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如何用好“互联网+”理论前沿

核心提示:“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塑造政府公信力、展现政府自信的重要措施。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路径与方式创新进行探讨,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促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务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与发展。

【摘要】“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塑造政府公信力、展现政府自信的重要措施。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路径与方式创新进行探讨,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促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务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政务公开【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战略在政府治理领域的拓展延伸,是“互联网+”深入我国各行各业的一种具体体现,以“互联网+”为引擎,推动政府升级,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一条捷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政务处理高效化、集约化和透明化,符合新时代、新背景下政府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的必要性

有利于塑造公开民主的政府形象。“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政府行为相对透明,使政府公开向纵深发展,从以前的结果公开,到现在的过程公开,使政府行为更加透明清晰,便于人民监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3的省份政府设置了数据开放,或者应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向民众开放政务,使人民参与其中,并利用新媒体开放公众平台,使政府信息、办事流程,包括行政权力的行使更加清晰透明。政府信息的公开为民情民意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充分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利,有利于塑造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

有利于塑造高效智慧的政府形象。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府政务的公开就是展现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制度有足够的自信和认知,有信心能够将国家治理好,因此并不畏惧政务的公开。2016年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7年底,各省政府要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府服务平台,形成全国联动、部门协调、省级统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打通政府间数据壁垒,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服务人民,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政府管理效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塑造高效智慧的政府形象。

有利于塑造廉洁法治的政府形象。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转型过程中,政府公权力监督薄弱,钱权交易出现,贪污腐败现象较易滋生。因此,政府进行政务公开,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新媒体手段,把权力关进笼子,对公职人员的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将大大减少贪污腐败和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于政府廉洁形象的塑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公职人员公众形象意识淡薄。不可否认,我国政府一些公职人员公众形象意识淡薄,存在公德缺失、私德败坏的情况,而依据目前我国国情,这种思想意识滞后于网络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这种现象,对政府形象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网络的发展使公职人员言行暴露于众,公职人员不恰当的言行都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公职人员网络公关能力不足。“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政府职能呈现给大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职人员的公关能力不足反而会影响政府形象。政府网络公关具有低成本、及时性等特点,是政府职能体现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但由于我国政府网络公关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等特点,使得公职人员在网络公关上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能力欠佳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对网络敏感话题的把握程度不足和对网络技术的不了解,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这样一个过程,相信未来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动下,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政务公开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够充分。“互联网+政务服务”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与新媒体融合不充分的情况。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给政府政务的公开提供了多种渠道和平台,但在具体融合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在建设初始阶段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的规划,导致有些地区出现政务公开形式大于内容、定位不精确、网络平台名存实亡、更新信息不及时的情况,虽然渠道多种多样,但不畅通,没有有效地帮助民众解决问题,形式主义严重。因此,虽然“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迅猛,但实际效果欠佳,融合程度不够,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路径如何创新

提升公职人员公众形象意识。作为公职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自身的一言一行在民众看来都是代表政府,是政府形象的外在表现,会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因此,无论在任何场合,公职人员都要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思想意识,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此外,要坚决从思想上杜绝“官本位”,切实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用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公众形象,加强自我约束,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建立健全网络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和谐的网络环境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法规,通过法律对上网主体权责进行明确,利用技术手段实行责任到人,一旦追责,明确各方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网络监管的职能,为民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要履行对网络的监管职能,加强网民的网络自律;最后,政府要扩大舆论宣传,网络问题频发,政府仅靠“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要引导民众,寻求与民众的合作,与民众达成共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建立长效的网络监管机制,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真正意义上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势。

增强民众监督意识。“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对作为主体的政府是一种考验,同时对于作为参与方的社会大众也是一种挑战,想要让“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服务于民,民众也要提高参与程度,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和对当下热议话题的敏感程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这样才能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真正作用,实现信息化政府的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荆楚理工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刘懿萱:《浅析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经营管理者》,2016年第31期。

THE END
1.“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1 近年以来,我局根据国家和省、市、县关于政务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部署,围绕全县政务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突出公开重点,拓宽公开渠道,创新公开形式,努力打造https://wenku.baidu.com/view/d7e0266e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0.html
2.政务公开讲话范文6篇(全文)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对维护自身权益更为关切,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越来越高。第三,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微博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https://www.99xueshu.com/a/Yfaeasy63lsv.html
3.“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政务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经验,认真解决政务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从严从实,把我局政务信息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制度,促使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朝规范化、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zongjie/387225.html
4."互联网+政务服务"大连领跑全国市民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读,都可以在政务公开平台上找到。大连市立足公开与互动,着重畅通“互联网+政务公开”服务渠道,通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强化保障,探索形成了集网络、热线、电台、访谈、发布会、查阅点等于一体的政务公开与公众参与新模式,为单方面政务公开向政民互动转型奠定了基础。 https://www.51cto.com/article/537067.html
5.乡镇“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乡镇“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2 我镇的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加强民主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结合我镇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到目前为止,我镇已在市政府的网站公布信息若干条,在镇政府的网站公布信息达2648条,在镇各类宣传栏公布信息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06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