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升本科有几种途径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科升本科有几种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评估;文献资源;采购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文献资源,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又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它的文献资源建设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决定能否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所需文献信息,从而也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各个高校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文献资源的建设。

一、初升本时图书馆文献资源状况

二、“迎评”中的文献采购

三、评估后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1.经费使用策略

在评估后,图书馆得到的文献资源建设经费大幅度削减,对经费如何安排使用,成为制定文献资源建设策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于杯水车薪的文献购置费,应主要用于这三个方面:一是购买必要的数字资源。在购买数字资源上也要严加选择,比如,新升本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上一般都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其实,这三种全文数据库都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中国期刊网”在公开发行期刊方面收得最全,但价格稍高,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有大量非公开发行期刊全文,价格十分低廉;至于“万方数据”则和“中国期刊网”一样,都有硕博论文专库,但“万方数据”的硕博论文相对于“中国期刊网”则更具价格优势。因此建议,在全文数据库方面,可选购买“中国期刊网”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根据我馆的实践,这两种数据库师生读者利用最多的),硕博论文则买“万方数据”的;二是用于学校新开设专业所需文献资源的建设;三是用于修复被突击购书所破坏了的馆藏结构。

打破文献资源各自封闭的壁垒,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使文献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一直是图书馆界追求的目标。自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入信息管理领域后,人们更是对此加快了实践步伐。新升本院校在文献资建设经费匮乏的情况下,应加大该方面的工作力度,大力开发馆际互借协作单位,努力拓宽文献资源共享途径。在开发馆际协作单位时,思维要新、宽,不要局限于只和自己相同层次及相同系统内进行协作,要有大图书馆思想,进行多层次、多系统开发。

3.加强自建特色数据库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自建也是一种花少量的经费即可增加文献资源的好途径,而且,自建的特色数据库一般都是根据本校内学科专业设置、重点研究方向及学校专业发展方向来建设的,甚至比一些购买的数据库针对性与实用性很强、利用率更高。新升本高校图书馆要组织馆内专业技术精深、文献信息检索、分析能力强和信息技术强的馆员,成立一个特色数据库自建协团队,专门从事特色数据库的自建。

4.网上文献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巨大的虚拟空间成为人们极为方便的信息交流、的广阔平台,使其用户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17日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人,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2007年一年中国网民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报告还显示,接近2/3即1.38亿网民或者在网上发过帖,或者给互联网上传过内容。试想,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信息量!这样巨大的信息量里必然包含许多可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如许多专业博客信息等,而这些文献信息资源绝大部份是可以无偿利用的。因此,图书馆对这种网上文献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使因经费问题造成的馆藏文献量不足得到部分补偿。

综上述,新升本高校评估后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必须根据其所面临的形势,认真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策略,并在此策略指导下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方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杨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7,(11):78-80.

【关键词】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启示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概况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倡导的是“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国际化”表明其高等职业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其课程内容紧跟国际教育步伐,并且采用师生互访、互派留学生、办学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面向国际办学。“多元化”,首先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即设立高等职业研究生院,其次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向终身教育模式转化。“社会化”则主要体现在注重“产研学”和“产官学”合作方面。

为保持快速发展,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采取了加强与普通教育联系、扩大开放性、接受社会监督、进行课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短期大学主要通过学分可与四年制大学互换,使得毕业生可升入大学继续学习。高等专门学校则让毕业生毕业后经过学位授予机构的审查,可获得准学士称号,这样可以拓宽毕业生的出路。专门学校倡导构建“柔软的”高等教育体系,给予修业四年以上的专门学校毕业生“高度专门士”称号,在日本“高度专门士”具有研究生的入学资格。

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定义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标准是“蓝领”,即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为了适合这样的标准,国家倡导学校要“校企合作”。其优势是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与之配套的措施有“把企业教师引进来,把学校教师送出去”,前者是让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到学校教学或者开展讲座,后者是通过“访问工程师”的形式让学校的老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获取项目经验,引入到未来的教学中。这样的形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企业的员工尽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教学经历,因此授课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同时,学校老师到企业去参加培训,但毕竟一家企业的技术不能取代整个社会需要的能力,而一段时期的“访问工程师”往往都是在固定的企业完成的。

学校在办学中面临的压力是“就业”,因此一些省份会把专升本纳入到就业率中。而参加专升本考试并且最后能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往往也是在该校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不管在学校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其高端目标还是要进入本科学习,增加自己就业的筹码。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困难及对策

