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二答案已标红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类型。
单选题(3分)A、福利型B、国家型C、传统型D、普惠型2、从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社会的社会学家是()。
单选题(3分)A、柱型B、金字塔型C、橄榄型D、倒金字塔型4、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的方式是个案调查。
()单选题(3分)A、正确B、错误5、认为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只是一个名称,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这是()的社会观。
单选题(3分)A、社会实在论B、实证社会主义C、分析社会主义D、社会唯名论6、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互动的因素?单选题(3分)A、身体语言B、人际吸引C、人际排斥D、空间距离7、孔德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人类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①形而上学阶段②神学阶段③实证阶段或科学阶段单选题(3分)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①②D、①③②8、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相互分隔的现象,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单选题(3分)A、破坏性B、普遍性C、复杂性D、时空特征10、迪尔凯姆认为,人们自杀等反常行为的出现,是缺乏有指导意义的行为规范造成的,这属于哪种类型的越轨行为解释?单选题(3分)A、社会失范理论B、手段——目标论C、亚文化群体论D、标签理论11、二元经济是国家经济不发达的表现。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形考任务一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科学: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电力革命: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新技术革命: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17分)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考任务答案(二)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A.启蒙性原则B.生活化原则C.游戏化原则D.个性化原则答案:D2.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引入概念?A.当幼儿对某个现象产生好奇时B.当幼儿能够自主探索时C.当幼儿需要解决问题时D.当幼儿表现出认知冲突时答案:D3.以下哪个教学方法不适合幼儿科学教育?A.观察法B.实验法C.讲解法D.竞争法答案:D4.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索时,最适宜的情感状态是?A.紧张B.兴奋C.好奇D.焦虑答案:C5.以下哪个评价方法不适合幼儿科学教育?A.过程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定性评价D.同伴评价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生活化原则。
答案:生活化原则是指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当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科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探索科学。
2.请简述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答案: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提出问题、制定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步骤,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的方法。
3.请简述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情感目标。
答案: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探究欲望和自信心等。
通过科学教育,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案例:某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一次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教育活动。
教师首先带领幼儿观察了不同种类的植物,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笔记本、画笔等,以便幼儿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1.请分析此次科学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及其优点。
形考任务二1.国家开放大学专科专业最低修业年限是(B)?A.2年B.2.5年C.3年D.4年2.国家开放大学1个学分对应多少学时(C)?A.16B.17C.18D.203.以下关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位授予,说法不正确的是(C)。
B.入学后第一学期不能退学。
C.转学后学籍有效期仍从入学注册起计算。
D.已退学学生可以申请办理毕业。
7.学生选择国家开放大学单科课程注册学习,需要进行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审核。
(B)A.正确B.错误8.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国家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的存储、积累与转换。
(B)A.正确B.错误9.毕业生仅可在毕业后一年内申请学位。
(BA.正确B.错误10.学位论文需通过“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查重,查重率不超过30%。
(A)A.正确B.错误11.学信网没有学历照片可以申请办理毕业。
(B)A.正确B.错误12.学籍有效期外取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不能申请(A)办理毕业。
A.正确B.错误。
国开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题目1.1.原子的范围是________m。
2.原子核的范围是________m。
3.夸克的的范围________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________、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________?6.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反响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展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______。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______。
9.蛋白质的根本构造单位是______。
10.核酸的根本单位是______。
【答案】:1.原子的范围是10-10m2.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3.夸克的的范围10-20m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核聚变、核裂变、核衰变5.其中利用最多是核裂变6.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链式反响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展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9.蛋白质的根本构造单位是氨基酸,10.核酸的根本单位是核苷酸,题目2.1.原子核2.核能3.纳米材料4.超导材料5.细胞全能性6.基因工程【答案】:1.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中非常小的核心局部,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与正电荷。
2.核力原子核中核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3.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4.超导材料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好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程度上,采用与工程设计非常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展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立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个后代。
题目1.下列教学内容的属于教学内容道德主义取向的是()。
a.《希腊神话》b.《四书》c.《十万个为什么》d.《仪礼经传通解》【答案】:《仪礼经传通解》题目2.(),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横向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a.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b.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c.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d.教学内容的心理顺序【答案】: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题目3.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基本上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答案】:具体运算阶段题目4.1954年,美国学者赛伦(H.Thelen)首先提出了()概念。
