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冰心啊”的玩笑话实际暴露了这个行业收入的真实一面。有人说律师行业不存在“二八法则”,只有“一九法则”,10%的律师掌握了90%的资源,拿走了90%的收入。这个行业确实存在收入百万、千万级的律师,但那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收入勉强支撑温饱,像“是小冰心啊”这样刚刚入行的年轻律师甚至可能入不敷出。
“是小冰心啊”曾自我介绍是河南省某县高考文科状元,本科并非法学,自学通过法考,2022年进入律师行业,从实习律师的4500元到做授薪律师的5500元,在上海交完房租所剩无几。像她这样的青年律师还有很多,重庆律协2023年发布的《重庆青年律师生存与发展调研报告》就指出,青年律师收入普遍较低,其中低于重庆市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的超过三分之一。
今年初,广州市律协出台《关于扶持青年律师成长的若干意见(试行)》,要求全市律所建立健全青年律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按月支付不低于广州市月最低工资标准(2300元)的基本工资,鼓励律师事务所以本地月最低工资标准金额的2-3倍(4600元-6900元)作为青年律师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就算是这样的最低标准,一些律所也无法满足,甚至原本应当由律所承担部分的社会保险缴纳,也由律师个人全额承担。除了律师自身的成本之外,有些律所也需要青年律师承担律所的经营成本,这对于执业生涯刚刚起步的青年律师而言,无疑是沉重的压力。而律所之所以能如此要求青年律师,原因之一在于内卷严重,源源不断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导致了恶性竞争。
是时候给律师行业祛魅了。缺乏资源、缺乏经验的年轻律师普遍面临案源焦虑、收入焦虑。更令人焦虑的是这个行业的队伍还在不断扩张。据司法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65.16万多人。而根据《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将达到75万名。行业内卷会越来越严重。
律师队伍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青年律师又是推动律师行业发展的生力军,承载了律师行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如果没有体面的收入,恐怕只能是理想主义者的梦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