1.高等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的衔接不够

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不够,高等教育兼顾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指向人的充分自由发展的非专业教育,具有基础性、准备性和知识广泛性,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从事未来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要与高等院校衔接的唯一正规途径就是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获取入学资格,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中属于凤毛麟角,因此,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一定的脱节。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几个解决方案:(1)打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让国内部分有实力的技职类院校升格,打通从专科到本科乃至硕士、博士的学习路径,打造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2)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四年制本科专业,从招生开始即按本科生的要求录取。(3)在高等职业院校设置准本科学院,选录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能就读该学院,经过一年的学习,直接能升入本科院校。(4)让高等职业院校成为本科院校的下属学院,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高等职业学院学完所有的课程,有机会进入本科院校学习。

2.师资培训需要改革

改变“把企业教师引进来,把学校教师送出去”的政策,因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发展,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教师资源。基础理论课可由学校的教师完成,因为学校的老师往往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或学位,在高等院校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往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完全胜任高等职业院校的授课工作。而实验或实训课程则由企业教师完成,因为他们具备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通过课程教学可以将这样的经验传授给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当然,我们在选择这样的企业教师的时候,必须考虑他们的工作背景是否适合。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讲座服务学科服务优化策略

分类号G252.13

AbstractThispaperpointsoutthatinthegreatreadingactivityandthenewperiodoftheactivepromotionoflibraryservicetothewholesociety,weneedsomecalmthinkingonhowtopromotenationwidereadingfurther.During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ourlibrarypersons'delicate,perfectandprofessionalpracticeandexperienceofreadingpromotionandreviewactivities,stillcangiveenlightenmenttousnow.Librarianshavetobeartheresponsibilitiesandtaskswhichcannotbereplacedbyothers.Butcomparedwiththenationalandsocialneedsanddesires,thereisabiggap.Thatstartingfromtakingtheworkofbooksreviewseriouslyandpromotinglibrarianstodothework,perhapsistheeffectivedirectionandmeasurestopromotenationwidereadingmovementfurther.

KeywordsLocalcolleges′libraries.Lectureservice.Subjectservice.Optimizationstrategies.

图书馆讲座服务在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开展得风生水起,如北大的“一小时讲座”、清华大学的“信息资源研究”专题培训讲座等。与这些高校相比,多年来地方高校图书馆讲座服务进展缓慢,形式落后,方式单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讲座之前缺乏与读者的有效沟通,他们没有走进读者的内心世界,不了解读者真正的需求,讲座多是“一言堂”,讲座效果不甚理想。而学科馆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与对口院系之间进行联络,了解学科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并以最终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为目的。因而在开展讲座服务之前通过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读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实实在在地为读者“把脉”,然后有针对性地为对口学科读者推出“专题讲座”,这样将能有效解决地方院校图书馆开展讲座服务的“落后”局面,让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1地方高校图书馆讲座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讲座服务对象未作细致划分

1.2讲座服务内容挖掘深度不够

因为缺乏对读者需求的了解,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讲座服务内容仍然停留在围绕本馆购买的几个大型数据库(如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来进行,鲜有针对性的挖掘案例。以笔者从事学科服务的实践经验来看,因为没有名校的“光环”,地方高校读者中数量众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对各种类型的专业课学习资源的获得以及各专业的考级和考证是比较热衷的,同时对一些国家级的考试也是趋之若鹜,比如国家级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务员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等,因为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各种证书或证件的获得将能为他们毕业谋职提供实实在在的砝码。但是当前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对读者这些刚性需求是缺乏考量的,相应的在讲座服务内容方面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挖掘。

1.3讲座服务教师的遴选未作精心安排

1.4讲座服务与学科服务“失联”

学科馆员一项最基础的任务就是要经常与读者保持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学科服务能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但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中,由于缺乏整体安排,讲座服务与学科服务常常“失联”,表现的形式通常是学科服务与讲座服务各行其道,鲜有对接,更缺乏深度结合。讲座服务与读者的实际需求没有进行对接,讲座内容“单一,粗放”,一味追求“大而全”[2]。通常是一场讲座下来,由于灌注信息量过大,对读者有用的专题信息反而涉及不多,因而讲座的效果甚微。以江西省某一地方高校图书馆为例,学科馆员有30人,基本涵盖图书馆各个部门。而从事讲座服务的老师则主要由来自信息咨询部的5位老师兼职,在开展讲座之前,他们基本不会与学科馆员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每次讲座都要通过各种类似抓“壮丁”的手段让一些“不相干”的学生来听课,老师讲得难受,学生听课也是“如坐针毡”,等老师讲完课,被抓来的“壮丁”也基本逃跑光了[3]。

