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从“乡村警察”到“京城律师”
从“乡村警察”到“京城律师”
——记北京平商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陈波
导语:法学泰斗江平先生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民族如此,个人也如此。逆境给了我沉思与回顾,使我更能以正常心看待一切。人生应当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活,1971年12月生于贵州息烽县的陈波被江平先生点醒。从1996年7月,他作为选调生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从事公安工作,先后担任过驻乡民警、巡逻民警、县公安局秘书、县委秘书等。2001年,调入市委政法委工作。因为陈波一直怀有当律师的梦想,为了圆这个梦,他放弃了政法委工作的“铁饭碗”,走上了考博士、做律师的艰难之路。
感谢人生,让我学会了坚强
陈波出生成长在贵州息烽县九庄镇的镇上。父亲是磷矿矿工,长期生病在家,后来自学中医,晚年开了一家叫“永川堂”的小诊所。母亲是区供销社职工。养育了三个子女后,他们现在都老了。作为长子,陈波对他们的苦心深有体会。
陈波的父亲因工伤长期生病,有十余年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后来才逐渐好转。陈波从小就目睹了父亲苦学苦钻民间中医处方的很多细节,正因为父亲的苦学经历,也给陈波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造就了他坚韧不拨的性格。任何事情,唯有不放弃,持之以恒,才能成功。有时候,陈波的父亲为了学到村民家的“单方”,他呆在村民家一个月,并用自己的好药方才换得。每每想起父亲,陈波总会感谢他,父辈对专业的精益求精,在陈波之后的工作中起到很大的榜样作用。同样,陈波也特别感恩母亲,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她一个人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在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主要依靠母亲承包供销社商店卖百货养活了一家人。“她性格中的无私母爱、顽强坚韧、勤俭节约对我的影响特别大。至今我还保留着我在县城租房读高中时,她送吃的东西时给我留的20余张小纸条。”母亲用她一个人的肩膀和智慧,在贵州贫瘠的土地上供养了三个大学生,实属不易。也正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才让陈波更加的理解自己的父母亲。
高考时,陈波就下定决心非西南政法大学不读,非法律不读。结果考上了贵州某大学法律系,他没有一点犹豫就放弃了,转身就开始准备第二年的高考复习。在同学眼里都不理解,当时,一个县一年就只能上十几个大学生啊!但陈波的母亲毅然支持了他,这让陈波非常感动,没有母亲的支持,也许生命的历程将由此改变。第二年经过紧张复习,陈波以5分之差没有上理想的学校,而上了“成都理工学院”社科系,学习“马哲”专业,愿望没有完全实现。但是,母亲却告诉陈波,“不要轻易放弃,一家人都相信你!”。正因为如此,在大学期间,陈波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喜欢的知识。当时,充斥大脑的是“我要抓紧,我要成功”的意念。大学下来,他没有看过录像、也没有谈过恋爱,却看了很多书,记了一箱子卡片;他参加学校合唱团、担任学校广播台记者站负责人、院报、系刊编辑;他骑自行车独自走了四川的几大风景区,进行游历采风。也写了数百篇新闻稿件,还有十几篇在《成都晚报》等报刊发表。毕业前一年,陈波怀着心中的法律梦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但由于缺乏法学基础,复习不得法,没有考上。但这颗法律的种子,已经在陈波的心里扎根生芽。
生活是条分叉路,书生成了警察
1996年大学毕业的陈波下定决心:回家三年,安顿好家人,再考研究生走出贵州,三年陪护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恰逢中央组织部、公安部在全国选调一千名优秀大学生下基层,三年后进入(区)县公安局党委班子。陈波经过考核回家乡成为了一名警察。此后,陈波被分配到贵阳市很边远的开阳县公安局花梨乡派出所,从基层的工作开始干起,开始了在乡、县、市后又村级单位长达10年涉及数个工作岗位的公务员经历。
2001年研究生班结业后,他毅然地选择了在贵阳市委政法委工作。在市委政法委的整个工作期间,工作局面大、复杂程度高、突发性事件多。陈波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秘书,政法委书记又兼公安局长、贵阳武警的第一政委。政法委的工作范围又加上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同时,由于主要领导是一位工作有魄力、有方法,公正、实在的领导。这里给陈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秘书岗位工作4年期间,他吃住都是在办公室,并乐此不疲,感觉自己的工作能力、眼界、社会经验、文字能力都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工作期间,陈波喜欢读书,特别是读法学家江平的书。江平先生在《〈江平文选〉自序》中的话:“上苍总算是‘公平’的。1957年以后,给了我整整22年的逆境,又给了我整整22年的顺境。逆境给了我磨难和考验,使我更能以平常心看待一切,我喜爱的一句格言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民族如此,个人也如此。逆境也给了我沉思与回顾,使我更能以正常心看待一切,已经没有什么可迷信的了,我喜爱的另一句格言就是:‘只向真理低头’”。这样的语言对于当时经历了一些事情,还有许多彷徨的陈波来说影响是很大。他感觉江平先生一定是那种大气磅礴,光明磊落的大师,决心考江平先生的博士,并做好了以实力取胜、作先生合格弟子的想法。正在这个时候,陈波经过公开竞争,被任命为维稳处的副处长。为了考试,陈波决定要下大决心,放弃了任职。到修文县一个贫困村扶贫,边读书边准备考试。
