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

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报告说明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各高校线上教学情况,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秘书处委托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线上教学情况调查。为了完成本次调研任务,邬大光教授组成了由教师发展中心谢作栩教授、教育研究院刘振天教授、陈武元教授,教务处计国君教授、黄艳萍副处长、甘雅娟老师,教师发展中心薛成龙副主任以及郭瀛霞、刁琳琳、严欢等老师和学生组成的问卷调研小组,从3月13日开始,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调查。自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在联盟秘书处李亚东教授协调和组织下,得到了国内兄弟高校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截止3月31日,累计有334所高校,13997名教师,256504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调研。借此机会,调研小组特别向参与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及一线教学管理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严格说来,本报告只是教师在线教学情况调查数据报告。报告分为基本信息、线上教学环境及支持、教师对线上教学体验、对线上教学的改进意见四个部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1.性别比例

参与调查教师中,男性教师为2208人,占40.57%;女性教师为3235人,占59.43%(见图1)。

参与调查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1586人,占29.14%。36-45岁中青年教师2607人,占47.89%。46-55岁中年教师983人,占18.06%。55岁以上教师267人,占4.91%。可见,中青年教师更易于接受线上教学,是未来线上教学的主体力量(见图2)。

3.教龄分布

从调查结果看,参与线上教学教师的教龄分布总体比较均匀,调查对象覆盖面较为广泛,涉及到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其中,教师具有11-15年教龄1181人,占21.7%。3年以下928人,占17.05%。4-5年教龄491人,占9.02%。6-10年教龄有904人,占16.61%。16-20年教龄897人,占16.48%。21年及以上教龄1042人,占19.14%(见图3)。

4.职称分布

参与调查教师中,以中级和副高级职称为主体。其中:具有初级职称481人,占8.84%。中级职称2412人,占44.31%。副高级职称1832人,占33.66%。正高级职称507人,占9.31%(见图4)。

5.学科分布

参与调查教师中,工学教师所占比例近1/3,文史哲、教育和艺术学科教师所占比例超过1/3,经管法学等教师所占比例略超1/5,理科农科和医学教师所占比例15.9%。其中:工学学科教师1577人,占28.97%。管理学和文学学科的教师分别有640人,各占11.76%。教育学学科教师537人,占9.87%。理学学科教师510人,占9.37%。艺术学学科教师499人,占9.17%(见图5)。

6.疫情之前开展过线上教学的教师比例

参与调查教师中,八成教师在疫情之前未开展线上教学。其中,在疫情之前开展过线上教学教师1112人,占20.43%。疫情之前未开展过线上教学教师4331人,占79.57%(见图6)。

7.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比例

参与调查教师中,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5290人,占97.19%。疫情期间未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153人,占2.81%(见图7)。

8.教师线上教学的课程门次数

参与调查教师中,近85%的教师采用线上教学的课程门次数为1门或2门。其中:至少有1门课程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有2815人,占51.72%;有2门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的教师有1788人,占32.85%;有3门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的教师有588人,占10.8%;其它有4门及以上课程采用线上的教师有252人,占4.64%(见图8)。

9.线上教学的课程类型

调查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四类,教师可以多选。参与调查教师中,线上教学课程75%课程为专业课,76%线上课程为必修课。其中:教师开设“专业必修课”为3820人次,占54.89%;开设“专业选修课”为1368人次,占19.66%;开设“公共必修课”为1404人次,占20.17%;开设“公共选修课”为368人次,占5.29%。(见图9)

10.线上教学的课程性质分布

调查将课程分为“理论课”、“理论课(含课内实践、实验教学)”、“独立设置实验课”、“术科课”和“其他教学环节”五种类型,教师可以多选。从调查结果看,理论课在线上教学占有主导性地位。其中:

