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新闻,事不大,但网友们反应都很大。
事情是这样的,前两天一个V站网友发帖,谴责“百度输入法完全没下限”。
点开后发现,这是一个展示最近各大品牌加盟指数的综合榜单。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世超猜测一下,这大概率是百度输入法在一些特定词上接入了传播。
不过百度的朋友告诉我,目前这个功能已经被下掉了。
早在2024年第一天,就有网友发微博吐槽过百度输入法。
还有的网友则是站出来推荐自己用的输入法,什么iOS默认输入法,谷歌的GBoard最好。如果爱折腾,还可以用开源的rime输入法,需自己下载配置文件。
不过,今天这个事情倒是引发我的好奇心,这年头输入法们有这么缺钱吗?
我认为,营收手段还是有一点的。
首先对我们用户来说,感知最大的,就是售卖皮肤。
喜欢捣鼓输入法外观的差友,估计都知道“森林集”。这应该是最有名的皮肤制作者了。他制作的皮肤比官方的都要精致,好看,布局也好用,世超以前在他那买了很多皮肤。
由于生意实在太好,后来百度和搜狗官方都邀请他合作,把皮肤上架到官方商店售卖。
这一套模式这两年趋于成熟,只要你打开输入法的软件页面,就可以看到很多第三方作者设计的皮肤和字体,价格在1元到6元不等。
你花钱图个美观,输入法官方从中拿点抽成。
截图源自搜狗输入法▼
可能有些差友觉得美化输入法,是很小众的需求。
但实际上,世超遇到过不少差友愿意为了皮肤和布局,去选择输入法。像百度输入法的皮肤个性化更为强大,有网友就表示自己很嫌弃百度输入法,但为了皮肤,忍了。
图源百度输入法▼
除了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在用户无法轻易感知到的方面,输入法也能赚到钱。
看到这你可能要骂自己的信息又被出卖了,但你还没有办法。因为你的信息怎么处置人家协议里早写好了,你用了就是同意了。
比如百度输入法的隐私政策里就写着,他们不会向第三方共享我们的个人信息,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的除外。
除了共享用户信息,输入法还能接到企业定制订单。
除了专有词库,这些企业最需要的是私有化部署,这样员工敲的那些文字和数据都能存储在本地,保护企业的隐私安全。
虽然上面世超说了这么多的盈利模式,但其实输入法的盈利与否,一直是个谜。
就连坐拥市场最大份额的搜狗输入法,你都没办法在财报里看到具体的盈利数字。
类似的,百度输入法可能也没啥太强的变现能力。这次它往输入法里塞这个服务入口,应该也是想试一试,结果给自己试爆炸了。
其实一直以来,输入法的主要任务都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自家产品服务的。
比如说搜狗的“三级火箭”策略,三级火箭(搜索引擎)的起飞,需要一级火箭(输入法)二级火箭(浏览器)的助推。
意思就是用搜狗输入法,去扶持搜狗搜索。
如果你电脑上装着搜狗输入法,然后在其他搜索引擎键入文字,点“下箭头”后搜索框里就会出现联想词。点击这些联想词,它就会跳转到搜狗来搜这些词。
这个功能以前只存在PC端,现在已经延伸到了手机端。
毕竟做输入法的成本没那么高,但它是个非常大的流量口子。只要有输入需求,你在任何软件里都能用到它,刚需且高频。
这巨大的流量一旦掌控,就意味着有很多机会,能导流到自家的其他产品。
比如搜狗输入法里,你就能用上搜狗搜索;百度输入法里,你也能用上百度搜索。
它就相当于厂家们用低成本造的一辆不要票的绿皮火车,毫不费力地载满了乘客。他们真正的目的,就是在每个车厢里有意无意展示自家产品。
但,也正是因为它们距离用户太近,大家对他们的任何出格动作,也就会异常敏感。
没啥伤害,但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