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范例6篇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与实践教学脱节

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来看,在内容方面,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和简单的课件制作培训,而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化作用等培训甚少,过于重视技术本身,忽略能力的培养,背离了培训的真正目的。培训的目的在于教师能把教育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用技术工具来收集、分析、解释、交流各种传达信息的数据资料,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2、参加培训的部分教师动机不强,应用意识淡薄

从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来看,外部功利色彩较为浓重,48.3%教师参加培训多是为了拿证、评职称或为了做课件拿奖金。45.9%的教师是出于对学科的兴趣、爱好掌握一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很小部分教师对培训持不太重要的态度。

3、培训方法和模式单一

这种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灌输式的方法,没有考虑到中小学教师作为成人的学习特点,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群体特性,不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以后的实际应用也缺乏相应的后续反馈。

4、培训没有考虑学员的学科差异和水平差异

参加培训教师的学科不同,背景知识不同。这导致他们的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受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技术恐惧现象,且多数教师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不知道如何使用网络资源。如果盲目地对受训教师讲授相同的内容.势必会影响培训效果。

5、培训课程质量有待提高,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面不能很好地做到言传身教。目前多数培训的评价内容还是传统的记忆性知识和程序化方法,评价方式也基本沿用考试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对培训期间的所学知识进行测试,而忽视了学员结束培训后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策略

1、明确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培训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具有实用性,通过培训能够使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培训应包括一下方面:现代教育基础理论模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策略模块、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开发模块、计算机使用与课件制作模块。其中教学设计理论是对教学全程的整体设计,包含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学习环境设计等环节。

必须进行有效的师资培训,笔者认为,在进行主讲教师培训时,一方面要慎重选择参培人员,必须是优秀的学科教师,另一方面,要借助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中专家学者的帮助,切实提高主讲教师素质,另外尽力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选拔一些教育技术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懂得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获取、分析、评价、加工、利用、输出信息的能力。

3、分层次培训

对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培训的内容就可以不一样。对有一定基础的专业教师,应重点培训他们对最前沿知识的吸收,应采用研讨、观摩等形式,让教师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而对没有基础的教师,应从基础知识开始,让他们也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应考虑教师的层次,以骨干带骨干,层层推进。应先培训那些教学骨干,让他们首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形成教育观念,使其发挥先导作用。4、培训采用案例教学形式

4、变革培训方式

5、完善培训评价体系

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搞好培训考核,保障培训质量。学校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应以过程取向的评价为主,强调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包括课前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课后练习等环节。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况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中小学教师;主题单元设计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民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方式都在不断翻新。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也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基于这个现状,上海出台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未来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包括以下内容:

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开放、互动与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从学生角度来说,需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使用电子书包,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丰富课外学习和研究,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等信息网络的能力,提高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从教师角度来说,需制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

单看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正汹涌而来,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都将面临新的挑战,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设计的创新与教育手段的革新等,都将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大空间,创新性和个性化要求也更高。从服务平台来说,需要建设数字化教研服务平台。

在当下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没得以很好解决,比如,教学课时不够、教学内容零散且重复、教学过程讲授居多、探究型教学活动开展过少、教学目标统一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唯分论风气,以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普遍感觉学业负担过重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均与当下教育技术有关。

如果要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好,学得有兴趣,就不能只是“教教材”,而要转变为“用教材教”,变零散的课时设计为整合的“主题单元设计”,通过设计一组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开放性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问题化设计和任务驱动是主题单元设计的核心概念,这就好比学生发现了问题、领到了任务后,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新课程背景下,从问题视角对课程进行建构,将“知识问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学者梅瑞尔在他的“首要教学原理”中也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围绕问题展开。

那么该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呢?学生自有他们的一套方法。作为教育者,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资源、工具以及所要达到的标准,即主题资源包和形式多样的评价量规,并进行适当指导和示范,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盲目探索,也没有被动受教,而是置身于一项有目的且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

评价量规包含评价要素、评价指标、权重及分级描述的差异化评价工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同时是质性与量化评价的有效结合体。

