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1000字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1000字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于是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于是他们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换观念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上来。于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士发动了“戊戌变法”。但是最终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抵制,最终没能成功实行,但是其积极意义仍然很重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

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并第一次把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xx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经过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不懈努力,二战获得了胜利。国共两党联合将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赶出中国。但是后来在治国方针上,国共两党发生了分歧。于是国共内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仍然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愿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争取经过和平的道路来建设一个新中国。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却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政策,妄图在中国维持他们的反动统治。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国民党蒋介石顽固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于19xx年6月,发动了旨在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全面内战。经过3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消灭了国民党几百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了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全国领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学习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易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读史明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将中国近代史牢记于胸,并时刻不忘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每每翻开近代史,我的心境都会异常的沉重。这也是我为什么爱着近代史,同时又不敢去翻开它。但历史就是历史,仅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我们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如不是,当我们成为历史时,后人是不是也会怀着这种沉重的心境来看我们呢在那段如鲜血般令每个中华儿女都刻骨铭心的历史里,每发生一件事,都关乎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1840年,英国用当时的红衣大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我不知红发碧眼的英国人踏上我们这一片炽热的土地时是怎样的心境,也不知当时的大清子民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外来者,也许他们也会像紫禁城里的贵族一样,认为这些蛮夷不足为惧,反正我们的天朝地大物博。在侵略者的枪炮下,那徒有外壳的清政府,一步步地瓦解。帝国倒塌的痛苦和屈辱最终慢慢的唤醒了消沉的民族。

开眼看世界的魏源,鞠躬尽瘁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义和团,血洒菜市场的六君子……一批批的战士,在国难时,为这个已经千疮万孔的民族做他们最终的努力。每一次看到战争爆发,每一次看到我们的民族英雄牺牲,我都无法压抑住自我的情绪。心不停的抽搐,只愿那段屈辱史快点过去。没错,时代要变更,但这太残忍了。可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能够怨恨,愤怒,但却不能够改变。

1911年,异常的一年。八国联军侵华给了孱弱的帝国沉重的一击。但它同时也将人民长久以来积攒下来的力量给激发出来了。虽然孙中山和革命军们把那庞大悠久的政治机器给推到,给了我们短暂的期望,可是这个期望就像泡沫一样,随着袁世凯把革命的果实窃取,很快又破灭了。可是在1911这特殊的一年里,这个瞬间即灭的期望给当时的人们孕育了更大的期望。

1921年,一个伟大的组织产生了。谁也预想不到,当时仅有13个人小组织最终真的成了燎原之势,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当近代史被翻阅到那里的时候,我总不禁露出少少的欣慰,这个久经战火的国家,它真正的领导者最终出现了。即使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仍有人在牺牲,但最终我们这个饱受欺辱的国家还是站起来了。这个晒满鲜血的近代史,还是过去了。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并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教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教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经过这段时光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联系当前我的所见所闻,的确有很多感触,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英明,真切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厦地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天比天好,国家的实力天天比天强,众所周知,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然后是一个个的不平等的条约,最后的(辛丑条约》彻底把中国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制度,之后又是军阀混战,至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

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从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八年抗情是雪亮的,他选取了中国共产党,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透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系列的武装发动,在动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批元帅运筹帷幄,再无敖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国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须酒热血,不顾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的长征,施黿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在险,同样能够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能够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的战士,但是我们最终以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邻里,长征将会是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抗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轻毫无天理。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率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最后捍卫了祖国的尊产。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性,。多少无辜的普良百姓受害,但是,中国共产党排起了职责,弧人悲痛,义无反顾。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进行探索,不屈不挠地抗争,不断进取,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的东方大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而今天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为祖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段历史清清楚楚地让我们懂得近代中国的演变。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到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从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中国的人民群众一直走在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从此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百年来,我们在曲折中摸索着前进。但我们中国人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粉碎了外国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我们中国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觉醒的唤起,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我们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把未来图上五彩缤纷的颜色。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欣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能够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简便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样回事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当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样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我带给自我的。

THE END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及参考答案(最新)经管B中英《北京条约》C中日《马关条约》D《中法新约》6、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44725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试答案6知了文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试答案6 发布时间:2024-03-08 09:03:58浏览次数:249 1.[判断题] 1、1923 年 8 月,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决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同时保持组织的独立性。A.对B.错正确答案:B2.[判断题] 2、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https://wenku.op5u.com/view-VdC1323SDv59GYgr.html
3.2022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精选试题及答案62022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精选试题及答案6 11.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正确答案:B 12.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B.严复C.孙中山D.梁启超 正确答案:C 13.《救亡决论》一文的作者是(),他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 https://zikao.eol.cn/a/539029.html
4.国开电大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测验6答案.doc国开电大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测验6答案专题六:新民主主义社会一、判断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选择一项:对? 错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选择一项:对错?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13/6203123013004134.shtm
5.2020年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答案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http://www.sichuanzikao.cn/text/106.html
6.2023年初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测试中国近代史参考答案:对 4、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不包括社会制度腐败。 A:错 B:对 参考答案:错 5、相对平和时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盟,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A:错 B:对 参考答案:对 6、大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包括选项: A:增强大局观念 http://www.zhongkao.com/e/20221118/6377512fb768b.shtml
7.华商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纲要课后习题11. (单选题)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国家 我的答案: A正确答案: A 10分 2. (单选题)在近代中国,最具革命性的阶级是( )。 A. 农民阶级 B. 城市小资产阶级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739474
8.复习巩固《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和论述题)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https://www.douban.com/note/266804350/
9.近代史纲要知识梳理1.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是: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线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此后,学术界往往把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 2.新民主主义开端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推行了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等口号,进一步促进了反https://www.jianshu.com/p/57213039e1ff
10.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6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https://www.ruiwen.com/duhougan/2867510.html
11.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性质:公共基础课 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https://mkszy.xpu.edu.cn/info/1045/1273.htm
12.中国近代史纲要公开课中国近代史纲要 1 马戛尔尼访华(5分钟)(12分钟) 2 女皇要开战 鸦片战争爆发(7分钟)(12分钟) 3 国门洞开:《南京条约》(6分钟)(12分钟) 4 北极熊的也行——《瑷珲条约》(7分钟)(12分钟) 5 圆明园之劫(6分钟)(12分钟) 6 甲午海战,不能忘却的历史(8分钟)(12分钟) https://mooc.yinghuaonline.com/course/chapter/1000382
1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任务6试题及答案该【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任务6试题及答案电大考试题库】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任务6试题及答案电大考试题库】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https://www.taodocs.com/p-929521728.html
14.近代史大事记教学教研成果中学历史组教研组天地教研视窗《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http://www.cjedu.cn/jysc/jyztd/zxlsz/jxjycg7/content_231372
15.22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知识点: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医学教育网的小编总结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个部分知识点中的“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的内容,为了帮助各位同学在备战22考研的复习效率上有明显的提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采用颁布法律法规、建立保甲制度、强化特务组织乃至军事“会剿”等https://www.med66.com/yixuekaoyan/gonggongke/si21020239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