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与教育(精选5篇)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强化教育、人社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在推进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的同时,加强在职人员技术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推进高技能人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通过职教集团中高职成员院校之间的合作,畅通中高职之间的升学途径与通道,推进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加快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从而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利用集团化办学的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为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发挥作用。

关于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农村中学科技馆的申报材料

中国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碑坝中学是一所有着60余年建校史的山区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西南边陲的红色革命老区碑坝镇。该镇地处米仓山腹地、宕水河之滨,境内山大沟深,道路崎岖,信息闭塞,条件艰苦,是汉中市域内重点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83.7平方公里,距区政府93千米,与陕西西乡、四川通江、南江3县接壤,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3142人,总户数4494户,义务教育段学生1106人。碑坝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浓郁的红色文化。1932年初,中国工农第四方面军在、王树声等率领下经此由陕入川,创建了全国闻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碑坝镇建立了“红江县”苏维埃政权,开辟了著名的“红色交通线”。境内现存红色遗迹30多处,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拥军爱民、参军助战的动人故事,是当代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实体基地。碑坝人重视教育,崇尚文化,沿袭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数十年来,大量农家子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走进广阔的社会舞台,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为国家建设和家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碑坝中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几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现如今校园占地17.2亩,建筑面积14035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男女生公寓、集体办公楼、教职工宿舍、运动场、过街天桥等教学、生活设施完备,建有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书法艺术室、音乐舞蹈室、劳动室、地理室、图书阅览室等22个功能部室,达到了国家“双高双普”的验收标准。学校现有教师44人,学生334名,开设八个教学班。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曾连续五年被区教育体育局评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区教体局“优秀学校”“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的“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两基迎国检先进单位”、市体育局授予的“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校园”、省爱委会授予的“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体育工作特色鲜明,先后被确定为“汉中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开发计划训练点”,为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和专业训练队输送生源30余名,先后产生了王伟、张利军、王友榆、张海、张悦、王元芝等在中长跑、摔跤、皮划艇等运动项目中屡获佳绩的国家一级、二级优秀运动员。

中国老科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风建设行动,助力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引领更多青少年从小立志投身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郑区老科协、南郑区教育体育局、碑坝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照建馆条件和标准,对我区农村中学进行了现场实地考查和评估,一致认为碑坝中学完全具备建馆条件。故恳请贵协会将这一项目放在我校,我们坚决保证实施好该项目工程,制定好使用开放场馆的工作细则,最大限度发挥好科技馆的效益。让碑坝的孩子有幸从小形成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习风气,为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特此报告!

回顾2013,互联网公司竞争可谓惨烈,BAT三大巨头的寡头局面似乎更加稳固,但是BAT之间,从PC互联网时代的各自主业稳固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交锋局面,尤其以AQ移动电商大战为甚。从巨头的大动作中,我们能更为明了的观察国内互联网的动向。

本文试图通过盘点2013年巨头的大动作,从中窥探2014新趋势,从而揣测2014创业新机遇,对于如此大的命题,难免疏漏和错愕,一家之言,欢迎高手指正。

一、移动互联网

毫无疑问,“移动”是2013互联网的关键词,但这一命题太大,只能从巨头的核心移动产品简要阐述。总体来说,巨头将PC端的核心业务成功转移到了移动端,并延伸出了一些新的机遇。

2、移动搜索—手机百度。百度呼唤狼性后,推出产品的速度和公关的声势感觉明显提升了。百度Q1单季研发狂砸1.3亿美元,之后手机百度的语音搜索确实提升了很多,13年底,手机百度宣布用户过4亿。

搜索方面,360兼备搜狗失败,冲击百度无望,腾讯入资搜狗,只能排在第三,百度霸主地位稳固。其他进入者更加没戏。

3、LBS—百度地图平台成型。百度手机地图也摸索出了新机遇,围绕LBS展开的团购、酒店、餐饮、打的、订票等功能,成了一个生活大平台,而且有黏性。

总体来说,2013年,百度重点布局搜索、LBS、应用分发、视频四大领域,其“亿级俱乐部”成员包括:百度手机浏览器、百度视频、百度云、91桌面、手机百度、百度手机输入法、百度地图、百度魔图、91助手、爱奇艺、PPS影音等。

一句话侃评:互联网瞬息万变,诺基亚说倒就倒,腾讯危机意识强提前布局,百度狼性醒悟立刻跟进,阿里反应慢半拍略显被动。

二、互联网金融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规模达1853亿元。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表示,余额宝能够做到随去随用并且保持稳定的高收益,离不开支付宝十年的用户大数据积累,从余额宝所诞生的时代与机遇看,互联金融领域不会“再出现这样一个伟大的产品”,余额宝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起点,它绝对不是终点。

樊总还说,将来可能只有余额宝,没有支付宝了。

腾讯同样看好互联网金融,不过走的路不太一样,在前海投资100亿。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创新和发展一直走在前面,个人认为腾讯具有一定的地缘政策优势。以腾讯一贯的稳健低调风格来看,未来前海这里腾讯肯定会憋出大招来。

