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于1958年的北京化工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在教学质量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7年以《基于TQM理念的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为题的项目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谈到该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成果时,教务处常务副处长、教育教学评价与督导办公室主任郑秀英如此介绍。
(1)构建多维度多层次质量标准
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分别制定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并依据评价角色身份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标准,分门别类设置相应的评价问卷,不同评价维度赋值也各不相同,制定不同标准的评价问卷,做到精准督导、准确评价。
(2)建立多主体多角度评价队伍
课程评价主体包括督导专家、学生、领导干部、授课老师等,基本涵盖本科教学的所有主体,学校充分考虑评价角色身份的不同,根据其角色特点,在征求各评价角色的意见基础上,分别为督导专家、学生及校领导设计了专属评价指标,对评价的侧重点作出不同要求。
如督导专家评价问卷包含更细致、专业的关于课堂教学知识体系、课程设计方面的评价;学生评价问卷则从学生角度出发,侧重了解学生的收获以及对课程的满意度等问题;领导干部评价问卷则重点从整体层面出发,重点从课堂氛围、师生互动情况等方面把握教学质量;教师自评问卷则让授课老师客观理智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作出评价,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总体来说,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队伍从课程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产出、毕业指标的达成贡献度等多方面评价课程,从而提升教学督导的针对性。
(3)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体系
学校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检查。从课前的在线教学资源检查,到课中的学生日常反馈、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随堂评价,再到课后的期末考试巡考和试卷检查等方面,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考核、资源建设等五个要素进行课程质量评价。
学校定期汇总整理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上督导专家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反馈给各学院,学院调查核实整改后,学校将再次检查整改情况;学生可通过“随堂评价”功能及时反馈课堂建议,授课教师可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方法,达到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跟踪”的持续性改进机制。
(4)加强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化
为适应信息化教学督导要求,学校先后建立了教务管理系统、智慧教学系统、“北化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及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各类系统/平台进行教学评价管理,并与数据分析报告有机结合,提升课程评价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教务管理系统可供学生信息员定期反馈课堂教学信息;智慧教学系统可供校领导干部实时了解课堂教学实况;“北化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可供教学督导专家检查课程电子资源的建设情况;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则整合所有评价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校级、院级及课程的数据分析报告,为教师考核和课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教学督导专家筛选严把关
(1)严格选拔聘任,合理分配学科
(2)加强考核管理,定期交流研讨
基于过往工作经验,郑秀英指出,督导教师的选拔一定要严格,需是师风师德良好、教学经验丰富、做事认真负责且资历较深的老教师,这一点从根源上保证了其工作的质量,“事实证明我校督导教师一直勤勤恳恳,无论专职或兼职老师都在督导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实施细则》对督导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均作出明确要求,每年年底,学校会参照此文件对督导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学校也会定期组织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老师们汇报近期工作并进行交流研讨,共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3)充分利用数据,促进教学发展
谈到北京化工大学对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数据的应用时,郑秀英表示,学校每年均会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认定,督导专家的评价数据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及教师自评一起进行综合排序,对教师上岗起重要作用。
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为督导评教助力
此外,该平台还可整合所有评价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校级、院级及课程的数据分析报告,为教师考核和课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专家们也十分认可这种形式,认为细化评价标准并实现教学评价信息化是教学督导迈出的一大步,无论对督导工作还是课程教学工作都益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