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以“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大国建设”为主题的2023(第二十二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立足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科学理念、实践探索等多个维度,进行多领域、跨学科、专题性的研讨与交流,推动中国终身学习、在线教育发展,传播教育新理念、新成果,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学习型大国建设。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英利,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包华影,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启明,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继续教育处处长董振华,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在线学习研究院院长、国家开放大学原副校长严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国家开放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臣,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总裁卢永平,弘成教育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校董黄波,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璇璇,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明军出席本次大会。大会开幕式由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范贤睿主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学院,开放大学体系,职业院校,以及行业企业的近800位嘉宾参会。
本届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开放大学指导,《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弘成教育协办,青书学堂、超星泛雅集团作为战略合作单位参与大会。
文/《在线学习》主笔何曼
大会现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单独列章阐述,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我们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遇、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赋能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切入点、发力点。本次大会旨在深入探讨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教育强国建设助力赋能,意义深远。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启明致辞。他首先代表国家开放大学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王启明指出,当前,应对数字变革、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模式、重塑教育形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际共识。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重点战略举措。近年来,国家开放大学积极响应国际共识、落实国家战略行动,立足开放教育事业,主动拥抱变革、着力创新发展,提出“建设一所链接世界的数字化大学”。
他强调,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将立足开放教育事业,发挥我国开放教育制度优势、体系优势,紧紧围绕践行好“教育强国建设国开何为”和回答好“开放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时代命题,同题共答,聚势启新,加强协同集成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开放教育新生态,塑造开放教育新范式,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新时代终身教育新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致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我们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他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他说,“要让教育数字化助力学生学习,让教育数字化支撑教师教学,让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治理,让教育数字化推动交流合作。”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致辞。他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化正在快速赋能我国教育,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已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格局初步形成,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得到强化,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增强。他表示,数字化必将进一步带来教育的变迁:一是带来教育目标、内容和载体形态的变迁;二是带来学习和教学形态的变迁;三是带来评价和治理形态的变迁;四是带来学校和社会形态的变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英利致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清晰绘制了中国特色学习型大国建设图景,提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建设目标,为我们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速升级提供了根本遵循。他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学历和非学历相统筹,引领和规范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统一,按照“摸清底数、规范管理、各方参与、共同发力”的工作方略,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继续教育发展道路,推动新时代继续教育系统变革、综合改革,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和学习型大国建设。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致辞。他指出,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与世界范围内数字时代浪潮发生历史性交汇,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有效应对的严峻挑战。当前,我们形成了数字教育发展理念,开辟了师生教与学的新空间,打造了世界最大的数字教育资源库,找到了重大任务落地的新抓手,深化了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他表示,发展数字教育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他希望,未来,要转变思想理念,深化平台应用、强化数据赋能、服务终身学习,为推进数字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教育变革
“智能化时代,终身教育的需求场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及安全可信、持续创新的数智基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总裁卢永平在《扎根数智教育,共创人才培养新动能》主题报告中表示,针对智能化时代的ICT人才培养,华为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结合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帮助院校实现数字化人才的育聚留用,助力产业升级。他提到,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行业客户,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华为依托ICT技术,发挥“根”技术优势,携手能力型伙伴,打造了数字教育智能体。该智能体的实现,需要“共识、共建、共治、共赢和共享”。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冯立国主持报告环节。
多维创新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的教育合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支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离不开强大的社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教育的重视,增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院长侯怀银从充分认识社会教育的作用、明确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社会教育的地位、以开放大学优势办好社会教育、重视社会教育学的三大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阐述了终身教育视野下社会教育的发展。他表示,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以“学习”构筑未来社会形态的理念,与社会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学习型大国建设的提出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的产物,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深化和推进。因此,社会教育在其中同样应有所为、可有所为,且可大有所为。
“当代有着‘万物皆数’的说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事物都可以数字化,教育正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前行中,我们认为还是需要坚持一些变与不变。”青书学堂副总经理常艳霞重点介绍了青书学堂SaaS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她表示,因时而动、随事而制,在逐“质”中要抓住“人”这一教育主体与技术的关系,把握教育发展转型“变”中“不变”,在“不变”中求“变”,以数智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青书也将继续秉持学习者创新者的姿态,不断提升技术与服务质量,应对市场的变革与竞争,为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新视野。
“我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和重要转型时期,但尚未形成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在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建设者、创新者抓住机遇,先行先试,聚焦职继教育的鲜明特征进行改革创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孙诚在《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创新路径》主题报告中,着重解读了教育部印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其中,在重点任务方面,她特别对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创新路径提出了几点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按照“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原则;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程的实施,在地方和院校的不同层面,探索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等。她还介绍了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体两翼”战略部署。
“职继融通要从政策机制、产业资源、工程实践、理论体系、科研能力、职普融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产业人才体系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围绕产教融合的背景、基础、路径三个方面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继融通。他表示,职继融通的路径要做到战略融通、机制融通、资源融通、平台融通。其中,平台融通即共享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产业需求与培养目标的融合、产业技术与专业技术的融合、岗位要求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产业人才大数据与教育教学大数据的融合。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安薇主持大会主论坛。
作为行业内经典盛会,本届大会同期举办了2023教育数字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展览会,吸引众多企业进行成果展示,从技术、平台、资源等各个领域,向与会代表呈现我国在线教育领域的最新产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