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催收江湖难禁。10月21日晚间,51信用卡因暴力催收被杭州公安调查。
新京报记者以“催收”为关键词搜索招聘信息发现,目前催收人员的招聘市场依然火爆。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10月21日至10月22日两天内,杭州地区招聘催收人员的信息就超过了30条。其中,51信用卡所在的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还于10月22日发布了催收支持的招聘岗位,月薪6000至10000元。
催收员王君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许多催收人员“两头吃”。“与客户签订委托书后,在催收的时候,他们(债务人)可能钱不够,这是最头疼的。有的时候,比如说债务人欠100万,但是拿不出钱来,就会跟债务人要十万元,并承诺以后不再骚扰。”
催收员招聘火爆税前薪资多在5000-10000元
目前,催收人员的招聘市场依然火爆。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招聘网站给出的薪资标准,一名催收员的税前薪资多在5000元至10000元,对比来看,51信用卡上述招聘的薪资处于行业中游。
据了解,最近一直持续的“扫黑除恶”行动让暴力催收状况有所降温,王希告诉记者,有不少福建广州那边的催收公司,他们在催收时每次会编辑一条上门的信息,上面会写好催收费、加油费、住店费,还有吃的费用。“有时放贷人员给催收公司一笔5000元的催收款项,催收人员在催收时会找欠款人要账5万元。”
而对于催收人员的选择,王希称催收人员很少去农村上门催收,喜欢在城市,相对来讲南方城市的上门催收更为普遍,北方城市相对较少,“例如西北的几个省份扫黑除恶力度比较大,催收人员就比较怕。更何况不少催收者本身也不干净,甚至是用催收来的钱去还自己的欠款,所以很怕警方查。不过总体来讲,由于扫黑除恶,今年以来暴力催收的状况已经很少了。”
有催收人员“两头吃”,暴力催收被定为“软暴力”
王君(化名)的孩子今年六岁,他离开催收行业也恰好六年。“以前要账,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威胁。”王君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喷漆、恐吓信等都是较为常用的催收手段。“甚至,24小时追踪也是常用的手段,他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一直跟着他。”王君说。据介绍,当客户有需求找到催收人员时,双方会签订一个委托书,写明佣金等事项。“这个佣金大概是30%。”
此外,他还告诉新京报记者,许多催收人员“两头吃”。“与客户签订委托书后,在催收的时候,他们(债务人)可能钱不够,这是最头疼的。有的时候,比如说债务人欠100万,但是拿不出钱来,就会给债务人要十万元,并承诺以后不再骚扰。”
上述两位人士均表示,遭遇过被催收的对象报警处理。
但是,王君说。“警察拿我们没办法,因为这属于民事纠纷,归法院管,只要动作适度警察管不到。”
一位曾经参与打击催收团伙的警方内部人士向新京报记者确认了王君的这种说法。“因催收大部分是民事纠纷,很多时候即便是报警,民警也往往只是劝阻,并不会过多介入。”
伴随监管层态度不断明晰的,还有警方执法的边界。警方内部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按照该意见,现在把这一类讨债行为定义为软暴力,警方会介入,曾集中打击过一波。“在实际办案中,对于有组织的,暂定为涉嫌有黑恶势力的犯罪团伙。”
银行是不少催收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
“银行是不少催收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上述从事催收行业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
“有的催收团伙还会在商业银行购买不良资产,现在市面上价格大概为不良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他们(催收团伙)甚至还会找陪标,以超低价去获取不良资产,然后通过喷子、撒字条、放炮等进行催收。”上述警方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