2地方高校图书馆讲座服务的优化策略――与学科服务的有机契合

2.1让学科馆员充当讲座服务的排头兵精确定位讲座服务对象

学科服务是开展讲座服务的基础,讲座服务是学科服务的升华。学科服务能做到知己知彼便会有所成效,知己是对自我的认知,包括本馆有哪些文献信息资源、没有的从何种渠道获得、本馆开展了哪些服务项目等,只有将这些吃透,才具备了为读者服务的基础。知彼是对服务对象的了解和把握,若对方是学生读者,则应熟悉其年级、学科专业、教学计划、所开课程以及普遍的文献需求(比如一年级要学习英语,二年级要学习计算机,三年级要专升本,本科生四年级时要写毕业论文和准备考研等)[4],若是教师或教职工读者,则对方的姓名、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及研究方向等等是交流沟通和服务的基础,在熟悉的基础上再了解其文献信息需求,这样才能使学科服务有的放矢。

2.2让学科馆员充当讲座服务的老师精心挖掘讲座内容

2.3利用现代培训讲课方式提升讲座服务效果

2.4借鉴先进的讲座服务组织管理模式提高讲座服务效率

3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既不同于知名高校图书馆,也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读者类型以及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他们在各方面差别也比较大,既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博士、教授群体,也有生源质量比较低的专科生群体,若让学科馆员主动为每一位读者都实行个性化的学科服务,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因而通过将地方高校图书馆讲座服务和学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科馆员充当讲座服务的讲师,同时细分讲座服务的读者群,深挖讲座内容,并借助于现代的讲座服务组织管理模式和培训讲课方式,将不但有利于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也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开创新局面。

[1]肖小勃,乔亚铭.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分类及服务[J].情报探索,2014(4):109-112.

[2]楚存坤,孙思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分层服务模型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50-52.

[3]童姣姣,王雨露.信息化挑战下高校讲座的境遇与出路[J].高校辅导员,2013(4):55-57.

[4]朱礼红.新升本高校图书馆读者入馆人次变化特点研究:以安康学院图书馆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08(2):125-128.

[5]吕元康,周频,陈远方.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若干误区[J].新世纪图书馆,2012(4):47-50.

[6]任树怀,胡礼忠.新兴技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14-19.

[7]朱伟丽,黄晴珊.美国5所医学院图书馆培训讲座的调查及其对我国图书馆开展文检讲座的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6):74-78.

信息化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社会是信息和知识总量激增、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知识陈旧速度加快的社会,由于社会高度信息化,使得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可享受社会为其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而不受任何年龄条件、时空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这导致了教育对象的终生性和全民性。随着高度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渗透,学校教育面向社会化。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和知识成了社会最重要的资源,随着交通、通讯手段的发达,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加深,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将不可避免。为加强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增进和平、友谊与合作,未来各国的教育还将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多地承担起传播世界优秀文化的责任。所以,信息化社会教育一定要做到国际化。

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教师信息素养的特点

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应该掌握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主要是指面向教育教学实践的信息素养,它除了具备一般性信息素养的内涵外,又具有其职业的独特性,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信息的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交流和传播活动,作为教师要能运用信息传播规律来科学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2.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

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称为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其主要因素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的能力以及对新的信息的创造和传递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和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以及技术手段基本操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现阶段教师急需具备和提高的主要能力。

3.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

科学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具有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实用的媒体的能力。

4.媒体的整合能力

媒体的整合能力是指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作为职业教师,不但要善于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还要能够将教学媒体与教学各要素进行科学的整合,特别是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应该是职业教师具备的重要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加强对教师的信息素质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顺应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创新教育的需要。

1.迫切性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建起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建设了计算机校园网,远程学习等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不断形成和出现,要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作为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素质必须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必要性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教学的目的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可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素养应该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主要有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两种途径。其中在职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目前,在职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专业进修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或者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各种专业进修活动,包括各种自学考试、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的专科、本科、专升本学历教育以及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

这主要是指由各大专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或师资培训中心等组织的有计划、大范围、短期集中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

