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io分)1.()主张,国家干预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损害了个人自由,主张社会保障的最小化,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A.社群主义B.经典马克思主义C.新自由主义D.社会民主主义2.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A.社会需求B.个人生活需求C.公共需求D.社会发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是()通过的。A.1999年B.2000年C.2005年D.2007年4.在专制王国时期,英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原则来对城市流浪者进行社会管制
2、。A.父权主义原则B.道德污蔑原则C.劣等处理原则D.控制原则5.李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0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6.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是这一类型的代表。A.美国B.德国C.英国D.新加坡7.老年人服务主要是指对老年人提供的各种专业的服务,包括社区照顾和()oA.家庭照顾B.入院照顾C.自我照顾D.医院照顾8.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4、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1.以下属于中国古代的灾害救助措施的有()。A.施粥、施衣B.减免赋税C.移粟救民D.以工代赈12.从评估主体的不同看,社会政策评估可分为()oA.内部评估B.外部评估C.直接评估D.间接评估13.政府确定议程的一般行动包括()。A.调查收集信息B.信息分析C.初步评估D.、方案拟定14.下列属于就业促进政策法规的有()oA.促进就业法B.劳动法C.劳动合同法D.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15.下列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oA.它最先在北京试点B.它最先在上海试点C.1999年,国
5、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D.1999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6.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统一调配B.实行全员就业C.高度稳定就业D.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17.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了一项核心行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oA.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B.扩大投资福利房建设,敞开供应C.对商品房投资进行补贴D.加快建设小城镇住房18.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卫生政策成功的经验依靠由()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体系。A.赤脚医生B.三级卫生保健站C
6、.农村合作医疗制度D.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9.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积极寻找工作,但没有工作的情况。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1.以工代赈:是清代产生的新的救灾方式,是指将灾民组织起来进行水利工程或国家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劳作,赈济物质以劳动报酬的形式发给参与劳作的灾民。22.现金救助:现金救助包括直接发放救助金以及救助券或消费券等形式,是社会救助最主要的方式。四、筒答题(每题8分,共24分)23.20世纪80年代开始
7、的福利国家危机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参考:一、福利支出快速增长,超出了经济增长的速度福利需要相应的社会支出。在整个70年代,福利国家体系由于失业率的攀升、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保障费用的增长而变得日益庞大。福利支出的上升意味着税收的增加,它要求经济的增长以及适度的就业,但是70年代两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却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同时还带来日益攀升的失业率,愈发加重了福利支出的负担。因此经济的缓慢发展与日益增长的福利需要之间出现了矛盾。(3分)二、全球化使福利国家的维系面临挑战1974年和1979年美国和英国相继废止了资木控制制度,汇率也不是固定的了,全球性的资木和货币自由流
8、动开始加大。由于技术的进步,企业管理的远程控制也不再是问题,各经济主体可以在全球自由投资,经济发展跨域国家的边际,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全球化首先使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受到了挑战,其次则直接影响了福利国家的税源,因为资木的自由流动使企业规避本国的福利约束成为可能,国内的就业率下降、投资额也减少,资木对政府和劳工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强,工人开始降低福利水平服从管理。福利国家的税源不仅由于全球化而受到了削弱,其负担也由于失业率的攀升而日益加剧,因此福利国家的维系变得越来越艰难。(3分)三、福利引发的负而效应福利所引发的社会负面效应也是经常被人诟病的危机之一,如依赖心理、福利不公平和自愿性失业等
9、问题的产生。一方面,“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可能会影响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不工作也可以得到社会福利的心理,因而带来就业率低、劳动效率下降等后果,同时对传统的家庭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也有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另一方而,现实的福利制度在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如失业陷阱和贫困陷阱的存在,客观上了起到了鼓励自愿失业的效果。所谓“失业陷阱”,是指由于某些失业者在失业时所获得的各种补贴与就业时的实际收入相比差别不大,从而缺乏寻找工作动力的现象。而“贫困陷阱”是指当个人所得增加时,可获得的与个人收入水平有关的福利补贴下降,同时对所增加的收入反倒征税,以致造成名义收入增加,但实际收入却下降的结
10、果。因此,收入的增加不仅丧失了获得补贴的可能,还随之带来被征税的可能,这即是福利制度所带来的福利不公平的效果。(2分)24.请简述社会政策调整的隐形程序。答题要点:一、政策变通。变通实际上是一种正式机构按非正式程序进行的运作。进行变通的主体都是在制度中拥有合法地位的正式机构,或者是地方政府,或者是政府中的有关部门,或者是延伸着政权的社会控制和管理功能的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具体来言,变通的方式包括,(1)重新定义政策概念边界;(2)调整制度安排的组合结构;(3)利用制度约束的空白点;(4)打政策的擦边球。变通只是对原制度的局部性改变,能否成为更大范围的制度变迁,取决于更加复杂的环节和机
