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案工作提质增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要闻湖南在线

省政协主席李微微现场办理重点提案。

(图文由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提供)

2021年,在省政协党组、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的领导下,省政协提案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中心环节,把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提质量建言资政更加精准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交提案1008件,经审查,立案765件,交由104家承办单位办理。截至2021年10月底,所有提案均已办理答复,提案所提意见建议95%以上被采纳或部分采纳。

过硬的提案质量,是提案办理转化落实的“根基”。2021年以来,省政协始终把提高提案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围绕“三个着力”,全力提升提案质量。

在着力征集引导方面,省政协提案委全年动态向党政部门、社会公众广泛征集提案线索,编发《提案参考选题目录》,由强调“不调研不提案”到“不深入调研不提案”;在着力培育精品方面,召开集体提案征集协商会,统筹打造高质量集体提案,有针对性地邀约提案,提倡将年度调研、视察、协商、监督等综合履职成果转化为提案,同时还评选年度优秀提案39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着力审查立案方面,继续实行全会提案征集关口前移,制定提案不予立案负面清单,精细把握标准,严格审查立案。

增实效办理协商持续深化

过去一年,省政协提案委遴选了34件重点提案开展分层督办。其中,省委省政府领导阅批提案15件,省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提案10件。

不断拓展提案办理协商面,不断丰富提案办理协商方式……2021年,在提案办理方面,省政协提案委更加注重现场调研和现场办理,探索开展三级联动办理、线上互动办理。注重对承诺解决问题的跟踪落实,对B类提案进行回头看,推动提案再办理,近三年B类提案落实率已达80%以上。坚持融合履职。将提案办理与政协重点调研、界别协商、民主监督紧密结合,与微建议办理、委员值班、委员读书协同推进,相互赋能,促进提案和各项履职成果更好转化。坚持双向发力。拓展协商深度和广度,融提案办理协商于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之中,使提案办理协商成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生动实践。

搭平台提案工作更加智慧

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是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使命。一年来,省政协提案委围绕提高协商成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行了大量探索。

提案系统更加“智慧”。2021年,省政协提案委通过优化升级政协云智慧提案系统,搭建了线上线下一体提案平台,为提案撰写、提交、反馈、评价提供便利,该系统还可依托政协云完善对提案承办单位绩效考核。2021年7月,在全国地方政协提案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省政协提案委以《依托“政协云”,促进提案“三个质量”提升》为主题作了典型发言。

提案宣传更深入人心。近年来,省政协提案委持续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公开,强化公众对提案办理的监督和参与。同时与省内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省政协自有宣传平台,进一步讲好了“提案故事”,扩大提案工作影响力。

评议监督平台更加有效。2021年,省政协提案委继续邀请老委员咨询团成员开展提案办理协商第三方评估,并对提案办理协商第三方评估工作进一步创新,有效促进了提案成果转化,助推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聚合力委员担当进一步彰显

省政协提案委分党组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带领全委委员积极参与省政协中心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履职合力。

创新开展政协云委员值班。精心组织策划2021年省政协首场委员工作室线上线下联动值班活动,推动娄底市100多个民生问题得到解决,获得省政协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务实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结合提案工作特点成立江帆委员工作室,提案委34名委员全员入驻。探索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宣讲答疑同步推进的委员值班模式,通过网络直播,回应群众关切,宣传政策法规,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扎实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义务植树”活动。赴涟源市古塘乡古仙界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义务植树”系列活动,在村部召开座谈会,征集30多条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积极参加“迎接党代会,谱写新篇章”建言献策活动。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建言20余条,其中《乡村振兴,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建议得到采纳,被评为“金点子”,省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办公室专门致信表扬感谢。

全力协助做好全国政协委员提案跟踪服务工作。2021年,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共提交141件提案,其中,“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并被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新的一年,提案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不断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力量。

前言

提案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党委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为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凝聚人心和共识、汇聚智慧和力量,不断推进提案和提案办理质量“双提升”,省政协将2021年度重点提案及办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1.推动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引领我省打造“三个高地”的建议

【案由】

针对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蔡溪等3名委员提出了加紧健全政策一体的制度机制、加速建成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加快形成差异化为主的产业体系等建议。

【答复】

提案主办单位省发改委,商省委改革办、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作出回应。

制定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起草了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高速公路环线、高速铁路环线、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环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密市际快速干道,实现道路交通多通道快速互联。推动形成差异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招商一体化,共同争取国家支持,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落户长株潭。