理论课采用线上教学为3516人次,占53.02%;理论课(含课内实践、实验教学)采用线上教学为2159人次,占32.56%;独立设置实验课采用线上教学为127人次,占1.92%;术科课采用线上教学的为333人次,占5.02%;其他教学环节采用线上教学为496人次,占7.48%(见图10)。

二、线上教学环境及支持

疫情期间,大多数高校教师使用了哪些校内外网络教学平台?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及其技术、服务保障系统?对此,高校教师做出了如下的回答和评价。

1.教师使用的教学平台类型分布

参与调查教师中,近一半教师完全使用校外平台,近40%的教师混合使用校内外平台。其中,使用学校自建平台为600人次,占10.6%,使用校外教学平台为2961人次,占49.6%,混合使用校内外平台为2318人次,占38.86%,未使用平台的86人次,占1.44%(见图11)。

2.一门课程,您使用的教学平台最多时有几个

参与调查教师中,每门课使用教学平台数量分布在1-10个之间不等,平均数为2.16。其中使用2个教学平台的教师2939人,占54%;使用3个教学平台的教师1344人,占24.69%;使用1个教学平台教师948人,占17.42%;使用4个教学平台教师165人,占3.03%(见图12)。

3.教师经常使用的平台

4.教学平台功能是否满足教学需求

调查将教学活动分为“在线备课”“课堂考勤管理”“课堂讲授”“在线课堂讨论”“在线实验演示”“在线教育测试及评分”“在线布置批改作业”“在线课后辅导答疑”“提交或传输课程资料,包括作业”,以及“通过电子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等10项活动,评价分为“完全满足”、“满足”、“一般”、“不能满足”、“完全不能满足”五个等级。

从调查结果看,除实验教学演示外,各类教学平台对各种教学活动的支持满足度均在3.0以上。按照满足高低程度,依次为:“提交或传输课程资料(包括作业)(均值4.01)”,“课堂考勤管理(均值3.97)”,“课堂讲授(均值3.84)”,“在线布置批改作业(均值3.83)”,“在线课后辅导答疑(均值3.81)”,“在线备课(均值3.70)”,“通过电子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均值3.59)”,“在线教育测试及评分(均值3.55)”,“在线课堂讨论(均值3.49)”,“在线实验演示(均值2.47)”。(见图14)

参与调查教师中,超过60%认为各类教学平台满足提交传输课程资料、课后辅导答疑、布置批改作业、课堂讲授、考勤管理教学等活动需求。不到30%的教师认为在线平台满足实验演示的需求。(见图15)

5.对各种平台技术服务的评价

调查将平台技术服务分为“非常好”、“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五个等级。参与调查教师对各种教学平台“总体评价”均值为3.73,按照评价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画面音频的清晰度”和“工具使用的便捷度”的均值最高(均值3.74)、“文件传输的顺畅度”(均值3.66)、“平台运行的稳定度”(均值3.63)、“网络速度的流畅度”(均值3.59)、“师生互动的即时度”(均值3.46)。(见图16)

从参与调查教师评价看,近70%参与教师对各种平台技术服务评价为“好”或“非常好”。其中,画面音频清晰及工具使用便捷认可度最高,而对师生互动即时评价最低。(见图17)

6.对线上教学服务保障的评价

调查将线上教学的服务保障分为“网络条件支持”、“教学平台支持”、“电子图书资源支持”“技术队伍支持”“技术使用培训支持”“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培训支持”“政策支持”“领导支持”等8个方面,并将评价分为“非常好”“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五个等级。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总体评价”均值为3.87。按照得分高低排序,“领导对线上教学的支持”得分最高(均值4.01),这充分说明高校各级领导对本次线上教学的重视。其次是“技术使用培训支持”和“线上教学方法培训支持”,两项均值各为3.94,说明在本次线上教学过程中,各高校重点加强了技术使用培训和教学方法培训。再次为“技术队伍对线上教学的支持”(均值3.81),说明各高校技术队伍在本次线上教学服务过程中得到了肯定,得分相对较低为电子资源(均值3.43)、网络条件(均值3.59)和学校政策支持(均值3.62)。由此说明,高校对线上教学的软硬件资源还需进一步加强。(见图18)

