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知识点

我国近代史纲要2023版知识点一、清朝的衰落与近代我国的开端1.清朝的内患外患2.科举制度的困境3.外国列强的入侵4.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二、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的探索1.辛亥革命的爆发2.中华民国的成立3.与民主革命思潮4.的影响三、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北洋军阀混战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国民政府的建立3.军阀混战与统一战争4.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1.日本侵华与我国抗战的爆发2.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活动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4.国共内战的蓄势待发五、新我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人民的胜利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初步探索4.“”运动与“文革”运动六、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施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3.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成就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承七、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1.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2.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3.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我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光荣与梦想。

在学习和探索我国近代史的知识点时,我们不仅要理性客观地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教训,坚定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自豪。

希望我们能够加深对我国近代史沧桑巨变的理解,不断积淀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

我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承载着百年奋斗的光荣历程和激情梦想。

在探索我国近代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性客观地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教训,坚定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自豪,不断加深对我国近代史的了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

一、清朝的衰落与近代我国的开端清朝的内患外患是造成其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清朝晚期,国力衰退,内忧外患,经济困难,科举制度的困境也加剧了清朝的衰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形成。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割地:①英国《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多;体现清政府完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①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③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史是指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个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

本文将对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它从18世纪末开始在英国兴起,随后迅速蔓延到欧洲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工厂制度的形成。

它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还引发了城市化进程、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二、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的建立和扩张,控制了大片土地和资源。

殖民主义使欧洲国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也导致了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

帝国主义则是殖民主义的延续和升级,各国争夺殖民地的竞争日益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在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中,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独立和自决权,鼓舞人们为争取独立而奋斗。

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独立运动,争取脱离殖民统治。

例如,印度的甘地领导了非暴力抵抗运动,最终使印度获得了独立。

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对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

四、世界两次大战近代史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爆发于1939年,席卷了全球,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破坏。

这两次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变革,促进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

五、冷战和新世界秩序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进入了冷战时期。

冷战是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对抗。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世界秩序逐渐形成。

战争结果清王朝遭到失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京条约及附件》《虎门条约》以及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逐步成为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

踩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主义民主道路。

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但最后的结局令人痛心,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不胜而胜。

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屈辱的《中法和约》,因而中法战争的结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清政府表现的软弱态度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尤其是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日本。

标志着近代中国基本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2、(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5、(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6、(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7.(严复)提出“救亡”的口号。

8、(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9.1856年9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10、()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11、(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1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的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14、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人类公理》,梁启超著有《变法通义》,谭嗣同著有《仁学》,严复翻译了《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15、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6、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1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

18、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0、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资本主义时代(近代历程)。

、1840年,鸦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农民阶级是数最多的命阶级;阶级是命性最强的命阶级。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最主要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

五、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主要的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六、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先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变落后的产关系,推动产的发展,带动经济基础的进步,从完成反帝反争胜利的历史使命。

七、天京事变失败的原因:①以农业和家庭业相结合的分散的产的基础;②太平天国运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③领导贪图享乐,争权夺利,盾丛,最终相互残杀。

、天京事变的影响:①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量;②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岭;③最终加速了农民政权的灭亡。

九、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峰,因为它颁布了常完整的纲领--《天朝亩制度》。

、洋务运动最先创办的是军企业,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

、洋务运动的的:①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镇压农民起义;②维护国家的海防和边防;③扩的实。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于本。

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

四、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①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③开拓了们的思维和眼界。

五、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六、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激烈论战: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君主宪;③要不要废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七、亥命是次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命?对。

原因:①亥命是由中国历史上第个资产阶级命--同盟会领导的;②亥命是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思想三民主义作指导的;③亥命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个资产阶级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④建成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部资产阶级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极其相互关系?答:(1)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始终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两大任务的关系:第一个任务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社会制度,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个任务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

只有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二者缺一不可。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和根本目的。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附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面(器物、制度、文化)(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器物表层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戌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清清王朝,推行民主共和制,后来被袁世凯窃取果实。

1、简述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其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1)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兴办民用企业,主要有: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2)建立新式的陆军和海军。