一句话侃评:IT太苦逼,金融生钱快,银行久安逸,人傻钱多速来。

三、移动电商

说到电商,就不能不说马云。

或许马云过于高瞻远瞩,所以偶尔会看不清脚下的路。多年以前,马云曾说: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结果京东、卓越(亚马逊)等B2C起来了,阿里不得不从淘宝中分出了B2C平台—天猫。

程苓峰说:“当下互联网最大的战争发生在哪里?当然是腾讯的移动社交入侵阿里的传统电商,一个1000亿美金对阵另一个1000亿美金,它会重建生态。”

安全也是阿里的弱项,而且刚开始阿里好像没发现这一点,这在下面详细表述。

四、安全

安全本来类似于警察这样的服务性政府机构,是非功利的,是无法形成商业模式的,但却硬是被周鸿祎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辟出了新花样,并且让腾讯百度都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作为基础服务,具有神奇的属性:一是用户广,二是权限高,三是用户信任度高,类似于危急时刻对公安警察的天然信任。

安全是360的菜。周鸿祎将3602013年整体移动策略总结为:安全、商店和APP。

商店就不说了,受阻于百度天价买91,APP方面360也未能憋出大招。在移动安全方面,360以PC端的固有思维,还犯了一次众怒,想以安全权限和能力删除手机预装软件,结果没想到自己被删了,因为安卓和windows的差别,ROM权限上手机厂商高于360。

腾讯将安全定为国防,三面出击。PC端是电脑管家,不温不火,完全不敌360。移动安全手机管家发展不错,占了1/3的市场份额,还建立移动安全产业链联盟,主打支付安全和反信息诈骗,对360是不小的冲击。此外,腾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TSRC)在2013年投入150万奖励安全白帽子,最高奖励10万现金,网络安全人才。360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在14年才成立并开始跟进奖励。

百度在3B搜索大战打响后,全面布局安全,PC到移动,杀毒到卫士一应俱全,并且公关水平也直追360,百度搜索页面永远挂着360的罪名。不为别的,就为拖住360。

一句话侃评:围攻光明顶,奇虎连守带攻移动受阻;争移动支付,阿里恶补安全课。

五、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

小米在2013年风头正劲,让“风口的猪”和“互联网思维”狠狠的火了一把。雷军和董明珠的十亿赌局更是让众人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

随着芯片、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路由器、智能汽车、智能手环等都在陆续出现,“智能一切”,是未来的趋势,是超级庞大的市场。

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这句话虽已泛滥,但是在打的这件事情上,确实让人看到,只要互联网找准传统行业哪怕是一个细小的空间,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

阿里投资快的打车,腾讯投资嘀嘀打车,百度地图说“上我能直接打车”。

智能电视和打车应用已经逐渐在现实生活中实现,那么将来在农业、医疗、教育、工业等方面,或许更具有想象空间。

一句话侃评:改造传统行业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着市场很大能突破的点很少

回顾了这么久2013年已发生的事实,意义何在?接下来分析从中看到的发展机遇,抛砖引玉,欢迎行家补充。

机遇一、做“变量公司”,然后卖给巨头。

变量公司是傅盛发明的词,就是巨头之间激烈竞争的重要领域。傅盛认为金山和搜狗就是这类公司。以此类推,传言360将要收购的梆梆安全、阿里收购的蘑菇街(因为腾讯注资了美丽说)、百度收购的91助手,BAT都想要的大众点评网、都是此类。

从这一角度看,移动安全、移动电商导购、手游、在线教育、O2O,或许会被巨头争夺,从而卖出高价。

机遇二、和传统靠得近的行业。巨头一般不愿意深入传统领域谋取微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黄太吉卖煎饼、雕爷牛腩就不说了,roseonly的送花,深圳有个壹点壹刻,专门做网上蛋糕,感觉比较靠谱。互联网改造农业,或许会是大机遇。

机遇三、做细分市场。如专注同志市场的产品、专注于女性的大姨妈等。

机遇四、软硬结合,普通工业产品智能化。在WE大会上看到香港大学教授展示的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智能设备,如智能鞋子,在普通鞋子上加入传感器,能够判断人的地理位置和动作,可用于照顾老年人。还有能翻译英文的眼镜等。

机遇五、深耕垂直领域。如汽车之家、前程无忧、58同城等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远程教育即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同时还具体指出“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要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支撑。对于远程教育来说,网络课程是实施远程教育的核心部分,而课程资源建设又是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只有加强对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规范,才能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完成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

1网络课程的特点

1.1资源的多样性

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包含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例如文字、图片、图表、声音、电影、动画等。如果课程建设比较合理,则能够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1.2沟通的交互性

通过网络环境,能够强调“协作学习”的作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思维和理解可以实现共享与沟通,在相互协作中实现课程的教学实施。

1.3教学的动态性

传统的教学具有固定的内容、目标和程序,其教学环节是提前预设的。而网络教学设计则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随时做出调整,从而使得教学实施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路

2.1加强课程的总体规划

2.2提高学习者评价的日常化

1)网络课程体现了个体化的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因此,对于学习者学习方面的监控,可以采取对学习者学习该课程的每一单元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能够逐级细化到学习者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并告知学习者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加强学习。

2)增加论坛的交互性,论坛中可以设立不同的主题讨论,由学习者分小组主持论坛,并加入评价机制,学习者在论坛中的交互内容也可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

