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的实施意见(宁政规字〔2023〕8号)

各区人民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和《南京市管线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和管理作为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管理职责,实行有偿使用,强化维护管理,保障安全运行,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发挥管廊的综合效益,营造安全、高效、优质的管廊运营环境。

(二)基本原则

1.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体制

明确各行政主管部门、市(区)级管廊公司和管线单位的职责,保障管廊管线入廊率,提升管廊专业化、协同化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

2.实行有偿使用,完善支持政策

健全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及运营维护费用支持政策,统筹运用价格补偿、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确保管廊运营维护安全和稳健发展。

3.强化维护管理,保障安全运行

建立健全管廊运营维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制度,制定管廊及入廊管线事故应急预案,确保管廊和管线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4.建立智慧平台,实现统筹管理

建立市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指导区(园区、板块)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各级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管廊运营安全和维护质量。

(三)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管廊运营维护体制机制,研究管廊周边既有管线分步入廊的方法及路径,有序推进管线入廊,建立市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以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提升管廊运营维护水平,实行管廊有偿使用制度,保障管廊运行安全,逐步实现市(区)级管廊统一运营维护目标。

二、职责分工

(一)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市建委负责管廊运营维护的综合协调、监督管理及市级管廊公司的考核工作,统筹协调管廊竣工验收后的移交及新、改、扩建管线的入廊工作,负责协调燃气入廊及其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协调电力管线入廊及其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交通管理、公安通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管线入廊、维护的监督管理和管廊反恐安全的牵头工作。

市规划资源局负责管廊及入廊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的动态维护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管廊抢修占用、挖掘道路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水务局负责协调给水、排水、再生水等管线入廊及其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文旅局负责协调有线电视管线入廊及其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税务局负责落实管廊有关税费政策。

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管廊的事故救援工作,并督促市(区)级管廊公司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南京通管办负责协调通信管线入廊及其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国防动员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管廊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市(区)级管廊公司职责

市级管廊公司负责市级财政全额投资的管廊运营维护和运营衔接工作;制定和执行管廊运营维护标准及管廊事故应急预案;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对管线巡查、养护、更换和专业维修等工作;建设全市统一的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制定市级与区域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接口标准;负责全市管廊运营维护数据汇聚和实施市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与市大数据管理局数据平台的数据交互;负责管廊数据安全工作,落实数据安全保障制度。

区级管廊公司负责区(园区、板块)建设的管廊运营维护和运营衔接工作,并按照市级管廊公司制定的管廊运营维护标准执行,做好管廊运营维护、平台对接、数据安全等工作。

(三)管线单位职责

三、维护管理

(一)日常维护

管线单位编制管线年度维护计划,建立管线维护和巡检制度,开展日常维护和巡检工作,做好维护和巡检记录。

(二)检测维修

市(区)级管廊公司建立健全管廊设施设备检验检测和评定制度,可以委托专业单位定期开展系统性功能试验、计量仪器仪表检定等专项技术状况检查,结合评定结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重点监控预警;加强管廊实时动态监测和结构安全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管廊设施结构隐患,并制定管廊设施设备大中修或更新改造计划、资金申请计划,定期组织实施。

(三)档案管理

市(区)级管廊公司建立健全管廊运营维护、安全生产、设施维修等档案管理制度,并将管廊信息资源纳入全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及时做好人员上岗及教育培训、值班及交接班、巡视检查、维护维修、异常现象、隐患排查、突发抢险、事故处理、入廊作业及联动处置等信息记录台账;及时提交检验检测评价报告、大中修及提升改造计划、涉廊作业项目技术审查意见、应急抢修及突发事件处理报告、运营维护月报及年度总结等专项工作报告。

四、安全管理

(一)夯实安全主体责任

市(区)级管廊公司是管廊本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责任主体,负责管廊本体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安全运行;管线单位是入廊管线及管线附属设施的安全责任主体,负责入廊管线及管线附属设施安全运行。

市(区)级管廊公司和管线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编制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治理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风险辨识手册,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

