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解脱出执行层面才有可能赚更多的钱。”
文|七芊
能在大企业做个管理岗位,管理一些基本业务对于我来讲已经算是现阶段能力所限,进一步拓展,走出舒适区,才发现这舒适区之外有太多自己不懂的内容,不由得内心惶恐。
独挑大梁,全部都是自己这种事情,虽然之前也做过,但远没有这些日子艰辛。
不过这期间我颠覆了一些旧观念。打碎这些旧的观念,让我变得更加了解这个客观的世界,变得更有勇气。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真正赚钱的人,没有你想想的那么累。
过去,我的成长环境里,父母也都守着一份工作,乱打乱撞了大半生也没拼出个所以然来,他们经常满脸疲惫地说:赚钱辛苦,钱不好赚。
我能理解家长告诉孩子钱不好赚的原因是希望孩子不要骄纵,但是逐渐,这样的思维模式,这样悲观的心态慢慢衍生出很多限制发展的心态。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包括工作领域中,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思维壁垒,假想困难。
我甚至在刚工作的时候,做好了未来三年的职业规划,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在怎样的公司,赚多少钱,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怎样按部就班地完成。
中间哪怕有很多飞升的机会,我因为内心的谨慎和胆怯都没有选择,我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停留在辛苦钱的层面上,不敢接受意外的机会。
这种思维的束缚就体现在严格的步骤性以及金钱认知的局限性:先完成什么之后才能完成什么,一定要付出很多“辛苦”的努力才能赚很多钱。
但是后来,我逐步发现,这个想法很不符合当下的社会。甚至是在限制个人发展的格局和迎接挑战的勇气。
近期见了很多人,做了大量的职场访谈之后,我发现,越能赚钱的人他们其实并没有那么辛苦,或者说,他们累得非常体面。
什么是累的体面呢?就是不用花费体力,不用亲自去做执行层面的内容。只要累脑子就可以了。
比如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它必须具备的一点便是盈利模式的可复制性。
同样的道理,有的人每天没日没夜的上班,自己做执行,自己做策划,辛辛苦苦领月工资,有的人只要做出一个盈利的模式,整合资源,每天不需要过分的精力在细节执行上,也能得到收益,甚至是更多的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懂得理财金融的人,他们只要知道把钱投在什么上头,不需要很辛苦就可以有大把的进账。
所以,那些说钱难赚的人,每天辛辛苦苦上班,抱怨生活,生活情绪不高的人,他们再怎么辛苦,也没有办法赚到更多的钱。因为他们没有赚钱的正确方式。
赚钱应该很容易,真正赚钱的人也不会很辛苦,但是突破赚钱的思维才是最急需,最有必要的。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的时候,甚至觉得赚钱的这个过程在教会我们不断地向上发展,调整思维,当然我现在也仍然在调整过程中。
如何能够突破格局赚更多的钱,在认知层面去过上思维物质都更开阔的生活呢?以下几个能力是必备的。
这点我要说下,我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500,5000,50000,500000的认知过程。
大概就是我认为是小钱的一个过程。
最开始只是500块,当时我可以赚5000,再之后是5000块,当时我可以赚50000,后来的五十万当然是借助公司级别的项目,在很多百万的项目面前,五十万只能算是很小的一部分。
举个具体的例子,有的人有核心的技能,比如写作,比如运营等等,就可以通过社群运营,一个人收费3000,收300个人,就可以净赚90W。
有的人,身上没有一技之长,也不知道社群这个渠道方法,所以他只能默默找一个很小的工作,然后,抱怨自己活着没劲。
类似的道理很多,真正的能够赚到钱,或者在一个行业发展的很好的人,都具备共同的特点:有核心实力,信息搜集能力很强。
不管做什么,如果想要做大,都需要解脱执行层面的内容。解脱执行层面的前提是你做的足够好,对市场,对技能有深刻的了解,如果你执行层面的内容都没有做好,直接想做决策,那么往往会弄巧成拙。
而盈利模式的可复制性往往才是最稳妥的收入。这点在之前讲过了,这部分就不细写了。
越来越觉得文学等内容是在陶养情操,提升审美,但是商学,金融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等属于实际应用学科,光有审美,没有物质基础,也很难真正意义上修身养性。
金融理财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它甚至会在未来成为我们顺利安度中年之后职业危机,平安顺利度过万年的保障。
不管做什么,核心的能量是人。与其说抓住机会,不如说抓住掌控机会的人。
人能够带来检索不到的经验,能够带来别人不知道的机会。
近期采访了凤凰科技的主编师北宸老师,他讲到关于行业发展的一点时说:任何时候,选择工作,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具备量个原则,1在行业信息流的上游,2兴趣的结交能力,信息的搜集能力。
人的能力是可以放在环境里提升的,但是机会和环境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甚至说只有到了一个正确的环境,和你想成为的人在一起,你才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每一个会赚钱的人都一定不是个非常辛苦的人,至少他们的辛苦非常体面,某种程度来讲真的没有那么辛苦。做个聪明却不庸碌的人是每个人这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幸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