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工伤赔偿全流程及图示(含法律法规)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2014年9月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自2015年1月1日实施。)

七、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图

八、工伤保险待遇一览表

(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九、工伤赔偿常用时效速查

十、法律法规汇

一、综合

1、《工伤保险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意见》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6、《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7、《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8、《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9、《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0、《关于农民共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11、《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

12、《关于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做好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

13、《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

14、《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

15、《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工伤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

二、劳动关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3、《关于确认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4、《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5、《关于企业内部个人承包中保险待遇问题给四川省劳动厅的复函》

三、工伤认定

1、《工伤认定办法》

3、《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企业招工考核时发生伤亡事故问题的批复》

4、《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工伤确认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应否认定工伤的答复》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工伤认定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当事人对工伤认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问题的复函》

四、劳动能力鉴定

1、《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2、《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

3、《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五、职业病处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3、《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6、《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7、《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8、《卫生部关于如何确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权限范围的批复》

9、《卫生部关于如何确定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

六、工伤待遇与赔偿标准

1、《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2、《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5、《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郑本立与青岛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追索赔偿金纠纷一案的复函》

7、《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外派船员伤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

8、《关于外派劳务人员因公伤亡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

9、《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

10、《人事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

11、《关于在国内发生并由外方支付赔偿的工伤事故待遇处理问题的复函》

12、《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13、《最低工资规定》

14、《对<关于重新进入劳动生产领域的离休人员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请示>的复函》

七、工伤争议处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三、四》

6、《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答复》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

9、《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时限问题的复函》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

12、《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乡镇企业事故赔偿问题是否由劳动部门处理的复函》

THE END
1.工伤鉴定标准工伤鉴定标准2024一至十级工伤鉴定标准工伤鉴定标准 劳动鉴定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劳动鉴定委员会”,在有的中小型企业称为“劳动鉴定小组”。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一般由劳动、卫生、人事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会的主管领导组成。少数地方还吸收物价、民政等部门的同志和大医院院长参加。劳动鉴定委员会主任大都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担任或由市、县的政府https://www.66law.cn/special/gsjdbz/
2.历史上的工伤鉴定标准演变与最新进展,回望工伤正义的进步与最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一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伤鉴定标准作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历史沿革不仅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更体现了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视,本文将以历史上的十二月四日作为时间起点,回顾工伤鉴定标准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最新的工伤鉴定标准(2022)。 http://4g.twggpt.cn/post/2091.html
3.伤,究竟为何?工作中受伤却难定工最终,法院判决认定小张所受伤害为工伤,建筑公司应按照工伤待遇标准对小张进行赔偿。 【北京贯赢律师认为】 北京贯赢律师认为,在工伤认定中,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是三个关键要素。但这三个要素并非孤立存在,需要综合判断。在本案中,小张虽然在拿水壶时受伤,但他当时仍处于建筑工地这一整体的工作场所范围内,且http://m.guanyinglvsuo.com/nd.jsp?id=284
4.一图看懂工伤认定知识帖,请收好权威解读 【一图看懂】工伤认定知识帖,请收好2023年03月28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电脑版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https://www.mohrss.gov.cn/wap/zc/qwjd/202303/t20230328_497488.html
5.工伤110级认定标准是怎样的专家导读 工伤1-10级认定标准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比如10级伤残一般是造成员工器官局部缺损,但生活是可以自理的,4级伤残的认定标准是器官已经严重缺损或者畸形,员工存在特别医疗倚赖,1级伤残的认定标准是器官已经完全失去功能,大多数的情况下生活不能自理。 https://m.64365.com/zs/1752888.aspx
6.最新!2024版工伤认定流程及赔偿标准来了(110级工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因此,2024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51821元×20=1036420元。 以下结合司法实践,对2024年工伤认定流程及赔偿标准作出说明,仅供参考! 01 工伤认定 什么时候申请 https://www.797rs.com/article/21340.html
7.2018工伤110级工亡赔偿标准+工伤认定29条规.pptx工伤认定29条规工伤1-10级的赔偿标准工伤认定的实务要点主讲人:孙全明一、1-10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如下:伤残级别赔付标准一级伤残本人工资×27二级伤残本人工资×25三级伤残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2225855.html
8.锦天城202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十大典型案例及评析1、用人单位与招用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认定的标准问题。 依据某市人社局的规范性文件,委托人与某人员之间应为劳务关系。 2、劳动关系成立的举证责任承担方的确定问题。 某人员主张为劳动关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提交劳动关系证明的举证责任应当由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一方承担。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6aff644d1f487998.aspx
9.上海复工复产法律问题50问(4)停工停产:参照国家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与职工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有关规定发放生活费。 2.员工以小区被封为由拒绝返岗的,企业应如何处理? 答:上海目前采取“三区”管理措施,企业员工各自分布在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不同区域https://www.smnpo.cn/tpxw/1662050.htm
10.工伤赔偿五步走(收藏版)附四川赔偿标准根据《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人社部令21号第七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483723
11.网约配送员职业伤害的法律保护LegalProtectionfor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标准是“三工”原则。该原则确立的背景基础是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劳动,因此其体现的时间界限、空间界限以及因果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界定和规范。但是,即便在这种标准化的用工模式下判断是否构成工伤,各法院也难以得出一致的结论。平台用工模式具有灵活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导致判断“三工https://image.hanspub.org/Html/90-2395800_73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