上述学习过程是我们服务社会所需习得的工作技能。发现与探索问题,同时根据考核标准制定目标任务,然后凭借各人的智慧和技能通过独立完成或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展示与汇报成果,进行经验总结。该过程更加符合人的学习心理,也更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搭建桥梁,更好地弥合两者的差异。

社会的发展促使教育与时俱进,甚至要有超前意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上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基础,探究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和合作能力、媒介素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都对其未来的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育要信息化,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创新素质将起到关键作用。

以八年级语文课文《雁》为例,其单元主题:生命的沉思。A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默读―概括故事梗概―根据问题圈画词语―说理由―再朗读―再根据问题圈画词语―提升主旨―布置作业:随笔“我想对你们说”;B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初读课文,一句话感想―续写结尾―交流汇报―齐读结尾―提问: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语气―指名读结尾―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当作人来写―旁征博引其他名家关于生命的箴言―提炼主旨:爱生命,并友好相处。由此可见,B教师的设计比较中观,从整体出发,注重创新,以任务驱动(续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相对而言,现场课堂学生的创新性回答居多,并且形成了课后热烈议论的学习效果。

《纲要》为了提升教师创新素质,提出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青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开展跨学科、跨学校与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地发挥智慧的宽松教学、科研环境,所以教师们可大胆去开展实践研究,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模式。

当然,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除了要实现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外,必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相应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与体制也必须跟上,然而这需要有个过渡阶段来解决一些问题。

1.学校需要保障每一位学生都有电脑,每一台电脑都能连接网络,每一堂课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2.教师需要处理好日常琐事、各类教学培训与单元计划实施之间的矛盾,协调好课时安排,尽量让课堂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场所,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慢慢习惯主题单元设计,而不是课时计划设计。

3.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信息技术课,但学生要达到熟练操作网络与使用Word、PPT与FrontPage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4.家长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接受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放宽孩子接触网络的尺度,尽量引导孩子文明上网,在加强自身媒介素养的同时,提升孩子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与资源库,倡导家庭学习的氛围,推动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2012-11-15.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评估

教育部2011年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随着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逐步开展,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得到有力改善,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经过多轮培训也得到提升,但相比较传统的教育技术能力而言,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依然薄弱。在全球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加强的大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将成为影响我国综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因素。

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国中小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培训方式仍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主要是依托国培、省培、校培,传统的培训和培养方式,其与信息技术这一高端、前沿、瞬息万变的技术手段不谐调;而且培训内容“一刀切”,制式化、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一线教师在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上的个性化需求,师资培训广度的缺乏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1]另外,城乡之间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水平差距巨大,培训效果也云泥之别,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有限财力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外在形象建设上,忽视发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建设。[2]同时城市学校比县城、乡镇、农村学校,能够更多地获得国家级、省级这样组织级别较高的培训机会。[3]这些都是导致目前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整体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发现当前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一个很好突破口。

一、研究方案

1.研究基础

此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范围为洛阳辖区1市8县6区中小学校。调查内容包括:教育技术课堂应用情况、教师接受教育技术培训情况以及各区县教育技术培训水平对比情况等。调查方法为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一方面针对洛阳市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开展问卷调查,获得定量研究数据;另一方面选取若干教师进行实地访谈,以获取定性研究文本。

2.方案实施

2013年3~5月,面向洛阳市所有区县的中小学发放电子问卷,涵盖1042所中小学(约占洛阳市中小学总数的32.69%)。其中,城市地区68所、县镇地区253所、农村地区691所。为准确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此次调研对6所中小学(城市、县镇、农村地区中小学各2所)进行了实地访谈。

二、现状与问题

针对洛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中的教育技术学科应用、课堂教学环节应用以及城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等内容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并由此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融合应用程度差异大,不利于全学科均衡发展

