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藩:中国法制史学七十年回顾与展望理论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法制史学走过了崎岖不平的道路,几代学人筚路蓝缕,群策群力,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了法制史学研究,不仅在学科建设、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而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法制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抚今追昔,鉴古明今,在回顾中国法制史学70年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的同时,更须反思和展现中国法制史学的价值,推动中国法制史学走向新的高峰。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中国法制史学的开拓与奠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便于1950年初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国家急需的理论和财经建设人才,并且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1950年9月,为了培养中国人民大学师资的需要,招收了学校所属各个学科的研究生。根据苏联顾问的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初建时期共分八个系,包括法律系,并根据苏联莫斯科大学的规模,建设法律系的各个学科,其中便有“国家与法权历史”的课程。为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招收了4名研究生,我就是其中之一。由苏联专家讲授国家与法权历史,涵盖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外国法制史。经过一年多专业课的学习,大家感到最大的收获就是领悟了按照唯物史观来认识、总结世界法制历史的发展规律。具体说来,在苏联教科书的结构中,任何一个国家和王朝,都按着“经济基础,阶级结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四个部分构成这门学科的架构,这个架构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但我们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感到这四个部分各自独立,缺乏内在联系,而且国家制度所占比重大于法律制度。对于这一点,同学们皆有同感,故戏称为“四段论”。

1961年,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开始正式编写《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的讲义,当时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苏联教科书作为基本的参考模式,以中国的法制史料作为撰稿的依据。为了改变四段论的结构,编者在讲义中,将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合在一起,作为特定法律制度的历史背景,同时加大法制的比重,但讲义的名称仍然叫作《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这说明其并未完全摆脱苏联教科书的影响。

中国法制史学从1950年算起,到改革开放的近30年间,是一个奠基的过程。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法制史学的发展是跌宕起伏的,特别是受到批判旧法继承性的影响,妨碍了古代法制史的研究。在这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6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的三册讲义,这在当时,是全国唯一的公开出版的教材,多为兄弟院校所采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法制史学的真正发展进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41年经济社会的变化创造了有利于学术发展的环境,同时又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制度和由助教到教授的职称制度,各种学术交流(包括国际交流)机制以及各项奖励制度,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下面,我谈谈这41年来中国法制史学的主要成就。

第一,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6月,召开了中国法律史学会的成立大会,与会者经过讨论,一致确定中国法制史的对象是一元的,即法制,不是二元的,即国家加法制。因此一致主张这门学科恢复“中国法制史”的固有名称,这是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一大功绩。

1982年,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史》正式出版。同年,在西安召开中国法律史学会首届年会,经过讨论,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传统模式,主张按照法律体系分别撰写行政法史、民法史、经济法史、刑法史、司法制度史等,这样符合中国法制历史的实际状况。此后,不仅统编教材基本按照这个结构进行编写,而且推动了部门法史的发展。这是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形成的中国法制史的体系结构。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今后也会出现出更好的、更符合科学规律的新的结构形式。

第二,41年来,中国法律史学会的组织由原来的中外法制史、中外法律思想史扩展到现在的中国法制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西方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法律古籍整理专业委员会、儒学与法律文化分会、民族法律文化分会、东方法律文化分会、老庄与法律文化分会等八个组织,会员由最初的五六十人扩展到今天的八九百人。学会的活动由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发展为各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召开学术研讨会,各有指向和特点。所有这一切,都不是成立学会时所能及的。41年学会的壮大发展不是偶然,是和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密不可分的。没有改革开放,便不可能建立一个民间的学术团体,组织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在这期间,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并且培养了一代新人,凡此都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

第三,41年来,法制史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除法制史学外,还出现了法制文化史、法制文明史、比较法制史、断代法制史、专题法制史等新的学科,它们各领风骚、各有成就。在这期间,涌现了以《中国法制通史》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学术成果,形成了百花争艳的法制史论坛。除各种学术著作外,还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文献和资料丛编,如《中华大典·法律典》,经过20多年的修改完善,最终出版了6个分典,共23卷。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杨一凡教授主编的法律文献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华东政法大学也出版了近现代法律史学和比较法学的鸿篇巨制,为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支持,而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分别推出了反映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优秀学术成果。

第四,中国法制史学充分显示出现实借鉴意义。1986年,在恢复法制的背景下,我给中央讲授法制课,题目是《谈谈法制历史的借鉴问题》;2017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朱勇教授给中央政治局讲授《中国历史上的德治与法治》。此外,随着一系列论著的出版,中国法制史研究为中央反腐倡廉的伟大斗争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第五,这41年来,新人辈出,各校获得法制史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400人左右,获得硕士学位千余人。这些年轻的力量充满活力并富有进取精神,是法制史学的新生代。除此之外,学科还通过基金会征文的形式培养人才。目前有张晋藩法律史学基金会和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张晋藩法律史学基金会已经创办了10年,今年正在进行第九届全国性征文活动,对于历届的优秀征文都以《新路集》公开出版,以示鼓励,获奖者中既有博士生、硕士生,也有本科生。