2.塑造优势引才聚才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为做好新发展阶段我省人才工作,加快集结高层次人才,彰显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新担当、新作为。曹普华委员提出围绕重点产业塑造政策优势、依托高端人才塑造团队优势、提供贴心服务塑造情感优势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科技厅,商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作出回应。

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对急需的顶尖人才坚持“一事一议”“一人一策”。聘任一批“引才大使”,实施“以才引才”。大力实施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壮大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青年人才队伍。积极在人才出入境、购房安居、子女就学等方面构建升级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3.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湖南“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针对我省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民建湖南省委会提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加强数字经济人才体系建设、加强数字园区建设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发改委,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作出回应。

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的数字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与国家战略对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统筹优化各类专项资金、金融税收、试点示范、科技平台等支持措施,对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给予有力支持。继续加大对数字经济人才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数字湖南建设优质人才库。引进一批掌握先进数字技术、重大科研成果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等。将在全面提升园区管理服务信息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智能化水平、提升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应用方面推动数字园区建设。

4.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针对我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存在的问题,省科协界提出支撑国家级基础产业自主可控、聚力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建设、拓展国际合作深度与广度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发改委,商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出回应。

5.关于健全我省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机制的建议

针对我省的科技投入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民盟省委会提出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增长机制;以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为导向,改进科技资源配置;引入第三方机构,改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成果评价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财政厅,商省科技厅作出回应。

进一步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科技投入机制,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继续执行研发后补助、奖补等政策。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支持建立科技决策咨询系统、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绩效考核。进一步规范第三方评价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加强科技资金绩效管理。

6.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为落实好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激励各类人才在基层建功立业、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提出厘清权责边界明职权、根治形式主义减负担、创新政策突破提待遇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委组织部,商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作出回应。

按照责权匹配原则,从机构改革、放权赋能、优化服务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乡镇职能建设。先后出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措施”和深化整治“10条措施”,持续下大力气为基层减负松绑,放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条措施”、关心关爱干部“16条措施”,充分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动能。

7.关于加快推进湖南港口经济发展的建议

针对我省港口经济存在的问题,致公党省委会提出增强港口资源的整合力、增强港口经济的支撑力、增强港口经济的保障力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发改委,商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作出回应。

按照“一市一港”原则规划14个市级港口,岳阳港、长沙港、常德港为主要港口,构筑以岳阳港为航运枢纽的“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港口体系。在岳阳设立“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以岳阳市正式获批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继续支持岳阳物流业发展。继续推进省内重要航道建设,完善湖南铁路、高速路网结构,全力支持岳阳机场建设。着力发展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加工贸易及服务业,培育新型产业集群。

8.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设农业强省的建议

为打好我省种业翻身仗,科技界提出全力建设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设立“湖南省种业创新发展专项”、出台支持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商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作出回应。

2020年5月,“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中心自身能力建设、推进专业研究中心组建、启动“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工作。积极支持南繁种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加大科技专项对种业的扶持。积极开展种业政策调研,争取多方政策扶持,争取中央项目支持。

9.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引领,做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

为做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九三学社省委会提出着力形成有利于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着力搭建有企业深度参与的共性关键技术平台、着力解决企业技术“卡脖子”问题、着力夯实企业创新人才根基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发改委作出回应。

实施支持企业研发奖补政策,推动我省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有计划、持续地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以独立法人形式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摸排提出115项“卡脖子”技术及产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链关键环节聚集。加强人才梯度培养,从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到科技领军人才、再到院士大师级人才,形成相互衔接的人才支持体系。

10.提升乡村教师队伍质量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针对我省乡村教师存在的问题,民进省委会提出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师资均衡配置督导评估机制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教育厅作出回应。

近年来我省克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等困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育特别是边远地区教育重大需求。在津补贴、住房保障、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保障和改善边远艰苦地区基层教师的待遇。支持国家乡村重点帮扶县教师能力整体提升,将欠发达地区及其乡村教师校园长深度培训作为“国培计划”实施的重点。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各项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中的作用。

11.关于全力推进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为加快推进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针对薄弱环节,民盟省委会提出强化规划引领支撑,完善法治保障;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形成共管格局;系统推进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屏障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发改委,商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作出回应。

2020年8月,国家长江办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湖南岳阳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的意见》(第128号),我省先后印发或出台《岳阳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等政策文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司法行政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环境联合执法、交叉执法机制,探索创新跨区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先后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环洞庭湖地区生态湿地修复为主,向国家申请中央山水林田湖草沙专项资金10亿元。

