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个人信息在商业场景中广泛应用,社交软件、电商平台、金融机构、在线教育等众多行业和领域都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个人手机号、身份证号、面部信息、位置信息等以多种形式受到侵害。
究竟是谁,在公民个人信息领域当着“刺客”?
今年6月以来,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教委、市商务委、市通信管理局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聚焦餐饮店、停车扫码、少儿学习培训等八类重点消费领域,对个人信息领域的“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违法行为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期间,已累计检查企业6043家,依法对520余家企业进行约谈,查处各类个人信息保护案件50余件;55000家全国连锁餐饮门店、1756个停车场、701家少儿培训门店、140家金融理财机构、8家租借充电器企业、93家房产中介机构、109家汽车销售企业、36家大型商超便利连锁企业完成自查整改。
“亮剑浦江”行动期间,上海市委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集中在商场检查。上海市委网信办供图
此外,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还主办个人信息保护论坛,会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网信办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提出坚持统筹理念、完善标准体系、促进协同合作、开展执法联动、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多元共治等六项倡议。
点单、贷款、买房……个人信息谁来保护?
近日,记者来到上海浦东的一家瑞幸咖啡店,被店员要求“扫码点单”,记者问“是否可线下操作”,对方表示“只支持线上点单”。
扫码点单的各种立牌。人民网上海频道调查组摄
宋女士表示自己并未在建行办理过业务,也未在建行开过户,询问对方如何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
来电方声称,是通过网络系统随机抓取筛选出来的优质客户,“我们是和建行合作的第三方资审机构,并不是马上为客户办理贷款,主要是为客户做资质审核。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确定贷款方案,等客户确认方案没问题后,再进行贷款办理,后续是建行进行放款。”
执法部门: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公民维权意识需加强
通过“清链”行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先后累计检查企业60余家,目前已经行政立案36件,其中3件已经作出处罚,罚没金额81万元,刑事移送5件。
专家律师:边界不明,标准不清,尚需久久为功
在调研过程中,高富平教授还注意到,市场主体和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还需加强。
关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卢义杰在接受人民网上海频道采访时给出了专门分析。
卢义杰表示,目前出现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个人信息作为一种数据资源,能为用户画像、定向推送等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产品完善,提高成交机会;二是发现难——个人信息处理者具有一定技术能力,一般公众与其存在信息差,很难及时意识到信息被过度收集,导致降低了维权的可能性与效率;三是法律及行业规则不够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是新兴法律领域,如何判断“过度”等关键细节需要更多明确的指引及案例,治理经验也有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