第六,中国法制史学在这41年间,已经走向世界。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国家教委便选派法制史学者赴美讲学,41年里,法制史学者分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同时,几乎每年都召开中外学者参加的法制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法制史学的著作也通过日、英、韩文出版,让世界了解中国法制史发展的现状和趋向。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日本中央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翻译并出版了我的专著——《中国法制史(第一卷)》;我主编的教材《中国法制史》于2006年被翻译成韩文出版;2014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英文版;由我撰写的《中华法制文明史》英文版也即将在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西北政法大学陈玺的专著《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也即将推出英文版等等。

三、对中国法制史学未来的展望

第一,尊重传统,发展传统。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法制文明史的国家,形成了纵向传承,既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与理性的法律思维,又具有时代特色且不断推陈出新。尽管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不可避免地杂有历史的沉渣,但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法律的传统洋溢着民主性精华,关于法律的形成与发展的论述、立法的成就、执法理政的经验、严治官与宽养民的国策以及司法文明的构建等,共同构成了中国法律的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国法制的传统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绝不是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障碍。只有尊重传统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激活其中有价值的民主性因素,融入现实的国家法治建设中去。

第四,发挥法制史学智库作用。中国法制史学集五千年之经验,无论治国理政、立法司法,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价值,成为一座宏伟的智库,其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们要充分发挥法制史学智库的作用,为当前国家建设服务。必须明确的是,法制史研究的是过去,面对的是现实和未来。古人说得好,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也就是历史将国家的兴衰之由非常具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启迪人的思维,指引人的正确行为方向。

第五,培养优秀的新生力量。20世纪50年代,承担创建新中国法制史学的学者已经是硕果仅存了。他们筚路蓝缕,开拓了新中国法制史学的研究路径。20世纪80年代的硕士、博士也已年近六旬,因此,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观点明确、具有远大抱负和使命担当的年轻一代是急需提上日程的紧要任务。古人论研究历史首先是史德,其次才是才、学、识,史德是关乎根本立场的问题。

第六,为往圣继绝学,为法治开新章。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墨、道、法,都重视法制,而且提出了各种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伟大气势。没有先秦诸子的贡献,就不会有汉代以后的礼法合治、德主刑辅。除先秦诸子外,由汉迄清,涉及法学方面的学者、大家层出迭见,他们缔造的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华法制文明影响周边国家达千余年之久。新一代中国法制史学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为往圣继绝学,还要开法治的新章,也就是以中国法制史为主干,开拓和深化对于中华法制文明史、中国法文化史、中国法律史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也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理学和部门法学提供历史资料。当前进行的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需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法律文化成果,构建新的中华法系。在这方面,法制史学者大有用武之地。