3.校本培训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1.077

1新建地方高校的现状与转型发展

根据《中国教育年鉴》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20世纪末,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迎来了扩招,一大批专科院校先后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不仅组建速度快,分布范围广,由于绝大多数办在省城以外的地区,所以又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这些大多从专科升格发展而来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增设新专业,加快办学转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新建地方高校的蓬勃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原因,它们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间既有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引导,也有经济层面的迫切需求,还有历史还原层面的欠缺补账。新建地方院校的产生带有明显的政策痕迹,普遍存在着发展规模过快、专业设置与地方脱节、师资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弱、生源质量差等问题,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布局调整,地方财政成为高等教育投资,尤其是地方高等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从而依托地方经济资源和实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成为服务目标的见证,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也更加突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模式下,正确理解和发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功能,无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地方高校自身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新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作为新建地方高校的目标和定位,应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不仅是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也符合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高校只有以地方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才能实现自身发展。新建地方高校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担负着为地方发展服务的使命,因此不可能走老牌本科院校那种研究型发展道路,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一条独具学校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的转型之路,是这些新建地方高校的主要诉求。

为了实现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价值,新建地方高校都进行了转型探索,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新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还不太理想,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与引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地方高校的转型,需要从专业设置、师资提升、科研创新等方面配套实施,但加大新建地方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在地方高校与区域合作发展方面面临困境,表现如下。

2.1新建地方高校的教育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脱节

2.2新建地方高校没有发挥高校教育的规模效益,地方特色不足

从社会需求来说,不同的大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地方高校应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新建地方高校应承担起地方人员教育素质提升,企业员工培训的教育职能。然而实际情况是地方高校模仿重点高校,单一化、模式化趋势明显,盲目模仿、办学趋同已经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新建地方高校大多从师范院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设置重复度高,缺乏地域特色。雷同现象主要表现为专业点多,设置相同专业的学校多。由于专业设置雷同,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导致地方教育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3新建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创新度低,技术转移形式单一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科研成果的科技含量与市值被充分打上市场化的烙印。新建地方高校的科研创新度低,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大部分新建地方高校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转化体系,缺少从事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的专业队伍。产学研合作仍然处于规模小、单一化的模式,尚未形成合作发展和衍生发展的机制模式。由于产学研力量分散,地方高校主要以技术转让的形式或简单的合作发展方式开展与企业的合作,而技术转化后只有10%的成果能取得较大效益。许多大型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存在担心,对来自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的兴趣小,转而采取了购买现成设备的做法。

2.4新建地方高校科研资金短缺,投入主体仍靠政府

新建地方高校大多处于经济不发达的中等城市,政策上的约束大,社会融资渠道狭窄,科研资金短缺严重,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2007年地方高校科技经费投入总额为186.6亿元,其中,政府部门财政投入92.12亿元,是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仅为7.27亿元,资金规模较小,所占比例不足4%。因此,拓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金渠道是激发地方高校活力、增强地方高校科研动力的重要问题之一。

2.5新建地方高校与地方合作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亟待完善

3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模式分类及评价

大学发展的本质就是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新建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虽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但它们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寻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引领服务地方经济,地方高校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合作模式也存在着不同类型。

3.1基于不同主体的合作发展模式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主体包括地方高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这里的中介机构专指科技中介机构,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科技中介机构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与应用、生产与消费不可缺少的服务纽带,能快速在地方高校和企业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基于主体的主导地位不同,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1地方高校主导模式

地方高校主导模式又称为“地方高校营销模式”,是“指高等院校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以获取科研资源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目的,主动与产业界合作的模式”。然而,单独依靠高校的力量难以实现这一目标,这时就需要地方高校利用营销方式将自己的技术推广出去,积极寻求合适的企业与之合作。当前,高校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技术转让、专利出售、高新技术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

3.1.2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是基于企业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从而导致对技术创新的迫切希望。随着国际全球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企业在面临激烈的技术竞争,技术的突破、新产品的开发、工艺设备的改造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企业在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利用高校的研发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3.1.3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又被称为政府推动型合作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府居主导地位,由企业、地方高校直接参与。优点在于:政府通过决策,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对全局进行优化统筹。在这一模式中,政府-高校-企业形成了“三重螺旋运动”,不断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合作的健康高校发展。

3.1.4地方高校的科研、设计机构与企业一体化模式

地方高校、企业一体化模式是指研发主体和生产主体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独立实体,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这种模式类似于衍生企业的模式。衍生企业是连接科研成果与商品之间的桥梁,让不断衍生的企业间高度联系,形成了一条无形的创新链。

