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领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探索与实践查看内容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赋能高质量发展

01引言

02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

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紧跟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深职大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出台《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强化顶层设计,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整体设计、主体赋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对外交流等方面“一揽子”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一)整体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设计

1.推进专业布局数字化转型

2.推进运行秩序数字化转型

数字赋能极大地优化了学校运行秩序,其“代人”“拟人”功能,在解放人力、简化业务流程中可大力提升学校运行效率。深职大坚持需求导向,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一体化设计学校管理和服务。按照设计规划,在运行秩序数字化转型的初阶,重点推进各项业务的线上办理,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连通,打破壁垒,实现数据统一、数据集中、“一网通办”。目前已建成一体化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一网通办”平台在线办理率96.6%。“i深职”APP总注册人数6.1万,实现了管理服务移动化、智能化。在运行秩序数字化转型的中阶,重点推进业务流程及运行秩序的重构,倒逼学校组织结构逐步优化重组,各部门不再各自为政,而是业务交叉、业务耦合、业务精简,推进“只办一次”。目前已建成互联互通大数据中心,100%运行状态接入统一管控中心,实现“一图知全局”。在运行秩序数字化转型的高阶,将基于统一且更加庞大的大数据和更加科学的智能分析模型,实现学校运行秩序的自动服务、自动管理,奔向“无为而治”。

3.推进数字化基座建设

数字化基座建设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信息承载和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数字化服务的质量、水平和能力,主要包括“支撑公共教育和学校教学的各种数字化设备、网络、终端、软硬件平台、系统、场所、工具、软件、数据、资源、制度与机制等。”[6]深职大着眼长远、兼顾效益,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全面推进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演化升级。全面建设新一代校园网络,构建智能化、立体化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打造融合创新、多元共享、安全舒适的教育教学数字化环境。目前校园网总出口带宽达14.5GB,无线网出口带宽达8GB,5G网络室外覆盖率100%,学校运行状态100%接入管控中心,被工业和信息化信部评为“5G示范应用校园”。二是高度重视数字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开放、开发利用和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有效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保护个人隐私。另一方面,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常态化网络安全攻防对抗演习、符合性测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全面增强网络安全监控和拦截预警效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切行动,最终都需要落在教育主体身上。深职大基于主体间性理念,从管理层、教师和学生等维度全面推进“人”的数字赋能。

1.强化管理层的数字赋能

2.强化一线教师的数字赋能

3.强化学生的数字赋能

深职大探索建构学生数字化素养框架。培养学生通识素养,提升学生正确认知、收集和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等。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升学生数据交流和沟通能力、数据分析和评价能力、保护数字安全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解决数字问题能力、数字品德和价值观塑造能力等。其次,开发数字素养通识课程。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数字技术专家,打造普及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数字素养通识课程。依托学生社团、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发一批面向生产实际的数字素养实践类课程。突出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数字中国建设内容,展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成就。第三,开发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标准与证书。对标世界公认和领先的计算机与数字应用软件等领域的技能认证标准,研制具有校本特色的初、中、高级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与国际接轨的学生数字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包,为学生数字素养达成提供权威评估标准与方法路径。此外,加强数字伦理教育,提高学生数字伦理意识及应对能力。

(三)突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中心地位

1.推进理念及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时代对劳动者的技能赋予了新要求,即“掌握核心技能和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软技能与综合能力,扩大硬技能掌握的广度与深度。”[7]为适应数字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要求,深职大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将数字技术与素养融入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数字赋能下的高阶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思维养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依据不同专业与对应职业的特点,进一步细化数字能力、数字知识的具体内容。瞄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对标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发一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教学标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遵循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坚持实践导向,依托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丰富、完善、创新“技术牵引、产品载体、理实融合、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模式,持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推进课程及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在资源建设方面,规范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标准,打造“平台+生态”资源供给体系和共建共享应用环境。结合专业特点与需求,开发多种媒体融合的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在资源建设中,既强调产权意识,在引入外部技术、人员的基础上,突出教学资源的自主创意、自主建设、自主开发;也强调学生参与,鼓励教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基于学生的思维、习惯、喜好等开发资源,确保资源的“体验友好”。在教材建设方面,大力推进教材数字化改革,开发一批新形态数字教材。制定《数字教材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开发数字教材建设标准,同时注重数字教材思政建设的特殊性,全面提升数字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

