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鼓励高校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导、作业批阅、教研分析等方面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备课效率、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将智能思维、数字素养和AI工具应用融入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实施个性化教学,鼓励智能化、创造性和沉浸式的施教形式。省教育厅将组织遴选“江苏高校AI辅助教学应用”优秀案例。
原文如下:
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加快人工智能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推动课程教材、培养方式、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等改革创新,打造一流“人工智能+”专业体系,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打造一流人工智能+专业体系
(四)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在品牌专业三期建设中,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化教学和创新实践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工具完善各专业知识图谱和能力图谱,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现有专业改造升级。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采用辅修专业和微专业等形式,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相应人工智能课程及学习模块,支持有兴趣的学生跨专业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技能。支持有关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和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开展多类型人工智能人才联合培养,丰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形式、创新培养内涵、提升综合育人水平。
二、加强高水平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建设
三、深化“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
(七)深化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教学。鼓励高校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导、作业批阅、教研分析等方面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备课效率、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将智能思维、数字素养和AI工具应用融入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实施个性化教学,鼓励智能化、创造性和沉浸式的施教形式。省教育厅将组织遴选“江苏高校AI辅助教学应用”优秀案例。
(八)深化人工智能辅助学生学习。将AI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智能选课、线上教学、课外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灵活的伴随式学习支持,打造师、机、生互教互学、虚实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大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未来智能学习中心,打造集知识服务、学习支持、教学辅助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学习社群,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学习,激发学生专业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省教育厅将组织遴选“江苏高校AI辅助学生学习应用”优秀案例。
(九)深化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管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质量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等,对学生学习过程、毕业升学、就业成长等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在此基础上优化培养方案和评价机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大力推动教学改革,为学校管理决策和专业监测、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提供智能化支撑。省教育厅将组织遴选“江苏高校AI辅助教学管理应用”优秀案例。
(十)深化人工智能辅助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充分发挥AI技术在文献查新分析、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数据处理、创业项目模拟等创新创业训练中的辅助作用。鼓励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学院和基地等大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在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加大对“人工智能+”类型项目的支持力度。
四、推进本科教育人工智能产教融合
(十一)实施人工智能产教协同育人。大力支持高校与人工智能行业模型研发和数据产品服务企业深度合作,在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实习实践制度,增强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在智能环境中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整合校内外人工智能软硬件和数据资源,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研究,共建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联合开发智能化教学助手和AI学伴、教学工具等。省教育厅将在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认定和教育部优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荐中,对“人工智能+”类型项目优先支持。
(十二)支持高校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建设。聚焦优势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智慧物流等领域,支持高校与人工智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积极参与行业大模型研发、公共云服务系统运维等工作,共建共享一批算力基础设施。支持高校进一步发挥智库作用,为政府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治理能力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国内外人工智能行业标准规范制定,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