3)远程教育主要面对从业人员的在职学习,这就需要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为了提高远程教育的水平,保障远程教育的质量,可以依托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开发利用学习进度跟踪工具,个人学习进度管理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进度分析、学习过程提醒服务。帮助学习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改进和监控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状态,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运用学习平台的监控功能,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3增强课程的后续跟踪监督

1)课程完成制作后,需要考察课程的结构、内容、形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跟踪了解课程是否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是否需要更新以适应教学目标的不断变化,课程的形式是否需要调整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及课程是否能够吸引学习者并且实现其教育目的。

2)建立教学指导小组和教学督导小组。通过小组来定期检查学习支持中教师资源的上网情况、网上答疑情况、学习者参与的程度、学习者作业的提交情况,定期了解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与意见,以便为课程的后续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并将教学指导或教学督导小组的检查结果纳入对主讲教师的考核中。

3)通过技术平台的数据记录,监控整个课程教学支持的过程,对教师的网上答疑、作业的批改以及资源的补充与利用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实现对主讲教师予以自动化的提醒和督促的功能。此外,将课程的导学、助学以及对学习者的监控与平台系统的建立结合起来,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改善课程对学习者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4保持资源建设的长期维护

课程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因此,课程的资源建设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其中涉及课程资源的初次建设、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课程资源的监测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修改与再开发等环节(见图1)。

3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以现代英语语法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3.1课程背景分析

1)英语语法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为打下扎实的语法基础知识,学好后续的专业课程所必需的。

2)考虑到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为成人,因此在课程的构建上重视远程分级导学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活动围绕着“导学、自学、促学、督学、助学”五个环节展开。每个环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不同,但互有联系,相互补充。

3.2资源现状分析

1)远程教育面对的学习主体比较复杂,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学习目的等差异较大,学习者学习地点也相对分散,他们具有更多的个性化需求,更需要专业人员通过数据挖掘、追踪学习等手段提供专业的指导(导学),从而更好的促学和助学。

2)课程的核心教材和教辅教材均为课题负责人亲自撰写和主讲,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课程提供全面的教学、辅导、技术支持、小组讨论、课程管理、作业和批改等。

3.3需求分析

1)本课程旨在通过网络平台、通讯手段、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创建新生代英语语法课程,让更多的人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并在低成本的技术支持服务下,提供个性化教育,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2)本课程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总体设计原则,教学设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有机统一,这一系统包括了确定教学目标,建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过程,监测学习状态,评价学习质量的总体构思及实施过程。

3.4资源设计

本课程分八个模块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见图2)。对于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环节作详略得当的具体讲授,整体与章节以及个性化分级导学环环相扣,有利于目标的积极实现,使学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5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用了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包括网上课堂、会议系统交流。有效的满足了网络学习者的群体需求,个性化的网络环境有效地安排了学习进度。这一切进一步加深了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另外,促学和督学以及反馈评价,能有效跟踪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实行教学改革。

3.6设计修正

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的生源,学习者的层次、基础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也随着知识的更新及行业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将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修正课程内容上的缺陷与错误,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及教学媒体,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及教学工具,及时地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引导学习者进入正在探索的学习领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及创新精神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持续维护更新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乐丽琴.关于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2(8):147-148.

[2]姜永生.基于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策略与过程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4):131-114.

[3]陈庚,丁新,袁松鹤,等.网络课程要素分析及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6):73-79.

[关键词]旅游文化史;旅游体验文化;旅游介入文化;历史分期;分期标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12.015

旅游文化史是旅游文化的纵向发展过程。在不同学者的眼里,旅游文化史有不同的内涵,其发展阶段也见仁见智。旅游文化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旅游文化史应该怎样分期?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旅游文化史的内涵

1.1旅游文化史内涵研究述评

旅游文化史的论著目前已有很多,对旅游文化史内涵的探讨却不多见。林永匡先生着眼于中国旅游文化史,认为心态与价值观念是旅游文化活动(实为文化旅游)的“核心”与“灵魂”,是旅游文化史的首要课题。

马勇先生则从文化学的角度提出:旅游文化不是旅游的某一方面或独立于旅游之外的另一事物,它是旅游的另一种表述;旅游文化史就是文化学视角的旅游史。

张启先生立足于旅游主体,认为:旅游文化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最为光辉灿烂的部分,则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历史。旅游文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旅游者的历史。

诸家对旅游文化史内涵的探讨虽各有侧重,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自觉不自觉地把旅游文化史混同于旅游史――林永匡强调旅游文化史首要课题是文化旅游的心态与价值观念(的发展史),马勇强调旅游文化史是文化学视角的旅游史,张启认为旅游文化史实为旅游者的旅游史。有的旅游文化史论著虽未明言旅游文化史就是旅游史,但所著旅游文化史却实实在在是指向旅游的,论著中旅游一词的使用比旅游文化一词还多。