从参与教师评价看,超过75%教师对线上教学服务保障评价为“好”和“非常好”。其中,对领导支持认可度最高,超80%教师认为领导支持是“好”和“非常好”;其次是教学方法培训和技术方法培训支持,超76%教师均认为“好”和非“常好”。而对学校电子资源和网络条件支持认可度相对较低,略超50%教师认为电子资源支持“好”或“非常好”。不到60%教师认为网络条件支持“好”和“非常好”。(见图19)

三、教师线上教学体验

教师所采用的线上教学模式是什么?与传统的线下教学相比,对自己线上教学能力与效果评价如何?线上教学的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哪些?

2.教师教学平台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本次调查将技术熟练度分为“很熟练”“熟练”“一般”“不熟练”和“很不熟练”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教师选项的均值为3.75。可见,教师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技术掌握的熟练度介于“一般”和“熟练”之间。其中,技术掌握“熟练”教师3027人,占55.61%,技术掌握“一般”教师有1678人,占30.83%,技术掌握“很熟练”教师608人,占11.17%。可见,“熟练”+“很熟练”两部分人数占比达到了66.78%。(见图21)

3.教师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的状况

调查将线上教学模式分为“直播”“录播”“MOOC”“文字+音频”“线上互动研讨(包括答疑、辅导等)”“提供材料供学生自学”等六种,并将使用频率分为“非常频繁”“频繁”“一般”“不太经常”和“从不用”五个等级。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提供材料供学生自学、答疑辅导和直播使用相对频繁,而MOOC和录播则不太经常使用。“线上互动研讨(包括答疑、辅导等)”和“提供材料供学生自学”的均值最高(均值为3.81),说明这种教学模式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直播”(均值3.70)、“文字+音频”(均值3.42)、“录播”(均值2.71)和“MOOC”(均值2.56)。(见图22)

从图23看出,近70%参与调查教师认为“提供材料供学生自学”和“线上互动研讨(包括答疑、辅导等)”为经常使用(“频繁”+“非常频繁”,以下同)。超过60%认为“直播”经常使用。超过50%经常使用“文字+音频”,经常使用“录播”和“MOOC”均未到30%。从这一意义上说,线上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也要防止学生放羊。(见图23)

4.教师对自己线上教学的评价

调查将教师线上教学活动分为:“设计线上教学方案”、“有效备课”、“提交/修改教学材料”、“推荐学生使用电子教学资源”、“有效组织线上教学”、“开展课堂直播”、“利用工具进行录播”、“在线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与学生互动”、“课程测试或评价”、“控制教学节奏”、“采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注意力”、“利用数据分析和跟踪学生学习行为”13个维度和一个“总体自我评价”。将评价分为“非常好”、“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五个等级。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总体自我评价”均值为3.88,说明教师对自我评价总体比较满意。按照各项得分高低排序看,对“提交/修改PPT等教学材料”的自我评价最高(均值4.18),然后依次是“在线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均值4.10)、“推荐学生使用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均值4.05)、“有效组织线上教学,维持教学秩序”(均值4.01)、“通过各种平台与学生互动”(均值4.00)。利用工具进行录播和利用数据分析跟踪学生学习行为,均值都低于3.7。(见图24)

从参与调查教师看,76%参与教师对自己线上教学表示满意(“好”+“非常好”)。其中,超过80%教师对自己“在线布置、批改、反馈作业”、“有效组织线上教学”、“推荐学生使用电子资源”、“提交修改PPT等电子材料”、“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备课”六个方面表示满意。超过70%教师对自己在“采用适当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注意力”、“控制教学节奏,避免学生过度疲劳”、“使用工具进行课程测试”、“开展课堂直播”、“设计适合线上教学方案”等五个表示满意。而在“利用数据进行跟踪学生学习行为”和“利用工具进行录播”,认为满意的不到70%。(见图25)

