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走高且呈低龄化趋势,心理咨询需求市场日渐庞大
目前我国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走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根据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在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最新调查中,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其中18岁至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根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0%。另外根据2023年3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有3000万名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到心理问题困扰。
目前根据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14亿人口中,预计有1.9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而在我国抑郁障碍患者中,仅有9.5%接受过治疗,其中只有0.5%获得了充分治疗。可见我国心理咨询需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近年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态度正在逐渐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付费。政府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规范行业的发展。例如,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就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等。
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4年将达到1041.5亿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从377.1亿元逐步增长到800.9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41.5亿元。
与此同时,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心理咨询机构也在不断增多。有数据显示,近10年全国存续的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新增心理机构平均增速在40%以上。这一数据表明心理咨询师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三、市场乱象频现,行业亟待规范化、专业化
但是在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的同时,心理咨询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收费标准模糊、咨询师资质难定、机构鱼龙混杂等问题逐渐显现。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范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
目前一边花着高价钱,一边担心受了骗,正成为心理咨询消费者的又一个“心病”。一些消费者花费高昂价格却未能得到专业治疗,反而被灌入一肚子无用的“鸡汤”。一些机构挂名“大师”“专家”“教授”只为赚钱不顾服务,一味营销虚假宣传,使消费者陷入情绪漩涡。
这些行为不仅让心理咨询行业蒙上了“营销”“欺骗”“高价”等诸多负面评价,也使正规科班出身的心理治疗师为无良从业者“背锅”。目前心理咨询服务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医疗机构,但目前开设心理科的医院较为有限;一种是社会咨询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此类机构每小时收费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且通常按整套疗程收费,一个疗程费用高达数万元。如杭州一家机构价格显示,解决婆媳、离婚等家庭问题的面询费用达2999元/小时。
面对行业乱象频发,行业应尽快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执业资质、服务规范等,严格把控从业者质量,形成严格的职业规范和职业伦理以提高自我净化能力,把那些滥竽充数者淘汰出局。只有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我国心理咨询行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养老问题只能向多元化去发展,企业、国家齐发力才有可能破解当前养老院市场困局,可以通过学习日本、德国经营模式,再结合国情,探索出属于国家与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未来,在政策扶持及新资金注入下,我国养老院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分类口径,商业保险分为财产险、意外险、健康险、寿险四大类,存在阶梯式差异,重疾险为主体。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9000亿元,达到9035亿元,但距离《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中2025年“力争超过2万亿”的规划目标还相距甚远;
从细分市场来看,水质监测是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第一大细分市场,主要包括环境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水利水务监测、供水管网监测、海洋监测及水质应急监测等领域。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上升,我国城市道路清扫面积、公共厕所数量持续增长。再加上利好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助力,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良好,市场规模稳步扩容。此外,城市道路清扫为我国城市环卫行业最大细分市场,近年来随着道路清扫面积上升,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递增。
数字人民币已在生活消费、交通出行、工资支付、理财投资、电子商务、跨境支付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交易规模显著增长。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7万亿元。
2016-2021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持续上升,但是进入202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为7.67亿张,相较于2022年的7.98亿张,蒸发3100万张,降幅达3.89%,这是信用卡总量萎缩的第三个年头。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