这种现象令人深思。难道旅游文化史真的等同于旅游史?按某些学者的说法――旅游文化就是旅游,旅游文化史就是文化学视角的旅游史,旅游文化史当然可以等同于旅游史。遗憾的是,上述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一,旅游文化不同于旅游,旅游文化史不同于旅游史。旅游文化与旅游是不是同一现象?少数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历史告诉我们,它们从来就不是同一现象,20世纪90年代前两个概念从未混用即是证明:作为概念,旅游一词早在5世纪初即已出现,泛指人的暂时性异地流动,是与“家居”相对应的。在诸多与之混用的概念中,有“游”“观”“游览”,唯独没有“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泛指与旅游有关的文化,是与“旅游经济”相对应的。在诸多与之混用的概念中,有“旅游者文化(touristculture)”“游览文化(touringculture)”“旅行文化(travelculture)”,唯独没有“旅游”。20世纪90年代,个别学者提出“旅游就是旅游文化”,两种独立的现象开始混为一谈。旅游文化与旅游有联系,更有区别,双方在主体、客体、性质上各不相同。旅游文化不同于旅游,这在逻辑上决定了旅游文化史必然不同于旅游史。

第二,研究视角无法改变历史内容,文化学视角的旅游史依然是旅游史,不是旅游文化史。就本话题而言,研究视角和历史,两者是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研究视角是研究者选择的,只能发现对象,不能改变对象。研究旅游史,可以用文化学视角,但旅游史并不因此变成旅游文化史。正如我们用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视角研究旅游史,旅游史并不因此变成旅游社会史、旅游经济史、旅游地理史一样。作为研究对象,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研究者的意识为转移的。旅游史可能因研究视角的不同而“横看成岭侧成峰”,但这只是旅游史的不同侧面,不是旅游文化史的“峰”和“岭”。毕竟,此岭非彼岭,此峰非彼峰。

1.2基于“体验与介入”理论的旅游文化史内涵

既然旅游文化史不是旅游史,那么,旅游文化史本来内涵是什么?旅游文化史是旅游文化的纵向展开,欲弄清旅游文化史的内涵,首先必须明确旅游文化的定义。

基于“体验与介入”的旅游文化理论,旅游文化史的内涵可以这样界定:旅游文化史就是旅游体验与介入文化的发展史。其内涵主要有二:

从体验对象的角度看,现实旅游体验史包括社会旅游体验史和自然旅游体验史。

所谓社会旅游体验史是指旅游者通过对人文景观和旅游服务等社会文化现象的体验而创造的旅游文化史。人类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社会之中,较之自然,人类对社会更熟悉、也更亲切。所以,社会文化比自然更早进入旅游活动领域。古埃及是世界上社会旅游体验活动的发源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大批游客去那里游览人文奇观金字塔,考察当地民俗风情。我国先秦典籍《易经》也有“观光”等社会旅游体验的记载。此后,社会旅游体验活动日益发达,由此产生的旅游体验文化作品更是汗牛充栋。近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产生,旅游服务成为社会旅游体验的重要对象。对旅游服务的体验,因人而异,因质而异,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在当代,社会旅游体验仍是最主要的旅游体验文化之一。

所谓自然旅游体验史是指旅游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体验而创造的旅游文化史。春秋时孑L子总结了自己和前人的自然旅游体验,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的格言,成为中国自然旅游体验的经典;公元前5世纪,柏拉图等号召向大自然学习,揭开了西方自然旅游体验的序幕。魏晋南北朝时期,无数中国知识分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吟风咏月,抒怀,掀起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自然旅游体验的;18世纪中叶,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引导下,欧洲也出现了自然旅游体验的大潮。二战结束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获得“回归自然”的乐趣,自然旅游体验有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旅游体验文化的大宗。

虚拟旅游体验史几乎与现实旅游体验史同时发生。虚拟旅游体验史主要包括神游史和卧游史两大部分。

卧游最初的意思是通过居家欣赏山水画体验旅游,后扩大为通过欣赏与旅游有关的诗文、图画或影视等体验旅游。按此定义,现代兴起的“网游”――网上旅游(不是旅游电子商务或电子网络游戏)也属卧游。因为网游同传统的卧游一样,也是通过欣赏与旅游有关的诗文、图画或影视等体验旅游,只是体验的介质不同――前者是网络,后者主要是纸质。(相对于网游,我们也可以据此把传统的卧游称为“纸游”――纸上旅游。)卧游主要属于感知活动,也是以满足旅游需要为主要目的。传统的卧游兴盛于中国,以至于山水画也称为卧游图,如南宋李生的山水画称为《潇湘卧游图卷》、明代沈周的山水画称为《卧游图》、清初程正揆的山水画称为《江山卧游图》。网游则中外咸宜。美国权威旅游杂志《旅行家》曾选出世界“十大奇景”,第十景即为无国界的电子网络。

无规矩不成方圆。随着旅游体验的形成,旅游体验的规范亦随之出现。

旅游道德是继旅游习俗之后又一重要旅游体验规范,它在上古时期即已出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到外邦旅行时不要带着本国的成见,即要人乡随俗。这一提示要求尊重目的地的文化,已成为告诫旅游者的金玉良言。古中国思想家孔子提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这一伦理思想也很快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旅游道德规范。近代以后,旅游道德的调整对象已从人与人扩大到人与自然。旅游者不但要尊重人,更要尊重自然。1999年10月1日,世界旅游组织第13届大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通过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对旅游道德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通过,标志着全球旅游道德的初步形成。

