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秉林: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清华使命的基石"+pindao+"

新华网4月23日消息,“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于4月23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主楼召开,会上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进行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亲爱的同事们,各位来宾:

再次感谢大家远道而来,与我们一起探讨大学如何更好地践行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2011年4月23日上午9:00,清华大学举行“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图为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正在演讲新华网李欣摄

今天,世界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和老龄化、流行疾病、暴力冲突等。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和义务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世界各地的大学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和财政压力,许多大学的预算被削减,大学的形象也从象牙塔转变为和企业、社会合作的知识交换市场。公众和社会对大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强,其他各种问题还有很多。

下面,我想着重就对各国大学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的全球化有关问题与大家交流下看法。

大学该思考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取得平衡

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学如何能够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更好地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

从历史上看,全球知识活动的分工从地理上看是不均衡的。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相比,发达国家的大学在知识生产和传播活动中,往往为自己设立更加宽广的使命,并具有更强的能力。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由于能力和资源所限,往往只能满足本地知识活动的需求。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知识生产和传播的版图也在发生变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发现,要想更好地为本地服务,他们必须加入全球化的知识网络,此外,这些大学中的一部分也希望能够加入发达国家的大学,为解决全球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除了传统的在教育、研究、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平衡外,今天的大学,在探讨其使命时还要增加一个新的思考纬度——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取得平衡。

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挑战就是如何解决对跨越国界合作中不同大学组织与管理之间的差别。在全球化时代中,很多大学希望解决的问题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不管是培养跨国公司领导人还是破解DNA以找到癌症的治疗方法,还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这些全球化的问题,需要全球化的解决办法,这种全球化的解决办法就需要各个领域中具有全球观的领导人物间的合作。同时,不同国家的大学往往组织结构不同,按照不同的管理模式行事,更不用说语言的差别所带来的挑战。这些差别给合作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不能被低估。

最后,在与他们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同时如何能确保他们独特的文化与传统得到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来说这个挑战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全球化的浪潮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虽然全球化给大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但这个过程也带来了与大学原有的文化和传统不合的价值观念和风格。

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清华大学使命的基石

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清华使命的基石。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清华培养了17万学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超过1/5出自他们,曾经和现在的250位中国大学校长和超过400位省部级以上的公共部门领导是清华的校友,他们和成千上万的清华校友们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华大学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共同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清华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始终是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中国大学。在过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为中国发展服务就是为世界服务。过去百年的历史证明,和平繁荣的中国让世界受益。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社会系统融合的进程加快,与其他国家一道承担其国家责任,共同探讨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对中国越来越重要。

今天,为世界服务也就是为中国服务。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清华大学一直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共同问题的解决。就像刚才提到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的差别,可能对我们的国际合作形成障碍,这些障碍有的是过去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留下的产物,也有的是多年形成的组织惯性。

认识到这些体制障碍不可能一夜之间消除。我们解决办法的逻辑来自于清华的做事方式——行胜于言。我们先从全球教师和学生交流入手,在这方面受的体制约束较少,逐渐地我们从这方面过渡到更多地推动科研合作及教育合作项目,如联合学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消除合作障碍。

如今清华与世界上超过200所大学签署了建立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与大约50家跨国公司建立了联合研究机构,我们的本科生有1/3拥有在清华学习期间海外交流访问的经验,我们校园里的留学生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占清华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了约5%。

清华百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

正如中国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子合而不同”,正是秉承这种精神,我们邀请各位在此相聚。我期待通过我们坦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能够互相学习,找到更多的共识,理解我们彼此的差异,以便使大学变得更好、更强,从而有能力来完成其推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和谐世界的光荣使命。