5.和传统线下教学效果的比较

与传统线下教学效果相比,线上教学效果如何?调查分为“比传统线下教学效果好,质量有保障”、“比传统线下教学效果差,质量没有保障”、“没有变化”三种,并将评价分为“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太赞成”“不赞成”和“不知道”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以上三项均值分别为3.00、3.00和2.35。(见图26)

6.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调查将线上教学可能影响因素列出“网络速度及稳定性”等18个因素,并将重要程度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和“不重要”五个等级。从各项因素重要性程度而言,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这些因素都是“重要”或“非常重要”。根据参与教师对各项因素重要性高低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行习惯养成。从高到低次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均值4.66)、良好线上学习行为习惯(如按时上课,学习自律能力等)(均值4.65)、学生积极参与(均值4.64);

第二,教师教学投入、平台功能稳定性以及教学策略方法因素。其中,“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及精力投入”(均值4.57)、“教学平台功能及稳定性”(均值4.50)、“教师的教学策略及讲授(演示)方法”(均值4.49),“学生学习空间及终端设备支持”(均值4.48);

第三,学校政策、软件及硬件支持。依次为:“学校对线上教学的政策支持”(均值4.44),“网络速度及稳定性(均值4.44)”、“选择适合线上教学的课程内容”(均值4.43)、“线上技术服务支持”(均值4.37)、“教师的教学空间及设备支持”(均值4.34)。

第四,教学平台技术工具的培训等。具体包括:“教师对教学平台和工具的熟悉程度”(均值4.37)、“提供课程配套电子教学资源”(均值4.32)、“学生对教学平台和工具的熟悉程度”(均值4.30);

第五,教育评价及课堂程序维护等。依次是“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方法”(均值4.29)、“掌控和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均值4.26)、“配备一定数量的课程助教”(均值3.68)。(见图28)

从“非常重要”的因素看,70%左右的参与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习惯”以及“学生积极参与”三个因素是“非常重要”;60%左右的参与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投入”、“平台功能及稳定性”、“网络速度及稳定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是“非常重要”。超过50%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空间及设备”、“学校政策支持”、“选择适合课程内容”以及“线上技术服务”是“非常重要”。(见图29)

7.线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将线上教学可能存在问题列为18个方面,并将教师态度分为“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太赞成”和“不赞成”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目前线上教学相对比较突出的是部分教学内容不合适线上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未养成良好的线上学习习惯,再加上网络速度和平台不稳定性,导致课堂教学秩序不好、学生参与度不够。按照问题赞成度(均值)(见图30),从高到低依次为:

第一梯度(3.8≤均值):“部分教学内容不适合线上教学”(均值3.97)、“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均值3.89)、“学生未养成线上学习的良好习惯”(均值3.84);

第二梯度(3.7≤均值<3.8):“网络速度及稳定性差”(均值3.79)、“教学平台功能不完善及稳定性差”(均值3.72)、“课堂教学秩序不好(如无关群聊问题干拢上课等)”(均值3.70);

第三梯度(3.5≤均值<3.7):“学生参与度不够”(均值3.69)、“提供课程配套电子教学资源不足”(均值3.60)、“学生学习空间环境及终端设备支持不够”(均值3.58);

第四梯度(3.2≤均值<3.5):“教师教学空间环境及设备支持不足”(均值3.48)、“线上技术服务支持跟不上”(均值3.46)、“学生对教学平台和工具的不熟练”(均值3.28)、“教育评价方式方法不适合网上教学”(均值3.26)、“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不适应线上教学”(均值3.23)、“教师对教学平台和工具的不熟练”(均值3.20)