(2)旅游文化史是旅游介入文化的发展史。旅游介入文化包括现实旅游介入文化、虚拟旅游介入文化,旅游介入文化史必然包括现实旅游介入文化史和虚拟旅游介入文化史。

最早的旅游介入文化当属旅游服务文化。上古时期,随着旅游体验活动的出现,为之提供食、住、行、游等服务的旅店、交通、导游等应运而生了,旅游服务文化就此萌芽。在古希腊的城邦时代,有一种自愿为故国来客提供食宿、向导的服务惯制,服务者均为义工。这应当是后世旅游服务志愿者文化的源头;在古中国的西周时期,宾馆既已形成“宾至如归”的服务理念,要求视来客为家人,影响至今。近代以后,旅行社纷纷成立,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服务文化正式形成。

继旅游服务文化之后的是旅游景观开发文化。最初的景观开发作品当属上古时期埃及的圣苑、中国的苑囿、西亚的花园和希腊的官苑。其后累经设计,自然山水越来越人工化,园林的组成要素日益成熟,终于形成风格各异、自成一系的中国、西亚和西欧三大园林体系。近代以后,山河湖海、民俗古迹,无不列入开发范围,并形成多样的开发理念。

旅游宣传文化几乎与旅游服务文化和景观开发文化相伴而生。为了吸引游客,推销产品,上古时期中国酒店发明了“酒旗”(幌子)这一宣传形式,古罗马甚至出现了“某某酒店欢迎光临”的宣传标语。中古时期,导游手册大量出现,导游员、游记成为旅游宣传的重要载体,旅游宣传文化进一步发展起来。近代以后,旅游宣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以此为核心的旅游宣传文化也日益壮大。现在,旅游宣传文化已经成为一支最绚丽的旅游介入文化之花。

旅游研究文化同样历史悠久。在中国,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据史料记载,老子、孑L子、壶丘子、列子均曾讨论“游至”与“游道”。“游至”即游的最高境界,“游道”即游的艺术方法,这些一直是中国旅游大家津津乐道的旅游核心问题,已经讨论几千年了,至今仍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西方,关于旅游的研究可追溯到16-18世纪“要不要旅行”的大讨论。近代以后,西方成了世界的旅游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文化的西方色彩也越来越浓厚了。

虚拟旅游介入文化也是随着旅游体验文化的产生而产生的,所涉及的虚拟旅游介入主要有虚拟导游服务(如但丁《神曲》中的浮吉尔、俾德丽采导游,屈原《远游》中的丰隆向导);虚拟食宿服务(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便要(邀)还家,设酒杀鸡”,屈原《远游》中的“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虚拟交通服务(如但丁《神曲》中的开隆使船,屈原《远游》中的风伯开道)等。最初的虚拟旅游介入是从虚拟旅游的角度提出来的,没有形成独立现象。在虚拟旅游的最高层次――“仙游”中,上述虚拟旅游介入更是可有可无,因为这些仙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已经达到“无待(无需依赖任何介体而随心所欲)”的境界了。

现代以后,随着网游的兴起,网游介入文化兴盛起来。目前已经陆续开发出一些网游介入系统,如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显示器来显示虚拟世界;坐舱式虚拟现实系统――主要通过置身于特制的转动坐舱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虚拟世界;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用户通过头盔式显示器或全方位监视器自由地环顾虚拟空间。网游介入系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生存和休闲空间,在其中,人们不必像在传统旅游世界那样受到因财富、地位、身份等不同而产生的歧视和压抑,可以平等地进行游览、交流,充分的解放思想和“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网游介入系统不只是对传统旅游文化的一种颠覆,更是一种文化创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文化环境的塑造。网游介入文化的兴盛,标志着虚拟旅游介入文化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现象。

2旅游文化史的分期

研究旅游文化史,绕不开旅游文化史的分期。这既是旅游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也是旅游文化史研究的方法。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旅游文化史的分期标准和具体分期。

2.1学界对旅游文化史分期的认识

关于旅游文化史的分期,学界已取得不少成果。郝长海等先生认为:纵观旅游文化史的发展行程,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19世纪初叶之前的古代旅游文化,具有功利性、求知性、宗教性、审美性等特征:二是19世纪初叶至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近代旅游文化,具有驳杂性、制度性、娱乐性、跨文化性等特征;三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的现代旅游文化,经济与科技因素大增,消遣娱乐需求高涨,负面价值增多。这一说法出现较早,影响较大。

谢贵安等先生认为:世界旅游文化史可以分为起源与发展(上古-15世纪)、突变与扩展(15世纪-18世纪)、交流与整合(18世纪-现在)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上古时期,中西两大旅游文化系统分别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发生并成型。中古时期,中国旅游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西方民族冒险勇进的旅游性格也借教士、骑士和商人的旅游活动顽强地表现出来。在第二阶段,紧接中国人之后进军海洋的是西方的探险家,他们掀起了第二次跨越海洋的历史巨浪,并一浪高过一浪地将跨越海洋和联结文化圈的事业继续了下去。在第三阶段,东西两大文化民族的旅游风尚开始接触,并发生冲突。加上其他因素的作用,最终导致环球旅游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世界性的旅游文化系统。谢先生的分期着眼于文化流变,为多家引用。

