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文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命名重组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
大会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代表学校党委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暨若干学院命名重组的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科教融合改革,整合学院、学系力量打造一流学科,完善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色的国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根据院党组批示精神,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在现有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院等六个学院基础上,按照学科归属或学科关联度,整合之前未进入科教融合学院的14个学系及其所属学科,重新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
在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为新命名重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授院旗。
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哲学院副院长张志强、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陈光金、文学院院长张伯江作为命名重组学院代表,对各自学院的整合和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张宇燕发言
张志强发言
张志强介绍说,新哲学院的组建成立非常及时,新的融合不仅有效整合了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八个二级学科,让哲学院的学科门类更为完整、实力更为强大,而且也加深了哲学所与世界宗教所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交流。
陈光金发言
张伯江发言
张伯江介绍说,新文学院的组建更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优势,通盘考虑中国文学、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方向的协调发展,在本、硕、博各个层次开设有利于学生向优势学科发展的系统性学术型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信凯
他谈到,去年12月,两校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仪式,希望两校在科教融合、学科交叉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层次,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在大会上介绍了社科司在推进高校社科工作方面的主要思路和举措。他指出,下一步,社科司将继续组织动员高校的社科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社科院和社科大的有关计划,构建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更为有效的协同机制,在学科建设、资政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共同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
“六个学院的重新组建,既落实了科教融合的方针,也符合学科发展规律,我表示赞成和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在讲话中指出,学院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于研究所来说,科研是重要考核标准,而大学是以教学为中心,所以,在新的发展阶段,研究所应当把教学和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
高培勇说,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组建五周年,作为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组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诞生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语境下的大学,社科大有一个最基本、最突出、最深沉、最持久的特色,就是要走科教融合的办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