主要有: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并用洋枪洋炮装备军队;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北洋水师为其海军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三种。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失败?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第四,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

3、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失败原因:(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近代史是指近代历史的一部分,通常指从16世纪中叶以来的历史时期。

近代史知识点包括很多内容,下面将对近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占领他国领土、建立政治权威、剥削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的行为和制度。

帝国主义则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扩张领土、获取资源,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和压迫。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被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二、世界大战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是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灾难,国际社会成立了国际联盟。

然而,国际联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造成了更为巨大的破坏和牺牲。

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

三、冷战与肯尼迪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的美苏之间的对抗与竞争,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阶段。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竞争。

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之一,他在冷战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肯尼迪提出了“不以任何代价退缩、不为任何威胁所搏”的著名口号,积极推动了美国在冷战中的地位。

四、解放运动与亚非拉独立亚非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继独立,结束了殖民地地位,这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解放运动在亚非拉国家中掀起高潮,各个国家的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通过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际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五、民族独立与统一世界近代史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是民族独立与统一。

20世纪是民族独立与统一的时代,许多国家在这个时期相继实现国家的独立或者领土的统一。

民族独立和统一是各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尊严、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上编综述1、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发展轨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途径有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和政治控制四个方面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掠夺财富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①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①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

近代史知识点一、近代史的定义和范围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近代史的范围包括了欧洲的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以及亚洲、非洲等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二、工业革命与近代化工业革命是近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从18世纪末期开始于英国,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通过机械化生产和新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并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在近代史中,欧洲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了庞大的海外帝国。

这些殖民地不仅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还成为欧洲列强竞争和争夺势力范围的重要对象。

帝国主义的发展导致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贫困和剥削,也是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四、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近代史中,由于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影响,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国家陷入了殖民统治之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了许多独立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这些运动强调本土文化、语言和独立国家的建立,对于近代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20世纪是近代史中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并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两个超级大国的格局。

冷战期间爆发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和冲突,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政治紧张局势。

六、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从20世纪中叶开始,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电脑、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全球化与挑战近代史最后一个重要主题是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出现。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扩大等挑战。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一、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

中国输掉了这场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多个港口并赔款。

2.《南京条约》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陷入以后的不平等交涉和条约签订的漩涡之中。

3.鸦片战争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列强相继来华,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特权和领土,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该运动由洪秀全发动,旨在推翻清朝的统治。

虽然太平天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被清朝镇压。

2.洋务运动是清朝为了应对洋人入侵而展开的一系列变革运动。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该运动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调整和。

3.洋务运动推行的“自强”政策意图通过引进西方的科技、机构和思想来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但其结果并不明显。

三、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运动,旨在推行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军事。

康有为、梁启超等政治家是变法的倡导者。

2.戊戌变法引发了保守势力的不满,最终被康有为等人的对手慈禧太后废止。

3.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革命领袖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四、北洋政府与护国战争1.北洋政府是辛亥革命后成立的政府,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

2.近代中国的政治特点之一是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在抵御外敌和维持内部秩序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3.护国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前的一场国内战争,爆发于1920年。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操得到了强烈的激发。

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自由民主运动的开端,爆发于1919年。

这场运动起因于对《凡尔赛条约》的愤慨,以及对旧文化和旧制度的反思。

2.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新文化运动和科学与民主的追求。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全)本文总结了高中历史近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帮助高中学生复历史课程。

1.近代史的起点与特征-近代史起点:以16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标志。

-近代史特征:工业化、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经济等。

2.欧洲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成为近代工业化的标志,主要特征是机器工业和工厂制度的兴起。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制度,特点是私有制、市场经济和利润追求。

3.近代国际关系与殖民扩张-亚洲殖民地历史:亚洲国家在近代遭受殖民侵略,中国发生了鸦片战争和反侵略斗争。

-非洲殖民地历史:欧洲列强在非洲进行了殖民扩张,拓展了殖民地帝国。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开展了殖民争夺战,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世界战争与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间的冲突演变为全球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国际联盟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侵略引发了全面战争,盟军最终取得胜利,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5.近代中国的历史-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运动,但没有成功实现根本性转变。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抗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6.冷战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意识形态对抗和军备竞赛。

