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起征点(500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也设为5000元。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原来是3500,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27日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维持一审时“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的规定,同时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数保持不变,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新增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支出(2020/01/01后扣除)。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2018年6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5000元。2018年8月底,调查显示,大部分网民希望提高个税起征点。2018年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过渡施行,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小编辛苦精心为各位网友准备了2018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税率表,5000元起征点,包括工资税率表、年终奖税率表、劳务税率表,个体户税率表等,简单实用的表格,让您更容易看懂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级数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不超过2,910元的部分302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超过2,910元至11,010元的部分102103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超过11,010元至21,410元的部分2014104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21,410元至28,910元的部分25266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过28,910元至42,910元的部分30441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2,910元至59,160元的部分3571607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的部分4515160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综合所得金额-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起征点5000元(外籍5000元)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小张在2021年一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他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那么他的税后工资是多少呢?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12000-1100-5000=5900元,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2,910元至11,01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缴费=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12000-1100-380=105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