第五梯度(均值<3.2):“没有课程助教或数量不足”(均值3.11)、“学校对线上教学的政策支持不足”(均值3.08)、“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及精力投入不够”(均值2.94)

从参与教师态度看,超过70%教师赞成“部分教学内容不适合线上课程”。70%左右教师赞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未养成线上学习的良好习惯”;60%-70%教师赞成“网络速度及稳定性差”、“教学平台功能不完善及稳定性差”、“学生参与度不够”以及“课堂教学秩序不好”。50%以上但不超过60%教师赞成“提供课程配套电子资源不足”、“学生学习空间及设备支持不够”、“线上技术支持服务跟不上”、“教师教学空间及设备环境支持不足”以及“学校对线上教学政策支持不足”。

除以上11个方面之外,超过40%但不到50%以上的教师赞成“评价方式方法不适线上教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不适合线上教学”、“学生和教师对于教学平台和工具不熟练”。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投入不足”,只有不到40%教师赞成有问题。(见图31)

8.教师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调查将线上教学可能遇到最大困难列出10个方面,并将教师态度分为“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太赞成”和“不赞成”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教师感到相对比较困难的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讨论以及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按照困难程度均值高低排序,依次为:“线上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均值3.91)、“线上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均值3.57)、“线上组织课堂讨论”(均值3.55)、“课后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均值3.52)、“对各种平台和教学工具的熟悉和掌握”(均值3.37)、“线上备课”(均值3.29)、“线上直播”(均值3.25)、“线上开展测验或考试”(均值3.25)、“线上布置、批改作业及反馈”(均值3.22)、“线上录播”(均值3.01)。(见图32)

从图33看出,对于“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组组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四个方面,超过50%参与教师赞成(含非常赞成)还存在困难。而对“平台和教学工具熟悉”、“线上直播”、“线上开展测验或考试”、“线上备课”、“线上布置、批改作业及反馈”,只有40%但不到50%教师赞成(含非常赞成)还存在着困难。

9.教师线上教学的面临的最大挑战

调查问卷将线上教学教师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描述7个方面,并将教师态度分为“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太赞成”和“不赞成”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教师从线下教学走上线上教学,还是面临着相当压力。各项得分均值看,均高于3.5以上。从挑战度高低排序看,依次为:“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均值4.01)”、“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均值3.96)”、“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均值3.96)”、“课内课外时空界限变模糊(均值3.92)”、“需要重新学习各种教育技术(均值3.95)”、“增加教学工作量负担(均值3.88)”、“增加心理压力(均值3.56)”。(见图34)

从图35可以看出,除了增加心理压力除外,超过30%教师对以上六个方面带来的挑战与压力持“赞成”(含“非常赞成”)态度;超过50%以上对以上七个方面带来的压力持“赞成”态度;近70%教师“赞成”线上教学增加了工作量负担;超过70%教师“赞成”以下五个方面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包括:“线上教学使课内外时空界限变得模糊”、“需要重新学习各种教育技术”、“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其中,超过70教师“赞成”“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给自己带来的挑战。

四、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改进意见

1.疫情之后是否继续采用线上教学

调查将教师态度分为“采用线上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不采用线上教学”,并将接受程度分为“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太愿意”和“不愿意”五种等级。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对“继续采用线上教学”态度的均值为3.24,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态度的均值为3.98,持“不采用线上教学”的均值为2.75。(见图36)

从图37看出,超过70%教师表示“愿意”(包含“非常愿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45%多的教师表示“继续采用线上教学”。只有20%略多的教师表示“不采用线上教学”。(见图37)

2.采用线上教学最需要加强(改进)意见

调查将教师可能提出的改进意见列为18个方面,并将教师态度分为“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太赞成”和“不赞成”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教师认为首先是加强对学生学习引导,其次,完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建设,提高现有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再次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支持。最后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根据教师加强改进的迫切性(见图38),将意见分成四个梯度:

