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的路径探析理论前沿

核心提示:作为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是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法律服务相融合的产物,它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等问题,对于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作为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是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法律服务相融合的产物,它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等问题,对于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乡村振兴战略【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互联网+”能够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方式,化解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缺失问题。因此,应当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民生领域的法律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随着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法律调解、普法工作等走上了专业化、行业化的发展道路。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司法综合服务窗口,建构了以“县区—镇街—村居”为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互联网与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的融合越来越深刻,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就是在这种技术条件下形成的。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对于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具有深远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民生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内容。其中,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农村法治社会、促进农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农村公共法律资源短缺、农村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面临着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能够为公众提供线上法律服务、网上普法教育、法律维权支持等,较好地解决了公共法律资源匮乏、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是以客户需要为中心、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公共法律服务方式,它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将公共法律服务真正融入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进一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

构建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农村地区面临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均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互联网思维加速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转型,建构了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良好法律环境。

首先,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应当打通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进路,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机制。一是排除线下公共法律服务的运行障碍,提高司法部门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以县区司法局、乡镇司法所为重要依托,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普法教育、人民调解、司法引导等公共法律服务。二是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程度,提升普法教育、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的线上服务能力,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

其次,多措并举提升线上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一是应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为农民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大调解”、法律援助、社会治安防控、司法行政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二是利用网络电视、有线电视等平台开展普法教育、法律服务,以生动的视听效果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有效性。三是将执法部门、法律服务部门、法律援助中心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融入网络平台,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与农民法律需要无障碍对接、零距离沟通,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流程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最后,建立有效反馈的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互联网+”模式下,网络服务平台法律工作者能够利用互联网开展司法调解、法律委托、法律宣传等服务。“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强化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反馈效果,有效整合了各种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司法机关、法律工作者、行业协会、农民等连接起来,使法律公共服务变得流程完整、管理可控、责任可究,彻底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中的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结果无反馈等问题,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充分保障

“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制度、人才及技术保障。所以,应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分保障。

第一,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为了实现“互联网+法律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应当整合政府层面的各种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党委领导、多部门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领导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应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需求。此外,应当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基层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机关的工作考核办法,提高“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农村法律服务等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

第二,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当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的要求为出发点加强网上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线上法律服务队伍。推动线上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公开招标、市场购买等方式遴选线上法律服务机构、招募法律服务人员,不断提升网上法律服务质量。引入网上法律服务评估机制,建立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估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线上公共法律服务评价体系,培育线上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互联网思维指导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第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互联网法律服务技术创新,以科学的网络运维系统提高业务分流及用户管理效率。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提高网络法律平台的数据挖掘、信息汇总和数据分析能力,准确把握乡村治理中的各种法律服务问题,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决策依据。不断提高“12348中国法网”的公益性和公共性,将其打造成群众“点菜”、法律服务行业“做菜”、司法部门“上菜”的服务平台,整合其信息发布及查询、法律事务咨询、法律服务引导、司法案例查询等功能,提高其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民化程度。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陕服重点项目“陕西乡村振兴的突破机制、路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KYR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帅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法治乡村建设》,《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年第5期。

②郭海南:《“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初探》,《中国司法》,2018年第10期。

THE END
1.“唤醒”法律数据答好普法“必答题”今年1月,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强调,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法律咨询服务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精准普法。这为“数智普法”创新提供了制度保证,也为“数智普法”谋局指明了方向。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https://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ggflfwx/fzgzpfyyfzl/202412/t20241206_510772.html
2.甘肃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聚焦剖析法律问题,热线值班律师按需为群众累计提供典型案例近1000例,同时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新举措,“甘小律”自助柜员机通过借助自然语音处理、关键词匹配和法律大数据等技术,随时为群众提供免费专业的在线法律咨询服务。 同时,综合考虑平台扩容、网络安全、信息存储、大数据分析研判、视频通话和智能质检等现实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97529
3.楚雄市以“互联网+”推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均衡惠普发展云南楚雄网讯(通讯员 王思尧 李玉蓉)云南楚雄市在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过程中,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为工作切入点,着力在公共法律服务的智慧化、普惠化、精细化上求突破,打造基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实体平台“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24小时在线、机器人提供“淘宝式”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https://www.chuxiong.cn/wap/content/2022-08/16/content_95863.htm
4.互联网+法律援助平台智慧司法解决方案2017年5月24日,司法部张军部长来济调研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称赞“法援在线”志愿律师是“天使律师”,对“法援在线”借力互联网平台、整合政府及社会化力量打造“大法援”格局的创新之举给予了充分肯定,称“法援在线”的成功经验值得复制并要在全国大力推广。 https://www.faanw.com/zhihuisifa/505.html
5.互联网+新时代变革下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计划书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时所写,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 本项目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互联网+新时代变革下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的法律服务平台,这是一个针对消费市场的交易平台,平台将提供一些常见的法 律服务,比如婚姻方面、劳务方面的一些法律服务,同时也包括一些法律咨询、 合同审查、发律师函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4326864/13061333
6.全国首个省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上线湖南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央广网长沙1月8日消息(记者邓文辉)今天(8日),湖南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如法网”正式上线试运行,标志着湖南省“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O2O平台形成。https://m.huanqiu.com/r/MV8wXzgzNDUxNTZfOTBfMTQ1MjI1MTU2Nw==?__from=cambrian
7.公共法律服务丨司法所发单,律师所接单,架起群众连心桥该模式实施以来,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团队专业优势,为老百姓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2019年,惠阳区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通过“互联网+所所对接”为群众提供远程法律服务,初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目标。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9/01/c3976763.html
8.有法律难题,请记住“12348”!山东探索“互联网+司法行政”,开启在12348山东法网咨询法律难题,有专业律师给予解答;在手机上通过“智慧调解”平台申请调解帮助;仲裁、公证、法律援助等,都能够线上办理。这是我省探索推行“互联网+司法行政”取得的切实效果。 记者从省司法厅了解到,从2015年起,我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目前已基本构建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3468_762101.html
9.村居法律服务工作总结(精选21篇)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各村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有效使用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使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句容小律”,并为各公共法律服务站和部分村(居)配备视频电话,让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自助获取法律服务,进行远程咨询,及时解决法律难题,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全覆盖、无差别地享受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47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