喻学才等先生认为:欧洲的旅游文化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唱主角的是古希腊人。希腊人经过许多世纪的探险旅游,地理观念从原来熟悉的地中海周围扩张到印度和非洲。在第二阶段(公元前3世纪-3世纪),唱主角的是罗马人。本阶段欧洲的旅游文化主要体现在探险旅游上,罗马的探险集中在西欧陆地和不列颠岛。在第三阶段(3世纪-15世纪),传教士唱主角。中世纪的欧洲旅游文化有极浓的宗教色彩。在第四阶段(16世纪-现在),欧洲旅游文化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局。旅游中介机构的出现以及随之而起的旅游产业使旅游文化打上一系列迥异于此前许多个世纪的痕迹。喻先生还把中国的旅游文化分为神话传说和信史两个时期。其中信史时期又分为夏商周、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晚清民国等若干阶段。喻先生的欧洲旅游文化分期着眼于旅游文化主体的变化,很有特色;中国旅游文化分期则以朝代更替为标志,很有代表性。

沈祖祥、马勇则分别对中国旅游文化史分期做了探讨。沈祖祥认为:中国旅游文化史可分为形成(先秦秦汉)、勃兴(魏晋南北朝)、鼎盛(隋唐宋)、发展(元明清)、转型(近现代)5个时期;马勇认为:根据对旅游文化的主体、客体和媒体以及旅游观念等发展变迁的综合考察,可将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滥觞(先秦秦汉)、勃兴(魏晋南北朝)、隆盛(隋唐)、新变(宋元)、穴结(明清)和转型(近代)等6个时期。沈、马的中国旅游文化史分期着眼于旅游的自身发展,兼顾朝代的更替,在学界亦有影响。

2.2旅游文化史分期之我见

2.2.1分期标准与分期对象

如前所述,上述各家的旅游文化史分期影响较大,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造成差异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分期标准和分期对象并不相同。

从分期标准看,目前的旅游文化史分期标准实际上有两种:一是按社会发展史的不同阶段,把旅游文化史相应分割若干个时期,如以朝代命名的旅游文化史阶段;二是按旅游文化史的阶段性,把旅游文化分为若干时期,如以“形成”“勃兴”“鼎盛”“新变”“穴结”“转型”命名的旅游文化史阶段。分期标准不同,分期阶段必不相同。

再从分期对象看,目前的旅游文化史分期对象形式上也有两种:一是旅游史,二是旅游文化史。大部分学者认为旅游史就是旅游文化史,所作的旅游文化分期,对象当然是旅游史了(奇怪的是,其中大部分人又认为旅游不同于旅游文化);小部分学者认为:旅游史不同于旅游文化史,所作的旅游文化史分期,对象自然锁定旅游文化史了(遗憾的是,持此观点的学者多未能坚持到底,他们笔下的旅游文化史仍多是旅游史)。分期对象不同,分期阶段也不相同。

可见,欲统一旅游文化史的分期,必先统一分期标准和分期对象。

我们认为:旅游文化史分期标准还是以第二标准――旅游文化史的阶段性较为科学。进行历史分期,不仅仅为了方便学习历史,更是为了方便把握历史――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规律。旅游文化史也不例外。用社会史的分期标准处理旅游文化史的分期,固然简便易行,却容易忽略旅游文化史的特殊性,有生搬硬套之弊。

至于分期对象,无疑应统一到旅游文化史上来。旅游史不是旅游文化史,也不能代替旅游文化史。为旅游文化史分期却以旅游史为替身,显然是找错了对象。目前已有的旅游文化史分期几乎全是旅游史分期,这正是进行历史分期时弄错对象的结果。

综上所述,按旅游文化的阶段性亦即旅游体验文化与旅游介入文化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期,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旅游文化史是旅游体验文化与旅游介入文化的发展史,旅游体验文化与旅游介入文化的发展有时是不同步的;旅游文化的形成是多元的,各地的旅游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文化史分期的界标如何确定?笔者主张:旅游体验文化与旅游介入文化发展不同步时,界标的确定以旅游体验文化为重心;各地旅游文化的发展不平衡时,界标的确定以旅游文化相对发达者为重心。因为旅游体验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旅游文化相对发达者是区域旅游文化的代表。

2.2.2宏观分期与中观分期

18世纪中叶是世界旅游文化史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点。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资本主义旅游文化由亚文化向主文化的华丽转身,昭示世界旅游文化正在告别古代,迈向近代。而发生这一历史转折的18世纪中叶,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古、近代旅游文化的最佳分界线。以19世纪中叶近代旅行社开端为古、近代旅游文化分界线的流行说法,无视此前百年主流旅游文化的近代属性,独重旅行社服务文化,真正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20世纪中叶是世界旅游文化史近、现代的分界点。

