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测试)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其精神家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形成民族凝聚力,就没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当代大学生要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别是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样,才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怎样来的?我们的国家将要到哪里去?

课程共设计14个教学单元,分为1个绪论、3篇综述和10个专题进行讲述,主要供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在线学习,也适合作为开设本课程的各类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在线资源。本门课程的学习方式为在线学习、课堂讨论、线下阅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给大家提供了拓展阅读的资料和走入历史现场,感悟历史的社会实践的方案。

按百分制计分,60~84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1.单元测验占30%、单元作业占20%、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30%;

2.积极参与课程的各项讨论,注重参与质量,对课程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可以获得5~10分的加分。

了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TheOutlineoftheModernChineseHistory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属通识平台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使学生认识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人民才能复兴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课程任务: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做出四个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做到四种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共产党的信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开篇的话与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1.课程教学内容

(1)中国近现代史的含义

(2)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与意义

(3)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4)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课程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现实;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

(2)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意义。

(3)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目的和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课堂与线上慕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讲授集中于把握重点、攻克难点,采用讨论课、课堂展示的形式,把问题答疑和课堂讨论放在现实课堂上,以提高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慕课学习,通过网上慕课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网上慕课的优质学习资源,积极参加慕课的学习和讨论。

(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课程重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危害

(2)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3)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课程难点: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2)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和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懂得只有首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创造前提。

(3)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课程难点:

(1)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发展经过;洋务事业兴办的历史背景和洋务事业的主要成就;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的活动。

(2)理解:中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3)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历史作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利用慕课网络资源,依据各个知识点进行有侧重地筛选,然后结合学生基础将本章节的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贡献、失败原因和教训等内容融合为有机的整体。

(四)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1)辛亥革命的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要性和意义

(2)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

(1)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

(2)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封建帝制的覆灭的历程;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2)理解: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3)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五)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三座大山”的重压

(3)两个中国之命运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2)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1)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密切关联。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所受的“三座大山”的重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及其政治代表围绕“两个中国之命运”而展开的斗争,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为中国实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指明道路。

通过集中讲授,对前一阶段学生的慕课学习进行总结,集中进行辅导答疑,并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新的阶级和新的理论才能领到中国革命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然后安排下一阶段的慕课学习任务。

(六)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4)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1)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的原因;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2)理解: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七)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1)了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及其内外政策,它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推翻其统治的必要性、正义性与进步性。

(2)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三次“左”倾错误的危害及其原因;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3)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及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鼓励性的反馈,让学生可以品味成功的喜悦,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激励的习惯;教师还须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学生在慕课学习中遇到疑惑时,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辅导,避免学生因缺乏指导支持而辍学。教师在学生课程学习的早期,要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而在一定阶段之后则进行能力归因,从而维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1)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2)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和残暴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原因和意义;国民党及其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纲领和持久战的方针、政策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掌握: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取胜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九)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2)民主党派的形成、主张及中间路线的破产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及特点

(1)了解: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2)理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不可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十)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关系

(3)开创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历程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过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2)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难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

(3)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

通过集中讲授,对前一阶段学生的慕课学习进行总结,集中进行辅导答疑,并开展课堂讨论。然后安排下一阶段的慕课学习任务,提醒学生要按时完成慕课学习和参加课程考核。

(十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1)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的伟大意义。

(2)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掌握:中国要实行国家工业化就必须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正确的选择。

(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阶段取得的理论成就和经济成就

(1)“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取得的初步成果。

(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及经验教训。

(3)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2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及其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十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和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过程。

(2)理解: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及两种创新的关系。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内涵与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个方面巨大成就的基本内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教师要督促学生完成慕课学习和参加课程考核。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大纲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5年9月10日教社科[2015]3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2015年7月27日教社科[2015]2号)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制定。

本课程系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使命,承担着帮助大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帮助大学生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的重要任务。本门课程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课程采用在线学习、集中讲授、讨论、辅导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使用教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使用的慕课资源为超星平台提供的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

五、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考核形式:采用慕课资源平台中的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

2.课程成绩构成

总成绩:百分制。

总成绩=课程视频权重(30%)+课程测验权重(20%)+讨论权重(20%)+考试权重(30%)

六、参考书目

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人民出版社,199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

4.金一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9.

