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征信修复”“注销贷款记录”等为主要形式的“反催收联盟”黑产肆虐,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和整个金融行业的合法利益,打击金融领域“灰黑产”已成为行业共识。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金融黑产犯罪活动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犯罪人数众多,要想彻底打击金融黑产,需要多方联动出手,而国内暂未形成打击金融黑产的联合组织,未形成打击金融黑产的合力,要想彻底打击金融黑产,行业亟须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持续、有效打击金融黑产至全部清除。
破案率提升
“这位贷款逾期客户自称是被朋友冒名贷款,还提供了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协议书,希望我们能帮助他消除不良的征信记录。”接到这样的投诉,马上消费的工作人员本能地提高了警惕,迅速将该投诉移交给安全调查部门处理。
“调解协议书的行文格式不规范,印章也有问题……”马上消费安全调查部门的几位有着多年从警经验的工作人员经过探讨后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这份治安调解协议书很可能是伪造的。
然而,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王某的征信非但没有顺利删除,反而等来公安机关的刑事调查。
据了解,马上消费在2021年下半年迅速成立打击违法征信修复的专项工作小组,目前已经配合全国各地警方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案件16起,其中,11起刑事,5起治安。采取刑事强制措施7人,治安拘留2人。
事实上,行业内对打击黑产已经形成了一股合力。
2021年,杭州一起虚假诉讼罪案件显示,郑某受到来自从事反催收的专业人员的指点,对银行发送的催收短信进行篡改,加入侮辱、威胁性的字眼转发给自己。随后又伪造带有威胁、侮辱性内容的大字报等,并将这些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向法院起诉,以此碰瓷银行逃掉所欠款项,最终郑某因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构成虚假诉讼罪,判处其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2021年,用户王某通过网络伪造使用一份盖有某派出所印章的“结案证明”意图删除征信逾期记录,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排查与分析研判后,王某因存在使用虚假材料违法行为被所在地公安局依法处以治安拘留5日。这对恶意投诉、非法代理维权起到了较大的震慑作用,同时为行业树立打击“灰黑产”的信心。
机构需联动出击
对于第二类情况,早期部分金融机构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行了妥协,反而助长了“灰黑产”的日益猖獗。这类非法违规操作,对金融机构的声誉和财产造成了损失。
同时“灰黑产”团伙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通过其所谓的专业、信息、组织等不对等优势,为消费者伪造虚假材料,而事实上向金融机构进行施压的法律后果会被转嫁到消费者本身。
目前,监管在逐渐发力,全面围剿金融业非法行为。2021年11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代理退保”等风险的提示》。同年9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公告》。此外,重庆、广东、湖南、辽宁等多地监管机关也发布了同类通告,推进打击金融领域“灰黑产”工作。
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当前,金融领域的黑产损害金融行业健康肌体、严重侵犯公民合法利益,已成众矢之的。面对金融黑产组织化、专业化、链条化所带来的新威胁和新挑战,以联盟为代表的金融行业更应携手并进、汇聚力量。
据悉,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将建立专业、高效的金融行业打击黑产多边合作机制,为金融行业黑产防范和治理探索新模式新道路,建立打击金融黑产合作平台,为金融行业良好运行构筑更加安全的屏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