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研加油站

(1)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3)国际社会应努力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各国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发挥“后发优势”,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各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经济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足够认识,采取有效政策与措施,趋利避害,确保经济安全。

2.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所谓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世界人口增长、自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以及粮食匮乏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全球性经济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具有全球的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合作性。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尽管区域集团化多少具有排他性,但有成效的区域组织都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又具有开放性的一面,因而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4.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1)我们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顺势而上,趋利避害,发展自己。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2)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以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3)要把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进程联系在一起,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促进地区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有关国际热点问题分析

(一)气候问题

气候问题是2007年的一大国际焦点问题。从年初的达沃斯经济论坛、6月初的八国集团峰会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会议,到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62届联合国大会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会议,气候问题都是重要的议题。2007年12月将于印度尼西亚的巴里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更要集中讨论气候问题。2007年6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1、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经济问题,涉及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途,各国应密切协调合作,妥善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维护共同利益。

2、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更是发达国家的问题。无论从历史责任还是从现实能力而言,发达国家均应率先减排,并在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第一要务,在现阶段向发展中国家提出强制性的减排要求是不合适的,同时,各国也要根据各自的国情,尽己所为,采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气候变化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只有各方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应该携手推动国际合作,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目标和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开展积极、务实、有效的合作。

4、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尽管目前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3)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

(4)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增长。

(5)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和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认真贯彻落实。

(二)中国对外贸易及贸易争端问题

2、“中国制造”产品之所以频频遭受质疑,并将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经贸问题扩大化并实施贸易保护,虽然源自部分出口产品质量问题,但其中也隐含着深层次的原因,即贸易保护主义作祟。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各国在享受中国低价商品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抱怨中国商品冲击了本国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图通过构建各种壁垒来阻止中国产品进口的做法,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翻版”。此外,“中国制造”产品面临的危机并非仅仅止于贸易层面,最深层次上还涉及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贸易顺差过大、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贸易,无疑已经使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有些失衡。

3、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不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还表明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对“中国制造”产品的所谓信任危机,只不过是部分国家炒作的结果。

4、面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及安全、贸易顺差问题,中国对出口产品质量和安全要高度重视;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基础之上,加强与各国在经济领域的对话和沟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走出去”的战略,从根本上化解持续不断的贸易纠纷,这同时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25.政治多极化与大国关系

2.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的调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之间纷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大国间“战略关系”、“伙伴关系”的特点,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它不是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共同合作的关系。大国关系的这种深刻变化,既是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产物,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国际形势继续缓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但是,这种大国关系的调整还只是开始,大国之间的矛盾、分岐、冲突仍然存在,国际社会中的霸权主义、冷战思维仍然没有退出舞台,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时有发生。

俄罗斯与美国及其欧洲盟国的关系

1、美国及其欧洲盟国不断挤压俄罗斯国际战略空间。具体事件有:

①北约东扩。2007年4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北约自由统一法案》,使美国支持北约东扩的法案正式成为法律。

②推动“颜色革命”。2004年格鲁吉亚“天鹅绒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颜色革命”后,格·乌一头扎入西方的怀抱,并在独联体内与俄对着干。

③美国拟在捷克、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2、俄罗斯对美国及其欧洲盟国政策由妥协向强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2007年2月,普京在慕尼黑参加43届安全政策会议,抨击美国“几乎无节制”地在世界上滥用武力,并说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批评北约东扩“具有挑衅意义”,这个讲话被称为“慕尼黑讲话”。

②2007年5月24日,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成功试射两枚具有特别意义的导弹,即RS-24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和伊斯坎德尔-M短程战术导弹,以对抗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③2007年7月14日,普京决定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文件称这是考虑到国家安全正受到威胁的特殊情况,俄罗斯必须采取刻不容缓的应对措施。

④2007年9月,俄罗斯试射“炸弹之父”的常规炸弹,据悉,这代号称之为“炸弹之父”的武器通过飞机投放,其威力高达美军“炸弹之母”的4倍以上。

俄罗斯对美军及其欧洲盟国外交态度由妥协走向强硬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有所恢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成了构筑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重点26.时代主题与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