(二)强化安全保护

市(区)级管廊公司建立健全管廊安全保护和安全控制范围内的巡视检查、危险及时抄告等保护管理制度,实时做好巡查检查、日常监控等工作。

在管廊及其两侧三米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排放、倾倒腐蚀性液体、气体等有害物质,挖掘岩土,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及其他危害管廊安全运行的行为。

在管廊及其两侧十五米(采用盾构法施工的五十米)安全控制范围内,拟从事的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应满足管廊结构安全控制指标的要求;从事深基坑开挖、降水、爆破、桩基施工、地下挖掘、顶进及灌浆作业等可能影响管廊安全运行的限制行为,应进行事前安全评估,对涉及的管廊本体及可能影响的管线应进行监测,并采取安全保护控制措施。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市(区)级管廊公司建立健全人员上岗、准入规定、作业规范等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及时实施安全检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管线单位在管廊内进行管线施工时应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管廊、既有管线、附属设施。明火作业应符合消防要求,并制定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管廊安全运行。

(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市(区)级管廊公司建立健全消防灭火、防汛排涝、燃气泄漏、水管爆裂、反恐应急等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会同管线单位制定管廊内应急抢修预案,提出管线事故的应急处置办法;定期组织开展管廊及管线安全应急演练,并及时修订调整;定期统计分析突发事件、设施设备故障原因和损失,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完善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五、智慧管理

(一)建立市区级智慧管理平台

市级管廊公司负责建立市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区级管廊公司负责建设区域分中心平台,两级平台采用开放的协议、通用的接口、标准化的数据库。

(二)构建全市管廊智慧信息系统

区域分中心平台应实现与市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数据对接,并按照市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要求上传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区(园区、板块)管廊建设单位(投资主体)承担区域分中心平台与市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对接和传输通道建设及费用。

六、有偿使用

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定价机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市有关部门可以综合考虑管廊建设和维护成本、投资回报和管线单位使用成本及应急处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协商确定有偿使用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市建委负责收取市级财政全额投资建设管廊的入廊费,区管廊建设单位(投资主体)负责收取区(园区、板块)建设管廊的入廊费;市级管廊公司负责收取市级财政全额投资建设及受区(园区、板块)委托运营管理的管廊日常维护费,区级管廊公司负责收取区(园区、板块)建设管廊的日常维护费。

七、保障机制

(一)落实职责分工

各部门和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高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市(区)级管廊公司和管线单位应落实管廊、入廊管线维护管理职责和义务,提高管廊管理效益和维护水平。

(二)建立联动机制

市(区)级管廊公司应与管线单位和市交通运输、水务、应急管理、交通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管廊和管线的安全运行。

(三)强化统筹保障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管廊运营维护实际,在日常维护费不足以弥补市(区)级管廊公司支出影响管廊运营安全和维护质量时,及在面临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管廊主体结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会同市(区)级管廊公司据实研究方案,按事权责任划分,报同级政府专题研究财政支持政策。

(四)健全规章制度

市(区)级管廊公司应组织编制管廊日常管理制度、应急管理体系和中长期养护规划等配套文件和制度,有效指导管廊运营维护全过程。

本实施意见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9月30日。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3日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指导全国管廊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省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6〕45号),指导全省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为规范和指导全市管廊规划建设管理,我市在《南京市管线管理条例》中对管廊规划建设、管线入廊、有偿使用、管廊管理单位义务等作出了规定。市政府于2017年颁布《南京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19号),2019年印发《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南京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9〕23号),在规划、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为推进管线入廊,指导运维管理,发挥管廊综合效益,制定运维方面具体的操作性规定显得非常必要。

二、总体目标

三、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主要依据国务院、省政府指导意见和我市《管线条例》、《暂行办法》,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兄弟城市做法和经验,梳理了近年来各部门出台的文件。《实施意见》主要对综合管廊运营的职责分工、维护管理、安全管理、智慧管理、有偿使用等进行了规定。

(一)职责分工

从管廊运营、维护、安全、应急等方面明确了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明确了市(区)管廊公司对管廊本体设施,入廊管线单位对管线的职责。

