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北大等大学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北京联合大学以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己任,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学校现占地约900余亩,校舍面积约40万平米,图书馆藏书近235万册[1],专任教师近160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本科生2万余人,高职高专生近6000人、外国留学生1500多人以及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学校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0多人。建校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18万余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1月,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78年在京重点大学建立的大学分校。
市政府38号文同时决定:北京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职业大学机电学院纳入北京联合大学统一协调管理。北京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设在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职业大学机电学院设在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由这两所学院主办,属大学专科性质。
1986年9月,北京联合大学轻工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建材轻工学院。1989年12月,北京联合大学电气化铁道学院撤消。1990年8月,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京工业大学。1990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决定,北京联合大学航天工程学院划出北京联合大学。
1993年3月,北京联合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并入首都师范大学。6月,市高教局同意海淀走读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1994年3月,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与文法学院的档案、法律、政治等系合并,撤销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改名为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高校干部培训中心)。1994年3月18日,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与电子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北京联合大学电子自动化工程学院。1995年12月,北京联合大学电子自动化工程学院并入北京联合大学校部。
2002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撤销,调整为4所学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和管理学院;7月,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2003年2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1月,北京联合大学成人教育部并入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12月,教育部批准北京联合大学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网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2017年6月16日,北京联合大学举行智慧城市学院成立大会,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成立。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2010年以来,该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课题1400多项,每年获得科研经费名列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前茅。
2002
386
98
2
未统计
2003
581
119
11
7
2004
710
159
16
8
2005
737
227
48
9
2006
1012
321
58
14
2007
1066
383
110
2008
1184
499
170
18
合计
5676
1806
415
64
截至2011年9月,该校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9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千余种,引进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springerLink、美国工程索引等30余个中外文电子资源库。
该校成功举办了中美韩国际研讨会、北京国际特殊教育学者讲坛、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和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并与台北科技大学等多所台湾高校多次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高等教育(技职)学术研讨会。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专任教师1584名。
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10人,市级拔尖创新人才13人,市级青年拔尖人才18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92人。
有荣获北京市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8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团队[3]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旅游管理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通信工程、特殊教育
国家级精品课程
高职高专:WEB技术应用基础、应用数学与计算、公共关系概论、工程化程序设计
北京市精品课程
本科:财税法学、考古学通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高职高专:城乡规划管理综合实践、机械工程技术综合实践、可编程序控制器、现代通信技术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基础化学、园林植物繁育技术、项目管理、音响工程技术、就业指导、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中式面点工艺、市场营销实务、英语北京导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27个本科专业承担了面向北京市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优秀高职毕业生高职升本的培养任务;46个高职专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传播等4个专业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专业,另有11个北京市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校被确定为北京市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北京市职业教育等级分级改革的试点单位,即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两个高职专业。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自2010年起承办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并扩展到华北五省市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教社"杯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1名。2010年以来获得3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其中获得"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北京市金奖1项,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3项。学生艺术团获得省部级以上大赛奖项22项,其中管乐团、舞蹈团均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该校是北京市八所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院校之一,该校队员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多次取得好成绩,并有7人获得了国家运动健将称号。获得伦敦残奥会冠军1项,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3项,其他国内各类体育比赛全国冠军25项。该校被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中国健美操协会评定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在全国健美操联赛中,该校取得5项冠军;在第四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暨2010年世界拉拉队竞标赛中国选拔赛中,该校取得4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
"学以致用"是该校"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办学宗旨的核心内容,是"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办学定位的精炼表达。
"学以致用"的"学",既是知识技能之学,又是理想道德之学;"学以致用"的"用",既是知识技能之用,又是理想道德之用。
"学以致用"的"学",是有用之学,能用之学;"学以致用"的"用",是学了能用,学了会用。在这里,用规定学,学了为用;学用一体,不可分离。
"学以致用"的"学",是勤奋好学之学,是讲究方法之学;"学以致用"的"用",是敢于运用之用,是善于运用之用。在这里,勤学善用,学用相长;学无止境,用无止境。
"学以致用",意即在训导学生,也在勉励教师。教师之学、之教都在致用。要有学以致用之学生,须先有学以致用之教师;善于教人学以致用者,必先自己善于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