3.2基于不同合作方式的合作发展模式

3.2.1技术转让模式

技术转让是指高校将其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卖给企业,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牟利的合作模式。包括两种情形:一是高校自身在科研中产生的成果通过技术转让给企业;一是企业提供项目资金支持,高校进行研发,项目结项后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中。技术转让模式是一种新兴模式,从国内外技术转让模式的实践来看,成功率不到20%。主要原因有三点: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合拍,和地方企业的需求相脱节;地方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吸收能力有限,科研成果转化的费用较高,企业无法承担;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技术转让这种合作模式的进行。

3.2.2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模式是指地方高校利用自身智力密集、思想活跃、学术交流频繁,信息占有量丰富等优势为当地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传播、交流和运用等方面的服务。因这类合作模式简便易行,在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3.2.3委托开发模式

委托开发模式与技术转让模式都属于比较简单的技术转让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作为委托方,地方高校作为受托方,委托对象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一般由委托方提出要求并提供资金,由受托方研究开发。这种模式的特点:一般都是由企业提出要求,由企业推动合作的进行。企业提供开发资金,委托开发的风险和权属由委托合同规定。合同的内容包括权利归属、委托风险的承担、委托金等事项。委托开发中,受托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企业在整个委托开发过程中具有主导地位,但对于地方高校如何开发何时开发只能由合同规定,企业并不能直接干涉。高校对于企业将如何使用技术和如何转化技术也没有权利干涉,地方高校与企业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

3.2.4大学科技园模式

大学科技园是依托科研型高校来设立的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三方面共同组成的组织群。以高校为中心,与专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合作兴办高技术密集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功能。这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二是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能促进提高高校技术水平。大学科技园对高校的科研能力要求较高,对于新建地方高校科研能力普遍较弱的现状来说,发展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新建地方高校可以牢牢立足地方,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开展实用技术研究,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2002年周口师院从周口师专升本,是典型的新建本科高校,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周口师院地处豫东大平原,农产品种植业发达,人口稠密。针对这样的地方特点,周口师院可以把研发重点放到农产品加工技术和人口卫生、医疗保健上面来。建立以此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区,并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构建区域产业群,共同推动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

3.2.5地方高校与企业共建科研基地模式

地方高校与企业共建科研基地模式是指地方高校与企业分别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人力和设备共同建立联合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这种基地实质上是地方高校与企业的中介机构,具有联系枢纽的功能。其简单的公式表述是:地方高校+企业=科研基地。地方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多赢局面的合作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合作方能够扬长避短,实现多赢局面;科研基地研发的技术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科研基地成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技术的中试基地。但是,共建科研基地也具有一些局限性:第一,对合作各方要求比较高,合作较难成功。因为科研基地不仅需要有效整合合作各方资源,还要顾及合作各方利益的平衡,再加上一般技术公关的风险,合作难度较大。第二,基地的运营和资源的调配难度较大。由于各方的领域和处境各不相同,面对的问题也不相同,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合作者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4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对策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新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但成功的合作发展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地方高校自身的因素,诸如科研能力、区域归属、科研定位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双方合作能否成功,又有地方高校技术辐射范围内的地方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度、企业自身对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企业的战略定位等等,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4.1转变观念,注重应用性学科建设

4.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发展模式

4.3改善投资环境,构建合作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构建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多渠道吸引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资金,是推动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资金非常有限,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的融通功能,积极寻求潜在的市场投资主体。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1)财政拨款。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对市场前景预期良好,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的项目进行专项拨款。这种财政投入具有引导性质,可以起到以小带大的作用。为降低成本风险,可以考虑采取分阶段投入财政拨款的方式。

(3)融资担保。通过探索建立科技型的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强新型融资模式、融资手段的研发和推广。制定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实施办法,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4.4完善产学研合作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

在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中,除了企业、地方高校、当地政府外,还需要一系列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牵线搭桥、提供咨询、协调各方利益的功能。它们是双方合作中的催化剂,能更有效的促进企业与地方高校之间的产业联盟。加快中介机构的发展,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中介机构的运行机制;其次要加强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充实科技中介机构的人才队伍;最后,要加强行业自律,发展科技中介行业协会,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6-17.