3.推进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数字化转型

一是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普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理实一体教学等,深化数字技术教学手段应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机深度协同的教学模式。开展面向真实情境和丰富技术支撑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的实践性、生产性、社会性。二是开展个性化教学。开发学生数字画像,强化学生学习大数据分析。根据学情分析个性化定制课程方案,在教师、课程、场地等现有资源充分可及的前提下,探索“一人一课表”个性化培养,并研发自适应学习系统,采集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数据,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特点定制学习策略、推送学习内容,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和成效。三是打造立体式展示、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的数字教学环境,建立XR体验空间、STEAM创新实验室、在线虚拟实验室(eLab),面向机械、建筑、医学等高危险、高成本、不易见的实训环节,校企协同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实现复杂工作场景的远程配置和操作体验。

4.推进教学管理及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在教学管理方面,建设“教学指挥中心”,利用大数据和各类教学云平台,推进基于数据支撑的智慧决策,改变传统的“经验决策”模式。对于教学评价,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9]为革除传统教育评价“以某一时点代表常态”“某一局部代表全部”的弊端,深职大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价值导向,组建一支专业背景多元的研发团队,研发智能化课堂学习评价系统,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全面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勾勒学生个人学习活动轨迹图,为学生个人成长“画像”。基于计算模型等智能分析手段,积极探索集知识技能掌握、深度学习能力发展、情感体验评价等相结合的“集成式”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轨迹全程记录、学习过程自主控制、学习效果自动评价。

(四)推进研发服务与数字化转型双向助力

1.开展数字技术研发

数字技术研发与数字技术应用相互促进,是保障院校更好地理解数字技术原理、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及其可能空间的重要机制。深职大围绕数字经济领域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应用需求,布局一批数字技术基础研究项目,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算力水平,发展推进算法升级;发展5G和传感物联技术,支撑万物互联;推动数字技术交叉融合,开辟创新赛道。同时,聚焦战略需求,围绕国家和地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建立企业目录和技术产品清单,提高创新供给,推出学校系统解决方案。例如,学校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教师参与华为公司课题研究,助力解决5G基站建设中出现的“卡脖子”难题,为发展新一代高频通讯器材提供了技术储备。

2.开展数字技术应用研发

深职大加强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推进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先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嵌入和改造,推动产业模式转型、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生态化运作、产业体系重构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应用转化,实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发展综合评价诊断服务和“智改数转”解决方案,促进中小微企业树立数字化思维,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推动中小微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

3.开展数字化社会服务

深职大发挥社会培训优势,突显数字化研究成果的效益溢出,全面开展数字技能社会培训服务。一方面,推进“数字大学”等多种形式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开发一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企业共建在线模块化网络课程,构建丰富的在线大学资源目录和资源地图,为市民提供优质、均衡、丰富、便捷的学习支持。另一方面,强化多元的数字技能培训供给。面向在职劳动力开展大数据分析、软件编程、工程软件等数字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新形势下企业职工岗位适应能力。面向新就业及再就业劳动力,加大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其数字化就业能力。面向职业教育战线,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及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推动教师角色转型。面向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数字技术公益培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均衡普惠发展。

(五)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外延

1.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为参与全球教育数字化治理,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话语,深职大一年一度举办“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目前已举办4届,多方合作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高地。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在深职大落地,依托该教席单位建设,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南南合作与多方合作,推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创新中心、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WFCP)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等两个国际组织落户深职大。这些国际化的平台,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交流合作。

3.打造数字化实践教学国际品牌

深职大强化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依托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支撑,建立“云上学、实地练、强交互”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数字研学平台,集聚协调优化各方资源配置,打造系统化研学解决方案,一站式满足国际国内用户在线研学需求。发挥在实训理念、模式、师资、设备、场地、场景等方面的优势,建设“数字化实训综合管理平台”,根据行业、专业、岗位能力模块等进行实训平台分类,打造辐射产业类型广、覆盖岗位技能广、服务需求人群广的全域实训系统。开发一批特色实训场景、实训项目、创业项目,通过图文信息、VR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实训项目的功能、特点和优势,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海外学生提供远程实训体验。

