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贷款吗?利息低,无抵押,放款快……”
杨女士相信了
没想到,低息没享受
反而倒贴18万余元服务费。
近日,
杨女士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8300000
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希望能给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个醒
避免落入低息贷款“套路”
中招
公司办贷款花费18万元服务费
杨女士是福建一家公司的负责人。10月下旬的一天,她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微众银行分支机构——无锡市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杨女士推销该行贷款低息贷款产品,百万元额度年化利率低至4.0%-4.2%。
杨女士说,该公司此前在微众银行办理过50万元的低息贷款,原本他们想再在该行办理一笔百万元额度的贷款,但受额度等因素影响,年化利率超过10%,公司不能接受。现在对方人员来推销,她以为是该行又推出了新的金融产品,便让其与该公司财务人员对接。
经在线查看业务员工作证件、该公司营业执照等方式简单核实后,财务人员放松警惕,与对方洽谈贷款事宜。该业务人员确定,能给该公司办理300多万元额度的贷款,年化利率4.2%,让该公司负责人尽快到无锡办理面签。
▲双方部分聊天页面截图
“如果是业务员上门办理,我们会有点担心,对方公司既然是证照齐全,又有经营场所,应当是正规的公司了。”杨女士说,抱着这样的心理,她和财务人员于10月21日来到无锡市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现场沟通中,对方称,该公司作为居间服务单位,需要收取一定金额的服务费,杨女士表示接受。当天,双方便现场签订书面《贷款居间服务协议》,约定了该公司帮杨女士的公司贷款299万元,年化利率4.2%,贷款期限5年,居间服务费18万余元,放款后一次性付清。
“我们从见面沟通到签订协议,一共有两三个小时,协议还没签字,299万元贷款就到账了。”杨女士说,按照协议约定,她当场向经办人提供的账号转账18万余元。
贷款到账了,但由于没看到贷款协议,杨女士心里没底,不确定贷款年化利率是否为4.2%。对此,该客户经理称,在首月还款时,就能看到利息,让杨女士放心。尽管如此,回到福建后,杨女士仍有些不安,叮嘱财务人员暂时不要动用该笔贷款。
维权
贷款一周后发现低息变高息
连夜跨省维权,追回服务费
“这个年化利率与我们前期向微众银行咨询是一致的,当时就因为觉得高才没办,现在绕一圈,还是这么高,又搭进去18万余元的服务费。”杨女士感觉自己被“套路”了,连夜驾车到无锡报案。
次日早上,当地派出所联系到无锡市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派出所,该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未向杨女士许诺可以办理低息贷款,杨女士所说的业务员和经办人也并非该公司员工。该公司已经帮杨女士贷到299万元,杨女士理应依约支付服务费。
而此时,此前给杨女士推销、办理业务的人员均无法联系。经现场多次沟通、协商,该公司负责人开出条件——如果杨女士能当场还掉299万元贷款,他就愿意退还服务费。
“幸亏这笔钱我们一分没花。”杨女士说,该公司当天便向微众银行偿还了299万元并支付了7日的利息。该公司负责人只好为她办理了退款。
提醒
切勿轻信低息贷款推销
如需中介服务,请慎重核查、留证
▲微众银行平台页面提醒
据了解,杨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从中国法院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平台公布的案例来看,因低息贷款纠纷引发的案件并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