专家推荐意见:《中国法制史学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旨,通过回顾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法制史奠基与开拓、繁荣与发展作了宏观概括并对未来发展及其借鉴意义作了展望。论文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是一篇学科史的佳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学科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张晋藩,1930年生,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新中国法律史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著作有《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史》《中国监察法制史稿》《中国宪法史》《中国刑法史新论》《清代民法综论》《依法治国与法史镜鉴》等30余部,主编《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THE END
1.周期性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召开法学院研究生吉林大学11月14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在海淀校区召开。本次评估邀请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文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孙宪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梅夏英、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9UGJBS055358JA.html
2.法学院召开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会2024年12月10日下午,法学院于博远楼406会议室召开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泮伟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辉、丰台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庭长徐冲、中闻律师事务所执委会委员杨帆作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g2MTQ5Mw==&mid=2650705089&idx=1&sn=0cb9048c650eebc68a480b5ec834789c&chksm=881e50dbbf69d9cdcc52783ee813541530eb7cfae923a047ab3d5a95a4be9597213cc22f3d2a&scene=27
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制史研究所和法律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制史专业博士点导师组成员; 中南政法学院客座教授等。 在校内外开设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史料学、中国行政立法史、中国经济立法史以及唐律研究等课程。在大陆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大学讲学。 http://www.ouchn.edu.cn/jgjzn/jxkybm/zfjxbjg/jxtdzfjxb/016f47c40cb44ece9eadfbe5fc6cc0f9.htm
4.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有哪些课程?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有哪些课程? 《中国法律史》、《中国宪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比较刑法》、《公司法与企业法》、《婚姻和继承法》、《比较民商法》、《国际刑法学》、《民法学总论》、《物权法与债法》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https://www.eol.cn/kaoshi/gk-wenda/20231109135445.html
5.国家开放大学24秋《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秋《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 题目类型: 填空题 题目: 原始社会经历了 1 和 2 两个阶段. 选项: 题目类型: 填空题 题目: 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 1 "产生. 选项: 题目类型: 填空题 题目: 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 1 选项: https://www.zy158.cn/m/view-67137.html
6.2025年重庆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本科报名费用是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1、专业基础课:如法治思想概论、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国际私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等,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框架。 2、专业课: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合同法、法律文书等,这些课程深入特定法律领域,提升学生在专业法律问题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http://cqjxxuexi.com/kfrxbm/770839.html
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15、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葛兆光 复旦大学 16、新文学整体观续编 陈思和 复旦大学 17、重构文艺机制与文艺范式:上海,1949-1956 杜英 华东师范大学 18、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类(18项) 1、中国法律史叙事中的“判例” 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8.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中国法律史(第一版教材)形成性考核 中国法律史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 1.《禹刑》 答: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 2.《汤刑》 答: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3.商朝五刑 答:商朝的五种刑罚,墨、剜、刚、宫、大辟。 4.周公制礼 答:在周公支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621738
9.安徽开放大学24秋学期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标准答案2.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全国政策的法律是___。 3.中国前史上最终一部封建法典是___。 4.清朝赏罚异端思想,推广文化独裁政策的方式是___。 5.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产品实施专管的制度称为___。 6.明清时期,遇有严重案子,由___会审。 7.明朝在https://www.188open.com/a/xuexiao/guokaidianda/2024/1009/57664.html
10.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2020年度(第十四届作者:杨素群(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7期 11.社会整合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杨立志(济南大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 法学 12.网络社会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的二元共治 作者:郑智航(山东大学) 中国法学,2018年第2期 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00924/Articel07002MT.htm
11.讲座预告美国中期奄后的政治新生态与中美关系未来走势主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国际华人社会学会 参与方式:会议号详见 立足中国本位认识明清会馆 主讲人: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主持人:周建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教授) 与谈人:张芳霖(南昌大学区域历史与档案文献中心主任,教授) https://m.thepaper.cn/renmin_prom.jsp?contid=21184120
12.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最新答案《中国法律史(第一版教材)形成性考核 中国法律史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 1.《禹刑》 2.《汤刑》 3.商朝五刑 4.周公制礼 5.九刑 6.六礼 7.《法经》 8.刑不上大夫 9.公室告 10.廷行事 二https://www.mmzx123.cn/archives/65292
1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史》形考作业答案1来源:国家开放大学 时间:2023-07-14 09:36:21 编辑:国开小编 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了“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史》形考作业答案1”,更多中国法律史试题内容可点击查看中国法律史试题及答案汇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史》形考作业答案1 1、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 查看https://www.zikaosw.cn/gjkfdx/news-53239.html
14.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简介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怎么样第十一条 报考警察大学公安专业的考生,应取得当年高考资格,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志愿从事公安工作,热爱人民公安事业,立志为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刻苦学习、拼搏奉献; (五)年https://www.chinapp.com/ct/vjqhMj.html
15.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试题30道含答案).docx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试题30道含答案)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A.《大业律》B.《开皇律》C.《九章律》D.《贞观律》正确答案:B竹刑正确答案:竹刑,是春秋时郑国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邓析所作,邓析将刑书写在竹简上。竹刑便于流传和携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传统帝制法典是()。A.《大清律例》B.《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6601464.html
16.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中国法律史》期末纸质考试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中国法律史》期末纸质考试题库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题库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9月9日,更新至2024年7月试题;涵盖2007年7月至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期末纸质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学员期末纸质考试。 (A)时期的(重熙条制》属于包括令、格、式、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15/7043054111006152.shtm
17.《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新闻网《电影里的中国精神——讲给孩子的电影故事》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荐书人: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党总支书记、总经理 冯立国 《老年人爱法律之民法典》 该书以高度关注老年群体权益为出发点,紧密围绕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读者在案例中读懂民法典。希望通过这套书,让每一位老年读者都能深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1/01/content_633809.htm
18.法学本科专业设置公共基础课:学位外语(工商)、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计算机应用基础(本) 、西方经济学(本)、学位论文指南 专业基础课: 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商法、中国法制史、知识产权法 专业课:法律文书、合同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https://123.hnszzxx.com/zsap/itemid-12473.shtml
19.论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走向在国际法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国际法专业,参照苏联模式,使用苏联的国际法教科书,开展新中国的国际法教育。但是,系统讲授国际法的时间很少,主要出于国家利益和政治需要,为外交斗争和对外交往输送实务人才。1957年开始的政治运动,使国际法教学与人才培养受到极大影响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1.html
20.高教研修网22.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相关问题研究 23.数字化的法律相关问题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重点选题 以下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重点选题,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1.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2.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http://www.cepaedu.cn/news/qkbj/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