11、制,其中变通的正式化程度提升和变通的扩散是两个关键环节。(2分)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则更加突出了基层官僚对上级政策的按照自我理解和生存策略的改变。在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里,难免出现地方政府和基层官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动机,对上级政策进行应对和改变。具体的应对策略主要有:(1)替换性执行政策;(2)选择性执行政策;(3)象征性执行政策;(4)附加性执行执行政策等。这种现象其实世界各国公共政策实施中的普遍现象,也是所有公共管理的内在困境一一白由裁量空间和行政控制悖论。(2分)三、补偿性措施。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社会必然面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容易
12、激化社会矛盾。所以在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中国政府强调通过补偿工龄补贴、内退等手段,让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对下岗失业职工,通过“三条保障线”来保障其的生活问题,具体来说包括由下岗再就业中心提供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解决好离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通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到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这样,通过补偿性措施,国家平稳地消解了国有企业的职工福利,实现了劳工福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同样关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也是通过发放住房补贴等措施,来推行市场化改革,逐步摆脱了国家的住房福利责任。这就是一种补偿性措施。(2分)四、分化机制。分化机制主要是指通过区分福秋对象的具体特征,进而
13、把一部分福利对象赶出福利救助范围。也就是所谓的划分“值得救助的人和不值得救助的人”。所谓不值得救助的人一般定义为有劳动能力而没有求职意愿的人。大约在2004年左右,中国的城市救助制度也由“应保尽保”原则转为“分类救助原则。(1分)五、委婉化策略。委婉化策略是指通过意识形态正名,给那些紧缩下降的福利措施赋予正当理由,从而化解民众抵抗的理由,增加政策合法性。比如推行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主要是赋予“现代企业制度”、“砸破铁饭碗”、“实现劳动灵活自由就业”等美名,这样就把稳定的、高福利的就业模式,转化成不稳定的、低福利的就业模式。(1分)25.按照资金筹集、支付、管理和所有制,各国的医疗卫生
14、政策划分为哪些类型?答题要点:第一,国家保障型。国家保障型医疗政策以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医疗经费来白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将医疗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以及全科医生,公民在看病时基木不需支付费用(2分)。第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险型模式主要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满足雇员及其家属的医疗需要,患者在就医时需要自付一定的医疗费用(2分)。第三,市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模式是指通过市场来筹集医疗保险费用和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它主要按照市场法则,把保险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白由买卖,也可称之为自愿保险(2分)。第四,储蓄保险型。它
15、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2分)。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26.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论述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答题要点: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划分为政策议程设置、政策方案的拟定、政策方案的选择、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政策方案通过等五个阶段(1分)。第一步,政策议程设置(1分)。它是由政策决策者来决定哪些社会成员的社会需要能够优先得到解决,或者哪些社会问题能够优先得到有效解决。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看哪些政策问题能够优先进入政策议程(1分)。第二,社会政策方案的拟定(1分),即确定政策行动的具体计划
16、,包括确定政策项目的总体目标、社会政策项目的具体行动及其目标、可调动的资源、政策项目的运行机制、受益者及预期后果分析、政策项目的组织管理等内容。它是政策制定的中心环节(1分)。第三,政策方案的选择(1分)。经过政策方案的拟定形成了若干初步的方案后,在全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中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优方案,这就是政策方案的选择(1分)。一般来说,政策方案选择的标准包括价值标准、成木一效益标准、可行性标准、风险标准等(1分)。第四,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1分)。政策的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政策能够有效实施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社会政策方案选择以后,还为了确保政策的顺利
17、实施,要对所选定的社会政策做可行性分析(1分)。第五,政策方案通过(1分)。这主要是指政策的审批与发布。政策审批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决定着一项政策方案最终能否被确立并进入实施阶段(1分)。举例(3分)。27.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论述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答题要点:我们国家在2000年就已经建立新型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制度逐渐由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扩大到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保险等,基本覆盖到全体国民。然而,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依然存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儿个方而;(3分)(一)多种社会保险体系,容易引发社会排斥。(2分)在转为新型社会保险体系过程中,我们强调
18、了社会化原则,尽量建立独立于单位体系之外的统一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社会保险体系。然而,因为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行政导向的政治体制,我们的新型社会保险体系依然带有强烈的纵向差异的身份等级特征。损害了社会保险的公平原则和社会团结原则。(2分)(二)统账结合的混合模式,难以促进社会平等。(2分)我国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基木上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社会统筹账户支付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为20%,个人账户为个人缴费积累和企业、政府的补贴部分,替代率为38.5%。从上述结构来看,基本上是以个人账户为主,社会统筹为辅助、,体现的是个人收入关联的保障原则。社会公平原则仅仅表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的20%的基础养老金。显然,这样的结构是不能维护社会政策的公平价值理念的。(2分)(三)统筹层次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