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简评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法派法律资讯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规范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管理,保障取得永久居留资格外国人(以下称永久居留外国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的申请和审批,以及对永久居留外国人的服务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应当符合国家安全和利益需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永久居留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在中国境内居留的期限不受限制。

在中国境内的永久居留外国人应当遵守中国法律,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第五条国家移民管理部门负责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永久居留外国人有关的服务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永久居留外国人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移民管理部门会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

第七条国家建立外国人永久居留政策定期评估调整机制。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实行定额审批制度。

第八条国家移民管理部门会同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适时制定积分评估制度。

第九条国家移民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政府网站等公开方式,统一发布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申请所需材料、手续以及办理流程等审批政策信息。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十条外国人遵守中国法律,具备在中国生活的基本经济保障,并且符合本条例规定申请条件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外国人因外交、公务事由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期间,不得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第十一条外国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荐,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一)为中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二)在中国境内从事公益活动,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三)为推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第十三条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外国人,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一)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区域引进并经主管部门推荐的急需紧缺人才;

(二)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引进并推荐的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以上职称的学术科研人员,以及其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引进并推荐的教授、研究员;

(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引进并推荐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四)根据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推荐的专业人才。

第十四条国家移民管理部门应当与外交、发展改革、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就本条例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的具体标准等进行会商。

第十五条外国人依法在中国境内工作,属于下列情形之一,且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一)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从国际知名高校毕业,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其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一年;

(二)在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区域连续工作满三年,其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一年,工资性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四倍;

(三)在中国境内连续工作满四年,其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二年,工资性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六倍;

(四)在中国境内连续工作满八年,其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四年,工资性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

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的工资性年收入为最低标准,具体标准由国家移民管理部门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六条外国人按照外商投资法律的规定,以自然人身份或者作为控股股东的企业投资,属于下列情形之一,且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一)在中国境内投资折合人民币一千万以上;

(二)在国家实行外商投资鼓励措施的区域投资,投资数额、纳税金额和聘雇中国公民人数达到规定标准的;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效益显著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推荐的。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具体标准由国家移民管理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第十七条外国人有家庭团聚需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一)配偶为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或者永久居留外国人,婚后已在中国境内与配偶共同生活五年,且每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九个月,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

(二)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投靠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籍父母或者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外国籍父母;

(三)年满六十周岁,在境外无直系亲属,投靠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籍直系亲属或者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外国籍直系亲属,已在中国境内连续居留五年,且每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九个月,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

第十八条外国人符合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申请永久居留资格的,其配偶和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可以同时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第十九条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第三章审批和管理

第二十条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资格,应当向居留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如实填报申请信息,提交本人护照或者其他国际旅行证件、符合规定的照片和申请材料,按规定接受面谈,并留存指纹等人体识别信息。

依据本条例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申请永久居留资格的,不受居留地限制,并可以直接向国家移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移民管理部门的委托,受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的申请。

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资格的手续和材料符合规定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履行手续和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并进行登记。

对依据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申请永久居留资格的,优先受理。

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认真核查申请事由的真实性以及申请人的国籍、信用记录和在中国境内工作、生活等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

第二十三条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的审批期限最长为一百二十日,自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受理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四条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由国家移民管理部门批准永久居留资格,并签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第二十五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本人照片、永久居留身份号码、发证机关、证件有效期等。

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式样,由国家移民管理部门规定。

第二十六条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移民管理部门应当作出不予批准永久居留的决定:

(一)不符合申请条件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申请材料;

(二)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传染性肺结核病或者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传染病;

(三)可能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四)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

(五)不能保障在中国境内生活所需费用;

(六)不适宜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其他情形。

确有正当理由不能满足前款居留时限要求的永久居留外国人,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批准,并报国家移民管理部门备案后,可以适当降低居留时限要求。

第二十八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有效期满或者登记事项有变更的,持证件人应当在证件有效期届满前三十日内或者自登记事项发生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居留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换发。

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损毁、遗失、被盗抢的,应当及时向居留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补发。

第二十九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换发、补发申请符合受理规定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受理并出具有效期不超过三十日的受理回执,在受理回执有效期内作出是否批准换发、补发的决定。

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换发、补发期间,永久居留外国人凭受理回执在中国境内合法居留。

第三十一条永久居留外国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移民管理部门应当取消其永久居留资格,宣布其持有的永久居留身份证作废:

(一)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的;

(二)被处驱逐出境的;

(三)弄虚作假骗取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资格的;

(四)在中国境内居留未达到规定时限的;

(五)不适宜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收缴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一)被批准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

(二)永久居留资格外国人死亡的;

(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被宣布作废的。

第三十三条外国人被取消永久居留资格的,五年内不得再次提出申请。

第三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永久居留外国人的个人信息,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第四章服务和待遇

