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理委办发《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对20__年民生改进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研究,现将工作推进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助推全县经济发展,创建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
积极探索中药材人工种植技术,高度重视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多次邀请农业大学教授现场调研指导中药材示范推广工作,目前,全县在镇村、乡村、乡村等地有华重楼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猪苓种植基地约400亩。种植户们已基本掌握了重楼等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加强中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会有效的带动我县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我县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了科技项目的申报管理
20__年申报省级科技项目3个110万元,其中扶贫项目1个30万元,目前已下达“省科技扶贫在线”县级科技平台项目计划1个30万元。
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县域科技创新项目”2个,申报资金80万。
申报州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8个,经专家评审,有4个项目已立项,落实资金50万元,待资金下达后予以实施。
申请科技三项经费30万,正在督促各企事业单位、专合组织积极申报县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截止目前已申报了6个项目。
三、带领中药材种植户赴县基地考察学习
为着力转化中药材种植技术科技成果,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推进我县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县科知局牵头组织的道地中药材现场考察培训活动于5月21-5月23日在县顺利开展,各乡镇分管科技工作领导和中药材种植户3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参加活动的成员们先后到县药业有限公司、县现代农业园区、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重楼、羌活、乌梅、党参、白芨等中药材种植海拔、土壤、气候、回报期、市场前景展开深入交流学习。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二)部份农户只种不管,后期管理跟不上。
(三)道地中(藏)药材生产周期长,见效缓慢,影响农户积极性。
(四)市场信息和销售机制不健全,中藏材种植市场风险较高。
(五)我县尚未有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机制尚未形成。
五、下步工作思路
(一)建立和完善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制定和出台长期支持中(藏)药科技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与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完善农业产业化奖补办法,解除农民发展中药产业的后顾之忧,加大对龙头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产业带头人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人员下乡领办、创办药业企业,开展技术承包、入股。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支撑。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资源,重点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筛选品种与技术、开展试验和示范,培育科技主导型区域性中药产业。
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计划,在原有省选派科技人员与企业和部门结对帮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邀请省州科研院校专家,建立我县专家服务团队,加大对我县的人才、智力支持力度。
(三)利用弃耕地撂荒地,探索在高半山建立基地群。
有序增加基地数量,逐步扩大基地规模,完善和配套制种育苗基地建设,筑牢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专业基地运行模式,不断增强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强做大中药产业。
一、加强安全知识宣传,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为有效开展全国第17个“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思想,强化安全发展观念,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全面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我局于今日在县民族广场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各个站股室积极响应配合,引发了宣传单450份,宣传手册350份,展板9个,挂图20个,宣传横幅2条。
二、调查植保机械,统筹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为了解我县植保机械现状,推进我县植保装备水平提升,并全面配合农药有效利用率测试工作开展,按照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开展20__年农药利用率测试与植保机械调查的通知》要求20__年6月12至15日,县植保站同州植保植检站副站长杨刚一行在县烟袋镇、乌拉溪乡等乡镇进行了植保机械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了入户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县烟袋镇、乌拉溪乡各调查3个行政村,每个村选10户农户进行植保机械保有与使用情况调查。同时两个乡镇各调查4户农民合作社,烟袋镇调查一户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植保机械保有与使用情况。
调查过程中,杨刚一行大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及绿色植保理念和方法,指导群众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了我县植保机械现状,为推进我县植保装备水平提升,并全面配合农药有效利用率测试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我县农作物病虫害有效防治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州委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近日,县农牧和科技局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到州调研和州委书记在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农牧局副局长陈友兰主持,全局干部职工参加。
会议传达贯彻了省委书记在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州委书记在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四、如何落实书记来州调研和州委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讨论会
近日,县农牧和科技局召开专题讨论会,就围绕如何落实书记到州调研和州委书记在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重要讲话提出的“天府六问”、“五问”开展讨论,会议由农牧局副局长陈友兰主持,全局党员参加。
根据《20xx年县政协重点协商、调研、走访评议计划》和县政协第46次主席会议安排,县政协组织5个走访视察组于6月中下旬,对我县13件民生实事推进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并于6月30日召开了协商议政会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从视察情况看,13件民生实事总体上进展良好,呈现出投入大、进展快、惠及面广、反响好等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20__年10月以来,为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全面推进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工作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13件民生实事。并细化了阶段目标,明确了责任领导、牵头和协办部门,同时将民生工程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加大督导、检查和通报力度,有力促进了民生实事的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13件民生实事项目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投资额度大,工作难度较大,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二)配套资金筹集难、压力大。受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公共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县财政的保障能力比较薄弱。这13件民生实事中基本都需要县财政提供配套资金,各项民生保障资金的配套压力比较大。
(三)个别单位认识不到位,推进力度不够。有的项目牵头单位存在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乡镇对政策理解不透、对象把关不严,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群众意见大。
(四)工程管理不尽到位。通过视察所见,有些项目还存在工程质量标准不高、监督管理效能较低等问题。如个别乡镇的农村危旧房改造质量有待提高等等。
(五)群众知晓参与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为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实效不突出,部分群众对民生实事工作了解不够全面,受益群众参与度不高。
(六)部门配合不够紧密,统筹协调困难。一些责任单位主体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协调、整合力量;个别协办单位配合不到位,特别是项目牵头单位与乡镇(街道)的对接上还存在差距,未形成强大的合力来推动工作。
三、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办好民生实事是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大安排,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选择,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的郑重。各责任部门、乡镇(街道)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勇于担当,始终把民生实事抓在手上,并切实办好。
