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律师行业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淮安市切实发挥律师行业党委龙头带动作用、27个律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230名专职律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服务大局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打造出“律企同行”、“法律快车村村通”等有影响的党建品牌。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
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引领律师行业正确发展方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淮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突出示范引领,发挥“急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市广大党员律师在律师行业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律师行业的领头羊。五名党员律师先后被省律师行业党委、全国律师行业党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党员律师”“全国优秀党员律师”,两家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被表彰为“全省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
服务企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筑基、党建护航、党建培优”三大工程为主抓手,集中全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厚植“律企同行”骨干力量,成立“律企同行”法律服务团,以帮助企业防控法律风险、化解法律问题为主攻方向,为企业提供解决法律难题。目前,已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法律事务问题1356个,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6亿元。建成淮安市台资企业、重大项目、外资企业等“六大法律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九项免费、一项优惠”的“淮安十条”法律服务产品,免费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法律咨询、法律培训等服务。深入贴近企业法律需求,组织优秀党员律师走进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大型乡镇开展《劳动法》《买卖合同法》等法律专题讲座20场,覆盖10个园区、10个乡镇2600余家企业。
投身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以妇女维护中心、消费者法律咨询和维权中心、老年维权服务中心为平台,为社会弱势群体维权提供优质服务,组建以党员律师为主的法律援助律师专家库,建立法律援助“点援制”,组织32名党员律师开展12348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工作。近几年,淮安办成一批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法律援助案件,年年有案件入选“江苏省十大优秀法律援助案件”,党员律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局律管处被评为“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
情系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广大党员律师踊跃参加“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帮助基层群众有效解决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法律问题。积极参加“法润江苏春风行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法律咨询服务活动,面向社会提供义务咨询、解答法律问题。各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广泛开展资助困难学生扶贫帮困活动,每年资助的贫困学生达到60余名。组织党员律师参加援藏、“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援藏律师、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王名海受到全国律协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律师”、“江苏省最美法治人物”。
坚持目标导向,建设“高质量”的行业党建
理顺律师行业党建管理体制。落实全国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座谈会要求,加快理顺地方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两新工委”统筹领导、司法局党组直接领导、律师协会党委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把抓党建与抓业务相结合,做到上下衔接、无缝对接。修订《关于促进律师行业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党支部工作考核、党支部书记例会、分片联系等四项管理制度,坚持律师党建与机关党建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探索研究市直律师事务所管理权下放工作,先期试点部分市直律所下放县区,成立县区律师行业党委,接受当地司法局党组领导,在试点成功基础上向全市推广,推动更多律所和律师扎根县域。
发挥律师行业党建品牌效应。按照淮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部署和积极开展“律师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五好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要求,提高律师行业党组织的向心力。发挥“律企同行”“法援先锋”等特色品牌效应,持续开展“互联网+党建”“律企同行+主题报告”“律企同行+专题讲座”“法援先锋·惠民城乡行”等行动,提升律师党建品牌的凝聚力。开展“司法行政十大楷模”“律企同行十大服务标兵”等评比活动,积极推荐律师参政议政,培养选树优秀律师党员典型,重点宣传党员律师在防范风险、扶贫攻坚、扫黑除恶等方面典型案例,增强律师行业党组织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