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姑娘杨芳辰工作不足4年,还是个小“萌新”。初入职场就进入纪委监委的队伍,面临的不仅是角色的转变,还有生活环境的转换。身处积极健康的集体中,杨芳辰一直很有安全感:“我和滨海新区真的有缘,刚来的时候就很适应这里的水土,同事之间的关系也特别亲密,让我完全没有背井离乡的感觉。”
也许是特别的缘分,事业和家庭的“羁绊”在纪委监委的工作中竟然实现了和谐的统一。采访中谈到“家”的话题,杨芳辰坦言,其实自己的老爸也在纪检监察战线工作,“平日里‘老杨’和‘小杨’的互动在我看来是一件浪漫又感动的事情。”父女都是纪检人,交流时的共同语言自不必说,更为难得的是,每一年的家书,都会带来父母的牵挂、嘱托和期待:“爸妈无法每时每刻陪伴在你的身边,单位是你遮风避雨的屏障,是你对外交往的平台,要维护好自己的平台。感谢那些给你传道解惑的人,他们的指点迷津,使你能够站高看远,在这美好的时代,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陈林是区纪委监委机关团委书记,作为团委中少数的“80后”,陈林既是年轻同志们的同事,也像他们的“老大哥”。在陈林看来,一方面组织上给予了年轻人很大的发挥空间和锻炼机会,而以杨芳辰、彭勃为代表的“95后”纪检监察工作者们在学习中快速进步成长,也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相信未来,他们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纪检“她”力量能顶半边天
你有没有见过凌晨4点钟的月亮?隆冬时节的晨起最是难熬。凌晨3点半,孙彤床头的闹钟准时响起。凌晨4点钟,她已经准时出现在北塘某社区的核酸检测筛查现场,今年1月的那一轮下沉社区工作中,有四次,孙彤都是早上四五点钟就到岗,顶着严寒工作,晚上11点多才“收工”。
丈夫在河北也从事电力工作,轻易不能离开岗位。与丈夫两地分居的孙彤,遇到这种下沉社区的工作时,总会率先报名:“我们室里很多同事都有小孩,又工作又带孩子挺不容易的,我是‘单身’,多干点没事儿!”新冠疫情的阴影还没有过去,虽然与丈夫的“直线距离”并不遥远,但由于各自奋斗,这对“95”后新婚夫妻目前只能遥寄相思,聊到这里的时候,直率的孙彤动情地讲:“相信疫情一定会退散,在此之前,先让爱情退一步。”
硬核抗疫使命必达
那么,工作第一年就与新冠疫情正面对撞是一种什么感受?
作为同为1997出生的滨海新区纪委监委青年干部,刘继坤和金宇飞,在新冠疫情发生最危险的时刻,就冲在一线,与病毒直面较量。
2022年年初,新冠疫情再次发生,作为团队中的年轻小伙子,刘继坤和金宇飞毫不犹豫地报名下沉社区。没想到第一天报到,就遇到了阳性病例。“当时我们是去津南某小区支援当地社区工作,那个小区非常大,住户数量也很多,我们每两位同志负责一栋楼宇,结果我负责的楼宇就出现了阳性。”
首波疫情来势汹汹又毒性极强,大家都陷入了未知的恐惧,说不害怕是假的。“当时瞬间脑子就有点懵,但可能我有点粗神经,也没思索太多,危险的活也要有人干,我们来了,就没想过放弃。只想着配合好医务工作者,做好自己分内事。”金宇飞告诉记者。
2021年,天津倡导就地过年,忙碌了一整年的刘继坤立刻响应号召,尽管对家的思念无比浓烈,但他说:“虽然不能回家过年,能够为防疫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很有意义。”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今年已经是共同抗疫的第三年了,从2020年的毛头小子到如今游刃有余,刘继坤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员”。
疫情当前,纪委监委的青年干部们深入抗疫一线,累计共派出了几十人次下沉社区。他们既当监督员,又当战斗员。指令一出,使命必达!
办案尖兵从心战中历练蜕变
“痛并快乐着”,谈及办案时的工作状态,荣蕾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在上级工作,无论眼界的提升,工作模式的转变,办案节奏和方式,以及业务能力的锻炼,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挑战。”虽然外表仍是个小姑娘,但工作中的荣蕾还真有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虎劲儿”,在一次赴上海的外调过程中,截到了差一点就要跟丢的嫌疑人,荣蕾竟然毫不犹豫地冲到了汽车前……好在最终车停人安。但也经此一役,“拼命三娘”成为了荣蕾的新昵称。凭着这股冲劲,荣蕾后来从外查转入内审工作,“那几个月,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都在做笔录,醒着的时候就不断复盘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每一天都在逼迫自己成长。”
办案的过程中,鞠梦菲曾遇到过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有的嫌疑人会许以利益,承诺只要高抬贵手,以后必有“回报”;还有嫌疑人掩盖欺骗,想从自己身上挖出些情报信息,每次谈话都相当“烧脑”;让鞠梦菲印象最深刻的是,有的嫌疑人堪称“演技派”,甚至一度会让自己质疑“抓错了人”。鞠梦菲坦言:“每一次进入专案组的经验,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纪检人,最重要的是守住底线、守住自己的心。”(区纪委监委机关团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