-联合国的成立:二战后,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成为国际组织的核心。

7.近代史的其他重要事件-法国大革命:发端于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独立的原则。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近代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是其表现。

以上是高中历史近代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近代历程)。

二、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革命阶级;工人阶级是革命性最强的革命阶级。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六、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启示: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先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经济基础的进步,从而完成反帝反斗争胜利的历史使命。

七、天京事变失败的原因:①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②太平天国运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③领导人贪图享乐,争权夺利,矛盾丛生,最终相互残杀。

八、天京事变的影响:①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②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③最终加速了农民政权的灭亡。

九、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因为它颁布了非常完整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十、洋务运动最先创办的是军用企业,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

十一、洋务运动的目的:①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镇压农民起义;②维护国家的海防和边防;③扩大自己的实力。

十二、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于日本。

十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十四、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①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③开拓了人们的思维和眼界。

十五、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十六、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激烈论战: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十七、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

原因:①辛亥革命是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同盟会领导的;②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作指导的;③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④建成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的总结1、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2、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5、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第一人: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6、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掠后放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7、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妄图分裂新疆。

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他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1878年,收回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塞,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9、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邓世昌带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0、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内容:淸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设通商口岸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交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12、《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当保;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有:中央的奕訢,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高中近代史知识点汇总总结一、资本主义的兴起1.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发生的一场工业技术变革,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兴起。

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生产和大规模工厂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和人口增长。

2.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经济体系,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竞争优势。

二、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1.殖民主义:欧洲国家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地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控制或者占领。

2.帝国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开始对亚洲和非洲殖民地进行新一轮的争夺,以追求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导致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

3.《中国一九七一年国际航线公约追加协定》三、中国近代史1.清朝的衰落:19世纪中叶,清政府遭遇了诸多危机,如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导致了清朝的统治体系逐渐瓦解。

2.戊戌变法:清朝末期的改革运动,旨在加强国家实力和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反而激起了保守势力的反对。

3.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四、近代国际关系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以德意等国为首的中央同盟国和英法等国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全球战争。

2.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战胜国领导人所召开的和会,主要目的是解决战争后的政治、经济和领土问题。

3.《凡尔赛条约》:和会签署的条约,强制德国承认对战争的责任,并付出大量的赔款和领土割让。

五、近现代科技和文化1.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运动,催生了现代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发展。

2.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催生了科技革命,推动了电气工程、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产品。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将中国带入了现代化的历史战争,灭亡了满清帝国多论,对中国起了重要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领导者洪秀全宣称是基督教天朝上帝的二儿子。

这场起义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剧变。

3.戊戌变法(1898年):清政府为了推进君主专制体制的而进行的一场政治运动。

变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如近代化、宪政、科学等,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

4.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革命,导致了清朝的结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宣告了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5.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并寻求中国独立、民主和科学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在晚清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基础上形成,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和思想解放的转折点。

6.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是国共内战后建立的国民党政权。

期间,国民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家现代化和军事,但也存在着党争和腐败等问题。

7.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广泛军事冲突,是二战期间亚洲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也加速了中国国家觉醒和现代化进程。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和政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代史核心知识点1.阶级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阶级构成以农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主,工人(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少数。

中间阶级指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和社会开明绅士。

统一战线中的两个同盟:主要依靠劳动者的同盟,即工人、农民与小资产阶级的同盟;建立和扩大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同盟,主要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同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2.社会矛盾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1919-1937,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937-1945,主要矛盾演变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1945-1949,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949-1956(八大),主要矛盾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1956-,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3.基本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八大: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基本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平均分配土地三民主义:民族(企图换取列强的支持)、民权(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平均地权”,未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纲领:首要问题(分清敌友),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核心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国近代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影响: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第3课收复新疆1865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6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

1878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参考答案:答: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取了以下措施:1)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民用企业,如1865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

2)建立新式海陆军,如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六、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答:(1)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统治工具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对近代亚洲民族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七、材料: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问题:(1)上述法案的颁布者是谁?(2)谈谈你对上述法案的认识。

