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主流外宣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改革开放春风中应运而生。30多年来,海外版始终致力于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中文世界拥有广泛影响力,堪称中国外宣战线的排头兵。人民日报海外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重要指示精神,于今年3月扩版增容,进一步扩大挖掘内容生产力,为海内外读者奉献更加丰富的信息资讯和文化大餐。
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年轻编辑记者创立的“学习小组”“侠客岛”,致力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解读传播和时政热点的剖析引导,以鲜明的观点、独特的视角、清新的文风,受到海内外舆论界和读者的追捧,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全国众多新媒体品牌中名列前茅。据我了解,人民日报海外版为年轻人干事创业营造了融洽宽容的环境,鼓励年轻人敢闯敢试,这种工作环境正是培育融合发展的丰厚土壤。
可以说,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铆足了劲儿,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为下一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对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来说,积极影响华人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声,更需借助网络快车,更好更快地传递中国声音。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强调,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这与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重要指示“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来说,“增信释疑、凝心聚力”这八个字意味着更高的站位和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要向世界宣介、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同时要积极挖掘华人世界的共同话语,增强同根同宗的文化认同感,为中国发展赢得强大外援。
有方法有底气有内涵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怎么讲?我的体会是:要有方法,要有底气,还要有内涵。
有方法。记得我任国家宗教局局长时访问美国,到了洛杉矶,外面是抗议的队伍。一位海关官员把我拉进来问,宗教局长是干什么的?我们美国那么多教徒,没有一个宗教局。我说,这就是国情不同了,我都是为他们服务。他问,你怎么服务的?我就跟他讲了,我们怎么落实政策,怎么服务。他明白了,原来你是干这个的,那让你进来吧。所以,有时候你要跟他讲。我在那里做了一个演讲,用英文讲的,引起了热烈反响。当时杨振武同志看到我的报道,一下子给拉进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望海楼”(专栏)。
有底气。我曾给美国驻华大使讲中国故事。当时大使到我办公室,指责我们“破坏”宗教。那时我工作的单位在北京后海王府,后花园鸟语花香,大堂金碧辉煌。我说进去看看,上茶。我端着茶杯故意发呆。他说,你说话啊,那个后梁黑糊糊的,有什么好看。我告诉他,这个木头有3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历史还长,你了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什么时候破坏过宗教?
有内涵。我有一段与日本外长、青年讲故事的经历。我去日本,有的日本老百姓一提起中国就不太高兴——中国怎么可能比我们好呢?所以,我们要讲中国故事,要讲中国比它好。今天的中日双方需要重新定位,我说,中国是安定和平、发展为本,你们也应该安享和平、务实为本。
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此,结合新华社的工作实践,我谈一些体会。
首先,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坚持国家站位,为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加强议题设置。在对外传播中,我们强调既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问题”,也要“站在喜马拉雅山上看问题”,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将服务于我外交大局、有利于我核心利益、体现我价值观念、符合国外受众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议题设置嵌入对外传播之中,抢占主导权,有效影响国际舆论。
第三,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是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我们将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相结合,深入研究国外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努力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使我们的话语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为了向国际社会更好地宣广“一带一路”战略,我们主动策划了“‘一带一路’全球行”活动,以全球联动、全球连线等方式,向海外受众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理念和精神。突出“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把中国梦和世界梦尤其是沿线各国的梦想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今年2月,我们推出中、英、法、西、俄、阿、德、日、韩9种语言版本的原创动漫MV《四个全面》,采用国外流行的说唱音乐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式活泼、通俗易懂,3天浏览量突破127万次,被2000余家网站转载。《纽约时报》、美联社、法新社、CNN等西方主流媒体致函,希望转发这个MV,美联社等还专访了主创团队。
应该看到,尽管我们的国际传播事业取得了飞跃,但国际舆论场中“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我们将继续坚持国家站位这个总方向,做好议题设置,不断改进完善话语体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际舆论竞争中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积小胜为大胜,假以时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一定会与我们的国际实力和地位相匹配。
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谭天星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侨务部门联系海外侨胞、海外华文媒体的优势所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目前海外有6000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多家华文媒体。这是我们的话语世界,也是我们与世界交流对话、展示中华独特文化的舆论平台。
第一,海外侨胞与华文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参加者。
海外侨胞长期在海外生活,熟悉住在国情况,是促进友好交流的“金丝带”“连心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让海外侨胞更好把握中国视角,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海外侨胞和华文媒体。希望国内媒体积极加强和华文媒体的沟通交流,根据海外华文受众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实现共赢,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交流,作出贡献。
第二,加强媒体融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
当前,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加快新旧媒体融合,积极发挥互联网对外传播的优势,构筑新媒体对外传播的矩阵,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发声。在媒体融合方面,国内媒体不断改革创新,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海外华文媒体也不甘落后,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希望海外媒体和国内媒体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加快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海外媒体的影响力。
第三,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新闻、文化并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国力的提升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讲好经济实力的故事,又要讲好软实力的故事。硬实力的故事讲好,是为了让人尊敬;软实力的故事讲好,是为了让人亲近。要增强海外华文受众对中国政策的好感,积极支持海外华文媒体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表达中国立场、中国观点,做好中国新闻报道,以理服人;同时也要积极调动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海外侨社这个文化阵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精彩演绎中国故事,以情动人。
讲好中国故事任重道远。我们将充分发挥侨务优势,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走向世界而努力。
海外侨胞是最好的“民间大使”
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
为此,第一,应该重视华侨华人经营的餐馆、超市、咖啡厅等场所的辐射作用。通过合理运作,让外国民众在享受华侨华人提供的餐饮、商业、零售业服务的同时,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现在普通民众面前。第二,适当选择华文媒体植入中国故事内容。目前,海外华文媒体有1000多家,他们利用跨媒体的传播手段,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体系。第三,大力支持由海外侨社、侨胞兴办的中文学校。世界各地有近2万所中文学校。如果能解决教学模式不一、教材短缺、课外阅读资料匮乏、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等问题,中文学校也会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质平台。第四,积极甄选和组织一批中华传统文化精品走向海外。中华传统文化如中医、中华武术、中国舞蹈、伦理孝道等,不仅深受海外侨胞欢迎,而且越来越受到外国民众的喜爱。第五,努力打造一批“中国书架”,广泛传播中国名著。
中国侨联将进一步加强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的合作,讲好中国故事,让近者悦、远者来,更好地促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