12.完善我省城市低收入群体困境救助机制的建议

针对我省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农工党省委会提出设立低收入群体困境救助管理机制、做好精准兜底工作、加大困境救助力度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民政厅,商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医保局等单位作出回应。

2021年12月,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湖南省低收入家庭认定及救助帮扶办法》。推进信息互通共享,建设大救助平台,对包括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内的低收入人口进行监测预警,做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将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救助资金省与市县合理分担机制,优先安排资金用于保基本民生。

13.关于推动我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针对我省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民革湖南省委会提出优化体育产业布局规划、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体育局,商省体产集团作出回应。

14.关于科学利用洞庭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芦苇食用菌产业的建议

针对洞庭湖大量芦苇弃收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刘丽华委员提出将发展芦苇食用菌产业纳入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资金项目支持、将沅江市作为芦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示范试点单位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商省生态环境厅、益阳市政府作出回应。

15.国内大循环背景下推进我省智慧物流发展的建议

针对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如何推进我省智慧物流的发展,九三学社省委会提出强化智慧物流在物流业规划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夯实智慧物流的底盘基础建设、加快智慧物流系统标准化建设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商务厅,商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作出回应。

《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智慧物流发展作为“十四五”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支持智能化设备应用,营造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创新。积极参与国家级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推动商贸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等。

16.关于建设长株潭岳产业走廊,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先行区”的提案

针对如何建设长株潭岳产业走廊,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先行区”,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提出围绕制造业集中布局,着力构建长株潭岳东部产业走廊;围绕关键技术和环保敏感型制造业,着力建设共性环节配套产业园;围绕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双链提升”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商岳阳市政府、长沙市政府、株洲市政府、湘潭市政府作出回应。

聚焦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统筹推进长株潭岳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引领作用,大力提升岳阳市省域副中心支撑能力,推动长株潭岳产业走廊加速形成。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出台《零部件配套产业园规划》《国际磨具产业园规划》等政策文件。重点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主配对接协同,提升优势产业本地配套率,梳理产业链发展短板,加大“卡脖子”领域自主创新和联合公关力度,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17.抢抓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加快打造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并案)

为我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民进省委会、陈恢清委员提出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战略机遇、大力建设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建设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发改委,商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怀化市政府、邵阳市政府、湘西自治州政府、永州市政府作出回应。

18.湖南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建议

针对如何做活我省红色旅游,钟飞委员提出搭建政府与企业的对接平台、打造研学产品及课程活动、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文旅厅,商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作出回应。

19.加快打通湖南农产品直供港澳一站式绿色通道的建议

湖南农业资源禀赋独特,农业产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广阔。叶惊涛委员提出培育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健全物流交通体系、发展冷链物流等建议以打通“湘品”直供港澳一站式绿色通道。

提案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商长沙海关、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公安厅、郴州市政府作出回应。

20.关于加大对长沙“海归小镇”申报建设工作支持力度的建议

为推动“海归小镇”申报落户长沙提标提速,释悟圣委员提出加大对“海归小镇”申报落户、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对接服务工作力度,出台配套政策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委统战部、长沙市政府,商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作出回应。

省委统战部将支持长沙申建“海归小镇”列入2021年全省统一战线工作要点。长沙市明确了“一镇带两区”的海归小镇建设发展思路,统筹铺排了一批海归小镇支撑性项目;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长沙市政府分别出台了系列文件,在基础建设、人才引进、环境优化方面全面支持小镇建设。2021年4月欧美同学会总会正式同意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申建启动,2021年12月,海归小镇已经正式启动运营。

21.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的建议

针对失信人员履约后信用修复难、信用信息不规范使用等问题,杨翔委员提出进一步加强信用修复联动、进一步规范信用信息的使用、依法保护人格权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发改委,商省高院、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作出回应。

建立了涵盖全省49个省直部门和14个市州的信用协同修复平台,确保修复信息同步、修复结果互认。2021年1月,印发了《湖南省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就本省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应用以及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等活动进行了规范。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加大对信用信息使用管理过程中包括个人隐私和信息在内的人格权的保护力度。

22.关于大力发展湖南医疗器械产业的建议

为落实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要求,向双林委员提出通过加大产业投入、鼓励兼并重组、深化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支持本地化采购等措施促进我省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