第一梯度(4.49≤均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高到低依次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均值4.5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按时上课,学习自律能力等)”(均值4.49);

第三梯度(4.30≤均值<4.40):重点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及硬件支持,改善师生的学习空间及设备支持。按照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提高网络速度及稳定性”(均值4.35),“改善学生学习空间环境及设备支持”(均值4.30)、“加强线上技术服务支持”(均值4.34)、“进一步改善教师教学空间环境及设备”(均值4.33)、“加大对线上教学的政策支持”(均值4.32);

第五个梯度:(均值<4.00):“配备一定数量的课程助教”(均值3.81)。

从图39可以看出,超过90教师“赞成”(含“非常赞成”)需要加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近90%教师“赞成”进一步加大对线上教学的政策支持,改善平台功能及稳定性、加强课程电子资源建设、改善教师教学空间及设备、以及学生学习空间及设备。85%左右教师赞成加强线上教学技术服务支持、提高网络速度及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教学策略及方法,并加强对学生学习工具使用引导。另外80%左右教师“赞成”进一步加大教师教学精力投入、改革评价方式方法、强化课堂管理并加强教师教学培训。(见图39)

再次感谢所有参与调研的老师、同学及教学管理部门同仁!

(报告撰写:谢作栩、薛成龙、邬大光、郭瀛霞;数据统计:刁琳琳、严欢、甘雅娟)