参考答案:答:(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2)规定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共和制度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但是其中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A.把西方基督教教义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B.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C.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20.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开始于()。

A.金田起义B.永安整顿建制C.洪秀全东乡称天王D.定都天京21.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

A.尖锐的阶级矛盾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22.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洪仁王干的《资政新篇》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2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瀛环志略》24.《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是都主张()。

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B.向西方学习C.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25.洋务派的主张是()。

A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抗西方侵略C.利用西方先进思想改造中国社会D.引进西方先进制度改造中国社会26.洋务运动前期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安庆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天津机器制造局27.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C.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28、在卢沟桥事变中奋起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军队是A.国民党第十九路军B.八路军C.国民党第二十九军D.东北军29、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于()A.19世纪40、5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3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A.60年代B.70年代。

THE END
1.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答案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答案,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VKOVDA0556ATMJ.html
2.2024年秋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开放时间2024年12月1日,作答截止时间2024年12月29日,请按时作答提交!试卷A题目:论述题。***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78787104
3.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4篇)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一 掩卷沉思,同样的年轻岁月,相仿的受教育水平与成长环境,相似的热血,为什么我们没有做https://m.kaoyanmiji.com/wendang/3541807.html
4.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12篇).docx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12篇).docx,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12篇) 国家开放大学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在近现代史这一课上,我们触摸到是怎样从满清的闭关锁国走向屈辱与压迫,又惊叹于我们的民族是如何在一群青年的带领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906/7112152002004001.shtm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1 一、实践目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发展,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https://www.unjs.com/fanwenku/497170.html
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1 一实践地点 蒙自县草坝镇 二实践时间 20xx年10月1日 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2167524.html
7.2024秋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3套试题及答案(这是怎样的内容提示: 24 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作业三套试题及答案 三套试题: 题目: 这是怎样的一天? 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 题目: 试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题目: 先进的中国人在众多的主义之中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每道试题,都有两套答案。 文档格式:DOCX |https://www.doc88.com/p-18668410589901.html
8.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一社会实践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一社会实践 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部组织的社会实践教学任务,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并上传,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温馨提示:本次作业只能提交一次,请学生谨慎作答。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671695
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总结报告(通用8篇)为了更好地讲授这门课程,笔者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出发,根据自己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探寻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并尝试着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一、《纲要》课程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一名称,乍一看,似乎是一门历史课;但实际上“史”只是这门课程的载体,而思想政治理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891bv.html
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接续奋斗的历史,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代旧民主主义革命、人民共https://renwen.bbc.edu.cn/2023/1016/c872a99180/page.htm
11.江苏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次实践作业高分参考答案23年秋2、学生结合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查或访谈(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居民思想和生活的变化)的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 3、学生围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撰写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的开头请注明学员的姓名和职业,字数不少于800字。注意作业提交的截止时间,超出截止时间则不能提交作业。 https://www.xingkaowang.com/11859.html
12.国开作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参考(含答案)327我们都是怀揣激情、怀抱梦想 的人,我们都有一个复兴民族、强大国家、幸福家庭、完善自我的“中国梦”,让我们 围绕“中国梦.中华情”,共同做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相关推荐》》》 相关试卷 国开作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参考(含答案)64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在中国近现代史这一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exercisedetail?id=5812a87001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72&fr=search
13.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参考(精选11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历史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中国自1840年以来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实现中国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知中国的国史、国情,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https://www.puchedu.cn/ziyuan/11597.html
14.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答案及大作业终结答案电大网上社会实践报告.docx售价:5 学习币 附件大小: 18.13 KB, 下载次数: 137 下载购买记录 部分科目为随机出题,顺序是乱的 请用CTRL+F搜索查找你所需要的试题 终结考试大作业为2020年秋最新版本小论文为原创可以直接下载提交 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个专题测验参考 专题一:落后挨打https://www.365tik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8
15.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政策变迁分析有关摘要:目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学科,则鲜有人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该门课的课程政策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前的课程政策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政治色彩明显,政策的制定更多地是适应当时政治任务需要,体现国家主体意志,强调社会价值,因https://51elaw.com/shuoshilunwen/2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