提案主办单位省药品监管局,商省科技厅、省医保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出回应。

23.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

为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王超祥委员提出对全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开展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创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举措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文旅厅,商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作出回应。

建立了湖南省高等级旅游资源数据库,将结合编制全省乡村旅游规划,进一步做好摸清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底数工作。深入开展旅游扶贫送客入村活动,积极组织引导全省文旅行业开展“百企百村”乡村文化旅游振兴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开发相对落后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深入实施送客入村奖励办法、加强特色文旅小镇服务指导,积极争取举办湖南特色文旅小镇发展论坛、推动特色文旅小镇继续提质升级。

24.关于加强湖南省天然林保护的提案

针对我省天然林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开展资源调查、编制保护规划、完善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林业局,商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作出回应。

组织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专项调查,建立了天然林资源数据库。启动了全省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并将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统一纳入了我省“十四五”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行动。正在加强与省人大和省司法厅的沟通协调,争取“十四五”期间我省出台天然林保护法规。积极配合省财政厅研究政策措施,视财力状况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天然林和公益林补偿补助标准。

25.引入防贫保险构建化解返贫长效机制的建议

为破除影响防贫保险推广和覆盖障碍,经济界提出了出台防贫保险推广办法、明确防贫保险托底非盈利作用、建立精准防贫机制、实行政企合作等建议。

为防止返贫致贫,下一步乡村振兴局将着重于发展产业和扩大就业,健全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三项制度综合保障,建设“湖南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有效开展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

26.关于支持我省旱杂粮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

针对我省旱杂粮产业存在的问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提出成立省旱杂粮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给予重点支持和补贴、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旱杂粮产业集聚区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示,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已将玉米、大豆等有比较优势的旱杂粮品种纳入其中。

下一步将强化旱杂粮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加速品种选育和更新换代,推广高效技术,集成一批高效种植模式等。重点打造“两茶两油两菜”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明确“湖湘杂粮”列入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做好做精小众品牌。积极培育和做大做强一批旱杂粮产业龙头,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的“旱杂粮健康科创产业园”“示范园”。

27.关于依托开放大学,进一步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的建议

针对目前老年开放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界提出强化组织机制、保障经费投入、建立考核机制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教育厅,商省财政厅作出回应。

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基本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分工负责、社会参与的老年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将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多渠道筹措老年教育经费的机制,并视老龄事业发展酌情增加省本级老年教育经费。着手构建完善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重视和保障老年教育发展。

28.大力普及“智慧社区公益健身中心”加快建设湖南“城市5分钟健身圈”的建议+关于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建议

为切实开展好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农工党省委会、省政协委员学习联络委员会提出推广长沙市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经验、推进“三个层次”全民健身发展模式、优化公共资源管理利用、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体育局,商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等会办单位作出回应。

2022年,省体育局拟在全省全面试点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积极推广“长沙模式”,打通群众参与健身的“最后一公里”。继续举办“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打造全民健身挑战日·健康湖南动起来、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

29.关于提升我省口腔疾病防治水平的建议

针对我省实现《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谢辉委员提出建立流调及补偿机制、宣教及普及制度、口腔健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及监管制度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商省财政厅、省医保局作出回应。

30.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二十条的建议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民盟省委会提出推进产教融合工程、开展“特高计划”建设、加强教师队伍职业能力建设、鼓励1+X证书制度试点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教育厅作出回应。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推动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建设,推动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建设,坚持校企“双元”育人。积极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推动省“双高校”“双优校”建设,建立健全专业设置预警机制。通过不断补充优秀师资,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技理融通、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工作统筹、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等措施,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31.关于推进粤港澳科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科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提出进一步明确科创园定位规划、进一步完善科创园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快对接融入步伐、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放大科创园辐射功能等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省科学技术厅,商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中医药管理局、长沙市政府作出回应。

根据《粤港澳科创产业园建设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下一步将强化长沙市、大科城建设主体职能,按照园区定位,完善空间规划,统筹协调产业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协同推进粤港澳科创园建设。积极借鉴香港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等园区先进经验,持续引进粤港澳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上市企业,在科技人才引培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深化合作。重点支持科创园内项目、人才、平台落地,对符合我省发展战略产业创新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从专项资金中设立“长沙-香港城市大学创业配对资助计划”。