(二)维护管理

明确了市(区)管廊公司和入廊管线单位各自日常维护的工作内容;规定了管廊公司在管廊运维管理制度、人员和设备物资等方面的要求,入廊管线单位对管线的巡查维护要求;明确了市(区)管廊公司专项检查、技术评定、档案管理等内容。

(三)安全管理

明确了管廊本体设施、入廊管线的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规定了管廊公司与入廊管线单位人员进出、维护操作、安全管理协同的要求;明确了管廊设施周边安全保护范围和施工作业保护措施要求;规定了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要求。

(四)智慧管理

明确市(区)管廊公司负责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制定平台建设数据标准、接口和两级平台对接等要求。

(五)有偿使用

规定了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收费主体、定价机制。主要为:一是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定价机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市有关部门可以综合考虑管廊建设和维护成本、投资回报和管线单位使用成本及应急处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协商确定有偿使用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市建委负责收取市财政全额投资建设管廊的入廊费,区管廊建设单位(投资主体)负责收取区(园区、板块)建设管廊的入廊费;三是市级管廊公司负责收取市财政全额投资建设以及受区(园区、板块)委托运营管理的管廊日常维护费,区级管廊公司负责收取区(园区、板块)建设管廊的日常维护费。

THE END
1.系统平台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通用11篇)篇1:系统平台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 伟业全通系统平台的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加强车辆动态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道路运输GPS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是指带有卫星定位功能,能适时记录和传输车辆所在位置、行驶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ttze1ci.html
2.1系统平台建设维护管理制度.docx1、系统平台建设维护管理制度.docx 8页内容提供方:130***1376 大小:12.84 KB 字数:约5.15千字 发布时间:2021-09-10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27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1、系统平台建设维护管理制度.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908/7042062120004001.shtm
3.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制度(通用15篇)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制度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耗材、系统、数据和安全等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的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设备和耗材采购配置引进流程,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健https://www.ruiwen.com/zhidu/5533407.html
4.平台管理制度6、对系统采取定期检查发现的故障以及处理的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登记备查。 7、对所有收集的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可靠,便于指导今后的工作。 8、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人员必须查明事故原因,检修情况都必须进行记录。 平台管理制度2 一、负责为企业运输车辆管理运行数据查询服务。 https://www.jy135.com/guanli/1685283.html
5.信息化平台管理制度(通用14篇)信息化平台管理制度 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加强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和管理,规范项目建设活动,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促进全区信息化工作快速、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项目,是指项目资金10万元以上构成系统的,以计算机、通信技术https://www.yjbys.com/zhidu/3075920.html
6.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教育信息化重点任务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为加强教育监管、支持教育宏观决策、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对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https://iadmin.tyut.edu.cn/info/1044/1932.htm
7.垫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市垫江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3)规划垫江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建设工程共分为八类工程,分别为县城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建水厂工程、水厂连通工程、输配水管网更新改造、水质净化及消毒设施设备、计量设备改造和水厂能力建设及自动化监控系统平台建设。 (4)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县城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1处,水厂改扩建工程26处(含http://www.cqsdj.gov.cn/bmjz/bm/slj/zwgk_72240/fdzdgknr_72242/ghxx/zxgh/202112/t20211215_10171956.html
8.关于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的调研报告除了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实现了商业银行之间的信贷信息共享以外,其他各系统大多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信息管理和保密制度,征信数据处于相互屏蔽的状态。从地方层面来看,在全国性信用管理立法缺位的背景下,各地倾向于独立建设本行政区域自己的信用信息平台。不仅向全国统一征信平台提交、共享数据的积极性低,https://www.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0705/cid/6.html
9.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通用14篇)各单位要设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应用、管理、维护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要建立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职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30329142152_6762160.html
10.《福建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管理暂行办法》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本系统本领域“闽执法”平台建设、应用推广、运行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应用平台,并依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平台其他相关工作。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依法确定为平台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技术服务单位),应当根据职责或者协议承担平台具体建设、运行维护和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28036
11.什么是等级保护,等保2.0详解二级要求项由175项变更为135项,三级要求项由290项变为211项在技术上,由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变更为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在管理上,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调整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4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