1.正确理解时代主题的含义

(1)时代主题是世界经济政治的重大问题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不仅是世界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而且还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同时,当今世界存在着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其解决的出路也在于促进和平与发展。因此,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和平与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是说当今世界已经是完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实际上,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这是因为: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②世界一些地区还存在战争和动乱。③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更加严重,南北发展差距越来越大。④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3)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

问题南北问题即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南北之间在经济上至今存在着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不彻底摆脱贫穷,南北问题不解决,世界经济的发展就将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南北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是保持安宁与稳定的基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保障。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本着平等、公正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文化,使之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有了解决的重要基础。

2.国际形势总体局势

(1)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和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2)但影响和平和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3)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单极与多极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影响国际战略态势变化的主线。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也要在以下方面作努力:①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②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③尊重世界的多样性;④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⑤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4.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1)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本质上与战争有共同之处,都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国家的利益之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②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的新表现: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利用“民主”、“人权”甚至“价值观”等问题,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到处侵略。

③为了维持国家独立主权、维持世界和平和发展、维持按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必须反对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2)反对恐怖主义

①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中,恐怖主义问题尤为突出。恐怖主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和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目标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活动。

②现代恐怖主义恶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和平与发展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南北差距的拉大,民族宗教矛盾日益尖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发展以及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抬头有密切关系。

③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严重地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一)达尔富尔问题

1、达尔富尔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根源是贫困和欠发达。

2、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安理会7月31日通过1769号决议,决定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部署大约2.6万的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其中大多数人员将来自非洲国家。苏丹政府已于8月1日表示接受这一决议,并将同联合国和非盟合作落实该决议。这一事实表明,该决议有望成为国际社会与苏丹政府继续加强合作的新起点,进而推动达尔富尔问题的全面解决。

3、中国的主张与建设性作用。

(1)中国的主张。2007年2月2日,胡锦涛在与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会谈中提出了处理达尔富尔问题应遵循的四项原则:

①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坚持对话和平等协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③非盟、联合国等应在达尔富尔维和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④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稳定,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

(2)中国的建设性作用。苏丹在落实安南方案第二阶段上与联合国产生分歧,中国适时展开外交行动。与此同时,中国还与有关国家就达尔富尔问题保持沟通,敦促各方重视苏丹关切,保持耐心,平等协商,不能一味施压。中国的外交努力产生了积极影响。2007年7月31日,中国利用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的有利条件,促进安理会通过第1769号决议。中国还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多功能工兵分队,参与执行安南方案第二阶段计划。中国还向苏丹政府提供了8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向非盟维和行动捐款180万美元。

(二)朝核问题

2、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目标与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二是有利于通过六方会谈机制和重要平台实现有关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常化;三是有利于通过这个平台,推进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最终实现长治久安。

3、朝核问题的核心是朝美关系问题。朝美是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的当事者。朝鲜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核问题的解决促使美国改变敌视政策,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从而消除威胁。朝美关系改善将有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反过来,朝核问题的进展将加速朝美关系正常化。

4、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主张与作用。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二、分歧各方应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反对任何一方以武力为威胁或诉诸武力;三、中国愿积极为寻求解决朝核危机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中国的积极努力下,朝核六方会谈第六次会议取得重大进展,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是中国推进建设和谐世界理念的外交实践,是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的具体实施,也是中国在国际政治、外交事务中影响力日增的体现,再次证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重点27.南北关系与国际新秩序

1.南北关系

(1)南北关系的含义南北关系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要改善南北关系,其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南北关系既充满着对立和斗争,又存在着依存与合作关系,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2)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表现在:①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时期,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冷战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出出来。②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北差距继续拉大。③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④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3)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主要原因:①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拉大;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强制第三世界国家实行西方所谓的“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动乱与冲突;在经济上,肆无忌惮地转嫁经济危机,实行损人利己的经济政策,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更大困难。