首先,20世纪中叶是世界近代旅游文化史的终点。近代旅游体验文化的主体是资产阶级,较之古代旅游体验文化的主体,也算是“大众”了,但较之现代旅游体验文化的主体,仍然是“小众”;近代旅游介入文化的主干是中、上层文化,较之古代旅游介入文化,更多平民色彩,但较之现代旅游介入文化,仍然是贵族文化。如果发生近代旅游文化从“小众”向“大众”、从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就意味着近代旅游文化走向衰落。事实上,这种转变在20世纪初就开始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国旅游仍然是少数有钱有权人的专利;战后,出国旅游开始大众化了。1908年前,饭店服务文化仍然是大饭店的贵族服务文化;1908年后,饭店服务文化开始向商业饭店的平民服务文化转变。1914年后,近代旅游文化加速衰亡: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衰变中的近代旅游文化伤痕累累;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让伤痕累累的近代旅游文化奄奄一息;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奄奄一息的近代旅游文化走向尽头。

(2)中观分期。从中观的角度看,古代、近代、现代旅游文化亦可各自细分为若干小的历史时期。

古代旅游文化可分为形成、消长、嬗变3个时期。

古代旅游文化的形成阶段从公元前31世纪开始,到2世纪、3世纪之交结束。古代的旅游文化是多元发生的,埃及、西亚、欧洲、中国等都是旅游文化的发源地。其中,最重要的旅游文化区无疑是欧洲和中国。古欧洲旅游文化迭经古希腊、古罗马人的积累、创造,兼融地中海周边的旅游文化,至2世纪罗马兴盛时期,大体具备了贪图享乐、偏爱冒险、讲究科学、张扬个性等基本特征。兴盛时期的罗马旅游文化是欧洲旅游文化的主要源头,上述特征的具备,意味着欧洲旅游文化的形成。中国古代旅游文化以怡情、修身、观道、恤民为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具备,秦汉时期更加突出。这意味着中国古代旅游文化至迟在在2世纪也已形成。东西两大旅游文化在2世纪相继形成,由此决定了2世纪、3世纪之交必然是旅游文化史重要的分界点。

近代旅游文化可以19世纪中叶为界,分为前后2个时期。近代旅游文化史除了上限18世纪中叶和下限20世纪中叶外,恐怕没有哪个年代像19世纪中叶那样重要了――许多重大旅游文化事件都集中在这个年代:1840年,中国迈人近代社会,中国旅游文化打开了通往近代的大门;1845年,托马斯库克创建世界首家旅行社,近代旅游服务文化的核心从此形成;1851年,首届万国博览会在伦敦举行,参观者600多万,开旅游文化大众化的先河;1852-1858年,世界级旅行家、俄国作家冈察洛夫(IvanAleksandrovichGoncharov)环游欧亚,完成了旅游文化史里程碑式的巨著《冈察洛夫环球游记》;1863-1869年,“科幻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Veme)先后出版了《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从月球到地球》《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二万里》等系列科幻小说,开辟了神游文化的新时代。这一系列重要事件使19世纪中叶成为近代旅游文化前、后期的当然分界线,以此为界,近代旅游文化前后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前期,西方旅游文化率先迈人近代的门槛。自然观光成为旅游大宗,人、家、山、水、林、沙、星、云,成为自然旅游体验的永恒主题;假日旅游风靡一时,温泉旅游体验和海滨旅游体验成为中产阶级的时髦风尚和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前所未有的探险、考察旅游大潮出现了,形成了惊心动魄的另类旅游体验文化;大饭店服务文化、轮船服务文化、火车服务文化相继出现,近代旅游介入文化开始形成;随着美国的独立,北美旅游文化区也开始形成。

现代旅游文化可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2个时期。同19世纪中叶一样,20世纪90年代也是重大旅游文化事件集中的年代:1990年,首届中国旅游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旅游文化从学术走向学术中心;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旅游文化模式全面转型;1992年,旅游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介入文化的发展获得了无比丰厚的基础;1997年,全球联网主机近2000万台,上网人数突破1亿,旅游文化进入网游时代;1999年,美国安德森太空冒险旅行公司和俄罗斯空间联盟公司合作开发“太空旅游项目”,并于20个月后完成自费旅游者DennisToti的太空“非常之旅”,太空旅游的体验与介入首次由虚拟变为现实。重要的年代,必然是重要的界标。以20世纪90年代为中界的现代旅游文化,前、后期确有大量的变化:

在旅游体验文化方面,20世纪90年代前,旅游体验文化的主流是普通化;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体验文化个性化的脚步明显加快。

在旅游介入文化方面,20世纪90年代前,旅游介入文化盛行标准化;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介入文化凸显个性化。