第三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永久居留外国人纳入常住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为永久居留外国人提供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国情常识、法律政策咨询等社会融入服务。

第三十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推进永久居留身份证社会化应用,为永久居留外国人凭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中国境内办理金融、外汇、教育、医疗、交通、电信、社会保险、住宿登记、财产登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等事务提供便利。

永久居留外国人出入境时,可以从中国公民专用通道通行。

第三十八条永久居留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免办外国人工作许可,并可按照有关规定参加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考试和政府设立的自然科学、技术创新类奖励的评选。

第三十九条永久居留外国人按照中国税收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对外缔结的有关税收的国际条约、协定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纳税义务。

永久居留外国人对在中国境内取得的收入,依法纳税并按照规定在税务部门开具税收证明或完税凭证,或者办理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后,可以按照规定兑换外汇汇往境外。

第四十条永久居留外国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中国境内购买自用、自住商品住房。

永久居留外国人可以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有关规定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离开缴存地时,可以按照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或转移手续。

第四十二条适龄永久居留外国人或随迁的未成年子女可以在中国接受义务教育,不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四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完善配套措施,保障本地区内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参加社会保险、购买自住自用房以及本人或随迁的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四条永久居留外国人的其他待遇事项本条例未规定,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本章规定的行政处罚,除本章另有规定外,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或者五千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决定。

第四十六条履行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职责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对应当受理的永久居留资格申请未予受理的;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为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外国人签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件的;

(三)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永久居留外国人个人信息,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七条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拒不配合信息核查工作或提供虚假信息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承认永久居留外国身份证件效力的。

第四十八条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规定为外国人出具推荐函件或其他申请材料的;

(二)弄虚作假骗取永久居留身份证件的;

(三)永久居留外国人居留地发生变更未依法办理登记的;

(四)有其他违反出境入境法律规定情形的。

违反规定为外国人出具推荐函件的,同时取消推荐资格。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本条例规定的审批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五十二条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以及签发、换发、补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有关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务院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简评】

本人认为:

首先,立法规范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管理,保障取得永久居留资格外国人的合法权益,是有必要的,毕竟,在扩大对外开放、全球一体化的的背景下,国家的产品与文化需要输出,国家也需要国外的优质人才和优质产品原材料输入,中外之间大量人员对流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有规范比没有规范要好。有规范,才能有判断依据和执法依据,既要留住优质人才,也要避免国家无需求的外国人员客观上长期滞留我国、造成各类社会问题而又难以遣返。

其次,此征求意见稿确实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对外国人的准入规定不够严谨、过于宽松(第十一条第(四)项,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情形”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留有很大可操作空间),再比如,中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甚大,有的甚至同一个市不同区在房地产与教育资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如徐汇区与崇明县),外国人很容易绕开户口限制,跨区享受优质资源,获得当地普通居民无法企及的权利。

附: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司法部立法一局(邮政编码:10002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YJJL2020@chinalaw.gov.cn。