[3]孙秀芝.我国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与形式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一、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一)学生就业特点分析对于机电专业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讲,由于更注重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也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文化课程成绩相对来讲较为薄弱,而实训课成绩则较为出色。各种数据显示,五年制高职第五年专升本录取率,女生远远高于男生,而绝大多数的男生毕业后选择的是直接踏上工作岗位。从往届学生毕业就业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有如下几种情况:家长、亲友、朋友介绍的工作单位;家族产业工作继承;应聘校企合作单位;自己根据各种就业信息寻找或同学引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创业等。虽然,就择业范围而言,男生可供选择的空间相对比女生要更广阔,但是,由于男生好强、冲动、缺乏耐心等性格的影响再加上家庭造成的溺爱,会出现频频跳槽或直接放弃工作的情况。

(二)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社会实践指假期实习或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对于高职学生个人成长来讲,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确认适合自己的职业,最终为进入职场做好各种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首先,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社会阅历;其次,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锻炼为人处事能力,提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再次,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最后,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提升自我价值,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各种途径与方法

就职业院校来讲,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来自家庭的干扰不管是顶岗实习、社会兼职等各类社会实践,家庭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个别家长对自己孩子太过谨小慎微,不敢大胆放手让孩子勇敢尝试,不愿让孩子吃亏锻炼,太过呵护保护,而让孩子错失一次次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同学们已经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使自己思想愈加成熟,为人处事更受欢迎的时候,他还停留原地,当大家已经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平稳过渡到社会工作的时候,他可能还没有勇敢迈出第一步。碰到这种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召开家长会,邀请班内学生做成功经验的交流,让部分家长真实感受实践锻炼的成效,逐步解放自己思想,勇敢放手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锻炼。

四、如何更好地管理学生社会实践

(二)准备工作要充足实习前的培训、教育等准备工作要充分。可以通过开展班级社会实践的主题班会,让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实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学校一定要做精心的准备。让学生转变观念很重要,社会实践就是让学生从学校的学习生活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实习是要抱着吃苦锻炼的心态去体验工作的艰辛,去磨练和增强自己的岗位责任感,而不是一味想着住高级公寓楼、吹空调、拿工资吃喝玩乐享受去的。

