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1、2023-2024学年河北衡水金卷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B体现了浪漫
2、主义的特点C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D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2下表为19281935年中国轮船统计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B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C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D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3美国于1930年通过法令,对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平均提高40%。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这一现象导致了A经济危机的缓解B关贸总协定成立C世界经济的恶化D罗斯福实施新政4下图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C居民之间贫
3、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5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新兴工业异军突起。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新兴工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包括电力、石化、汽车工业等在欧美列国中得到普遍重视是自然科学新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先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ABCD6“于是本来潜心于骈四俪六之文的人们也渐渐张目四顾,为种种新学与时论所吸引了。这个变化造就了一批近代知识分子的雏形”吸引着一批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这种现象A说明鸦片战争促使传统儒学思想不断瓦解B体现了甲午战争后部分国人的觉醒C反映出洋务派企图以新工具来守护旧理论D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思潮的发展7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
5、1942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D1949年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AABBCCDD10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B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矛盾C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关系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1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地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是A西域BC西藏D东北12“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A出台杜
6、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唐装的概念与唐期有关,但并非只是指唐朝时期的服装,而是对各种富于中国特色的中式服装的泛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的服饰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等。早期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后未,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据权江华话说唐装谈唐装的现代传承等整理材料二现在的“唐装
7、”基本上是以清末的对马褂为基础,经改良而成的中式轻上装。为什么不把“唐装”称为“满装”呢?一是因为马褂也不纯粹是满族人的服装,它是长期以未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二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被公认的“国服”是中山装。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据夏目晶子“唐装”的流行及其背景等整理材料三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们身穿洋溢着浓厚中华神韵的的中式服装亮相。这套衣服经过了传统和现代二者之间,在款式、面料以及工艺上的保留与创新,并融入了新世纪时尚
8、文化后的“唐装”,并迅速成为新时代“国服”的代表。丁锡强主编、李克让主审新唐装(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服饰的特点,并分析“唐装”与唐朝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成为“国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14(2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朝立后,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明太祖朱元璋着力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早在1358年朱元璋就派水军元帅康茂才为督水营田使,专管农田水利。截至1394年为止,成塘堰40987处,河162处,陂梁堤岸5048处。1365年朱元璋诏令栽种桑麻和木棉,同时把种植桑麻木棉的多少作
9、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由于元末田地多为豪强所霸,1370年迁徙速、松、嘉、湖等地的富民5300户到临濠(凤阳府)。大量富户远离乡土,减轻了当地农民的剥削。1372年诏令陕西、河南、山东等州县田地,允许农民尽力开垦,缺少耕牛,派官到广东购买,然后分给农户。明初对于新抚地区的夏秋粮税,多次进行减免。江南地区也以支持战争有功,多次优免税粮。对受灾地区乜以免税为救济朱元璋推行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使全国交纳田赋的土地总額増加到五、六百万顷之多。荒地大部分开垦了,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民流下的血和泪,却养肥了新皇朝的封建地主。正是在此基础上,明初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摘编自夏曾佑中国通史
11、期,该时期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C项说法正确;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早在19世纪末,列强侵略的触角即已伸入中国内地,故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近代中国的工业属于畸形发展状态,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均不合理,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3、C【解析】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转嫁危机后果,各国纷纷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保护本国产业,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导致世界经济的恶化,故答案为C项;这一现象加剧了危机,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排除B项;罗斯福实施新政是从1933年开始,排除D项。4、C【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
12、识可知,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是:1921-1929位经济迅速发展,1929-1933年为经济大危机,1933-1945年经济恢复发展。故可知工业生产发展指数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A。银行存款总量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B。经济危机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和社会保障措施,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故在一定程度上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呈下降趋势,C项正确。农业生产发展指数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5、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和德国重视科技的发明,但是英国和法国对此次工业革命
13、没有充分重视,表述错误,排除A、B、D三项;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自然科学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产生了电力、石化、汽车工业等一些新兴工业,同时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故表述符合史实,C项符合题意。故选C。6、B【解析】根据材料“吸引着一批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西化的日本打败了传统的中国,这使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试图通过维新变法寻求中华民族的出路,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并未使传统儒学思想瓦解,排除A项;洋务运动并未涉及政治改革,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7、D【解析】“六经皆我注脚”为南宋时期陆九渊的观点。“主
14、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说明儒家的思想受到冲击,南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道形成一种新的儒学理学。故D正确;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完善时期,排除A;西汉董仲舒吸收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排除B;唐朝时期不符合材料中“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的信息,排除C。故选D。8、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创造性运用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C正确;A、B、D与“祖国统一”无关,排除。9、C【解析】依据毛泽东思想可知,为了改变党内存在的左倾、右倾错误,并且改善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共产党于1942年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C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
16、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晚于对西域管辖,B错误;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晚于对西域管辖,C错误;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晚于对西域管辖,D错误。12、B【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故A项排除;C项是以苏联为首的,排除;D项是军事对抗,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种类多样;吸收少数民族特色;具有等级色彩;影响深远。关系:唐装的概念与唐朝
17、有关,但并非只指唐朝时期的服装;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影响波及海外,外国人将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或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所穿着的中式服装被称为“唐装”。(2)原因:孙中山自行设计;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山装具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政府的提倡。(3)意义: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拓展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解析】(1)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从种类、吸收元素、等级特色归纳
18、唐朝服饰的特点。二小问“唐装”与唐朝的关系可结合唐朝的国际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根据材料二中“长期以未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从时代背景、个人努力及政府态度进行分析即可。(3)根据材料“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们身穿洋溢着浓厚中华神韵的的中式服装亮相”“并融入了新世纪时尚文化后的“唐装”,并迅速成为新时代“国服”的代表。”从展现中国文化,提升国际形象地位进行及加快对外开放进行阐述“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