2.信息技术在各教育环节的应用频差较大,不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衔接贯通

3.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支撑教学持续创新能力

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是教师学习教育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如图5、图6所示,95%以上的教师完成初级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学校仅有40%左右。在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方面,仅有11.22%的学校教师培训率达到90%以上,有57.88%的学校完成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教师还不足30%。不难发现,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初级培训还未实现全面普及,中级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普及程度也相对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系统地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直接限制了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整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普及率偏低、培训知识结构设计难以适应一线教师个性化需求,是制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没有先进信息化素养武装的教师难以在课堂上灵活应用新的设备,无法根据课堂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一方面降低了教师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无疑造成了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低效使用和资源浪费。衡量教学中是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关键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5]通过实地访谈,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认为做好PPT就等于上好一节信息化课程,并且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有的教师只是单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存在着手段和目的倒置的情况。

4.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城乡差距大,区域间教育水平差距有加大的趋势

三、原因分析

1.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2.课堂教学技能需求与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未实现有机整合

现有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没有实现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教什么”及“如何教”的问题,追求的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利用其交互技术、网络传输、数字化教育资源改变师生交往形式、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法。[7]从现在进行的信息技术培训来看,培训的内容多是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办公软件的应用、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有的培训会讲解一些媒体制作软件和课件制作软件。[8]而由于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存在重技术轻教育、重传授轻实践的情况,受训教师往往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换了另一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应有的体现,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3.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4.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是一项长期过程,一方面需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持续资金投入,加大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施范围,完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要求的“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初级培训,3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以“三通两平台”工程为契机,加强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本地区教育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更需要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支撑,改变过往社会发展观念落后、教育理念陈旧的局面,在思想观念转变过程中寻找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作力点,形成高效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完善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教师能力的考评办法,营造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科学发展的整体环境,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效益。

四、发展思路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亦在高速进步革新,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教师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信息资源的海洋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许将不再是谁能否拥有信息,而在于谁能够加工和使用信息。[9]教师需要认识到教育信息技术不是对当下教学经验的补充,而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预备。在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工作的问题将成为教师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拥有更广阔提升空间的基础能力,教师应从职业发展、自我提升的角度提高学习教育信息技术积极性和自觉性。对教育管理者而言,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层次推进,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建设进程,管理者需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努力提高我国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1.建立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制,提高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效性

2.紧密结合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增强教师培训的效果

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应创新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实践间的联系,使教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内容脱节,没有从培训者的具体实际需要出发,是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最大问题。[10]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开始前应注重调研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困难,针对问题开展培训。开展定向培训,基于学科教学内容特点,结合专业学科工具特性,开展针对各学科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以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重视教师以主体地位参与问题解决,以信息技术为方法重构教师的日常教学经验,使教师在经验的构建中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

3.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估机制,激发教师使用和研究教育技术积极性

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且具备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力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处在初级阶段,与未来信息化教学环境所需要的高素质数字教师还有较大差距。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作为迅速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教师需要认识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积极参与高效、实用的教师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张情.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40-42.

[2]周速.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瓶颈”问题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09-112.

[3]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丁钢,陈莲俊等.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1(3):3-12.

[4]戴晓娥.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3(2):93-97.

[5]李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么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2-24.

[6]朱晓菊,许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的绩效评估实施[J].现代教育技术,2012(7):35-39.

[7]任萍.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8]张桂力,李彭曦,杨东,蒲和平.浅析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

[9]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以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初中级培训教材建设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如何才能使中小学教师快速掌握相应的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培训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

培训的原则

1.自主选择和合理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对新课程改革,新老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着不同的态度,老教师由于已习惯多年的“书本+粉笔”教学,对新兴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操作理解较慢,而新教师在大学里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青年骨干教师精力充沛,这些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以及实践操作接受较快,因此,针对各中小学教师的具体现状,可以采取依据教师的自主需求进行分层培训的方法。首先,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进行系统的调查,进而确定教师的分层。其次,还要将分层目标向教师公布,让教师自主选择参加哪个层次的培训。再次,经过协商调整,确定教师的学习层次。