(三)要进一步强化协调。各牵头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切实负起牵头之责,主动与有关单位协调沟通;各有关单位要积极与牵头单位衔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民生实事各项工作,形成攻坚克难、推动工作加快落实的强大合力。
(四)要进一步筹措资金。各责任单位要克服等、靠、要思想,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市xx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报告全市20xx年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完成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20xx年,市委、市政府继续推进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10大项、103个分项,省、市民生实事共计29项。安排资金总额39.2亿元,同比增长9.5%。目前,全市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较好,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11月,65项民生工程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7项正在加快建设,1项(推进统筹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因国家政策原因暂缓实施;26项民生实事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余3项正在加紧实施。资金预算已执行3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91.8%。重点工作及成效如下。
(一)全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二)大力扶持养老事业产业
着力打造阳光康养城市品牌,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首次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列入民生工程,以“社会主办、政府补助”的模式,加快养老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新增和改造各类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2560张,占全市已有养老床位的47%,其中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2200张,按照1万元/张床位给予财政补助。按照城市30万元/个,农村25万元/个补助标准建设完成46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财政支出513.3万元为16727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一是不断拓展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政府向专业化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模式,做好特殊困难老人、低保空巢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积极引进了“中国台湾敏盛”社区日间照护中心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更好地为居家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精神慰籍、医疗康复等社区养老服务。三是积极探索医养融合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在东区探索试点依托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服务中心建设的以“失智”老人为主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在仁和区探索试点依托原养路总段医院建设的以“失能”老人为主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
(三)新增教育惠民政策措施
(四)加大重点区域污染治理
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共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实施了攀钢6号烧结机、发电厂3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新建360㎡烧结机配套烟气脱硫工程等污染治理项目,治理工业污染源600多个。今年10月,攀钢钒业公司三氧作业区(新线、老线)沉钒烟气处理设施改造、攀钢矿业公司选钛厂粗粒级干燥异味治理和攀钢炼铁厂新1#烧结机脱硫系统改造等民生工程重点治理项目提前完成,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11月底,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1%,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0.083mg/Nm3,比20xx年同期下降8.8%;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0.050mg/Nm3,比20xx年同期下降23.1%;氮氧化物(NOX)平均浓度0.030mg/Nm3,比20xx年同期下降18.9%。今年1~11月,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标在全省八个重点城市中排名靠前,其中有4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全市二氧化硫浓度值较去年同期下降23.1%,二氧化硫排放10年来首次达到国家标准。
(五)努力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六)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市政府全面启动扶贫开发专项改革,提出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等6项改革措施,明确了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等12项重点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将整村扶贫、彝家新寨建设、“8+8”对口援边作为贯彻落实扶贫开发专项改革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建设村社道路、整治水渠、危房改造、发展核桃等产业,帮助农户脱贫。目前,扶贫项目整合各级各类资金投入14404.96万元,受益农户达53000余人。此外,我市积极开展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现已完成了70个省级贫困村、9684户35190人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并已全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为下一步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夯实了基础。
(七)实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覆盖
市政府十分关心残疾人生产生活,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各类重度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护理补贴,补贴发放要实现全覆盖。各县(区)、街道(乡镇)及时成立工作小组进村入户,逐一对重度残疾人进行调查审核和申报登记,对重度残疾人实行“代办制”,做到不错报、不漏报。通过认真审核,对全市20xx年全部一、二级重度残疾人6636人纳入补贴范围,共计补贴资金600.22万元。截至11月底,20xx年重度残疾人护理费已经全部下拨到各乡镇,发放到每一名重度残疾人手中。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务实推进
(二)坚持群众路线,解决民生难题
坚持把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纳入民生工程当中,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把中央、省、市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持续增加投入,强化资金保障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加民生投入,坚持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只增加不减少。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全市上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集项目资金,统筹谋划,重点投入。一是财政资金安排突出“民生优先”,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重要着力点。20xx年财政投入民生工程的资金比上年度增加了3.2亿,增幅17.4%。二是完善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资金筹措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面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资金投入方式。三是建立预算执行统计报告制度,加强了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全面掌握各个项目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民生工程支出的实效性和均衡性。
(四)探索“挂号”制度,提高审批效能
(五)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实
(六)开展新闻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三、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20xx年,我市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总体进展顺利,项目完成情况较好,但在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推进实施不平衡,资金保障需进一步加强等。下一步我们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各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的年末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二)与省直部门加强沟通对接,及时掌握省级民生工程政策和动态信息,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我市的民生工程建设。
(三)认真总结20xx年各项工作,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提前谋划布局20xx年全市民生工程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市政府将在市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下,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市民生工作目标,巩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从实际出发,将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民生工程建设的重心,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不断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