(4)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南北问题是发展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在于: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②加强南南合作。③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2.建立国际新秩序

(1)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国际旧秩序是指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特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其基本特征: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强权即公理”;在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大国的霸权地位,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总起来说,国际旧秩序的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①发展中国家战后最早在世界上提出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并为建立国际秩序进行了长期斗争。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求生存,求发展,但国际旧秩序却长期阻碍着他们。尽快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平等、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就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主要内容是: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改变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贸易、货币金融领域的垄断,摆脱国际垄断的控制与剥削,实现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方面,发展中国家主要强调主权独立,一律平等,反对外来干涉,反对国际霸权

②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一直热情不高,但在1990年海湾战争后,突然积极起来,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美国、西欧、日本都提出了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美、日、欧的“国际新秩序”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它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建立“国际新秩序”过程中的主导权上。

③中国提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其核心是所有国家独立自主,一律平等。

(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它是国际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它符合所有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重点28.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外交实践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首次全面阐述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主张的深刻内涵。

1.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思想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阐述,融合、吸收了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以及维护世界多样性等外交思想成果,使之更加系统和科学化,更加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针对性。它紧紧围绕着什么是我们党推动建设的和谐世界以及怎样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核心问题而进行的全面深刻的论述。具体地说,就是:

①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②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的世界。

③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世界。

④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世界。

⑤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世界。

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世界。

⑦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世界。

2.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重大意义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有:

(1)这一主张充分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成果。它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以及民主、人权、自由、法制等普世价值,与近年来国际社会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等问题的探索也有很多契合与一致之处。

(2)这一主张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追求和谐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发扬光大了中华文化这一优秀传统,并赋予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3)这一主张进一步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和有关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在坚持和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政策。

(4)这一主张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呼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中国为推进建设和谐世界做出的贡献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积极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下列因素所决定的:①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②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③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④是由当今世界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总之,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也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中国的目标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反对各种的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包括经济威胁、军事威胁等)是别有用心的,反映出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其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制造舆论和借口,必须加以警惕。

(2)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的积极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的积极因素。

(3)中国在国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对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当前,我们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不断发展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4.中国同主要大国的关系.

冷战后,我国根据大国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新特点,提出要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解决彼此分歧,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促进了相应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1)中美关系

中美之间建立了建设性合作关系。中美关系总体呈现稳定和发展的势头,在反恐、防扩散、经贸、环境等诸多问题上存在诸多利益,但仍存在大量问题,如台湾问题、经贸摩擦、人权斗争、中国威胁论等等现象,中美关系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美国对华将继续奉行既合作接触、又防范遏制的政策。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处理中美关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中俄关系

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向深度发展。双方在政治、经贸、能源、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了密切协调和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得益于两国牢固的共同利益基础:首先,在战略目标上,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两国的优先战略目标是振兴本国经济,因而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及一个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环境;其次,在安全上,中俄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俄罗斯仍面临北约东扩的挑战,中国正面临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加强所造成的外部压力,此外,中俄还共同面临中亚三股势力的威胁;最后,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但中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临美国的巨大压力;“中国威胁论”在俄国仍有市场;中俄经济关系相对滞后,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将是今后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之一。

(3)中欧关系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和充实。中欧双边关系的稳步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国际战略上存在广泛共识:中欧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此外,快速发展的中欧经贸合作成为巩固双边关系的纽带,也是推动双边政治关系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中欧关系也存在一定摩擦和障碍:政治上的互信水平仍有待提高;中欧经贸也存在信任和歧视问题;中欧关系还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总体看来,双方的分歧和摩擦不会打破整体关系稳步发展的势头。中国的发展需要欧洲,欧洲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欧关系的互补性决定了双边关系可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4)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因为日本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中日钓鱼岛和东海权益之争等问题上的态度而陷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困难的时期。不和谐的政治关系也为两国经贸合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中日关系处于“政冷经凉”的状态。中日关系出现困难局面,其责任在日方。日本的政策行为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背景来说,美国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希望日本扮演马前卒的角色,在东亚地区牵制中国;日本为借助美国的力量争取成为政治大国,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增大了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压力,恶化了中日安全互信氛围。从国内背景看,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得势,是导致日本对华政策采取强硬和不负责态度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中日两国在经贸、安全、环境等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中日两国合作友好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利益,对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以胡锦涛提出的改善中日关系的五项主张为指导,“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积极进行双方的交流磋商,不断改进两国关系。