2.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3.学、教、研相结合的原则

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教研工作相结合,争取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主要以解决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教育技术问题为目的,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课题或课程,设计一些在教学实际和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针对性较强的任务,如参考“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培训的任务设计方法,让教师边学边做,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对教师学习的评价可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

4.教师的优势互补原则

在培训中,有的教师理解能力强,有的教师理解能力稍差,学校一定要以教师间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在统一培训后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相互研究、相互合作。

培训的形式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面对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的培训,因为它完全针对本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所以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一切资源进行自行规划设计。这种培训形式充分体现了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在案例教学中可通过对典型的教育技术应用案例的学习,将培训与学科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使中小学教师切身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3.专题受训

专题受训是指学校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难题,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上门指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和方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网络教学的新模式等。这种培训方式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间续性的。由于专题受训是在本校进行,受训的内容是针对目前难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有利于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培训的评价体系

一些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评价考核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关键是拿到教育技术合格证。这种思想导致他们只注重考评结果,不扎实进行教育技术的训练,导致偏离了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因此,在培训之后,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各中小学校要尽快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教育技术培训评价考核体系,确保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以上的策略希望能对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实,只要中小学教师在认识上对教育技术培训有足够的重视,一定会对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中小学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迈上一个新台阶。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Moodle;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一)Moodle网络平台的特点

Moodle(ModularObject-OrientedDevelopmentLearning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是由澳大利亚Martin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1]该网络平台操作简便,具有个性化、共享性、开放性和社会化等特点,在突出学科培训与在线学习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在课程教学管理及培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结合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需求,提出培训平台构建的主要思路:充分发挥Moodle环境的优势,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主要从资源和活动二方面进行设计,突出培训与研修。

3.在线评价设计。Moodle在线评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作业、测验、互动评价等。利用Moodle平台的问卷调查工具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培训前调查问卷,用来了解参培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另一份是培训后调查问卷,主要用来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以及对培训的建议。作业模块主要方便学员上传各类文件格式的作业到服务器,便于教师批改;测验模块主要通过题库出题,检测学员在不同阶段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互动评价为教师与学员提供交流评价的平台,可以对教师给定的范例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员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打分。

三、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以广西教育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为例,分析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本次培训综合采用集中培训、网络平台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对培训效果及对校本研修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与学习研修平台,作为集中培训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初步做到培训的“互动、协作”和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学员完成的任务、提交的作品及培训后信息的反馈,验证了本次混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概论――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洪福,张家年,李怀龙,徐影.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基于Moodle平台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3]邓国民.Moodle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

[4]潘娟,瞿,钟晓燕.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9).

[论文摘要〕本文从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调查人手,分析了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培养对策。

2004年12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项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进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2009年7月,我们对陇南市九县146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问卷调查,以期为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一、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80%的教师仍将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了解甚少。18%的教师认为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的关系不大。长期以来,国家、各级地方和各个学校在教育技术培训方面也投人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但多数停留在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阶段,对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的认识肤浅,其培训几乎是空白,而且无论是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都没有明确的目标。

(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是指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所设计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与条件,即实现教学信息呈现于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写作讨论、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教师调控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十分有利于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西部偏远地区学校由于办学资金极其困难,只能维持现有的传统媒体教学,80%以上的学校都没有建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个别学校只有简单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等,并且功能单一,根本意义上都无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对教育信息的运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过程。在具备基本信息能力的情况下,教师还应具备以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但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极低,15%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传播媒体,40%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运用技能。45%的教师(尤其年龄较长的)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技能还是空白。

二、制约西部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实践教育技术的工作中,制约和影响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以及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有的认为,教育技术只是电教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其他教师不用了解;还有的认为教育技术纯粹是一个花架子、空壳子,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在教学实践中可有可无。尤其领导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更影响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看起来属于技术层面,实际上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

(二)硬件建设不到位

硬件建设是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没有硬件建设就谈不上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具备了硬件条件的同时,还需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软件和潜件的建设,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得以正常持续发展。而西部偏远地区学校由于办学资金极其困难,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建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匾乏