03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应然之思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和探究,其中既包括了对“应然样态”的反思,也包括对”应然进路”的反思。唯有如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才能够稳步、有序、高效地开展。基于深职大的案例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从教育赋能到教育重构:推进“渐进式转型”

从概念界定上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在一定秩序规范下将数字技术全方位渗透到职业教育全系统中”[10],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方式、体系结构、运行机理、育人模式和评价标准等产生深层次、系统性转变。”[11]这表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颠覆性的重构工程,“进行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地将数字化技术局限于工具性应用或对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应作为一种整体性系统变革的契机。”[12]但是,应当看到,囿于事物发展的过程性规律,教育数字化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或可经历“赋能教育、创新教育、重塑教育”[13]三个过程,这就需要坚持“从赋能到重构”的转型观,全面推进渐进式转型。

实践中,首先要因地制宜,互联共享。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职业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极大增强,而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利用数字化转型契机,与发达地区教育“互联互通、共用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要关切现实,固本厚基。推进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为困扰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要思考有关职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例如数字化时代应树立或形成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价值、目标、制度、方法、形态,数字化时代人才需求的核心能力要求是什么。同时,需要深入探索如何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扭转社会固化的传统思维和功利化倾向,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等,以塑型教育新生态,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建设。

首先,加强面向数字时代的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人的过程,应是由技术工具的使用带来思想和意识行为的改变,再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加强“数字人”建设,就是要实现从技术运用到人的思维转变的内化,从而提升数字素养,让“数字”成为人的一部分,培育现代化的“数字人”,使数字因子重构在人的素养架构之中,而不是给人平添一个“数字叠加包”。其次,推动职业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改造。数字时代是人与技术共同进化的时代,是技术与人的融合共存、同生共长。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技术赋能教育,但要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并非主要在于技术创新,而是重在塑造符合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秩序和文明规范的一代新人,应突出更加符合人之属性的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要使教育教学成为有助于人适应数字时代的育人场所和实践活动,实现人在教育场景中的数字化。

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学生”是复杂的,既有“类”维度的特征(全体学生),也有“群”维度的特征(比如职教学生),还有个体维度的特征(每个人)。不同学生的先天禀赋、原有基础、思维逻辑、发展旨趣、学习习惯等,都在强调“学生个体价值”的今天被进一步放大,以往“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思维显然不合时宜。符合个体学习特征、促进学习过程幸福的个体化、定制式教育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成为现实。

(四)从技术应用到技术研发:推进“参与式转型”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本身就是产业、就是生产力。“数字”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本身。数字技术本身的尖端性、迭代的高频性,要求教育主体对数字技术的把握要精准、深入、系统,对数字技术的教学转化要科学、高效。只有参与到数字技术研发,参与前端、了解前端,才能更好地把握数字技术的前沿,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04结语

