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尽可能用约束(包括CHECK、主键、唯一键、外键、非空字段)实现,这种方式的效率最好;其次用触发器,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无论何种业务系统访问数据库都能维持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最后再考虑用自写业务逻辑实现,但这种方式效率最低、编程最复杂,当为下下之策。
答:索引象书的目录类似,索引使数据库程序无需扫描整个表,就可以在其中找到所需要的数据,索引包含了一个表中包含值的列表,其中包含了各个值的行所存储的位置,索引可以是单个或一组列,索引提供的表中数据的逻辑位置,合理划分索引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库性能。
答:视图是一种虚拟表,虚拟表具有和物理表相同的功能,可以对虚拟表进行增删改查操作,视图通常是一个或多个表的行或列的子集,视图的结果更容易理解(修改视图对基表不影响),获取数据更容易(相比多表查询更方便),限制数据检索(比如需要隐藏某些行或列),维护更方便。游标是什么?游标对查询出来的结果集作为一个单元来有效的处理,游标可以定位在结果集的特定行、从结果集的当前位置检索一行或多行、可以对结果集中当前位置进行修改
答:出发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触发器主要通过事件触发而被执行的,不由用户直接调用。创建触发器时会对其进行定义,以便在对特定表或列作特定类型的数据修改时执行。触发器的优点:1.强化约束,触发器能够提供比CHECK约束。2.跟踪变化,触发器可以跟踪数据库内的操作,从而不允许未经允许许可的更新和变化。3.联级运算,比如某个表上的触发器中包含对另一个表的数据操作,而该操作又导致该表上的触发器被触发
答案: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对于数据库设计大有好处。在数据库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三个范式,就必须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通俗地理解是够用的理解,并不是最科学最准确的理解):第一范式:1NF是对属性的原子性约束,要求属性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db2/informix/sysbase/sqlserver/pgSQL
非关系型数据库:(特点:面向对象或者集合)
NoSql数据库:MongoDB(特点是面向文档)
答案:使用distinct关键字
答案:支持动态行级锁定SQLServer2000动态地将查询所引用的每一个表的锁定粒度调整到合适的级别。当查询所引用的少数几行分散在一个大型表中时,优化数据并行访问的最佳办法是使用粒度锁,如行锁。但是,如果查询引用的是一个表中的大多数行或所有行,优化数据并行访问的最佳办法可以是锁定整个表,以尽量减少锁定开销并尽快完成查询。SQLServe2000通过为每个查询中的每个表选择适当的锁定级别,在总体上优化了数据并发访问。对于一个查询,如果只引用一个大型表中的几行,则数据库引擎可以使用行级锁定;如果引用一个大型表的几页中的多行,则使用页级锁定;如果引用一个小型表中的所有行,则使用表级锁定。数据库日志干什么用,数据库日志满的时候再查询数据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答案:每个数据库都有事务日志,用以记录所有事务和每个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
答案:存储过程是用户定义的一系列SQL语句的集合,涉及特定表或其它对象的任务,用户可以调用存储过程,而函数通常是数据库已定义的方法,它接收参数并返回某种类型的值并且不涉及特定用户表
答案:游标用于定位结果集的行,通过判断全局变量@@FETCH_STATUS可以判断是否到了最后,通常此变量不等于0表示出错或到了最后。
答案:事前触发器运行于触发事件发生之前,而事后触发器运行于触发事件发生之后。通常事前触发器可以获取事件之前和新的字段值。语句级触发器可以在语句执行前或后执行,而行级触发在触发器所影响的每一行触发一次。
答案:解决手段一:SQLServer自动检测和消除死锁解决手段二:设置死锁优先级解决手段三:设置锁定超时解决手段四:使用更新锁避免死锁
答案:在给定的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条件下,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办法是:(1)在数据库物理设计时,降低范式,增加冗余,少用触发器,多用存储过程。(2)当计算非常复杂、而且记录条数非常巨大时(例如一千万条),复杂计算要先在数据库外面,以文件系统方式用C++语言计算处理完成之后,最后才入库追加到表中去。这是电信计费系统设计的经验。(3)发现某个表的记录太多,例如超过一千万条,则要对该表进行水平分割。水平分割的做法是,以该表主键PK的某个值为界线,将该表的记录水平分割为两个表。若发现某个表的字段太多,例如超过八十个,则垂直分割该表,将原来的一个表分解为两个表。(4)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系统优化,即优化各种系统参数,如缓冲区个数。(5)在使用面向数据的SQL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尽量采取优化算法。总之,要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必须从数据库系统级优化、数据库设计级优化、程序实现级优化,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下功夫。
优点:1.更快的执行速度:存储过程只在创造时进行编译,以后每次执行存储过程都不需再重新编译,而一般SQL语句每执行一次就编译一次,所以使用存储过程可提高数据库执行速度;2.与事务的结合,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当对数据库进行复杂操作时(如对多个表进行Update、Insert、Query和Delete时),可将此复杂操作用存储过程封装起来与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处理结合一起使用;3.支持代码重用:存储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可减少数据库开发人员的工作量;4.安全性高:可设定只有某此用户才具有对指定存储过程的使用权。缺点:1.如果更改范围大到需要对输入存储过程的参数进行更改,或者要更改由其返回的数据,则您仍需要更新程序集中的代码以添加参数、更新GetValue()调用,等等,这时候估计比较繁琐了。2.可移植性差由于存储过程将应用程序绑定到SQLServer,因此使用存储过程封装业务逻辑将限制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如果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在您的环境中非常重要,则将业务逻辑封装在不特定于RDBMS的中间层中可能是一个更佳的选择。
答案:相同点:它们都属于实体完整性约束。不同点:(1)唯一性约束所在的列允许空值,但是主键约束所在的列不允许空值。(2)可以把唯一性约束放在一个或者多个列上,这些列或列的组合必须有唯一的。但是,唯一性约束所在的列并不是表的主键列。(3)唯一性约束强制在指定的列上创建一个唯一性索引。在默认情况下,创建唯一性的非聚簇索引,但是,也可以指定所创建的索引是聚簇索引。(4)建立主键的目的是让外键来引用。(5)一个表最多只有一个主键,但可以有很多唯一键。因为有些视图的更新不能惟一有意义地转换成对相应基本表的更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视图都是可更新的。
答案:基本表的行列子集视图一般是可更新的。若视图的属性来自集函数、表达式,则该视图肯定是不可以更新的。
(1)视图以及视图中引用的所有表都必须在同一数据库中,并具有同一个所有者(2)索引视图无需包含要供优化器使用的查询中引用的所有表。(3)必须先为视图创建唯一群集索引,然后才可以创建其它索引。(4)创建基表、视图和索引以及修改基表和视图中的数据时,必须正确设置某些SET选项(在本文档的后文中讨论)。另外,如果这些SET选项正确,查询优化器将不考虑索引视图。(5)视图必须使用架构绑定创建,视图中引用的任何用户定义的函数必须使用SCHEMABINDING选项创建。(6)另外,还要求有一定的磁盘空间来存放由索引视图定义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