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姐:逾期半年收到了律师函警告?别慌,可能是催收伪造的!

相信许多逾期的小伙伴们都对这个物件不太陌生——律师函,有的是电子邮件发过来的,有的是催收人员用短信发来的图片,还有的是用纸质文件寄来的…

但这些都是真的吗?并不一定!其实网贷逾期,催收发来的律师函,有很多是假的!

那么,如何辨别收到的律师函是不是真的呢?今天款姐就教大家一下~仅需简单三步,一起来学一下吧。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正好刚刚收到律师函一筹莫展,这个方法正好可以帮你一辩真假!

需要工具:

手机一部,电脑一台,待辨别律师函一份

1

“肉眼”检测律师函

大多数律师函还会有律师的姓名签名或者盖章,如果仅仅写着“张律师”、“李律师”这种没有全名签字或者盖章的,基本也可以确定是假的。

那如果这些要素都具备,该怎么辨别呢?别急,下面我们实例验证一下:

2

查验律所或者律师是否真的存在

根据律师函上的律师事务所所在地,打开网页百度,直接搜索当地的律师协会网站,我们以下面这份群友提供的律师函为例。

这上面写的是“上海市中广律师事务所”,直接百度“上海律师协会官网”,注意以org.cn结尾的才是官方网址。

根据网站提示,找到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查询,然后输入上面的信息,点击查找,如果查询到了律师真的存在,那就点进他的页面,找到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如果只是有律师事务所信息没有律师签名,那就直接搜律所名字查验是否存在。

如果前面的步骤都没存,但压根搜不到这个律所或者律师的存在,那也不用再继续了,律师函一定是假的了!

3

根据查询到的信息,致电律所查验

在上面都查询到了,那就需要致电律所进行查验了,比如上面这个“上海市中广律师事务所”。

如果查验到案件真的存在,那么平台应该已经进行到取证准备起诉阶段,大家这时候应该主动致电平台,协商一下,如果协商无果,也尽量收集一下证据,准备应诉出庭。

如果案件并不存在,律师函系伪造,可以向律所反映一下,也可以咨询律师自己碰到假冒律师函该怎么办。

最后回到案例中的这个律师函,图中这个律师函是纸质寄过来的,格式正规,律所和律师公章清晰,经这位群友致电查验,确实是真的律师函。

款姐提醒:其实辨别律师函真假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要积极面对,不能消极回避。

THE END
1.给大家科普一下怎么样辨别真的律师函真假如何辨别律师函的真假 收到律师函时,无论是关于债务催收还是其他法律事务,都需要正确鉴别其真实性,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以下是几种验证律师函真实性的方法: 邮寄渠道验证 正规律师函的邮寄方式:真正的律师函通常通过中国邮政的EMS业务邮寄,这是律师行业的一项常识。 http://www.wangtuisuo.com/ganh/102909.html
2.信用卡催收律师函真假律师普法信用卡催收律师函的真假问题:1.律师函的性质:律师函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进而提出要求以达到一定效果而制作、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用律师函对某一事实进行法律评价和风险估计,其目的在于以法律尺度和律师的判断,对送达对象晓之以法律事实,动之以利弊得失,让送达对象得出自己的“https://www.110ask.com/tuwen/8228577322134651875.html
3.收到信用卡逾期律师函怎么办如何判断真假1.态度端正,积极沟通,表达偿还意愿关于“收到信用卡逾期律师函怎么办如何判断真假”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针对信用卡逾期、信用卡负债还不起、被催收等问题,我们有专业律师可以提供解决方案,可点击咨询链接交流。 1.态度端正,积极沟通,表达偿还意愿https://m.66law.cn/laws/1884338.aspx
4.银行欠款催收工作总结(精选12篇)篇5:欠款催收律师函 欠款催收函 公司: 根据XXX公司委托,就贵司所欠XXX公司 款事宜函告如下: 根据贵司和XXX公司于 年月 日订立的《 合同》之规定,XXX公司已全部完成项下义务,双方并于 年月 日验收合格,根据《 合同》第 条第 款规定,贵司应于 年月 日结算支付所欠的XXX公司 款,共计 元(其中包括),期间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bwbs78e.html
5.网贷平台发来的律师函是否真实?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贷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贷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一些网贷平台在催收逾期贷款时,会使用一些不法手段,比如伪造律师函恐吓借款人。那么,网贷平台发来的律师函是否真实? 如何判断网贷平台律师函的真假? 查看律师函的格式和内容。正规的律师函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律师https://www.rrlicai.com/daikuan/72496.html
6.收到短信被集体起诉了,电子律师函也没有看到,在哪里可以查询起诉今年与往年情况有所不同,随着疫情时代的结束,以及对催收行为打击力度的加强,平台选择法律手段催收的几率自然上升。 然而,对于一些大型平台而言,由于其负债人基数庞大,究竟会批量起诉谁,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 我并非在此制造恐慌,而只是就事论事。 作为成年人,大家应自行判断、权衡利弊。 https://www.yoojia.com/ask/17-1519678518639724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