我国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进展如火如荼,但仍然任重道远。从微观维度看,基础设施、技术条件是第一道“数字鸿沟”,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总体上已实现跨越,在某些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但是“人”的数字素养是我们必须跨越的第二道“数字鸿沟”,发挥不同主体的创造性,以思想创新来助力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的多元耦合创生,同时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从中观维度看,不同院校有着不同的禀赋与基础,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院校而言,利用数字化转型的颠覆性赋能契机,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探索适契自身的发展路径,实现超越式发展,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宏观维度看,从国家层面构建数字化转型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统筹师资、课程、教材等资源建设,构建共建、共享、共进的共同体建设机制,同时又力避“统一模板”引发的同质化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许建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江涛,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魏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卿中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THE END
1.智慧职教构建未来就业生态的智能教育体系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服务 智慧职教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对于不同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并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这些服务有助于学生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从而促进社会就业率。 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平台建设 智慧职教鼓励教育资源之间的互通交流,建立起一个开放性的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校、企业、研究机构等https://www.uxejmm4t.cn/hun-he-xian-shi-xr/550971.html
2.智慧职教赋能未来智慧职教如何塑造职业教育新篇章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职业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提供基本技能和知识,而是需要深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的能力。智慧职教正逐渐成为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驱动力。 首先,智慧职教强调的是个性化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每个学生都按照同样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https://www.5wykqmrna.cn/bai-jia-dian/438273.html
3.数智引领职教转型开创未来在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升职业院校数字化治理水平”“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形势与对策”“职业院校数字治理现状与实施策略”“数智赋能教育创新的发展与探索”等主题,提出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职业院校数字治理、职业院校数字化的新对策。此外,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801408273576917&wfr=spider&for=pc
4.陈子季: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将联通2500余个教育部门和1.13万所职业院校陈子季: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前面已经介绍过,“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由“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组成,是一个“1+2+8”的三级架构。其中,“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定位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既可https://www.hebcpc.cn/gzjy/info/1074/2254.htm
5.当数字化走进职业教育,解锁智慧教育新模式职教信息智慧实验室、教学大数据中心、个性化作业、多维度成长报告、AI识别签到、智慧学习空间……在今年以“数字新时代 教育大未来”为主题的上海教育博览会上,职业教育展区大放异彩,上海市各职业院校纷纷“炫技”,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充分彰显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带来的职业教育课堂改变和校园新面貌。 https://edu.sh.gov.cn/zyjy_zjzc/20221101/07e6a9dc7f004e3699ff9c61d5969611.html
6.醍摩豆智慧职教解决方案教育快讯进一步落实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一个云平台:职业教育智慧大脑(学校数字化云平台);五个应用中心:决策支持中心、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心、虚拟仿真实习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学、研、管、评应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坚持需求牵引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四个https://www.habook.com.cn/news.php?act=view&id=431
7.11项重点任务建设指南发布!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联合体职业教育资源富集,涵盖中职、高职(含职教本科)学校,吸纳普通本科学校作为成员,搭建联合体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2.组织治理机制完备。教育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资等部门建立密切配合、协调https://www.njpi.edu.cn/fzgh/c5/82/c3676a116098/page.htm
8.数字赋能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赋能职业教育,探索中高本协同一体,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协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整合企业、院校、行业和政府的各类资源,多方协同数字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职业教育平台可以实现课程数字资源协同共享,提升教师队伍和学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I3MjQ5OQ==&mid=2247499707&idx=1&sn=b34576369dd74cb5df3043e86395137f&chksm=9ebbb1aff8453cda8d9c3075c48406c16fcc4ad4a4f03f416105b57529772f27b073ec1985fb&scene=27
9.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数智校园5.服务贡献明显。数字赋能专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改革有成效,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智慧职教平台)建设,持续提供优质数字化资源。 三、建设任务 1.丰富拓展应用场景。聚焦差异化教、个性化学、精准化管、智能化评、虚拟化研等现实需要,加大智慧校园、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慧图书馆等https://www.jjvu.jx.cn/xxhjs/szxy/content_59868
10.聚焦“智慧财经”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精业致能”的校训,在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及智慧财经教育事业建设的新时代新征程赶考路上,持续推进数字财经建设,全力构建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治理机制、基础设施五位一体的财经数字化教育教学体系,数字赋能学校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全国一流、最具活力的高等职业学校。https://www.scpcfe.cn/info/1598/20776.htm
11.“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亦称“智慧职教”网站)是由高等教“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亦称“智慧职教”网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daixue7777 - 同为于2022100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5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www.douyin.com/note/7152520045887753507
12.智慧职教https://www.icve.com.cn/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登 录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亦称“智慧职教”网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为应对推迟开学给正常教学秩序带来的不利影响,“智慧职教”决定在抗击疫情期间全力支持各职业院校广泛深入开展http://www.17xuexiba.com/doc/39580.html
13.智博会教育品牌07丨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勇往“职”前的“智慧”2011年,渝北职教中心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开启了学校智慧教育前行之路;2018年,学校在新校区开工建设时,统筹规划智慧校园建设。近三年,学校投入近 4000万元用于数字校园建设,形成了《1+X证书制度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教”改革》《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https://www.cqcb.com/topics/weijiaoyufunengweiminshengtiancaizhibohuizhongqing2023zhihuijiaoyuzhuoyuepinpaianlifabu/2023-09-06/5366368.html
14.青岛职院数字赋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翅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顺应“互联网+教育”时代需求,稳抓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坚持“融合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战略,锚定“智慧化”战略高点,把信息化建设内嵌于学校高质量发展之中,驱动“智慧青职2.0”建设计划,发挥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示范效应,努力写好新时代数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青职之笔”。 https://i.ifeng.com/c/8KkNKhfVv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