THE END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英文全称为THE CHINESE SOCIETY FO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缩写为CSTVE)成立于1990年12月,是由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https://www.chinazy.org/
2.职教网职教网是国内职业教育信息门户网站,包含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的学校简介、招生简章、专业设置和就业形势等信息。职教网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19-8866http://www.zhijiaow.com/
3.首页中国知网(CNKI) 职业教育知识资源总库http://cved.cnki.net/
4.AI职教中职教学资源网AI职教(中职教学资源网)为您提供中职/职高/中专/技校优质备课教学资源,包括:试题试卷/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讲义等。AI职教,中职院校老师备课教学、学生备考复习优选教学资源网。https://zhijiao.xkw.com/
5.中职资源网官网中职资源网官网登录入口中职资源网是一个专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官方网站,为中职学校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助力中职教育发展。 网站首页 在中职资源网的首页,您可以找到最新的中职教育政策文件、教学资源下载、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丰富的内容,帮助中职学校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政策 中职资源网汇总了最新的中职教育政策文件,包括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关于中https://www.sczszw.com/wenti/1563544.html
6.职业教育工作网“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教育:需以质量为核心发展 职业教育千亿蓝海待挖掘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交通运输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妇联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http://www.chinarcpx.cn/
7.网站地图热点专题党史学习教育|贯彻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专题|脱贫攻坚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文件及解读|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 教育要闻 学习园地 EnglishHistory and Development|Responsibilities and Tasks|Contact Information https://www.civte.edu.cn/wzqt/wzdt1.htm
8.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视频) 2024-11-17 [职教论坛杂志社]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 2024-11-17 [现代职业教育网]职教动态|在济南举办的这个会议为何能吸引教育部领导出席 2024-11-17 [中国教育报]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 2024-11-17 [光明日报]https://www.cvae.com.cn/
9.教育与产业网王晓宁:“战疫”下半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如何行稳致远 查看更多 产教融合研究 产教融合实践 2020-07-21 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内部调适的着力点 2020-07-21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2020-07-21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必然 2020-07-21 http://www.eduindustry.cn/index.htm
10.康轩职业教育网——国内职业教育品牌2009年起,为配合经济快速发展及职业人才需求,康轩再度整合两岸职业教育资源,结合台湾地区及大陆教材发展特色,出版系列中、高职专业教材。打破传统理论为主的编写模式,以“项目”引领任务学习;用“图解”呈现学习内容,提供优质的专业职业教材。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民营出版社中http://www.knshzj.com/
11.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网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优秀工 专题专栏TOPIC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教育学会 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山东省职业技术服务平台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http://www.sdzjjxw.com/
12.成都市职教网成都市职教网(成都市职业教育网)是中国教育在线旗下的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平台聚合了1万余所中职、高职学校的详细信息,致力于向成都市职教学生提供全面的升学及就业指导服务,并成为推动成都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成都市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https://www.zhijiao.cn/sc-cd
13.皖教云初中资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体育与健康 高中资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想政治 体育与健康 互联互通 INTERCONNECTION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 安徽智慧教育平台 合肥市教育云平台 宿州市智慧教育云平台 https://www.ahedu.cn/
14.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个核心理念的,将用户的价值作为中心思想,将用户的体验作为核心内容,用产品来塑造品牌,这个理念希望达成的目标就是使得学校能够认真的发挥高职院校培养多层次多样化人才。职业院校应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打破传统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学资源得以高效配置。https://www.yjbys.com/bylw/jiaoyuxue/155729.html
15.考试培训,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资格考试,技能河南职业资格培训网/河南技能人才培训网简称”河南职培网”于2013年上线,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在线培训。主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社会工作者、育婴员师、BIM建模工程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师资格证、电http://www.hnzyzgpx.com/
16.中联职业教育云平台2021年线上培训课程和学习网址公示为更好的提升职业教育能力,中联职业培训学校建立的中联职业教育云平台隆重推出2021年线上培训学习课程,课程专业包含建筑工程类、财务金融类、医学医药类、学历教育类、公职招考类、职业资格类等多个领域,现将课程专业和学习地网址有关内容公示如下:https://www.qyhr.org/article/17047.html
17.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3年8月25日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 二○一三年六月 填写要求 一、请依据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如实填写各项。 二、请按下发格式填写,原则上不加页。 三、请用A4纸打印;电子版以word文档格式存储。 四、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 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五、涉密https://m.docin.com/p-1892129764.html
18.税收审计银行采矿勘探矿井通风环境监测水文职业教育中职教学资源网,中职,中职首页,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库 ,中职课件,中职教案,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软件,中职 考证原题,中职试卷,中职教育论文,对口,对口升学,对口招生,对口升学考试试题,中职视频课程,职高基础,中职班主任工作总结,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https://www.cnzj5u.com/
19.思政VR智慧教室三全育人建设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背景下,“中职思政VR智慧教室”可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任务大类下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培训”、“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育案例”、“三全http://www.51tek.com/
20.职教网停课不停学,在线如在校,襄职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响应当前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根据《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部署,特殊教育学院 师范学院师生采取积极措施,利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同时,完成专业教学任务。 http://www.hbxytc.com/info/1023/16825.htm
21.年会暨第十五届湖南省建设职业教育论5月18日,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职业院校委员会、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委员会、湖南建筑职业教育集团2023-2024年年会暨第十五届湖南省建设职业教育论坛在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会长蒋必祥,学院党委书记肖继军、院长周劲松出席。来自全省各地的50余名代表参加。 https://www.hnjsrcw.com/ShowNews-14337.html
22.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官网中裕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经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是一家专以人力资源培训、书法培训、绘画培训、舞蹈培训、音乐培训、家政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的机构。https://govrzh.cn/
23.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微信微博手机版 我要登录 新闻动态 12-10我校举办第十四届“夜莺杯”校园歌手大赛 12-10我校两项“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通过率100% 12-10我校团委在铜梁区“青马工程”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12-10点燃青春火炬,开启团校新程 ——第十四期青年团校开课 https://www.cqtlzjzx.com/