THE END
1.学法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律师制度,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保障律师依法执业,发挥律师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U0NTc5Nw==&mid=2247520523&idx=2&sn=4b2cd27201d74d773d1c00fba0a10f97&chksm=ea09b7ee5649bf27781d43d1936cd50e2adaa7a913d87de24b0c8a5809b6684bad6e7e878916&scene=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律师工作 2024-11-21 上海创新实施女律师成长“四季”行动计划 铺就“一路繁花”静待累累硕果 2024-11-21 112名“帮帮团”成员在线释法答疑 福建律师以优质法律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024-11-21 湖北律师用心用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为“少年的你”撑起法治蓝天 https://ne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ggflfwx/fzgzlsgz/
3.中国民商法律网中国民商法律网_civillaw于2021-08-31 16:39:32发布收录在好站大全目录综合其他/法律/法律在线类别中,距今已持续展示 3 年 39 个月 1186 天 1707553 分钟,浏览已经达到3795次,截至目前该网站共收到 1 个网友评分,综合平均为 0 分,好站星评为 0 星级。本文简单介绍《中国民商法律网》的基础数据分析其质量http://www.hao12306.com/home/6138.html
4.检测人不知道新标准,新规范哪里查询?这些网站需要收藏了实验室管理5、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http://cx.cnca.cn/CertECloud/index/index/page?currentPosition=undefined 6、司法部法律法规数据库 http://search.chinalaw.gov.cn/search2.html 7、特殊食品信息查询(保健食品、婴配、特医) http://tsspxx.gsxt.gov.cn/gcbjp/tsspindex.xhtml https://www.foodmate.net/jianyan/3884/170255.html
5.中国法律搜索引擎中国法学网(社科院法学所)www.iolaw.org.cn 中国民商法网(人民大学法学院) www. 中国宪政网(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www. 中国刑事法律网(人民大学法学院)www.criminallaw.com.cn 中国公法网(浙江大学)http://www.chinapublaw./ 中山大学法学院图书馆http://law2./library/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831/21/345789_1094646691.shtml
6.收藏法律人办案必备检索网站最新汇总!附检索技巧openlaw.cnwww.chinalawinfo.com 北大法律信息网设立的法学文献栏目,收录了国内200余位法学专家文集,并拥有权威法律学术论文篇,分为法学论著、随笔、书评等子栏目,内容非常丰富。 6、案例参考及学习资料 虽然我国不是遵循先例的判例法国家,但在司法实践中案例文献对律师办案过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案例类书籍也是律师比较常用的https://blog.csdn.net/weixin_56796574/article/details/135158561
7.BaoLawOffices鲍律师事务所他高度重视国际法律交流,加入过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美国律师协会(ABA)、国际律师协会(IBA)、全球企业法务协会(ACC)、亚太法律协会(LAWASIA)等中外权威法律组织,还创建过中美法律网(ChinaUsLaw.com)与中国法律网(ChinaLaw.org)。他经常应邀参加国内外专业会议并担任主讲和访谈嘉宾,在国内外媒体发表了众多法律论述和问答http://www.baolaw.com/
8.福田区携手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打造深圳首个科技法律服务公共平台深圳首个科技法律服务公共平台—— 北鹏前沿科技法律服务中心的诞生 什么是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英文名称为CHINALAWASSOCIATIONONSCIENCE&TECHNOLOGY(缩写为CLAST),成立于1988年,是科技界、法律界和产业界的战略联盟,是专注于科技法学研究、科技法制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字号”平台型组织。学会下设http://duchuang.sznews.com/content/mb/2020-12/10/content_23798394.html
9.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金鐘道95號統一中心32樓B室 電話:(852) 2827 9700 傳真:(852) 2827 1079 網址:www.chinalegal.com.hk 公司業務部門聯繫方式 中國法律律師事務所 聯繫人:劉光漢 電話:(852) 2827 9700 傳真:(852) 2598 8715 電郵:chinalaw@chinalawoffice.com.hk https://www.meipian.cn/4f23kywk
10.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网址:zgfxjljjh.chinalaw.org.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4号主楼1210、1211、1212、1213附近企业 简介: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位于北京市,宗旨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组织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支持中国法治事业发展,为中国法学会及其所属研究https://www.tianyancha.com/company/3078021824
11.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检索系统(点击数据库名称进入高级检索) 中央法规司法解释高法公报案例条文释义new合同范本 地方法规规章裁判文书精选实务指南new法律文书样式 陈超诉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服务中心行政处罚纠纷案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2016.12.30 北京智联经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张小兰劳动争议纠纷上..北京市第二中级http://vip.chinalawinfo.com/
12.《清华中国法律评论》(TsinghuaChinaLawReview,简称TCLR)《清华中国法律评论》(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简称TCLR)是一份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外学生共同创刊、编辑的英文法学学术期刊。该刊立足于中国主题、面向世界发行,旨在推动中国法学学术与世界的交流,提升中国法学学术在国际法学学术界中的地位。该刊创始于2008年秋,拟每年出版春、秋两辑。第一辑已于2009年5月由美国https://www.law.tsinghua.edu.cn/info/1039/6987.htm
13.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邮箱:anlu@chinalawbook.com 服务领域:图书批发、零售。(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销售音像器材、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复印业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法律咨询。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工商信息 所属工商局:丰台分局 http://www.likuso.com/city2/646613.html
14.查询诉讼案件的网站?无诉讼网站查询chinalawinfo.com 北大法律信息网设立的法学文献栏目,收录了国内200余位法学专家文集,并拥有权威法律学术论文篇,分为法学论著、随笔、书评等子栏目,内容非常丰富。 6、案例参考及学习资料 虽然我国不是遵循先例的判例法国家,但在司法实践中案例文献对律师办案过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案例类书籍也是律师比较常用的法律https://www.51zlaw.com/flzs/96138.html
15.美国法律服务,美国律师,美国法律顾问,美国移民法,美国商业法,美国USLawChina美国法律联营网是一个专业提供美国移民,美国签证,美国法律服务,美国律师,美国法律顾问,美国移民法,美国商业法,美国知识产权,美国房地产法,国际贸易法,美国税法,美国保险法,美国债务与破产服务的网站http://www.uslawchina.cn/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www.moj.gov.cn、www.chinalaw.gov.cn)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www.12348.gov.cn),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司法部立法一局,邮编10002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文化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字样。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29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