THE END
1.专转本的途径有哪些专升本是我国专科层次学生获得更高层次文凭的一种方法,那么专升本应该怎样来选择专业?专升本的途径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专转本的途径 专科生进入本科深造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成人高考接本:专科毕业工作一年后,可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中的专接本考试进入成人院校学习,一般不脱产或半脱产。 https://www.eol.cn/chengkao/ck-wyw/20241212162637.html
2.专科升本科有哪几种途径专科对于专科生而言,提升学历是拓宽职业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步。本文将详细解析专科升本科的几种主要途径,帮助有意向的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 一、概述 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专科升本科已经成为许多专科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选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科升本科途径: https://blog.yyzq.team/post/555485.html
3.专科升本科有哪些途径学历提升途径 专科升本科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统招专升本:这是专科生进入本科学习的主要途径。需要专科应届生(含应征入伍的普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退役后办理复学手续,并按照学校规定完成专科学习的应届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考试科目通常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共3科。通过考试后,进入本科院校进行全日制学习,学制一般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8e56b2fb81de04d42f165357
4.专科升本科有几种途径?如今专科升本科的途径多种多样,在校的大专生可以选择专接本和自考助学,优秀的专科学生还可以“专转本”,还有在校生和社会人士都可以选择网络教育专升本、函授专升本、国家开放大学专升本、自考专升本等形式。 升本科的几种途径 1、统招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又被称为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它是普通高校本科层次的一种招生和教育https://www.zikaoben.cn/archives/4877.html
5.专科升本科自考途径有哪些?专科升本科自考途径有全日制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国家开放大学专升本、自学考试专升本等五种方式。 第一种,全日制专升本,只有全日制在校专科大三毕业生才可以报名,大学专科毕业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去报考全日制专升本了,这种专全日制的专升本考试难度比较大。 https://m.zikaowang.org/zikao/zsbhbkdqbabc.html
6.专升本考试报名条件专升本考试途径 第一类:普通高校专升本 1、普通专升本是各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各省考试科目、时间、招生人数都不同。 2、报考条件: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能如期毕业。只招收在本省的应届全日制专科毕业生且能如期毕业的学生。报考专业只能报考原专https://www.ruiwen.com/edu/daxue/2914981.html
7.专科升本科的最佳途径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文档描述 专科升本科的最佳途径机电学院专接本简介1. “专接本”是什么性质的教育形式?“专接本” 教育是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自考委结合地方实际自 2004 年开始试点, 在全 省普通高校中开展的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的一种新https://m.renrendoc.com/paper/170638069.html
8.考生问答问:考生可以通过何种途径及时了解贵校的招生信息? 答:考生可以通过招生热线:0431-81927666、0431-81926333、0431-81904999;在线QQ群762171208;招生网址: http://www.jemcc.net/admission/;公众微信号jemcczsb了解我院,也可以直接到我院招生办索取《招生简章》及现场咨询。 问:贵院可以专科升本科吗?有哪几种升学途径http://www.jemcc.net/admission/kswd.htm
9.专科升本科的这几个途径一定要了解无论是还是继续深造,学历都是块敲门砖。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了专科升本科的几个途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http://www.jjerw.com/snews/1058.html
10.大专专升本流程(大专专升本流程图)很多在校的大专生就早早考虑专升本的相关事宜,但是在校大专生要如何进行专升本呢?下面我们就跟猎考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校大专生怎样进行专升本目前专科生主要的升本途径主要有两种:1.全日制统招专升本2.非全日制专升本(函授、电大、自考、成教等)一、全日制统招专升本如果你是在校专科生,这是升本的最佳途径,也是所有升https://hnzsbw.com/xinwenzhongxin/545286.html
11.专科升本科有几种途径?哪种含金量更高?华途优学教育首页专科升本科有几种途径?哪种含金量更高? 专升本包括统招专升本,成人教育专升本,成人教育又包括成考、自考、网络教育、电大,在专升本的几种途径中,统招专升本获得的本科学历是第一学历,含金量也是最高的。 一、专升本的报考条件都有哪些 统招专升本:普通专升本招生对象仅限于应届专科毕业生,只招收在本省的应届全日制专科https://www.huatujy.cn/h-nd-17051.html
12.全日制专科升本科怎么升常见问题全日制专科升本科(专升本)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普通专升本(统招专升本) 定义: 普通专升本是指专科应届毕业生通过参加由各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考试,按原专业或相关专业升入本科院校继续进行两年或三年的正规本科教育。 报考条件: 通常为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且在校期间未受记过或以上处分,无考试http://www.trzsb.com/news/68646.html
13.专升本的四种途径普通高等教育中,专升本是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起点升本科教育的简称,通常出现于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及相关文件中。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专升本的四种途径,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专升本有哪几种形式? 答:专科生进入本科深造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a.成人高考升本:可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中的专接本考试进入成人院校https://www.yjbys.com/edu/zhuanchaben/4391.html
14.常见问题汇总问:贵校能否专升本(以前叫专接本)?如何培养? 答:为提高人才培养层次,调动我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精神,我校应届专科毕业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科升本科选拔考试。国家如有新规定,按国家新规定执行。 问:贵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https://www.sjzmc.cn/zsxxw/article/dksw/show/12223
15.升工资的申请书(精选5篇)1. 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 1.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 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 1.3 成人高考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成人高考, 是为我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 1.4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 是高校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 将事先录制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tzd5x6r.html
16.考生问答录学校专科升本科有几种途径? 江苏专科提升至本科学历途径分别有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成人教育)等途径。 人们常说的专升本一般指的就是统招专升本,江苏称为专转本。考生是全日制统招院校大专应届毕业生,通过全省统一的入学考试后进入到本科院校全日制学习的一种方式,有且只有一次的机会。 http://zy.szoasc.cn/news/detail?id=f3279a59050a4fc7a2631232072838951337
17.盘点丨专科如何升本科?带你解锁这5种学历提升途径~南方plus都说学历是块敲门砖,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深造,学历都尤为重要,像考公务员、升职、职称评定等都需要一定的学历证明。对于众多高职学生来说,学历可提升的空间更大,那如何专科升本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高职学生的升学途径有哪些? 全日制升学性质的有两类:三二分段专本协同育人项目、普通专升本。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1/13/c4604479.html
18.大专在校生提升学历但不愿意专套本或专升本有什么途径专本同读和专本套读同属专套本。专套本、专本连读、专升本三者区别如下:一、专升本专升本:即专科升本科,由于国家有多种高等教育形式,所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不一样的本科学历。专升本有四种类型,包括普通专升本、自考专升(套)本、成考(成人高考)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论含金量,普通专升本最高,其次是自考专升本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q5OutjqO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