THE END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网络中心数智赋能,AI增效——网络中心举办微软Office应用技巧讲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宣传周活动进校园 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知 23 112023 网络中心举办Office应用技巧讲座 13 092023 网络安全宣传周——普法宣传 13 092023 网络安全宣传周——科普手册 MORE+ 网络安全专栏 https://nc.ucass.edu.cn/
2.中央社院网络社院手机端进行全新改版升级通过网络社院,可以便捷开展教培业务管理、查询班次数据信息、实现网上课程自主选学、实施包括调研问卷在内的师生交流互动。该平台包含智能选学、直播课程、共享资源、教学管理、信息维护、社会调研、在线交流等七大功能。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广泛征求各方使用意见建议,适时进行改版升级,更好地发挥网络社院的功效。 关于网络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29333240138644796&wfr=spider&for=pc
3.中国人民大学第九届现代化国家治理与社会科学创新体验营一、报名材料:1.现阶段的成绩单及成绩排名(成绩单需加盖该生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2.学生证、相关获奖证书及突出才能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如无,可不提交);3.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化国家治理与社会科学创新体验营报名表(下载网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Q1MTkyMQ==&mid=2657789476&idx=1&sn=e70c35eb4f72cbfc058cac4ad7d71e87&chksm=85aa3df8e67cac365c7ab10ddf0bab6dfd4059965a09a31c1bfd19ee56b1370d3a0079ac9998&scene=27
4.中国网络大学中国社会义务教育网络大学已经创建近三年,实施继孔施教,知识惠民,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对提高公民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教授达279名,师生共计2500余名,35个班级,含戏曲音乐班、诗词歌赋班、书画艺术班、文学创作班。为响应构建学习型国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号召,感召力强,贡献重大,受到《共和国https://www.meipian.cn/2ul1bomr
5.中国网络大学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年代新闻更多>> 重磅:生命科学作为新质生产力将如何颠覆未来?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与两个健康。 两个健康,是求是科学院的新使命。为了研究企业家或者身体健康这个主题,求是科学院组织专家按照DBA3.0(博士)国际科学家社群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深入研究。首先发现http://www.chinain.net/SinglePage/49.aspx
6.全国含金量高的十大网络教育学院排名远程教育共有68所院校国家认可,其中比较有名的院校分别是重庆大学网络学院、江南大学网络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网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网院等。https://www.eol.cn/baokao/ck-wyw/2023091616042.html
7.给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网络社院平台正式启用!中央社院广大学员和教职工可以通过电脑端、手机端登陆平台,在平台上在线学习优质课程,进行网络直播课堂教学,共享学院各类学习资源的同时,开展教学管理、信息维护、社会调研等各项工作,实现学院教学、培训、研究线上线下一体推进、同步共享。 该平台的正式启用,是学院教育培训工作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有益探索,实现了学员“人https://www.zysy.org.cn/article/475i5iAsukn
8.复旦大学研究机构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在反腐、房价、收入分配、环保、户籍、医疗、食品安全、就业、教育、养老、民族、宗教等12个议题选项中,中国网民最关注哪些话题?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中显示,教育和反腐议题最受网民关注。 通过对1800名新浪微博网络用户长达8个月的跟踪分析,课题组发现,网民对http://zqb.cyol.com/html/2014-11/26/nw.D110000zgqnb_20141126_2-03.htm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网络社会发展与演化趋势近日,山东大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网络社会发展与演化趋势”的报告。他从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网络社会崛起引起的深刻变迁、网络技术的理性化发展与感性化趋势、网络社会崛起对社会学研究和社会治理的尖锐挑战四个方面做了精彩演讲。https://sdu.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2576682
10.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首届新时代高校社科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观察 第十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公示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https://www.sinoss.net/
11.理响中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高校力量高校要自觉强化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不断增强青年学生乃至全体人民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广泛汇聚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项江涛 网络编辑:贾伟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21_5760312.shtml
12.讲座预告大学校长谈高考志愿如何填报社会工作与边疆社会治理 主讲人: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时间:6月10日15:30-17:30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512-293-628) 主办:新疆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 为何在海外筑路?大国“铁路外交”的历史与现实 https://m.thepaper.cn/api_prom.jsp?contid=18502019
1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网络与信息法学专业考研科目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网络与信息法学专业统考计划招生人数为2人。法学院网络与信息法学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是: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68法理学827网络与信息法学同学们也可以登录院校的官网查询核实,以下是院校的……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网络与信息法学专业考研科目 https://news.koolearn.com/kaopei/yxxx/117916/
14.专家研讨为网络社会治理贡献法治智慧9月6日,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互联网法治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论坛以“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为主题,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互联网企业代表共计147人齐聚一堂,深入研讨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为网络强国战略和网络社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09/id/44470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