事半功倍,在逆境中出博士
凤联村是修文县六桶乡的贫困村,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约800元,除去天灾人祸等不可测因素,该村村民年终的节余平均每人100-150元左右,全村贫困户约占总户数的一半。
成功没有捷径,开拓律师事业
拿到博士的录取通知书时,陈波已经是北京京悦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了。陈波06年进北京的第一家律师所就是在网上获得的信息,然后直接去应聘的。没有关系也没有人脉却很顺利。现在很多年轻人过于依赖人际关系来办事,这是陈波所不提倡的。一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二是不利于年轻人脚踏实地成长和发展。
陈波认为律师执业最有挑战性的应该是在案件中接触未知领域。比如新近接手的一个案子就涉及到了香港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是原先没有接触过的。但是就是这样不断接受挑战、克服挑战、面对未知、了解未知的过程中拓展业务面和知识面,进而获得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和思维,同时也充满了成就感。
律师这个职业是很开放的,允许个性也重视个人价值。并且,律师行业所涉及的领域很广,这就给了律师个人更宽阔的发展平台和更高远的发展层次。陈波不太认同保守、刻板的个性,认为没有开拓精神也是不行的。律师这个行业既与案件打交道也与人打交道,所以需要律师有一个开放、外向的个性。另外,这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社会每一天都在变化,每一天都会给法律行业出新的题目。所以因循守旧、刻板保守是无法跟上变化、跟上时代的。这就需要律师一直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和蓬勃的朝气来面对源源不断的挑战和机遇。
陈波律师无疑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优秀律师,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成功人士,更是一位博学、智慧的青年才俊。陈波律师认为,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内工作久了,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这是很限制个人和事业的发展的。而哲学是一门宏观的基础学科,它会给读者以更宽阔的知识面和视野,以及严谨抽象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对律师工作大有裨益的。而且有的时候案件无法用法律条文来解释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用法理的知识来理解,这时候就要借助于哲学的力量了。此外心理学、文学、历史、伦理学的书籍都可以读一读。心理学有助于人际的沟通交流,文学可以夯实文字功底,历史则可有一个纵向的、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北京平商律师事务所团队成员
持之以恒,做有态度的律师人
陈波和他的同事们在长期的专业化追求中,定位高端商事法,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益,让他们在强手如林的北京律师界站住了脚。经常有同行问他:为什么选择高端商事法作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方向陈波律师说,当今社会律师行业的服务越来越精细化,律师法律服务市场高端商事法的专业律师比较缺失,再加上目前我们团队具有定位高端商事法方向的诸多优势资源和条件。陈波律师是民商法泰斗江平教授门下的商事法博士,团队其他十余名成员全部为名校民商法硕士以上学历,还有海归和外籍成员,因此,陈波律师认为自己的团队有足够的"天地人"优势去做好高端商事法律师业务。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陈波律师也积极实践社会公益。他说律师是社会化程度非常高的一种职业,律师的活动具有盈利性,但律师不能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为商人,律师更多是一个社会化的专业人员。这样要求律师在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养家糊口的同时,用自己更多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
在律师执业生涯中,陈波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中积极的捐款捐物,并长年参与某慈善组织对贵州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活动。同时,陈波律师还是中国光明基金会荣耀天使艺术团的法律顾问,免费为该基金会的盲人演职员服务了三年,参与了基金会的管理和盲人的法律纠纷处置,盲人演出的风险防控等各种繁杂的法律事务工作。也是某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法律顾问,无偿参与了该基金会的立法和对见义勇为英雄的维权工作!
同时也积极参与律所所在辖区的法律服务事务。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到社区做法律义务宣讲、参与社区法律咨询服务台活动等上百起,接受并办理社区法律援助案件十余件。因为一直对海淀区北太平庄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无偿的法律服务,连续三年评为市区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