a.学习需要分析b.学习者分析c.学习风格d.学习需要。
题目:1.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
2.原子核的半径约为m。
3.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4.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节约能源、长寿命等等。
5.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大约出现在万年前。
答案:1.逻辑(规律)2.10--143.最小4.结构与功能相结合5.300题目: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选项A:物资选项B:分子选项C:原子选项D:元素答案:物资题目: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选项A:染色体复制选项B:核酸组成选项C: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选项D:遗传因子答案: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题目: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选项A:地貌选项B:地心选项C:海沟选项D:内核答案:地心题目: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技术。
选项A:生物选项B:纳米选项C:超导选项D:微电子答案:微电子题目: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选项A:诺贝尔选项B:爱因斯坦选项C:达默选项D:牛顿答案:诺贝尔题目:核力答案:原子核中核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题目:纳米材料答案: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题目:基因表达答案:基因表达就是遗传信息表现为生物性状的过程。
题目:计算机语言答案:计算机语言就是一套计算机能识别的指令系统。
题目:简述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及其意义。
答案: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8分)从公式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必定增加△m=△E/c;反之,每减少△m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的巨大能量。
题目1.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答案】:1.手段2.科学发现3.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4.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题目2.1.科学2.技术3.电力革命4.新技术革命【答案】:1.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电力革命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以电能为动力,有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一、填空题1、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当严重3、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环境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科学。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1、臭氧层破坏答:是指高空25千米附近臭氧密集层中臭氧被损耗、破坏而稀薄的现象。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答:物质生产力二(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十、、、)科学技术或物质生产力二(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3、自然天然,非人为也答:广义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4、可持续发展答: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9月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提出来的。
当前,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具体如下: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形考任务2专题测验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是()[单选题]*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正确答案)B.五四运动的结束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一大的召开2、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单选题]*A.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B.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C.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相,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D.正常反映事物本质的是真相,歪曲反映事物本质的是假象(正确答案)4、认识的低级阶段是()。
[单选题]*A.感性认识(正确答案)B.理性认识C.真理D.书本知识5、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单选题]*A.1949B.1954(正确答案)C.1950D.198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封闭的理论体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单选题]*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正确答案)7、“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单选题]*A.2020年2025年B.十九大二十大(正确答案)C.二十大二十一大D.2035年本世纪中叶8、65.自主安排和管理本地经济建设事业,管理地方财政。
"试题1: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不包括哪一项(科学思想)。
A.科学情感与态度B.科学经验C.科学知识D.科学方法与能力""试题4:4.“预测与推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方法与能力)方面的目标。
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与能力C.科学经验D.科学情感与态度""试题5:5.“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这是哪个年龄阶段科学探究目标(3-4岁)A.5-6岁B.2-3岁C.3-4岁D.4-5岁""试题6:6.“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属于(5-6岁)年龄阶段科学探究目标。
A.5-6岁B.4-5岁C.3-4岁D.2-3岁""试题7:7.“引导学前儿童在操作、探究中发现并理解三脚架稳定的特性”,该活动目标表述是从(教师)的角度?A.教师B.幼儿园C.学生D.教育行政机构""试题8:8.在《纲要》和《指南》中多处强调“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季节变化和常见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和影响”等,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生活性)的特点A.生活性B.环境性C.常规性D.日常性""试题9:9.大班科学活动《地下的秘密王国》的目标表述为:(1)观看森林冬景图。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一、填空题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4004),诞生于(1971)。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英国科学家达默)。
二、名词解释1、星系答:也叫恒星系,星系是有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
2、地球圈层结构答: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
这些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的同心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大气、水、生物)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3、CPU答: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信息控制和加工的核心。
4、计算机病毒答: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使计算机系统产生故障的一段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之间复制、扩散和传播并造成大面积的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犹如生物病毒使生物染病一样,故命名之。
但我们的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下去?宇宙今后的图景和未来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大爆炸宇宙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
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
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