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顺着老同学的话题,得知了更多关于刷单返现的细节。原来只需提供一些基本信息,然后在指定的平台上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听起来就像天上掉馅饼,与张先生在网上看过的诈骗手段类似。
于是,张先生在老同学的指引,逐步完成了注册并提供了个人信息。接着他被引导到一个看似正规的网站上,接受了一些所谓的任务。一开始,任务确实很简单,比如下载一些App并进行注册,填写一些问卷调查等等。张先生每天都在完成这些任务,每单都有返现,看到自己账户上的余额不断增加,张先生心中不仅有将诈骗分子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快感,更是充满了大赚一笔的憧憬。
当张先生通过刷单挣了几千块钱的时候,老同学告诉他如果下载软件进行批量刷单操作,挣钱更快。他有些心动又有些犹豫,自己这几天毫不费力就赚了几千块钱无任何损失,下载软件会不会就是等着我的坑呢?但这刷单赚钱确实比上班轻松多了,来得也快,而且自己对诈骗手法也有一定了解,只要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就不会被骗,于是他决定尝试一下。他按照老同学的指引下载并安装了软件,流程和任务与之前的网站几乎一致,小赚几笔后,张先生心中还是担心被骗,便没有再继续用这个软件做刷单的任务,他把“老同学”拉黑以后就删除了软件。
【文中人物、单位均系化名】
解读嘉宾
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德明
问
张先生所遭遇的刷单诈骗与普通诈骗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张先生遭遇诈骗与一般受害者不一样的是,他是自以为自己学习的反诈知识很扎实,主动接近诈骗分子,最终还是诈骗分子技高一筹,骗走了他的钱。其次是张先生遭遇的诈骗手段较为不常见,是诈骗分子通过在软件中植入病毒控制电脑,收集张先生银行账户信息、密码从而转走张先生的钱,这不是常见的刷单诈骗类型,不容易识别出来。
什么是刷单诈骗?常见的刷单诈骗有哪些类型?
刷单,原指网商雇佣水军,帮网店购买商品提高销量和信用度,并填写虚假好评的行为。后来骗子利用这种方式冒充网商,让受害人垫付资金“购买商品”,然后把这些垫付的资金全部收割。
常见的刷单诈骗有:
第一种是小额报酬引诱上钩,后续骗取大笔金额。
例如,下载了刷单App,在相应的网店进行刷单操作,每次需要自己先垫付订单的金额,完成一次刷单任务,就能返还本金,并能挣到订单额5%的佣金。在刷了3单并成功赚取了佣金后,刷单的客服告诉受害人,可以开始进行福利单任务,每一单的佣金提高到8%至10%。受害人为了拿到福利单的本金及佣金,一步步陷入了圈套。
第二种是利用商家代付功能发送收款链接或者二维码,直接划走受害人的财产。
具体操作是嫌疑人承诺会进行商家代付,但实际上支付宝并没有“企业代付”功能,其在发送的内容中移花接木地将淘宝功能中的“请人代付”界面加入,造成一种确实不需要亲自付款的假象。然而实际上,当受害者点击付款界面并输入密码时,钱财就直接被划走了。
第三种是谎称系统问题,接连“套路”受害人的财产。
张先生学习了反诈知识为什么还是会被骗?
刷单诈骗,主要是利用人们的投机取巧、贪婪心理,此类诈骗过程短、返利快、零门槛、无风险,且骗子的谎话确实具有“诱惑性”,导致不少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是当尝到一点甜头后就很难抽身,自然而然就掉入了诈骗分子的陷阱。
张先生虽然学习了反诈知识,但是忽略了诈骗分子也在不断地提升诈骗技术,且理论与实战本身就有很大差距。张先生产生“反赚”骗子一笔、及时抽身的想法时就已经掉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防范诈骗最重要的就是远离诈骗。
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主动远离。不要自以为学了一些反诈知识,了解了一些诈骗套路就可以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网络上的学习了骗子套路反骗骗子钱的视频都是降低群众警惕性的圈套或是哗众取宠的桥段,不要拿你的兴趣去挑战骗子的饭碗。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遭遇诈骗,反赚了骗子的钱,是否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获得骗子的钱财,本质上属于不当得利。
涉嫌诈骗,可能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金额未达诈骗罪入罪标准,是不是应该给骗子“补齐”?
不必“补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罪的入罪门槛是三千元至一万元,各省的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范围内确定。有些被骗者遭遇诈骗后,因担心被骗资金达不到“立案标准”,还会抱着“补齐”的心态继续给骗子转账,这种做法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
现在诈骗类型日新月异,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最新的诈骗套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