THE END
1.课程建设工作流程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课程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搞好以统设必修课为基础的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优质的学习资源,是中央电大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效益和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师生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中央电大在课程建设中实行项目管理制,其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http://www.ouchn.edu.cn/jgjzn/jxkyglyfwbm/xxzybsztsg/gzzdxxzy/16ca57a73f364bffb458b0db4c2c3ad9.htm
2.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20230424.docx“探究开放高校建设模式”试点项目国家开放高校建设方案中心广播电视高校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一、建设背景 1(一)国家发展及教化发展战略 1(二)终身教化理念及现实发展 2(三)教化信息化及现代远程教化 2(四)组建国家开放高校 3二、总体战略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思路 5(三)使命任务 7(四)核心理念 8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0402794.html
3.国家开放大学发布2024年工作要点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部党组领导下,落实《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http://cqjxxuexi.com/kfzxzc/649.html
4.解读《嘉峪关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一、为什么要制定《嘉峪关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求广播电视大学整休转型后按照“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体制运行;地方开放大学主要承担服务本区域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本区域开放教育体系建设,探索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职责。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https://www.jyg.gov.cn/jyj/zfxxgk/fdzdgknr/zcjd/art/2022/art_c4ca334dd67144aab1cdd5462d0f92e2.html
5.建设中的国家开放大学(精选十篇)2011年5月26日, 教育部党组会议原则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2012年7月31日, 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在教育部于2012年6月21日发布的教发函[2012]103号文《教育部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明确指出,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i9ejvs.html
6.国家开放大学毕业实践(建设工程管理)实施方案.pdf内容提供方:加油小学生 大小:989.35 KB 字数:约小于1千字 发布时间:2021-07-02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44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实践(建设工程管理)实施方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702/8031140120003115.shtm
7.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注重专业建设,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工作流程、团队组建、专业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合理确定专业知识结构,确保专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明确专业组建原则,细化学生专业学习的课程组合要求,满足学生灵活选课需要。建立健全专业优化和更新机制,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建立专业定期评估制度,强化开放大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99%E8%82%B2%E9%83%A8%E5%85%B3%E4%BA%8E%E5%8A%9E%E5%A5%BD%E5%BC%80%E6%94%BE%E5%A4%A7%E5%AD%A6%E7%9A%84%E6%84%8F%E8%A7%81/19367939
8.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分部办学评估方案(含指标)》的通知为健全国家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经研究论证试点完善,现公布《国家开放大学分部办学评估方案(含指标)》(附件1,简称《方案》)。 按照《方案》,国家开放大学将联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2024年底以前对所有分部完成第一轮评估,评估结果抄送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除已经参加试点的河北、浙江https://www.nbou.cn/2021/0627/c1392a30534/page.htm
9.郑州开放大学要来了!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1〕52号)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开放大学改革发展,推动全市广播电视大学体系整体转型,构建服务我市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和技能社会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https://wap.zzwb.cn/news/313207
10.国家开放大学推进县区学习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梳理政策依据,明确开放大学县区学习中心建设“新方向” 2021年,陕西开放大学和宝鸡开放大学相继挂牌成立,下一步如何推进开放大学县区学习中心揭牌成立的工作提上了日程。宝鸡开放大学全面梳理出建立开放大学县区学习中心的政策依据:2020年8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教职成〔2020〕6号),提出“http://xxbzz.xxbcm.com/xxbzz/20230606/html/content_20230606182001.htm
11.平台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构建国家开放大学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然而,电大当前的信息化已不能满足其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的需要,不适应承担国家远程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开展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需要,不适应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社区教育、https://www.ruiwen.com/fangan/7565183.html
12.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内各司局,国家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部 2020年8月31日 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 国家开放大学是2012年6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https://www.pkulaw.com/chl/1a120c6ad0f59e85bdfb.html
13.关于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申报新增学习中心新增招生专业3.拟新增非总部牵头建设专业的,还须得到该专业建设单位的同意。 4.学习中心新增招生专业需要总部审批的,由分部、相关学院按照总部相关要求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向总部提交拟新增招生专业报告、拟新增招生专业汇总表、拟新增招生专业办学条件、拟新增招生专业师资情况表等材料,并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一平台”招生管理模块进https://www.jzlg.cn/gb/zs/kf/15526.html
1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形考任务一二三四参考答案5.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___、___ 、___ 等手段,对___、___进行预测、分析、计算、监督、管理、控制,达到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一系列行为。 6.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___ 、___、___、 ___ 、_https://blog.csdn.net/diandast/article/details/13829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