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目前实行的新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持,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扩大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而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适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先进技术潜力就将难以被充分发掘,势必影响人们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进而阻碍现代教学观念的形成,影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四)教师继续培训没有跟上信息化教育的需求

三、培养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

(一)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

教师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新技术的学习途径主要依赖于培训。我们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当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为了使学校的所有现代教学设备都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一方面对在职教师大力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也要为适应新形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对师范生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论什么专业都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课程,各专业课程的教材教法应尽快增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重点应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使未来的教师能够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从培训目标的确定上既要考虑基本技能的培训,也要注重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真正把教育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利用案例分析促进培训,再辅之以政策奖励,激励广大教师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

(二)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建

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既要发展经济适用的常规教育技术媒体,也要争取多建设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从而使二者优势互补。而当今农村中小学校财力薄弱,政府对教育的支出相当有限。因此,首先要保证硬件建设真正到位,各级政府及学校都要积极想办法,开源节流,筹措资金,保证以有限的资金投人获取最大的建设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方案设计要科学,充分考虑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本着实用、够用、可升级及兼容性原则来进行方案设计。

THE END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试试卷及配套答案经管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试试卷及配套答案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48163&page=1
2.2024年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文档内容提示: 《当代教育技术》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章 一 简答题 1.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亲密有关的3个重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措施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https://www.doc88.com/p-73043874336145.html
3.中国大学MOOC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考核作业参考原题试题渝粤搜题:.bnjyedu 考核资料大全:.yuyue-edu 复习资料微信公众号编制 渝粤搜题:.bnjyedu 考核资料大全:.yuyue-edu 2024秋最新《中国大学MOOC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考核作业参考原题试题》形考作业试题题库、期末题库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73130667
4.《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第2份(共2份)《现代教育技术》2022级小教(文)自测使用。第九单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 在现在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实现最优化就是()。 A.教学设计 B.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C.教学评价 D.网络课程 *2.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http://kaoshi.wjx.top/jq/77098264.aspx
5.在线搜题拍照搜题,在线搜题与拍照搜题,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之路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不断革新,其中在线搜题和拍照搜题成为了学生们的新宠。通过在线搜题,学生可以快速找到相关题目的答案和解析;而拍照搜题则更加便捷,只需拍摄题目照片即可快速找到答案。这种技术的应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高效http://www.lequangm.cn/post/1200.html
6.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实践指导实验报告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实践指导实验报告 哎呀,说到现代教育技术,真的是一门深奥又有趣的学问。就像是给老师和学生装上了超强引擎,让大家的学习和教学都能飞得更高更远。先说说这个“现代教育技术”吧。乍一听,好像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的核心就是帮助大家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学习效率。嗯,没错,就https://wenku.baidu.com/view/0d958c39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0e.html
7.AI应用能力提升训练营教师作业展示(下)日前,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AI应用能力提升训练营已圆满收官,期间,主办方共收到近千份作业提交,形式丰富,创意纷呈,既有实用的教学方案、贴合实际的教学设计,也有丰富课堂的创意资源,展现了各位教师对AI技术学习的热情与智慧,也为训练营打造了一片思想交流的沃土。训练营虽已落幕,但征程未止,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同行者的https://www.cnr.cn/jy/eduzt/jxgyxst/yxal/zyhd/20241216/t20241216_527011002.shtml
8.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考试EXCEL练习集锦资源描述: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考试EXCEL练习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考试EXCEL练习集锦(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永城小学六年级0910学年度下期半期成绩分析表科科目目序序号号班班 级级人人 数数前前30%30%(人人)303060%60%(人人)606090%90%(人人)后后10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53457118.html