5.郭世佑等著.《突破重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6.金满楼.《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7.马勇.《坦然面对历史的伤:重述1840-1911年故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年版.

8.罗志田.《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10.(美)埃德加.斯诺.《前西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11.袁伟时.《昨天的中国》,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13.鄢一龙,白钢,章永乐,欧树军,何建宇.《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2015.

THE END
1.2024年秋季国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3套内容提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 试卷A 题目:论述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是怎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 那是一个划破漫长黑夜,迎来黎明曙光的日子;是一个历史转折的节点,https://www.doc88.com/p-31171832686637.html
2.2024秋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 这是怎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 参考答案1: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https://wenku.baidu.com/view/3adf9716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27.html
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答案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答案,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VKOVDA0556ATMJ.html
4.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形考答案18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于1842年8月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选择一项:对 5. 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又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许多重要的特权。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6434385
5.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参考答案.docx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参考答案,专题七参考答案一判断题二单选题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3491694.html
6.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7.pdf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7.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1 2022 03 21 17:30 2 2022 03 21 17:31 3 2022 03 21 17:31 1 1. 1.00/ 1.00 ? “ ” “ ” 1 2022 03 21 17:30 2 2022 03 21 17:31 3 2022 03 21 17:31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06/7165003044004130.shtm
7.关于西电计科本科学习的一些经验分享与资料汇总西电毕设拿良容易吗(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据库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大学物理(Ⅰ~ 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A(Ⅰ~Ⅱ)、毛概、近代史纲、马原、思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分析基础、大三上学期的学院限选(如计科软件https://blog.csdn.net/zimuzi2019/article/details/132537657
8.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综合文档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15811227.html
9.模拟试题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A.1921年7月1日 B.1921年7月2日 C.1921年8月1日 D.1921年8月2日 11.揭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序幕的是 (B)。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2.香港回归的时间是(C)。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9年 13.“不忘初心,牢记使http://www.sdlcjyjt.com/h-nd-8181.html
10.浙江省2009年7月高教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自学考试3.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4.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 ) http://3g.exam8.com/a/232559
11.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汇编附答案国家开放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汇编附答案国家开放大学近现代史专题七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汇编附答案一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https://www.taodocs.com/p-516111300.html
12.江苏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形考作业一最新版参考答案30、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 ),组织武装反袁。 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 标准答案:D学生答案:D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形考作业一多选题 1、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 A、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 https://www.xingkaowang.com/4487.html
13.江苏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本)形成性作业一江苏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本)形成性作业一 购买后可复制本文内容! 得 分评卷人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A )为核心。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22525
14.重庆开放大学24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8[标准答案]④学史力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3.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以文件的形式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和经验作出结论,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高度政治自觉。至今,我们党制定过3个历史决议,不包括( )。 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4-04-15-15993.html
15.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参考(精选11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历史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中国自1840年以来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实现中国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知中国的国史、国情,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https://www.puchedu.cn/ziyuan/11597.html
16.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通用6篇)篇1: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自然经济 2近代中国两对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 第一次鸦片战争 5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6465.html
17.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6篇(全文)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 第1篇 《中国近代史》试题(第4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以(五四运动)为结束标志。 1、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___;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_(马关条约)___ 2、洪秀全与孙中山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4we98ys.html
18.四维全景基层团支部文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全文)巴可F804K7以“四大文化”(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创新文化)和“六大课程”(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解决思政教育生动性不足的痛点,实现两个升级。即变https://projector.zol.com.cn/815/8153990_all.html
19.专题16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汇编(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国家礼仪的作用。(2)材料二两则笔记记述的场景是否可信?请说明理由。 2024-05-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加入试卷 9. 中国视角下的法国 材料一(法兰西)https://zujuan.xkw.com/17p204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