考研资料,考研经验,最新重点,高分技巧,考研帮客户端,考研必备利器

THE END
1.党史上的进今天由于世界民主与和平力量的壮大,未来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政治局面。这种多极化是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它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和多极的矛盾,称霸和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第二个因素是https://mednew.tongji.edu.cn/ggw/Web/Show/157633
2.为什么我国可以拥有长达半个多世纪和平发展时期?你有什么看法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使得国际格局更加平衡,单一国家难以主导国际事务,从而降低了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中国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倡导多边主义,与世界各国https://mil.sohu.com/a/836441456_120012541
3.网评:西方政治制度危机加速加深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电/网评:西方政治制度危机加速加深 来源:大公报 作者:周八骏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核心是,全球重心由过去500年(16世纪至20世纪)在西方(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向东方(亚洲)转移,一个简括的表述是“东升西降”。 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123&kindid=0&docid=107013296
4.考研政治重点知识总结及热点话题—形势与政策重要考点预测(主观题篇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 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 (2)措施: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热点链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七十周年 设问方法一: 1.如何理解“70 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https://kaoyan.xdf.cn/202412/13998215.html
5.新兴大国打破国际体系权力平衡,全球治理或进入新阶段在继续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同时,中国将更为积极地参与和支持建立并加强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和愿望的多边和区域性组织。近期金砖国家峰会在俄罗斯喀山顺利举行,可能标志着全球治理正在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 当前,全球治理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发展中国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NTQ4MTM4MA==&mid=2247519103&idx=1&sn=b4cce60cd12727387e65871c0a7f044c&chksm=ff2d8c438d9e0397b68680c20dd61fef5d9d99a35eb4451612fed6b37c6752aa06067076daa0&scene=27
6.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简单的说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决定因素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a7d6aa72fe26fdcb1e70043e3256fd0.html
7.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通用13篇)(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篇2 https://mip.ruiwen.com/zongjie/1105940.html
8.专题07俄乌冲突透视国际局势的变幻(3)原因: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 (4)影响: ①多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国际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国际竞争激烈,形成了国家间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2.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2429ct7013n195944.html
9.认识中国政治经济形势8篇(全文)政治上,各大国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在国际安全形势更趋复杂的今天,如何让已经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保续迅猛发展的势头继续在世界经济中领跑,如何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成为决策者们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而当前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gxbx8br.html
10.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主要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特点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三个阶段——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加快发展 http://www.yuloo.com/news/2003-06-26/42220.html
11.五年制《历史》第一学期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学习园地117.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 A ) A.北约建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欧盟成立 D.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 118.2011年9月24日中国新闻网:“国际机构评21世纪十大新闻,中国崛起高居榜首”。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崛起的现象不包括https://zy.ganzhsz.cn/s.php/gjb/item-view-id-143.html
12.世界多极化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意义1世界多极化是什么意思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并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世界多极化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http://m.chusan.com/zhongkao/333598.html
1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通用12篇)在当今世界中,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现象越发明显,这不仅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同时也为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针对这一趋势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全球变革的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这一过程中,资本、商品、信息和技术的跨境流动加速,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614082827_2982524.html
14.邓小平理论讲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我们要积极推动多极化趋势和大国关系的调整朝着有利于实现我国在新世界的三大任务的方向发展。 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https://edu.sina.cn/sa/2004-08-25/detail-ikftssap7691602.d.html
1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2015年版)通过世界政治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综合国力与国家地位的关系,知道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依据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来探究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局势和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http://szb.hhhxy.cn/info/1059/2851.htm
16.2022年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https://m.oh100.com/kaoshi/gaokao/26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