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于2020年9月撤县设区后,主动适应以农村为主兼顾城市向农村城市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变,全面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升级。近年来,湾沚区探索打造“一网一群一平台”载体,逐步构建以网格体系为基础、以在职党员进社区为补充力量、以“广场问政”平台为载体的社区治理工作体系,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全区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网”覆盖四级网格明责任
管理区域网格化。为解决区划调整前全区网格管理中存在的标准不一、管理松散、服务缺位等问题,湾沚区按照一网统管、集中连片、方便治理、统筹高效的原则,整合综治、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网格功能,将全区城市社区划分成19个社区网格、191个小区网格、897个楼栋网格和3134个党员责任区;区直部门、非公企业、物业公司等82家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成立党建共建委员会,建成管理精细、服务有效的“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责任区”“滴灌”式四级网格联动组织体系。
管理工作责任化。实施网格事项“清单式”管理的制度机制,将9大类、128项基层治理事务纳入“任务清单”,细化责任、明确目标,让网格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结合社区实际,配套“AB”岗制度,同一管区相邻网格的网格员互为AB岗,A岗因事请假或承办业务工作无法巡查网格时,由相邻网格员担任B岗,形成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闲置用房、物业用房等,按照“一对一”与“一对多”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网格设置39个“爱湾沚·先锋驿站”,由区直“双联系”部门认领建设、社区党员志愿者轮流值班,打造贴近群众的网格为民服务点、社区民情工作站和应急处置指挥所。疫情防控期间,先锋驿站成为小区(网格)临时党支部的办公点,依托驿站设置的“共享药箱”累计吸引4300余名居民参与、共享药物5700余件。
管理内容标准化。为切实将管理服务覆盖到每一户、延伸到每个人,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实行网格事项准入清单制,社区干部、辖区内民警、群众代表、网格员等组成网格“小分队”,及时采集、上报并实时更新网格内的人口、房屋、党员、社保、就业、安全等基础信息,了解掌握网格内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及情况变化。按照每周不少于3次的频率定期走访辖区居民,收集社情民意,做好登记上报和情况反馈工作,及时反映解决居民诉求。
一“群”联结“四单”服务聚能量
设岗定责亮承诺。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自身特长、资源优势和社区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本着“社区所需、居民所急、自己所能”的原则,认真筛选、梳理、划分、制定服务项目,因需、因事设定政策宣传、垃圾分类、矛盾调解、教育辅导等多项服务岗位,采取“社区下单、党员接单”服务形式供在职党员选岗、认岗,通过公示栏将党员承诺、服务事项、办结时限进行公开。发挥在职党员部门职能作用,联合社区党委、社会组织等力量,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能力提升”的立体支持模式,对接资源、需求清单,形成项目清单,共同推动在职党员参与打造涵盖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工作站运营、特定群体服务以及党组织服务群众等25个惠民项目。
精准考核亮实效。为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建立“群众测评、社区参评、组织考评”的评议机制,社区每半年通过居民代表评议、问卷调查评议等方式开展群众测评,由群众对在职党员的服务作评价、提意见;推行在职党员表现纪实制度,社区做好参与人员登记、问题解决情况反馈等工作,每月公开活动成效、进行量化考评,通过社区参评衡量在职党员进社区履职的综合表现;区级组织部门根据社区反馈的在职党员进社区参与情况台账,每季度进行备案管理,将在职党员的荣誉表彰、党员民主评议、优秀党员评选等工作延伸到社区;印发《湾沚区“五星级”在职党员评定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多层面监督、多元化评议,评选表扬2批次36名“五星级”在职党员并颁发奖品,激励在职党员凝聚服务力量。
一“平台”协商四方主体促共建
畅通参与渠道。构建“一线收集问题、责任单位认领、清单限期办理、结果常态回访”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形成闭环、推动落实;推进社区设立互帮互助会、联防联治会等自治组织,科学制定居民公约,引导居民定期议事,完善群众参与渠道;依托网格工作触角,收集居民群众诉求,通过大数据研判汇总分类,形成民情台账和问题清单,实行实时跟踪和动态销号管理,推动问题解决落实。截至目前,通过“广场问政”平台发布问题交办单54期,协调住建、供电、城管、环保、公安等13个职能部门以及24家物业公司,解决物业问题276个。
湾沚区聚焦城市社区治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加强“一网一群一平台”载体建设,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纵深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推动破解治理难题,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努力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湾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