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聚焦科技主题

没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就不会有现代化强国;基础研究要能提出真问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针对ChatGPT这一现象级应用,要趋利避害,让“利”更好地发挥出来……

王志刚表示,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科技领域“开新局、谋新篇”,就是要在重塑发展新优势中,当好“开路先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做好“助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形成“1+1+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怎么形成“1+1+1>3”,围绕我国现代化强国统筹发力?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活力,交出的成绩单有目共睹。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介绍,2022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超过600万人年,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涌现,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科技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显著提升。

不仅人才培养实现了量质齐升,科技人才队伍国际化步伐加快,激发科技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也日益完善。

基础研究有突破亦有难点

基础研究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

就在3天前,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制定了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引导全社会加大投入。”王志刚进而“数”说变化——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951亿元,年均增长近15%,接近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速度的2倍。

随着科技投入的持续攀升,我国基础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建成了FAST、稳态强磁场、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在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

在看到基础研究成绩单的同时,王志刚也坦言,基础研究还有一些难点、不足,基础研究能提出真问题,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的难题中来提出基础问题,这就是源头活水,我们也可以凭着个人的好奇心来提问题,这就是自由探索。”他指出,要从重大的难题、短板中凝练科学问题。

王志刚透露,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围绕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这一主线,把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和自由探索三方面平台建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力争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加强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加强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优化基础学科布局,支持青年科学家挑大梁、当主角、出成果。

“四个强化”提高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022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8万亿元,企业贡献了超过80%的技术吸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与或牵头的占比已接近80%。这样的一组数据,亮出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硬核力量。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出了明确部署,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转变成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表明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里面的摆位进一步提高,企业要在全链条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吴朝晖认为,直面未来新的要求,企业能不能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关键要问企业有没有能力带动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完成、推动高水平的目标导向研发活动。?

同时,也要看企业能不能建立起围绕创新的激励机制,吸引凝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共同创造市场价值。还要看这些企业会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开放创新来实现共赢。

“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要靠市场来检验企业的创新能力。所以,有创新才有发展,不创新没有出路。”吴朝晖说。

吴朝晖介绍道,科技部近年来一直在政策、要素和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四个强化”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具体而言,一是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方面的主体地位,持续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包括吸纳更多企业界科技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等;二是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继续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起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工作机制,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三是强化企业在科研组织中的主体地位,让更多企业能够牵头组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以及“阅卷人”的作用;四是强化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企业提高成果吸纳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转化机构的有效互动。

高新区、自创区何以“又高又新”

2022年,国家高新区、自创区继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贡献了占全国13.6%的GDP,同时在节能降耗方面走在前列,据统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全国平均值的2/3,为稳增长作出重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177家国家高新区和23家自创区全面落实“又高又新”的要求,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吴朝晖指出,纵观国家高新区、自创区十年的发展,其显著成就和突破进展主要体现为“三个高”和“三个新”。“三个高”即高水平创新资源加快集聚、高成长企业不断涌现、高端产业持续壮大,“三个新”指的是策源出新、改革立新、开放创新。

吴朝晖介绍道,下一阶段,科技部将按照“三个坚持”,即坚持高原筑峰、深化改革、协同联动,进一步擦亮高新区、自创区“又高又新”的品牌,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具体说来,要继续壮大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增强原创策源能力,孵化未来产业,打造新时代高新区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自创区先行先试改革措施,下阶段改革主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加强高新区、自创区联动,从联动中激发创新潜力,打造支撑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阵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战略支点。

中国科技开放合作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谈及未来国际科技合作的进展和部署时,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表示,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人类问题的重要贡献者。我国在积极推动互惠共赢的双多边政府间合作取得新进展,已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

我国还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围绕全人类共同挑战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比如实施“科技抗疫国际合作行动”,推动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建设等。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开放创新生态,如试点设立了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外籍科学家领衔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鼓励各国科学家围绕重大问题共同开展研究,提升应对全人类问题的能力,等等。

THE END
1.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要继续巩固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先导地位,发挥沿海地区的开放先行辐射引领中西部地区开放的作用;通过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及独特资源优势释放开放潜力,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强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度对接;加快西部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10/8410423.shtml
2.经济大家谈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时代要继续巩固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先导地位,发挥沿海地区的开放先行辐射引领中西部地区开放的作用;通过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及独特资源优势释放开放潜力,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强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度对接;加快西部http://news.haiwainet.cn/n/2024/1210/c3544276-32819598.html
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他山之石校园文化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16]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17]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https://zgcsswdx.cn/info/12327.html
4.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 )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 )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A、发挥世贸组织作用 B、争取话语权 C、“一带一路”建设 D、经济贸易 Chttps://wenda.so.com/q/1662427988214408
5.标准答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建设标签:习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题: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 )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本站收集整理了大量习题及答案,请使用站内查询查找 标准答案:一带一路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姓名 性别 男女 生日 https://m.rwtext.com/47526.html
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广西妇女网《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2018年4月10日)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一八年年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https://www.gxwomen.org.cn/gzyd/jlly/15143.shtml
7.CATTI备考:中国重要时政术语英译报告(2019年度)下5.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China will only become more and more open. 6.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 The Chinese market is such a big one that you should all come and see what it can offer. 7. 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支持力度 https://www.kaosee.cn/index.php/home/news/article/id/9054.html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6.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79)开放也是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https://www.wbc.edu.cn/plus/view.php?aid=3116
9.百年芳华初心传承?丨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一张新征程的蓝图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https://www.ccwb.cn/web/info/20210703124421DC45H4.html
10.李强总理记者会要点来了,信息量很大!开放的中国大市场是各国企业发展的大机遇。 今年,我们还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开放的中国欢迎大家来投资兴业。 谈中美关系: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https://www.scnj.tv/wap/showplay.php?aid=1974790
11.2020高考新闻素材摘抄及评论100字高考作文可以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世界将继续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将继续看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而这,也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228679.html
12.学习语丨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监制:张振明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赵瑞熙 校对:白梦洁 制作:张 璋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65343319936748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