9.《现代教育技术》2025选题重点《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由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负责编辑营运。公众号为刊物的数字化平台,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本刊及行业的最新资讯和研究动态。一 教育数字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教育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MjI3NjkyMg==&mid=2247566138&idx=1&sn=def0489cb29d3ffade2a32a1e4a90db4&chksm=ea86960fd31d23e6b1322d5048ee7c1f8782501b967fd856443212d1d5bee4445b755d48d016&scene=27
10.现代技术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反思(转载)本文的“现代教育技术”大体指目前方兴未艾的网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手段在教育上的运用。 最近读一位学生家长回忆自己当年上学的一段话,我颇有感慨。 他是这样说的—— 作为70后,我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虽然也是同样的教育,甚至还要更简单粗暴。但好在那时体系疏松,就像一张到处是洞的网,那一代的孩子仍有大量https://www.jianshu.com/p/99e5bf0c0435
11.电大在线作业答案电大作业答案网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学作业1到4答案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1MPGCF0556ATLD.html
12.16秋华师《现代教育技术B》在线作业奥鹏17春16秋华师《现代教育技术B》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教育信息资源从狭义上讲主要指()A.人力资源 B.教学资源 C.物力资源 D.信息资源 正确答案: 2.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学习者控制、信息呈现、提供帮助和课件结束 A.课件导入 B.课件制作 C.课件设计 D.课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zkfe117.html
13.华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满分答案20230810154749.docx华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C.实验室环境 D.阅读室环境满分:2分正确答案:A 14.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教育的()。 A.质量 B.速度 C.规模 D.成本满分:2分正确答案:A 15.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的()。 A.现代化 B.国际化 C.科学化 D.全面化满分:2分正确答案:A 16.教育信息化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10/6212004014005212.shtm
14.东师现代教育技术21秋学期奥鹏在线作业1奥鹏作业辅导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1秋学期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常用的视觉类教学媒体设备 A.幻灯 B.光学投影仪 C.实物投影仪 D.扬声器 2.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是() A.考试或考查 B.日常性测验,日常观察 https://zexuewang.net/zaixianzuoye/4372.html
15.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22年春学期在线作业1.txt【奥鹏】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22年春学期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学习环境分析是指 A、是对学习者在智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性格和性别差异以及社会背景差异等方面的分析 B、指对教学所需要的总体环境的分析,包括物环境和人环境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6984632
16.国开《现代教育技术》形考任务二阶段测验(第3章国开《现代教育技术》形考任务二 阶段测验(第3章-第5章,权重30%,辅导教师评分)! - 欧题库-学习资料分享https://otiku.net/?p=9691
17.现代教育技术前沿:理论与实践探索现代教育技术19春在线作业1-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 )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A.学习理论 B.信息论 C.控制论 D.系统论 2.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图形图象格式的文件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616003/article/details/118478631
18.中南大学《质量管理》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测试技术》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今日推荐 160份文档 2014年度细分行业报告汇集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管理学基础》在线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管理学基础》在线作业二及参考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https://m.doc.wendoc.com/bab204559b87f69abacc11443.html
19.为什么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导论7篇(全文)而培养人才,关键又在教师。向大学生传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意识,学会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科技制作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和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能力是高等院校的责任。为大学生开设现代科学技术教育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gfvan6f.html
20.奥鹏在线作业答案06-07东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3年春学期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05-05南开22春学期(高起本1709、全层次1803-21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908-09福建师范大学2024年8月课程考试《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08-09福建师范大学2024年8月课程考试《儿童文学》作业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https://www.apycfd.com/
21.基于在线作业平台的小学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个性化作业倡导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如何设计实施个性化作业,改变低效的作业现状,此类研究比较有限,因此本文借助在线作业平台,进行了小学英语个性化作业方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基于设计的研究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36-1019049476.htm
22.下列哪项不属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主要技术?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资料】某初中林老师上课时,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女生王某又姗姗来迟,林老师批评了她几句,让其进了教室。约十分钟后,坐在王某前面的女生突然尖叫起来,原来是王某用力扯了她的头发。林老师呵斥王某是“耗子屎”,王某不服,与老师对吵。林老师很生气,叫王某滚出教室,https://www.shuashuati.com/ti/30bf081cb3b045fda2087c52589cd3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