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方式给好友间转账带来了便利,但这样的“乌龙”也时有发生:不小心转账转错了人,对方收了钱却不还钱,甚者删好友、拉黑。
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客服,但当客服始终让你“与好友协商解决”的时候,你该怎么办?网友感叹,失手点错就只能自认倒霉吗?
黄先生也曾尝试向腾讯客服求助。然而多次沟通后得到的回复都是:该笔资金已经成功进入对方零钱,资金支付成功后无法撤回,您可与好友联系协商退回。
无奈之下,黄先生到居住所在地派出所报了案,但警方以“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和账户信息、不构成立案条件”为由拒绝了黄先生,并建议其找法院。
谁知法院的工作人员也说,必须要知道对方真实的身份信息才予受理。黄先生四处碰壁,不知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首先,能转账的肯定是自己加过的好友。
输入转账金额后,点击转账,需要进一步确认,而且必须输入密码或指纹。
因此,黄先生转账时,显然没有看出对方的名字与表妹不同,而且他转了9次,9次都没发现,说实话实在太大意。
记者同时体验了支付宝的转账功能。
在转给支付宝账户时,页面提示“钱将实时转入对方账户,无法退款”。
记者输入账号后,发现对方昵称后面也有括号标注了真实姓名。
记者发现,支付宝也有2小时后到账和24小时后到账两种延时汇款方式。但支付宝同样提示客户,转账发起后,资金将无法撤回。
公开报道显示,很多网友的经历证明,即使使用了延时转账功能,也不能撤回错误的转账,最终还是要协商处理或申请司法介入。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支付平台转账可撤回的话,也不排除另外一种骗局:两人之间进行交易,万一收货人谎称自己被骗了,要求支付平台撤销交易,如果平台仅凭一方要求就撤销了交易,很可能要求撤销交易的人“得了货还拿回了钱”。
北京市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许桂林律师认为,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的过程中需要输入密码或指纹支付才能继续交易。黄先生在进行大额转账时,应确认收款人是否填写错误,转账行为是黄先生自己实施的,黄先生存在过错,黄先生应当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信息掌握者和商业服务公司,应更多地考虑用户体验,维护用户合法利益。
建议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进行较大额度转账前强制让转账者确认对方身份,而且在事情发生之后,平台出面帮助协商。
根据公开资料,记者发现,通过银行转错账的案例最终多可以找回,最麻烦的就是通过打官司方式,很多案例都是双方协商解决。
同时,银行转账可以选择延时到账方式,这样如果发现转错账,还可以及时通知拦截。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