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也已翻开。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同样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助力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全力参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长久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人的成长为中心,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要义,按照“政治强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依法治会”的工作原则,立足智库定位,在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等工作中,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系列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建议支撑。
本期让我们走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通过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5年来工作实践,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编者
以新发展为号令
聚焦专业升级改造
背景:自2018年第五届理事会组成以来,学会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系统梳理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新场景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组织指导和深度参与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简称新版专业)的研制工作。
以新需求为导向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背景:5年来,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按照“总量不变、结构调整、功能优化、服务大局”的原则,聚焦强国建设目标任务,通过“成立一批、更名一批、合并一批、换届一批、调整一批”的方式,对原有分支机构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重塑,提升了学会的服务力、贡献力、支撑力。
“学会现有39家分支机构,汇聚了涵盖41大工业门类的158位两院院士、33位青年科学家、69位企业家、132位教育界专家,力求为职教战线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智力支撑,为国家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在对学会分支机构进行重塑调整后,学会便持续着力加强各机构内涵和能力建设,“例如,我们成立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委员会,聚焦数字工业发展,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举办了4期‘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教师研修活动’,让1000多名教师有机会参与线上线下的学习。同时会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建工业互联网新工科人才实训服务平台。”
以新产业为追求
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背景:5年来,学会参与服务传统工业和消费品工业的数字化改造,面向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围绕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推动从1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产业链高端、供应链安全问题,聚力培养OT(操作技术)人才。
谈及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的“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学会负责人表示,“学会深感责任重大,未来要更坚定自身作为中国职业教育新型智库的发展定位,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据了解,学会除积极拓展与重点行业企业的联系外,还在积极打造共同体、深化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学会还与保定、齐齐哈尔、定西、沧州、宁夏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以新理念为引领
助力“五金”系统升级
背景:在强教必先强师的理念引领下,过往5年来,学会已连续组织32届“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教材”研讨会。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与战略重点,学会将说课研讨会作为落实好专业、课程、师资、教材与实践中心(基地)建设的探索平台,为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积累了丰富经验。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嘱托,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所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所担当、不辱使命。”
“课程是专业落地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据学会有关人员介绍,说课研讨会一方面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课建设。另一方面将继续面向行业重点领域,打造一流核心课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很多职教人看来,职业教育的教材改革应当特别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加强技能培养和职业导向,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对此,学会负责人表示,将以产教融合为契机与各方资源携手共同开发“金教材”。“将依托学会专家资源及分支机构力量,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持续组织编写优质教材。同时,将通过说课研讨会平台,宣传推介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反映行业前沿技术的优质教材,提升优质专业课程‘金教材’的示范辐射作用。”
据了解,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举办的32届研讨会,已动员组织全国千余所院校的5万余名一线教师参与,累计有66万余名教师在线研究与学习,直接推动130个专业群、212个专业、369门课程以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等教材的数字化转型。未来职教人共同期待聚焦“五金”新基建,系列新举措将会在已有的沃土上持续落地生根,助力“强职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