THE END
1.搭建海外问卷调查渠道查平台互联网账号此外,用户在海外问卷渠道查时,也不需要自己去查找问卷资源,只需在平台上批量导入账号和IP,然后设定人设即可快速启动。进行问卷调查的关键在于人设和基本的逻辑思维,掌握这些,我们就能顺利地完成海外问卷渠道查。 最后,渠道查的结算周期相对较长,通常以一个月为周期。当然,也有一些平台选择在每个月的15号进行结算,类似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VJVOCM0556AFQD.html
2.企研·社科大数据平台是试用通知企研·社科大数据平台是企研数据为中国社科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精心打造的全新社科类大数据下载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快速检索和下载各类社科数据,以解决您的科研难题。 平台上本校现有下述专题库的试用数据下载权限: ?中国数字经济专题数据库 ?中国公共政策与绿色发展数据库(CPPGD) https://lib.suibe.edu.cn/2024/1210/c17a11844/page.psp
3.网络大数据查询平台,系统评估说明工具版41.15.66技术摘要:该网络大数据查询平台是一款系统评估工具,版本号为41.15.66。该平台具备高效的数据查询、分析和处理能力,可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的大数据信息。系统评估说明显示,该平台稳定性强、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场景下的数据http://juliangyuanshu.com/post/4853.html
4.数据采集神器!“问卷星”助力政务调研工作高效推进产经通过微信工作群结合“问卷星”平台,设置了涵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防范网络诈骗等多方面知识的题目,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干部职工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热情。“问卷星”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在线答题环境,还支持自动评分和排名功能,使得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参与答题,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网络安https://www.xyxww.com.cn/jhtml/chanjing/9573.html
5.探索SurveySystem:一款强大的在线调查和数据收集平台探索SurveySystem:一款强大的在线调查和数据收集平台 去发现同类优质开源项目:https://gitcode.com/ 项目简介 是一个开源的在线调查系统,它允许用户创建、发布和管理各种类型的问卷调查。这个项目基于现代Web技术和灵活的数据分析功能,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企业或任何需要收集、分析反馈的个人提供了免费且高效的选择。https://blog.csdn.net/gitblog_00040/article/details/137394670
6.产品分析:为何斑马英语成吸金怪兽?自2019年2月底开始,斑马英语整体的产品研发节奏变慢,几乎没有核心迭代,尽管有2版本核心迭代也是围绕着留存活跃相关功能迭代,这意味着他们的增量市场基本占据,增长出现瓶颈,更多精力将会放在留存活跃和开辟新的增长场景上。其余迭代基本围绕着优化设计页面,用户体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这意味着斑马英语app的整体教学体系已完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12879648&efid=zblQwE8w7plsQQLXOcx_Nw
7.企业帮扶工作总结(精选10篇)二、着力平台建设,帮扶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 省总工会始终将帮扶中心建设作为推进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生活救助、就业帮助、法律援助的基本功能和设施规范化、工作制度化、资源社会化、服务经常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市、县两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并向下延伸工作触角,不断完善工作网络。市县两级工会帮扶中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1503512.html
8.网络营销试题库B.调查功能、促销功能、便利功能、导向功能 C.交换功能、便利功能、物流功能、示向功能 D.交换功能、融资功能、定价功能、示向功能 3、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市场营销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就是(A)。(1分) A.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满足生活消费或生产消费的需要 B.解决投资与消费的矛盾,满足生活消费或生产https://m.360docs.net/doc/ad16318670.html
9.2024年新媒体行业前景分析二、ip电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模式 1、中国ip电视的发展历程 2、中国ip电视市场规模 3、中国ip电视的主流模式 三、ip电视的产业链构成及特点分析 1、ip电视的产业链构成 2、ip电视的内容及业务 4、ip电视与数字电视的关系 四、ip电视的技术架构及播出安全监管 1、ip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及其功能 2、ip电视内容服务平台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39/XinMeiTiHangYeQianJingFenXi.html
10.软件需求分析报告(精选7篇)3.3软件的功能 这款软件主要的功能就在于为用户建立一个全新模式的美食交流分享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也为城市中一些口碑很好但鲜有人知的美食提供一个绽放光芒的机会,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做了一点努力。 3.4用户类和特性 该软件针对的用户群体比较宽泛,无论是什么年龄或者阶层的用户,只要对于美食有追求,那就一定https://www.ruiwen.com/fenxibaogao/6216637.html
11.问卷星问卷星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考试、测评、投票平台,它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且人性化的在线设计问卷、采集数据、自定义报表、调查结果分析等系列服务。 标签:表单工具在线考试系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市场调研工具问卷星问卷设计工具问卷调查工具 官网入口一键免费AI抠图 https://pidoutv.com/sites/268.html
12.人工在线客服平台的主要功能有哪些?人工在线客服平台通过提供实时聊天、多渠道支持、工单管理、知识库、自动化和聊天机器人、客户数据和分析、协作工具以及客户反馈和满意度调查等功能,帮助企业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效率。选择合适的客服平台,并充分利用其功能,可以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https://www.singhead.com/3795-news_view.html
13.调查问卷范例合集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特别是三类院校的成立,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https://www.unjs.com/w/412572.html
14.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0期(总期129期)在线培训课程8、建立完善数据开放需求征集机制。优化平台开放需求征集渠道,建立需求工单转交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开放需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效响应。(市大数据中心、各部门、各区) 9、推动平台功能迭代。优化数据图谱功能,建立常态化数据发布机制,提高数据检索效率;优化数据沙箱功能,提升数据沙箱的使用便捷性和多用户支持能力;针对部分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2.html
15.问卷网免费问卷调查平台-问卷网,拥有创新的编辑界面和结果分析界面,海量的问卷和表单模板,提供20余万精品模板;支持微信,微博,QQ等多种发布模式。专注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问卷表单的创建,发布,管理,收集及分析服务。https://www.wenjuan.com/
16.腾讯在线问卷调查平台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云推出的一项在线调查和问卷收集服务。它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的平台,帮助用户创建、发布和分析调查问卷,以收集用户反馈、市场调研数据等。 该平台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包括: 1. 简单易用:腾讯在线问卷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information/%E8%85%BE%E8%AE%AF%E5%9C%A8%E7%BA%BF%E9%97%AE%E5%8D%B7%E8%B0%83%E6%9F%A5%E5%B9%B3%E5%8F%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