为成熟,懂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做事不会迷茫徘徊。短板是不熟悉的专业领域还需加强学习,社交圈子还是有局限。
保衡黎金红(曾任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检察辅助人员)
从2010年10月到2014年5月,我在第一市区检察院工作,主要负责内勤工作。因为是雇员,感觉即便再努力工作,晋升空间终究有限,为了改变现状,选择了转型。
从检察院来到律所,我觉得自己的优势是对刑事案件的流程、公检法的职责和程序比较熟悉,亦逐渐培养起审核材料的思维体系。但毕竟办案经验有限且刑事法律较为系统,而民事行政范畴则纷繁复杂,刚开始接触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刚开始执业,很容易陷入缺乏案源,缺乏社会交际经验,以致欠缺市场开拓能力的困境。再加上日常接触的基本上时非诉业务,更感觉自己的诉讼能力提升缓慢,可以说,入职两年多了,我尚未形成专业化定位,还在探索发展自己的专长领域。恰好遇上司法局、律协大力推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从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设,随着这一体系不断建设完善,为广大同行特别是像我一样更多从事非诉业务的律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前景。
广中盘伟强(曾任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乡办事处副主任)
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乡办事处退休后,恢复执业重新回到律师行业,一是为了自由执业,二是为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帮助更多的人。建议市律协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组建律师人才库,与《中山日报》等媒体合作,开创栏目,加大律师宣传力度。
德元干志峰(曾任中山市博爱医院副主任医师)
在市博爱医院工作多年,因对于职业的疲劳感较强,所以选择从体制内转出。个人认为把专业做好是最重要的。对于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发展的律师,阅历、经验、资源、人脉还有业务能力都是我的优势,转型后可以此为目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广中冯明荣(曾任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审判员)
之前在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法院任书记员、审判员,也是因为职业疲劳而在1997年选择转到体制外发展。转型律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不要把之前的角色带到律师身份来,要做好从零开始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